格言杂志的经典文章
《怎一个“装”字了得》
你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意无意间说起自己的大学,旁人无一例外纷纷投来艳羡目光。你工作光鲜,不是四大就是4A,不是垄断国企就是全球500强;在一个都是中国人的公司里互相叫对方英文名。你衣食无忧,三个月工资买一LV包;你生活清闲,上班时就像神九的航天员,明明啥事没干还要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你格调不俗,业余时间不是昆曲就是话剧,不是民谣专场就是妈妈咪呀;你善良正义,身处斗室,胸怀天下,每天吃饱饭就刷刷微博拯救中国。
终于有一天,当你拿着一张音乐会赠票睡死在钢琴声中,当你附庸风雅跑去看毕加索画展却一张画也没看懂,你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没有付出,哪来收获?
装没有那么容易,才会特别让人着迷。
你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书,时间宝贵,你只看经典,抬手就是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各种珍本善本影印本,横排版的书不看,简体字的书不看。理论学习也不能落下,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着丛书买它个几十本回来,黄的绿的橙的蓝的,书架上一排彩虹。
如果真要说起来的话,严格意义上的每天写写写,就是从我初中开始。
和你分享一下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没错,初一每天至少600字,然后到初二每天至少800字,不能间断!我家里都是堆着我的日记本,那些已经成为我的会议。
如果没有之前积累的“写写写”,我也不会在网络平台上能够如此高产。(此处不是自夸,是要感谢坚持的力量)
要感谢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教会我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交会了我坚持,即使遇见困难也不退缩。
那时还没有【正能量】这种说法,也没有微博微信满天飞。我每天都在写日记,一写就是十年。
初一,上课第一天,语文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至少600个字以上。
做不到的第二天会被惩罚,我们刚开始以为只是说着玩儿的,后来真的有学生被罚抄写。
后来大家都很听话,每天写日记,即使没有可写的内容,也要绞尽脑汁写出来。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写日记时光,有一次家里停电,我是点着蜡烛写日记的。那时我并不知道,10年后许多记忆都褪色,但点蜡烛写日记的事我却一直记得。
语文老师从一开始的每天检查我们日记本,到后来让班委检查,最后他很少去检查我们的日记本。他说相信我们已经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便放手让我们自己去写。初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选出两篇写得最好的文章,他把全班同学的文章都集结成册,出版了一本《197班文学作品集》。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自己作品的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有了想以后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作品。
那本作品集如今被我珍藏在家里的书柜中,初一时候他就让我们开始看《读者》《格言》杂志,并不定期写一些读后感。
之后我陆陆续续给一些杂志投过稿,也挣了一点钱,用来买自己喜欢的本子,这些年来用过的日记本都堆起来很厚很高了。
他当时说:“现在你们不会理解我每天逼你们写600字的日记,你们会恨我,但以后你们会感谢我。”十年之后回想起来,确实如此。现在偶尔在QQ上和以前的初中同学联系,大多数人早已没有坚持写日记,但坚持写下去的那些人,现在都很优秀。大家还记得当年“100摄氏度的人生”“我们累过、泪过,但不后悔”的写作题目,还记得语文老师当年在黑板上写过的字迹。
2004年初中写日记用的是钢笔,如今很少看到有人再用钢笔写字了。而我初中一直用到现在的钢笔,依旧放在家里台灯下原来的老地方,十年光阴,有许多事情早已改变,可有些事情却一直在心里坚持着。
坚持写作,不仅让我学会静心,也让我收获到出版社的邀约,明年即将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写作不是为了功成名就,当你渐渐写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时,就会拥有一批喜欢你文章的读者。在这个过程里,你不断的变好,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