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时代杂志中国面孔

2023-12-07 12: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时代杂志中国面孔

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影响着不同的审美权重,这时主流的中国面孔,都是特定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一、盛世之美

盛世的代表面孔往往是各类美人。

毕竟“饱暖思淫欲”,此淫非彼淫,指的是更多的奢靡欲望。满足大环境平安顺遂、日常衣食无忧后,人们追求的就不只是简单生存,而是享受生活。赏美,变美,就是盛世最直接的享受方式。杨贵妃,作为名动大唐的美人,也代表着特殊文化现象,同样,也是时代的典型面孔。

都说大唐之美包容。为什么包容,因为国力强盛,文化多元,从底蕴到表现形式都支撑得起不同类型的美。所以即便主流审美是代表国力强盛的盛世丰腴,也同样支持千年来对女性娇柔修长的审美需求,人们有选择的余地。美,向来都是自上而下的文化输出。

社会环境决定了一段历史时期的审美主旋律,上层审美决定了当下流行的细节。底层群众接受到这种审美信号,并且加入自己的理解与表达,再竞相模仿、口口相传,把整个审美面铺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繁盛之后,完成向上反馈以及新一轮自上而下的审美输出。这种感觉,就像一滴墨滴入清水,从侵入到融合。包括近百年来女性形体美的变迁,背后也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征。就像古时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道理,美更是盛世审美疲劳后追求的清癯,是乱世天下未定时对繁盛丰盈的向往。

恰好生对时代的美人,很自然的就会成为当下主流面孔。

二、乱世之雄

乱世之中的代表面孔,就不再是美人了。古时是乱世枭雄,现在是救世英雄。

要说今年最有代表性的中国面孔,莫过于奋战在疫情中的每一个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身份,排除万难只为拯救身处危难时刻的同胞。“不想当逃兵”的李文亮,在抗疫一线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他不幸逝世后的当晚,世界卫生组织在推特上发文称:“我们对李文亮医生的逝世深感难过,我们都应该赞扬他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上所做的工作。”已经84岁高龄的钟老,是这次疫情中定海神针般的存在,看到他沉稳的面孔,人们焦灼的情绪就能被渐渐抚平。以钟老为代表的医护人员们,是这次抗疫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不同岗位默默奉献的群众,他们都是平民英雄。优酷推出的《中国面孔》,就是一档关注疫情的人物类系列微纪录片。这里面,我们能看到因为接到一个给江苏医疗团队配送防疫物资的订单,而感到无比自豪的外卖小哥;也有连续指挥交通20多天,忙到连亲生儿子都见不到自己的交警;还有很多很多平凡又不凡的面孔。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每一份善意,每一次默默付出,才能支撑起抗疫大军,让自己的亲友更早的回归安全的环境。

这些,才是当下最值得被铭记的面孔,也是能代表国魂的面孔。

三、日常的平凡质朴

这个时代好就好在,平凡质朴的面孔也有机会成为文化现象,从而被广泛传播。

“被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儿本身不再是明星的特权。前段时间美国《时代》杂志出版了一期疫情专刊,一同展示了很多在疫情中有影响力的面孔。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则是唯一的华人面孔——外卖小哥高治晓。每天都风雨无阻的走街串巷,把每一份订单,都稳妥的送到我们手中。疫情期间,高治晓每天早晨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再花20分钟对电动车和衣服进行全面消毒,防止病毒传播,然后才能开始工作。

中国其他几百万普通外卖骑手跟他也并无区别,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繁忙的工作,却始终坚韧而踏实。正是这样的质朴的他们,成为点亮疫情期间灰暗天空的一束束微光,也成为能够代表文化现象的中国面孔。

四、背后的国之栋梁

如果说李子柒这样的女孩,在一些人眼中也只是走了狗屎运的小人物。那么跟她一起被写入这次期末考卷的袁隆平爷爷,得是毫无争议的中国面孔了吧。当记者问到,已经90岁的袁老现在最在意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关心杂交稻”。袁老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杂交水稻事业,在本人看到“吃的太饱”表情包时,袁老的反应很严肃。作为经历过真正穷苦时期的老人,他没法感受这种现代调侃式的幽默。袁老的反应告诉人们,不想再看到任何人被饿肚子吃不饱。

值得被大家尊重、郑重以待的国之栋梁不止袁老。像他一样为国家做贡献的科学家们还有太多太多,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幸运有机会走到人前。药学家屠呦呦,从一开始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到发现了青蒿素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这背后,是几十年不计名利的不懈努力。正因如此,屠老也在今年3月入选2020年《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面孔。

时代发展的不同时期,最受重视的文化现象也是不同的。影响人们内心评判标准的权重不同,代表的中国面孔也不尽相同。赏美固然是最轻松快乐的事情,但能成为门面担当的,可不止拥有“美”这一种能力。

亨利·卢斯:中产阶级的精神食粮,时代周刊创立者

以前在课本上说,商品经济的后面是知识经济。至于知识经济是什么,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时下中国有一个姓罗的胖子,号称以死磕自个的态度帮大家读书。他开创的一年一度的演说年会,变成了人们跨年的一种新形式。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的知识达人纷纷在他搭建的知识分享平台上开设了账户,他来搭台,大咖唱戏,唱的不是戏,传播的是知识。知识变现的时代到来。

事实上,罗胖办的罗辑思维,受到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此人对罗辑思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逻辑思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越上台阶,有了流量,开始疯狂的想变现,卖月饼、卖大米、买黄酒。。。。一副作死的样子,方向迷失。

一天,罗胖接待来访的田溯宁(新网通的创始人),田溯宁向罗胖推荐了亨利卢斯的《出版人》,说将近一百年前,他和你做的一样的事情,服务新兴的中产阶级。

罗胖从此脑洞大开,要像亨利卢斯一样,做新兴中产接待的中产阶级的知识服务商,中产阶级一想到读书就想到罗胖。

亨利·卢斯1898年出生在山东登州,原名亨利·鲁滨逊·鲁斯,其父亨利·温斯特·卢斯是一个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亨利鲁斯从小在山东烟台读书。

他的父亲亨利·温斯特·卢斯(中文名字路思义)分别于1916年参与创办了齐鲁大学,于1922年和司徒雷登一起创办了燕京大学,并要求学校的建筑风格和周围的中国建筑风格要保持和谐一致。他们深谙中国文化,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这也许是在他创办的时代周刊里,为何有那么多的中国面孔登上封面。

而在1912年,14岁的卢斯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读书。

这段难忘的青葱岁月,改变了卢斯的一生的认知,因此也结下了中国情缘。

1920年,22岁的他从耶鲁大学毕业,此时他也是骷髅会的成员(骷髅会是美国一个秘密精英社团,每年吸收15名耶鲁大学三年级学生入会,成员包括许多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的重要人物,其中包括3位美国总统以及多位联邦大法官和大学校长。它只是名字神秘,其实和其他精英社团别无二致)。如今中国也有类似的社团比如马云的江南会、柳传志的泰山会等等。

加入这个社团,影响了亨利·卢斯的一生。在这个社团里,他了解美国精英的想法,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毕业后就迷失在美国也不例外。年轻的卢斯,离开学校踏入社会,想着“要赚很多钱,多到没意义”,但他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并没有清晰的规划。

他先去了国际联合收割机公司,但被拒绝,然后去了《芝加哥每日新闻》,不久便因经济衰退,报社裁人,怏怏离职。后来谋到在巴尔的摩《新闻报》担任记者的差事。只是不久久辞职了。

毕业的第三年,他和和校友布里顿·哈登,两个没有报业经验也没有钱的耶鲁才俊,聚到一起,开始暗中策划创办自己的报纸,办一份世界上最伟大的报纸,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时代》新闻周刊。

他们既瞧不起普利策旗下的报纸,也瞧不起美联社那种严肃报纸,因为前者太低级,后者太沉闷。

最最重要的是他摒弃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低级趣味、色情文章、沉闷古板,针对的读者群就是美国的新兴的中产阶级,他们物质相对充裕,他们对知识有更高的需求。

时代周刊开创了周刊概念媒体形式的先河,这种新形式的杂志,因内容的丰富性、和及时的新闻性受到大众的好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它站在中立的立场,更理性,更客观,深的中产阶级的喜欢,周刊的内容渐渐成为美国上流社会的话题。时代周刊的写作风格与活泼的版面使得《时代》成为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

随后,他还相继创办了好几家杂志,这就是后来的FORTUNE(《财富》1930年)、LIFE(《生活》1936年)、SPORTS(《体育》1954 年)等,而《生活》杂志是当时第一份着重新闻和图片报道的杂志。(其实,会发现中国的《三联生活周刊》对《生活》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

他也因此被称为“时代之父”。丘吉尔说,鲁斯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七个人之一。由于卢斯首先提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因此,20世纪50年代也被称为“卢斯的十年”。“卢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

1932年,34岁的亨利卢斯买下《建筑论坛》,组成了美国最大的出版托拉斯企业——时代出版公司。卢斯任公司各期刊总编辑。60年代,公司出版范围扩大到图书和其他出版物,并在几十个国家开设子公司。

他善于辞令,喜好评论政治,其出版物的社论常反映其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和反共立场,对共和党和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有重要影响,是美国出版界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个大人物。小主意、小观点、小人物,他一概不放在眼里。他曾大力支持蒋介石,这也是为何时代周刊的封面蒋介石有三次之多。

他曾经劝说艾森豪威尔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当选后,喜好权力的他拒绝了艾森豪威尔出任大使的邀请,原因是他想在艾氏的政府中担任国务卿。

在意识形态上,他不能容忍共产主义,认为与他的哲学和信仰冲突。他甚至在苏联和美国结盟时,就准备为东西方冷战的到来做了大量媒体舆论上的准备。

他少年得志,很年轻就成为富豪,他认为那些在华尔街趾高气扬的商人们既没有什么教养,也谈不上什么社会良知。

他有很强的癖好,作为传教士的儿子,他本身就是传教士。他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一直在和自己死磕,把自己的意志投入更广阔的领域,努力工作和做出个人牺牲。

作为一个传教士的儿子,他从不参加诸如网球、高尔夫球之类的活动,虽然富比王侯,他也不寻欢作乐,骄奢淫逸,一直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从不注重衣着,只要能够过得去就可以,至于体面是另外一种选择,只是这种选择不属于他。他吃食物也仅仅是为了补充能量,如此而已。

1967年2月28日, 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曾经美国人创造了巨大精神食粮,改变美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卢斯在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去世。他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赠于了亨利·卢斯基金会。

作为一个人的时代落幕,只是他创办的时代依旧昂扬,直到变成永恒。

历史上的吴佩孚是怎样一个人?

民国时期是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各路人物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当时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中有的人贪得无厌,有的人荒诞不经,有的人阴险狡猾。因此,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军阀似乎都不是什么好人。不过,今天我们要来讲述一位和大家印象中不一样的军阀,他就是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

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早年曾考取过秀才功名,后来加入了袁世凯的北洋军。“日俄战争”期间,吴佩孚被派往东北进行谍报工作,期间被俄军俘虏,差点丢了性命。战后投奔到军阀曹锟帐下。吴佩孚精通谋略,善于用兵,可谓是文武双全。由于才能出众,很快他就成为了曹锟最为倚重的将领。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担任直军总司令的吴佩孚大败张作霖率领的奉军。战后,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大总统,吴佩孚则成为了直系军阀的首领。

1924年9月8日,一个中国人的面孔被刊登在了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这个人就是吴佩孚。他也是第一个在《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亮相的中国人。

吴佩孚熟读四书五经,业余爱好就是舞文弄墨。同时他还醉心于佛老之道,注重修身,对自己有很严格的要求。吴佩孚有个著名的“四不主义”,即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借外债。他曾写了一副对联,作为自己人生的行为准则,上联是“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下联是“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进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拒绝与洋人合作的爱国军阀不只吴佩孚一个,但能做到“不纳妾,不积金钱”,恐怕就要算是凤毛麟角了。

当时德国公使馆有一位叫露娜的德国美女爱上了器宇轩昂的吴佩孚,虽然吴佩孚已年近五十,可年轻的露娜小姐毫不在意。她还给吴佩孚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情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吴佩孚在收到情书后,立即给露娜小姐写去了封回信,信中的内容只有四个大字:老妻尚在。为了家中的糟糠老妻而拒绝漂亮的洋妞,此等操守,恐怕在当时的军阀中,吴佩孚应该算是独一无二了。

吴佩孚一生廉洁自律,从不搞贪污腐败。后来他失势了,竟然连吃住都成了问题,幸亏得到了张学良的资助,生活才得到了改善。晚年的吴佩孚一直在北平的家中种花、养鸟、写作、研究佛学,真正的做到了“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1935年末,日本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处心积虑的策划了“华北五省自治”,想请吴佩孚出山。结果遭到了吴佩孚的严词拒绝。

1939年12月,吴佩孚在吃羊肉饺子的时候被骨屑扎伤了牙龈。他拒绝去租界的德国医院诊治,家人无奈之下只好请来了日本医生到家中为他治病。可没想到,吴佩孚却被这个日本医生给医死了。至于到底是医疗事故还是蓄意谋杀,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玉帅吴佩孚的一生就此结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