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理财周刊》发表

2023-12-12 08: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理财周刊》发表

  给你转载个他们主编的话语,自己评价。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站在《北京商报》更名3周年的时间窗口上,回头看看这三年来我们倾心打造的《理财周刊》,作为她的执行主编,我对上述格言深信不疑。

  最初,我们做《理财周刊》的目的,仅仅是觉得财经新闻中心旗下应该有一个周刊,因为从财经很容易过渡到理财上来。至于能办成多好的刊,能不能“发光”,我的主编、我以及我的同事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

  但是我们经常问自己问题。

  比如理财是什么。每一次做版,每一次写稿子,我都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如我们要给读者写点什么。每一次报选题前,我们财经新闻中的记者们都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再比如我们的文风是什么。每一次在签版付印前,我们的主编都会重新问自己一遍。

  结果,在商报改版后的第三年,我们的周刊走过了近150期之后,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份周刊火了。她的火,不仅借助了《北京商报》人性化的发行方式,还借助于我们成熟读者的不断指点,他们需要的,就是我们追求的。在这种与时俱进中,《理财周刊》“发光”了。

  我们坚信——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有钱存到银行嘛,理什么财?”即便是到了21世纪第9个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享受金融业提供的以钱生钱的理财生活。

  诚然,靠双手努力劳动换得金钱是“天理”,但依靠金融工具获得财富也是“人情”。而我们更相信,一个国家的金融业需要人气,人多了,这个市场才完整。

  理财是什么?这是我们提过的一个问题。在周刊的记者看来,理财就是使你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为精致的工具。比如有人认为买基金就是理财,用钱买一款基金,基金就能为自己挣钱。其实,买什么样的基金、在什么时候买,甚至在什么时候赎回,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

  比如,2007年6月,上证指数在冲上4300点后出现回调,《理财周刊》就针对当时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写了《震荡市 基金是避风港吗?》这篇文章。文章披露,号称“理财专家”的基金在调整中战绩各不相同,但进取型基金在市场回调时风险很大。到了2008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跌到2868.8点,很多投资者认为这是基金加仓的好时机,但记者在对比后发现,股票仓位较高的基金风险过大,因此写了《暴跌中选择中低仓位基金》。到今年6月,上证指数涨到3000点以上,一时间指数基金这个熊市中的“破落户”变成市场新宠,记者从指数基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预期出发,报道了《指数基金 昨天今天明天》,提出理财方案,同时提示风险。

  这是《理财周刊》“解剖麻雀”的一个例子。平时,我们关注各种理财产品。保险怎么买最划算、普通投资者如何买投连险、退保需要什么手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怎么读、保本产品可能不保本、私人银行理财师的能力怎样、房贷转按揭手续费多少、国债提前赎回怎么算利息、银行卡手续费如何计算、哪家银行信用卡积分最值钱、怎样买黄金最划算、挂钩葡萄酒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如何保证……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甚至,我们向读者传达这样的理念——哪怕你只想存1元钱,也要计算一下怎样存是最划算的。

  到了节假日,我们给读者的理财建议就多起来。比如在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期周刊1版,我们财经新闻中心12名编辑记者从各自关注的领域出发,简短盘点一年来的理财市场,并对投资者在牛年中的理财生活进行了规划(详见本报2009年1月23日理财周刊A1《牛年到 商报祝您Happy牛Year》),这是财经新闻中心记者一次集体亮相,目的是让读者看到,平时理财精打细算的这些人,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惟一不同的,是这12个人都戴眼镜。

  我们坚持——

  早于读者发现理财陷阱

  《理财周刊》的另一项工作是查找不合理的理财市场,或者是市场中的怪现象,以帮助读者成功绕过鲜花装饰的陷阱。

  这里要提一点,就是我们这个团队中所有成员,对于理财市场的“负面报道”其实都心怀抵触,原因是作为市场中的一员,我们不愿意向读者传达过多的负面消息。但有些时候,监管层的触角无法伸向异常隐秘的地方,这时,我们的笔就变得很有分量。

  2007年4月11日,商报《理财周刊》头版头条刊登了由现任周刊主编刘杰、商报《老周侃股》专栏作者周科竞和那时仅仅是一位新记者的我共同写作的《不炒股票炒股民 黑心咨询机构赚钱伎俩曝光》。这篇稿子一发布,其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以及大量采访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网络转载数量上百条,链接留言数不胜数,既以内容警示了投资者,也使我们看到了读者的诉求。这篇稿件后来被评选为2007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一等奖以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

  之后,几乎每隔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对理财市场中的黑幕或陷阱进行曝光。2008年3月5日,针对理财产品市场存在的银行销售者误导投资者现象,我报道了《揭秘银行理财产品五大陷阱》(该文后来被评为2008年京报集团好新闻二等奖),直揭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复杂到连金融博士都读不懂的怪现象。

  2008年6月30日,在多次暗访之后,记者陈洁在周刊发表了《原始股骗局卷土重来》一文,揭露了骗子利用投资者“贪小”的心理弱点骗取钱财的全过程;随后周刊再次发文《熊市中股民谨防黑嘴忽悠》(2008年7月21日),警醒投资者切勿上当;今年1月,为提示投资者在进行消费时谨防银行卡被复制,或者被山寨钓鱼银行网站骗去钱财,我和记者黄竞仪写作《理财消费防骗锦囊》(2009年1月16日A1版);今年3月,针对市场上泛滥的假保险理赔单,记者崔启斌在周刊发表《四招教您揭穿“假保单”》;4月,A股股指“龙抬头”,我与记者王丹写作《股市投资的四大圈钱陷阱》,提示投资者要谨防炒股次生风险;而在信用卡滥发背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于今年6月在周刊1版写作《信用卡“馅饼”背后的六大陷阱》,供投资者参考。

  长长的一串稿件名称背后,是记者们通宵达旦写作的辛苦。但每当新一期《理财周刊》印制出来,我们手里的这份报纸带给我们的快乐都无法形容。

  我们期冀——

  下一个三年更精彩

  过去的三年里,《理财周刊》循着市场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沿途我们留下精彩的作品和辛勤的汗水。

  时不我待。今后三年,我们的目标是在理财行业内部得到更多的认可。除了在稿件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外,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市场中的各方建立广泛的联系,在这种联系中碰撞出更多的好题材。

  另外,虽然三年来《理财周刊》一直按照自己的模式向前发展,对市场热点也能准确捕捉,但并没有举办过任何大型的论坛或者发布任何理财消费指数报告。事实上,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平。

  因此,我们几位周刊同志都认为,下一个三年,我们要加大自身的曝光频率,不仅让读者和市场记住周刊,同时也要使大家认识我们,了解我们,鞭策我们更快地往前走,走向“阳光”更充足的地方。

  《理财周刊》执行主编 崔吕萍

梁蓓的人物事件

在全国“两会”上有不少代表、委员对于调控房价、促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但也有一部分的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却颇为“雷人”,该出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梁蓓就“研发”出了“隔代结婚论”。她说,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上海的房价应该和国际接轨,不应该以80后的承受能力为标准。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在买不起房又急需买房的人群中,80后年轻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其中许多人急于买房是为了结婚,甚至还爆出过“丈母娘推高房价”的雷人论调。尽管许多专家参照国外的情况,早就提出过“结婚不一定要买房”的观点,但在中国似乎缺乏市场,80后年轻人还是一心一意想买婚房。于是梁蓓教授便给出了这么个“曲线救国”的主意。“隔代结婚论”最早是由《理财周刊》报道的。去年3月,《理财周刊》发表了一篇《“两会”上房地产雷人话语知多少》 ,介绍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就房地产话题提出的雷人语录。文中一共介绍了四个人提出的雷人观点,分别是陈华伟的“回家买房论”、茅永红的“实力不足论”、梁蓓的“隔代结婚论”和傅军的“记者误导论”。经记者查询,陈华伟为全国人大代表,茅永红、傅军为全国政协委员,但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名录中均无法查询到梁蓓。昨天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向记者确认,梁蓓确系该校教授,但她不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北京梁蓓委员谈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的建议:我觉得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 40岁的男人。80后的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网络对梁蓓80后无力应对高房价建议的调侃:【2楼】回复: 我终于到40岁了,找到一个年轻貌美的20岁女友去她家见家长。开门的是当年读大学时相处了几年的初恋女友梁培。新女友喊了一声:妈~【3楼】补充:她妈看到我,惊得倒吸一口冷气。没等我反应过来,然后把女儿拉进房间里,对女儿说“你不能和他在一起,他是你亲生父亲啊!”【4楼】继续补充:女儿:我已经有了他的骨肉……【5楼】 这时女孩的60多岁的父亲走出来看见了女孩的男友,小声的对他说:“你怎么来了,给你妈和你的生活费不是每月都按时打去的吗?【6楼】这时叮咚,女孩男友的妈来见亲家。见到女孩的父亲:怎么是你...【7楼】女孩男友的父亲停完车也上楼了,一见女孩的父亲马上内流满面:你不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吗?【8楼】女孩母亲见到男友母亲:妈!【9楼】女孩母亲见到男友他爸,叫了一声“爹!”,立刻晕厥过去【10楼】偶今年刚好40,X的女人或者孙女是不是20了?我想按照老人家的说法去做......哈哈

理财周报与理财周刊

  不是一家、理财周报会好一些、这是获得的荣誉:

  2007年7月23日《理财周报》创刊以来,以大气磅礴的形象在业界掀起了广泛的波澜,并赢得了的诸多市场赞誉:   
  2007年11月创刊语率先提出“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此后被广为传颂,亦被《新周刊》评为2007年年度语录。   
  2007年12月由于《理财周报》上市以来出色的市场表现,《销售与市场》授予《理财周报》“杰出媒体营销奖”。  
  2008年1月《理财周报》被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媒体”。   2008年1月在今传媒杂志和腾讯网发起的“影响中国2007年度传媒100强”评选中,组委会授予《理财周报》“最具成长性媒体”和“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两项殊荣。  
  2008年6月在今传媒举办的“中国传媒百强年会”中,《理财周报》又获得了“媒体创新贡献奖”。  
  2008、2009年连续两年,《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从2000多种报纸,9000多种期刊,300多家电视台的9000多个栏目中选出《理财周报》成为唯一的财富管理类(理财类)媒体的“中国标杆品牌”。  
  2009年12月《理财周报》获得由史坦国际和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奖项。

  理财周报官方独家合作电子版
  理财周刊:
  全年零售价:384元/年   每期零售价:8元/期

  希望可以帮到你!给点分好不好啊?我想升级!呵呵、谢谢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