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阴师范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技术
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
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淮阴师范学院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校风的江苏省属知名高等学府,坐落在风光秀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
在60多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始终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为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应用型人才,毕业生20余万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节能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72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面向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与 南京师范大学 、 宁夏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等省内外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现有在校研究生100余人。同美国、英国、芬兰、哈萨克斯坦、日本、韩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5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向境外高校派出交换生与双学位学生860余人,接收来自老挝、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学历国际学生共25人,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长期语言国际学生累计60余人次,英国、法国、乌克兰、芬兰、韩国、日本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我校学习、实习及文化交流的短期国际生330余人。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面积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7亿元。图书馆藏总量达203.3万册,电子期刊近70万册,电子图书近156万册,博、硕士学位论文621.4万册。
淮阴师范学院校园风景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60余人,高级职称专任教师600余人,正高160余人,博士430余人,同时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学校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2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8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4人。有5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0余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十二五”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类)9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1项;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立项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9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7个;建有省级精品教材、省重点立项教材43部,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22个。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等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超过12%。学校200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校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1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07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项目8项,部省级项目178项。出版专(编)著168部,发表论文3636篇,其中被SCI(E)、EI、CPCI、SSCI收录662篇,CSSCI刊载339篇,授权专利991件,获部省级科研奖励33项、厅市级奖励501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淮阴师范学院是本科吗
淮阴师范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官网入口地址
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入口:
淮阴师范学院教务处电话
淮阴师范学院在哪里
淮阴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淮阴师范学院有几个校区
淮阴师范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淮阴师范学院招生办电话 ;
叶子作品如下:
《“确定性早已被历史洪流卷走”——詹姆斯·伍德之论W.G.塞巴尔德》,《外国文学评论》,2019年第4期。
《抗战时期的林语堂与〈纽约客〉杂志》,《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
《美国的创意写作课程》,《创意写作》,2019年第二期。
《“短故事”的游戏——2016年短篇小说略览》,《扬子江评论》,2017年第2期。
《犹疑与笃信——通往奇幻之路的短篇笔记》, 《文艺报》,2017年2月20日,第7版。
《文学批评几种可能——〈论晚期风格〉的相关札记》,《文艺报》,2016年11月19日,第7版。(《论晚期风格——反常合道的音乐与文学》,萨义德)
《曾经的中国故事》,《文艺报》,2016年9月19日,第7版。
《格兰塔:“新写作”的虚与实》,《文学》,2016年春夏卷。
《博斯绘画与后现代叙事——以安德鲁·林赛的〈面包匠的狂欢节〉为例》,《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J4,《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
《再说“看”与“被看”——鲁迅、李翊云、或围观的阴影》,《南方文坛》,2016年第1期。(收入论文集《从南京走向世界》,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
《“困局”与“可能性”——从徐则臣与大卫·米切尔的一次对话说起》,《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苏州作家与“上海想象”》,《小说评论》,2014年第3期。
《论〈纽约客〉华语小说译介》,《小说评论》,201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
《猪头哪儿去了?——〈纽约客〉华语小说译介中的葛浩文》,《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5期。
《中产阶级的“利基”杂志与美国文学的温床——〈纽约客〉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滇缅公路•“摩登”•共产党人——〈纽约客〉之〈土司与他的秘书〉系列小说》,《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 年第1期。
《〈纽约客〉杂志的首篇华裔小说》,《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2年第11期。
《恶棍休止符——评2011年普利策小说〈恶棍来访〉》,《外国文学动态》,2012年第5期。
中学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意识之所以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就是要运用“多向思维”,想别人没想过的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树立创新意识。
摘要: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渗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探究,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渗透是对学生学习态度、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加强。从当前社会发展上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个方面,克服政治教学中的片面性,教会学生掌握创造能力的思维和方法,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运用,使他们能够将这项技能融汇在课程学习之中。
1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意义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发散性的学习方式。在中学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理论性、思想性、实效性的知识信息需要学生进行梳理。但是中学生的性格特质明显、好奇心强、耐心、毅力较差,所以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和现有知识体系的.束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的。一方面,兴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源泉,教师通过培养初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从而吸引学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生政治课程的创作和培养中。另一方面,探索是创造性思考能力的动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对政治课程更加热爱,增进探究课程重点、难点的学习能力,使政治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活跃,效果也更加丰硕。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他的学习状态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2.1构建一个“创造性”的政治教学课堂
虽然政治课程脱离不了理论性知识要点,但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的教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的教师人格魅力。当教师敢于挑战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打破保守的枷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运用这些“新式”的教学思维,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建立“课上师者、课间朋友、课后亲人”的教学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政治课堂上多提想法、多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自然和放松的状态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思维,通过举行“政治知识接龙”、“思想价值观念辩论会”、“社会现象之我见”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具备认真、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营造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
2.2设计多种“实践性”的政治学习方法
为了弱化政治课程的理论性,教师要通过自身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适度”的政治事件课程。并结合政治教材中涉及到的专业词汇、价值观念,以实践性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从而拓宽他们的政治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述到“价值规律”这个专业词汇时,很多初中学生流露出非常迷茫的表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生活案例,结合书本所所描述的价值含义、供求关系、成本等知识,做出一个书面的“思想政治案例”。教师可以带学生集体深入到家具市场、商场等大型购物场所中,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让学生能够掌握最真实的实践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拿到课堂中,大家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讲述自己理解的价值信息。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运用生活化的政治学习思维,加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
2.3运用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发挥思维性
众所周知,创造性思维意识存在于各行各业中。创造性思维意识之所以获得最大的教学价值,就是要运用“多向思维”,想别人没想过的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在政治教学活动中,为了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方式,进行政治课程学习,从而取得创造性和突破性的成就。例如,教师在讲解政治课程中“货币”这一环节时,如果按照原本的教学安排,那么必然会形成“满堂灌”式的教学效果,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认识,教师借鉴了古代钱币的教学思路,借助教学道具——“贝壳”来作为模拟钱币。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手中的贝壳作为钱币的替代品,让学生们集体来学习和探究“钱币是怎么产生的?”“钱币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没有钱会怎么样?”“钱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了解到货币和交换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金钱价值的正确含义,才能对政治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
3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主要的参与者,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不断树立创新意识。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还要时时跟踪创新型政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探究政治课程的道路上更见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华明.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学知报,2011,(1).
[2]朱玉巧.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 《甘肃社会科学》1991(1)。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 《东北师大学报》1994(5)。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读楚辞《渔父》 《文史知识》1994(12)。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睹新春之景 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作欣赏》2001(1)。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学术研究》2002(12)。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