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期刊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二类的是除国家级核心期刊之外的其它核心期刊,三类的就是普通期刊,每个地方的分类不太一样。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蚌埠学院(Bengbu University)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于2004年在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筹建,2007年正式成立。
蚌埠学院历史沿革。
建校前身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为蚌埠食品工业专科学校和蚌埠联合大学。原蚌埠食品工业专科学校于1984年6月创办,附设在蚌埠联合大学内,招收1个班;1985年,迁至蚌埠教育学院院内,招生、教学由教育学院统一管理。原蚌埠联合大学创建于1984年6月,属市辖高校,初办时以东风四街小学为校址,于1985年11月在曹山脚下建新校,占地45亩 。1990年6月6日两校合并为蚌埠高等专科学校 。该校创办于1978年,始称安徽大学蚌埠师范专科班,招收中文、数学、物理3个班,学生109人,时隔不久改称安徽师范大学蚌埠师范专科班。嗣后,1979年9月改名为安徽师范大学蚌埠师范专科学校,1980年8月改称蚌埠教师进修学院,1982年改称蚌埠教育学院。1983年秋,招收三年制在职业余进修学员100名,另招收业余走读形式的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函授学员2378名,并分别在蚌埠、淮北、宿县、滁县设19个教学点。1984年秋,曾为新疆、甘肃两省代培训学员82名 。蚌埠职工大学是1997年9月8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原蚌埠职工大学、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蚌埠机械职工大学合并成立的一所新型的综合类的成人高校,与安徽电大蚌埠分校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办学机制 。原蚌埠职工大学于198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原蚌埠机械职工大学前身是市重工业局“七·二一”大学,于1982年筹建为市重工业局职工大学,1985年4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改为市机械职工大学;原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分校成立于1979年2月 。合并建校2002年4月,省教育厅、蚌埠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将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三校合并。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意在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的基础上筹建蚌埠学院,筹建期为两年 。2007年3月19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合并基础上正式设立蚌埠学院,同时撤销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的建制 。
蚌埠学院科研项目。
截至2014年4月,该校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200余项,与有关企业签订在研项目180余项,发表论文2100余篇,其中SCI、EI、CSSCI收录18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出版专著120部。
研究机构。
截至2014年4月,该校设有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企业联合共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个、市级技术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2个另外还建有机械设计工程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微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环境污染物控制与生物修复研究所、蚌埠学院化工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工控技术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所、应用法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科技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淮河流域民间音乐研究所、花鼓灯演艺实践与研究中心、书法研究所、成人高等教育研究所、玉文化研究中心等21个研究机构 。
蚌埠学院学术资源。
截至2013年9月,蚌埠学院图书馆有纸质藏书75万册,英文原版书8000多册,多媒体资源3000多件,电子图书61.2万种,各类工具书1万多册。图书馆阅览室有现期期刊800多种,过期期刊50000多册,外文期刊29种,报纸60余种。馆藏中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语言文学、经济、教 育、外语、计算机科学类图书资料品种较多,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结构。
蚌埠学院学术刊物。
《蚌埠学院学报》创刊于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主管,蚌埠学院主办,是面向全国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20日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4-1321/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297X。常设栏目主要有:工程技术、基础科学、文学艺术、综合研究、经济管理、教育教学、淮河文化研究等,涵盖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生物、食品、文学、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高校管理、淮河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
系部专业。
截至2014年4月,该校设有机械与电子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数学与物理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文学与教育系、音乐与舞蹈系、基础部(含人文社科部、体育部、现代艺术中心)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工程与工艺、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英语、市场营销、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工程管理、学前教育、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制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和艺术与科技等39个本科专业。同时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应用英语、电子商务、初等教育等22个专科专业。
蚌埠学院的优势专业有:安徽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生物工程、交通运输。
蚌埠学院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645人,副高以上专任教师 173人,硕士以上专任教师443人,外聘教师162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4月,该校建有省级本科精品课程5门,合作共建省级本科精品课程6门,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200余项。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0个实验实训中心,135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交通运输省级精品课程:本科:线性代数、数字电子技术、写作、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等数学专科:包装设计、物业管理、会计学原理合作共建省级本科精品课程(括号中为共建单位):蚌埠学院申报:电力电子技术(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图学(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安徽财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申报:计量经济学(蚌埠学院)、微生物学(蚌埠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蚌埠学院)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发酵类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蚌埠学院校训。
笃学 重行 修德 立才笃学笃,专心、坚定。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要志于学 、专于学、厚于学,力戒浮躁虚荣,专心致志、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
重行:行,行动、实践。重行,即重视实践、重在实践。没有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学习行动,无以获得真知;只关注书本知识、不重视专业技能,就不能获得为社会服务的实际本领;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不投身实践、学以致用,就不能实现社会价值。修德:修,学习、培养、锻炼。修德,即通过学习与道德实践,不断提升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在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要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努力养成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情趣,才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立才:立,站立、树立,成为、成就。立才,即成为能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成才,才能立足于社会;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蚌埠学院校徽。
校标基本图案为圆形,由中英文校名、“蚌”字篆体变形等元素构成;标志主体图案及英文校名取色为蓝,图案边框及中文校名取色为黑;蚌字及底色取色为白;英文校名“BENGBUCOLLEGE”为国际识别标志。校徽。(1)圆形取意为完美、圆满,象征团结、和谐、吉祥;(2)蓝色取意为广阔、高远、智慧、宁静,象征理想的天空、知识的海洋、深邃的思想和未来的希望;(3)黑色取意为坚定、庄重,象征严谨、规范、理智白色取意为纯洁,象征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5)“蚌”(音Beng)字取地名本义,表达蚌埠学院的地域定位;“蚌”字经过篆体变形后,左边的“虫”旁构成抽象的河流图案,进一步表达蚌埠学院地处淮河流域,也象征着淮河及淮河文化源远流长;右边的“丰”字取其多词性含义,作知识的丰富、思想的丰富、人才的丰富、校园文化的丰富等开放性解释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专业实力不错,这几年的软硬件设施配置一直在提升,专业水平比较高。而且学科建设很不错,专业设置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工程三个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械产品制造设计以及机械工程领域的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校比较好的一个专业,开设时间不长,但是专业的实力是很不错的。近几年的硬件设施一直在完善,各方面条件还是很不错的。这个专业主要学习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与方法,就业面比较广,适合跟计算机相关的各种工作。
2018年蚌埠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蚌埠学院是教育部2007年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由原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职工大学三所学校合并组建,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皖北中心城市,素有两淮重镇、沪宁咽喉之称的.安徽省蚌埠市。东靠京沪高铁蚌埠南站,南依芦山,西接国家4A级龙子湖风景区,北邻安徽财经大学,风光迤逦,人文荟萃,交通便捷。
学校占地总面积近1300亩,其中在征300余亩;现有校舍面积28.99万平方米,在建2.4万余平方米,另有5万余平方米正在报建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860余万元,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1292座;建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2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96余万册,其中纸质文献总量近110万册,电子文献总量87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近2000种,公开出版《蚌埠学院学报》。学校现有教职工924人,其中专任教师645人,副高以上专任教师173人,硕士以上专任教师443人,外聘教师162人,升本以来20余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06人。
学校现设机械与电子工程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数学与物理系、经济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外语系、文学与教育系、音乐与舞蹈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部等12个教学单位,专设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艺术中心等机构,设有机械设计研究所等校内研究机构21个,开设39个本科专业。
学校坚持以工为主,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秉持“笃学、重行、修德、立才”的校训精神,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开放办学、合作育人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办学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获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27项,其中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承担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7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项。与有关企业签订在研项目172项,与企业联合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师发表论文2614篇,其中SCI、EI收录118篇,CSSCI收录132篇,主编教材、出版专著42部。学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2项。
学校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良好育人环境的营造,一次性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空调进高校”工程,实现了空调全覆盖;投资1200万元,分三期建设校园“110”智能监控平台;通过“奖、贷、勤、助、免、补”等方式,每年投入1500余万元,用于奖励和资助各类学生;设有大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宿舍集中自习室等,后勤集团宿管中心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办学,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设有安徽省唯一授权认证的意大利语等级考点,与美国特洛伊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美术学院、韩国韩瑞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互派教师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蚌埠市文明单位、蚌埠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授予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蚌埠学院是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目前学校正在全面落实首届党代会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凝心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1)《试论猪八戒》,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4,18(国家级);(2)《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2(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10全文复印;(3)《薛宝钗形象管窥》,《云南社会科学》1986,4(国家核心);(4)《猪八戒形象的喜剧性》,《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5)《试论西游记的民族文学性》,《云南社会科学》1987,4(国家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11全文复印;(6)《建立科学的西游学势在必行——兼谈西游记研究》,《学术界》1991,2(国家核心);(7)《人类未来的预见者——西游记理性思维新探》,《明清小说研究》1986,3;(国家核心);(8)《西游记在国外》,《世界知识》1991,2;(国家核心)吉林《东南西北》杂志全文转载;(9)《“西游学”的兴起——未来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运用》《云南社会科学》1991,1;(国家核心)《文汇报》1991,3,21转摘;(10)《好一部人生的悲喜剧》,《江苏社会科学》1991,4(国家核心)(11)《试论西游记与心学》,《云南社会科学》1993,2;(国家核心);(12)《“华阳洞天主人”与西游记》,《明清小说研究》1995,1(国家核心);(15)《愤世嫉俗 率真明快——读刺丗嫉邪赋》,《语文知识》1993,2(省级);(16)《关于西游记研究的几个问题》,《社科信息》1993,6(省级);(17)《艺术生产论——一个永恒的命题》,《社科信息》1993,11(省级);(18)《继往开来 卓绝一世——试论《醉翁谈录》的历史价值,《社科信息》1994,5(省级);(19)《浅谈〈高祖还乡〉的构思艺术》,《语文知识》1994,4(省级);(20)《西游记与心学新论》《西游记文化学刊》1998,1(国家级);(21)《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评》,《上海企业》2002,12(国家核心);(22),《美国版的〈萨拉丁〉会怎么拍?》,《世界知识》2003,18(国家核心);(23),《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论》,《运城学院学报》2003,2;(24),《“西游学”的崛起——知识经济与西游记研究》,《中国文化与艺术》2004,1(国家级);(25),《民主的启蒙曲——论〈诗经〉的民主意识》,《学术前沿》2004,8(国家级);(26)、《〈礼节传薄〉所载“西游”戏曲考——兼与蔡铁鹰先生商榷》《明清小说研究》2005,2(国家核心);(27)、《似曾相识同归来——吴承恩陶渊明艺术风格比较》《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8)、《〈西游记〉作者之争的回溯与思考——兼与顾洁成先生商榷》《运城学院学报》2005,4;(29)、《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士不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转摘;(30)、《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上)《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31)、《关于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回顾及我见》(下)《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32)、《也论百回本〈西游记〉定稿人与全真教之关系——兼与胡义成先生商榷之二》《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4;(33)、《谈吴承恩诗文创作》 《光明日报》2006年7月28日,(国家重点核心)(34)、《诚信:现代公共关系的灵魂》 《公关世界》(A)2005,4;(35)、《新思想新体系新方法——关于高职高专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新探》《公关世界》(A)2006,2;(36)、《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研究新探》 《学术月刊》2007,7;(国家重点核心)(37)、《和谐:现代公共关系的终极目标》 《公关世界》(A)2008,5;(38)、《高考公信力与危机公关》 《公关世界》(B)2008,6;(39)、《新时代的公共关系教学新路径——<公关世界>让我们走进精彩纷呈的世界》《公关世界》(B)2008,8;(40)、《公共关系教学新探索——让<公关世界>点亮我们的课堂》《公关世界》(A)2008,9;(41)、《百回本<西游记>作者新论》 《蚌埠学院学报》2008,6;(42)、《理性、严谨、思考、创新——2007年<西游记>研究述评》《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4(43)、《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共产党宣言>与科学发展观新探》《高等教育科学》2008,10;(44)、《科学 人文 艺术——公共关系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公关世界》(A)2009,1;(45)、《公关危机新探》 《秘书》2009,2;(46)、《网络时代的西游记研究》 《宿州学院学报》2009,4;(47)、《2008,中国公关开创历史的新纪元》 《公关世界》2009,2;(48)、《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新探》 《公关世界》(A)2009,2;(49)、《中国政府公关的大手笔,2009,从“大接访”到“规定动作”》《公关世界》(A)2009,3;(50)、《新形势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3;(51)、《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09,4;(52)、《一本新颖独特的高质量教科书——评<社交礼仪>》《公关世界》(A)2009,3;(53)、《着力塑造公关教师的教学魅力与人格效应》 《公关世界》(A)2009,5;(54)、《秘书工作的美学原则》 《秘书》2009,6;(55)、《封建家族内部伦理道德沦丧的讽刺剧——<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新析》《阅读与写作》2009,9;(56)、《现代公共关系呼唤科学发展》 《公关世界》(A)2009,9;(57)、《情景·参与·创新——多媒体技术在<公共关系>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性实践》《高等教育科学》2009,10;(58)、《提升中国公关品质时不我待》 《公关世界》(A)2010,1;(59)、《当前公关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弊端》 《公关世界》(B)2010,3;(60)、《模块·目标·任务·反馈——构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新尝试》,《公关世界》(A)2010,3;(61)、《<公共关系学>创新教学实践》 《公关世界》(A)2010,5;(62)、《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6+1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精品课程<公共关系学 >为例证》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5(国家核心);(63)、《信访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办公室业务》2011,8;(64)、《Web-based environment to build public relations with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 ITET2011,2011,12;(65)、《From doing to learning to do--Task drive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Relations course teaching 》 ITET2011,2011,12;(66)、《Corporate Planning the curriculum explore innovative new teaching model》ITET2011,2011,12;(67)、《紫金庵彩塑艺术的世俗特征浅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1;(68)、《剑气箫心与龚自珍的精神世界》 《名作欣赏》2012,4(国家核心)(69)、《技术主义与当代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 《价值工程》2012,6(国家核心)(70)、《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ublic relation course new exploration to the educational reform connotation 》 CCE2012,2012,5 ;(71)、《Information age college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quality training》HECTR 2012,2012,7;(72)、《From virtual to reality——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in practice course application 》 ATMCC 2012,2012,8;(73)、《基于知识链的高校知识服务研究》 《情报科学》,2013,4;(74)、《新闻发言人之缺失——北京大学应对“邹恒甫微博事件”反思》 《青年记者》,2013,1;(75)、《网络背景下新媒体人才培养与公关专业教育》 《价值工程》,2013,4;(76)、《上海婴幼儿奶粉健康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应对策略》 《价值工程》,2013,5;(77)、《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新论》 《新闻知识》,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