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小学教学设计投稿

2023-12-07 17: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教学设计投稿

《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学生版、教师版均可;《中学生英语》、《英语之友》《中学语数外》、《语数外学习》等刊物文章刊发后均付稿费,且发稿难度不是很大(质量较好就行);《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属国家核心期刊,刊发质量要求较高,在投一般刊物且大量发表后,可把自己认为质量较好的文章投向国家爱级刊物。

我想投稿,参加职称评定,不知向那个杂志社投?各位有谁知道?(学校教育方面的)

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教师)投稿地址一览表

(03年12月整理,有些可能变动,欢迎根贴指出)
刊 名//地 址//电 话//电 子 信 箱
《小学教学设计》 山西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 030009

《教师博览》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教学月刊》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北京教育》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l00088)
bj**
《小学青年老师》 河南省郑州市顺河路11号(450004)

《福建教育》 福州市鼓屏路162号(350001) 7872085
《湖南教育》 长沙市开福区彭家井11号(410008)
《云南教育》 昆明市学府路61号(650223)
《贵州教育》 贵州市浣纱路66号(550003)
《上海教育》 上海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

《青海教育》 西宁市五四西路35号(810008)
《内蒙古教育》 nmg**@263.net
《河北教育》 石家庄市石岗大街18号 (050061)
《特区教育》 深圳市人民北路深中街16号(518001)
《天津教育》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
tj**@tiemh.com.cn
《陕西教育》 西安市药王湖119号(710003) -8514
《山西教育》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030009)

《黑龙江教育》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5号(150080)

《安徽教育》 合肥市屯溪市435号省人大8楼

《江西教育》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330046) 85186931 jx**
《辽宁教育》 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110031)
in**
《宁夏教育》 银川市新华东街19号(750004)

《山东教育》 济南市南圩门外街8号(250001)
《西藏教育》 拉萨市江苏路29号(85000)
《新疆教育》 乌鲁木齐胜利路169号(830001)
《中国电化教育》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l60号312信箱(100031) 66419047
《教育研究》 北京北三环中路46号(100031) 620118 **
《中国远程教育》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l60号(100031) 66413389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新外大街19号北师大英东楼100875 62208310
《教育展望》 北京西城太平桥大街四号l00810 66l22619
《中国教育学刊》 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l00816 66097082
《教育艺术》 北京第804信箱100037 68902477
《中国校外教育》 北京西城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100035 66l60150
《学科核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l00875 62207968
《继续教育》 北京6304信箱编辑部102206 66366875
《上海教育报》 上海市长宁路491/36号200050 62527164
《外国教育资料》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外国中小学教育》 上海桂林路l00号200234
64700700-2318
《开放教育杂志》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20900-172
《教育发展研究》 上海市荣陵北路21号200032
《教育科学》 大连沙河口区黄河路851号116029
《外国教育研究》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东北师大院内130024
wg**
《现代远距离教育》 哈尔滨市和兴路92号 150080
《教学与研究》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62521680
《教师博览》 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
《教育信息报》 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编辑部 袁军 310012
-3401 **
《教育研究》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62011873 **
《教育探索》 哈尔滨南岗区中兴街19号 150080

《教育理论与与实践》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九号 30009
《素质教育博览》 福州市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中心大厦350001
sz**
《教育评论》 福州市梦山巷27号 350001
《湖北教育》 武汉市武昌桂园路4号 430070 hb**
《教育研究与实验》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大内 430070
《小学教学参考》 南宁建政路广西教育学院 530023
《甘肃教育》 兰州滨河东路甘肃教育大厦 730000
《电化教育研究》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内 730070

《基础教育研究》 南宁市建政路37号 530023
《中国教育报》 北京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
01062243770
《教育时报》 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教育导报》 四川成都市陕西街26号 610012
报刊名称 编辑部地址 邮编 电子信箱
作文周刊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鼓楼东路26号 041000
中国儿童画报 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日报 长海长宁路491弄36号 200050
中国少年报 北京左家庄北里5号楼 100028
少年儿童故事报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路9号 310006
农村孩子报 安徽省宿州市东仙桥街南区五楼 234000
小学生阅读报 长春市人民大街173—1号 130022
少年之友报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 232001
语文辅导报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58号信箱 112000
少年先锋报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北路76号 400020 EMAIL— EMAIL—
少年科普报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新华大街18号 113006
作文评点报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师院路8号(甲) 13600
少年智力开发报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 050081
关心下一代周报 江苏省南京市梅园新村大悲巷12号 210018
江海晚报“南通教育”南通市人民中路161号 226001
小龙人报 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109号 750004
语文报 山西太原市广场收投局12022信箱 030012 (低幼版) (故事版)
语文报(小学版)山西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1107室 030012
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 450004 作文编辑室:
小学生拼音报 北京市崇文区夕照寺中街29号 100061
小学生世界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140号 310012
少年文学 武汉市长江日报路特1号 430015
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030031
读写知识 北京市西城区东新开胡同67号 100035
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 163712

福建教育〔分为《福建教育》(小学教育)、《福建教育》(中等教育)〕迁址至:福州市鼓屏路162号福建教育杂志社,350003。社内另有《福建幼儿教育》以及学生刊物:《读写天地》(小学生)、《读写天地》(中学生)、《小学生周报》(中低版)、《小学生周报》(中高版)。网站: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阁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桥洞多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五、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受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大致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激趣导入,感知自然美(4分钟)

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们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中“你去玩过的地方”,并进行相应的介绍,与同学之间有交流,并对此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构建文体美(9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2、读了这篇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3、你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吗?

预设一:海宁市的盐官镇真是一个观潮的好地方哪!

预设二: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好壮观啊!

预设三:浪潮就像千万匹白马齐头并进,真是浩荡啊!

教师进而引导:你可以用书本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吗?

引出课文第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天下奇观的“观”和文章的题目观潮的“观”一样吗?

让学生进行思考,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并结合相应的组词,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研读课文,赏析语句美(22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过渡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它“奇”在哪里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