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女性期刊发展

2023-12-10 22: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女性期刊发展

《中国妇女》杂志1999年改为半月刊,上半月记录中国女性的成功成长 ,并为女性提供心理疏导和健康服务。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下半月为“法律帮助”专刊,是读者“身边的律师、法律的顾问、维权的指南”。《中国妇女》杂志改版改彩获得成功。 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好主妇》杂志创刊于2000年,是一本时尚家政月刊,她以“没有好主妇,哪有好生活”为口号,传播、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妇的精致生活读本;《悦己》杂志是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self》杂志通过版权合作创办的一本心理健康生活杂志。她以“快乐由自己”为办刊主张,倡导女性关爱自己,追求身心健康的个人幸福。《安邸》杂志创刊于2011年,与美国康泰纳仕集团《AD》杂志进行国际版权合作,是一本介绍建筑和设计的高端杂志。除发展办刊主业以外,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拓了新的事业增长点:1 中国妇女杂志社还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自2001年起开展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评选活动。同时还创建了70多个“星星火”农村妇女家庭图书室,为关爱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韩湘景,总编辑尚绍华。

我国近代女性杂志的启蒙初创历史是怎样的?

女性杂志作为全国流行性报刊,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现代科技日益进步,我们可以从手机电视上获取外界资讯,报纸杂志渐渐没落了,但是杂志在发行初期地位很高,像陈独秀先生创办的《青年杂志》,影响了当代大批青年学子,《妇女杂志》作为第一个报道女性的杂志,成长之路更是艰辛。

一、创办杂志早期之路并不顺畅,守旧派进行破坏

《妇女杂志》创办于1915年,由刚刚经过内部改革的商务印书馆创办,刚开始办《妇女杂志》就受到了很多守旧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女性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抛头露面的不成体统,甚至在刚刚出版的时候还有人进行抵制,但是在那个文化动荡的年代,新思想和旧传统相互交融碰撞,还是有不少女性朋友敢于购买。

二、早期内容倡导女性朋友要懂得生活,解放自己

这本杂志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认为男女是平等的,是自由的,不应该受到他人的践踏和攻击,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既要懂得包容丈夫,更要敢于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要将旧思想通通丢下,要讲文明,将自己打造成新时代的女性,去拥抱新的生活,不能将自己的丈夫作为自己全部的动力,要有自己的空间。

三、《妇女杂志》创办时间长达17年之久

这本杂志虽然在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但是在新思想的解放潮流之下,这本杂志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除了女性朋友购买这本杂志之外,也有许多想要通过杂志了解女人的男同志购买,我们必须承认,这本杂志带给了女性很大的帮助,一直发行了17年之久,在民国期间,对女性的影响力最大。

总结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这本杂志当时创办时的艰难处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本杂志,看到我们的国民是怎样一步步闯出新的天地,国人民智不开发,教育得不到发展,整个国家就会处于一种弱势的状态,永远也强大不起来。

女性期刊市场格局

女性时尚杂志市场竞争激烈,版权合作式期刊在高码洋刊物中占据绝对优势,目前中日版权合作式女性时尚杂志数量为10余种(见图一)。中日版权合作式女性时尚杂志都把办刊地点设在众多广告主聚集地的上海、北京,正是期刊特质和城市文化相印证的体现。由于该类刊物都定位于都市白领女性的时尚读物,内容涵盖服饰、美容等消费领域,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整体看来,女性时尚杂志市场竞争者众多,成熟型杂志如《瑞丽》、《时尚》等已经抢占第一集团位置,年广告营业额都超亿元,而其它大多数的杂志发行量和广告营业收入都较少。虽然目前中国期刊业的主要经营收入大都来自发行收入,但是商业化运作的时尚期刊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导,而广告收入较多的时尚杂志发行量大都不超过3万份,极少超过10万份,可见目前女性时尚期刊市场存在着发行量和广告经营额不对称的矛盾。但在中国宏观经济走势良好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中国期刊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女性时尚杂志仍然有新的市场机会。

(图一)

市场机会分析

1.发行量与广告经营额的矛盾造成竞争壁垒并不坚固。在中国虚报发行量已经成为一个无奈的现实,广告主、媒体、广告代理三方的博弈过程,由于受虚假数字的拖累使三方都要支付额外成本,知名女性时尚杂志也不例外。但是2005年4月25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属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简称"国新中心")正式成立,无疑是对虚报成风的发行现实提出挑战。发行量是广告经营中的最基本指标,作为国际惯例的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s)、BPA(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认证虽然在国内推广缓慢,但是可以预见随着发行认证制度的逐步推行,由发行量决定的杂志影响力迟早会左右广告投放的最终传播效果。《期刊出版管理条例》的出台也会加强对国内期刊市场运行管理。如果《时尚》《瑞丽》等强势大刊积极推动发行认证制度,将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对于潜力巨大的中日版权合作式期刊来说,由于发行渠道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必将会在未来规范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不断显现的客户市场和读者市场潜力巨大,有待深度开发。女性时尚杂志的目标读者为都市白领女性,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这一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阶层正在逐步壮大,目前只有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市女性对时尚类杂志的接触率较高。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2003年上海读者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1500元~2499元的女性占杂志读者比例的17.3%,月收入2500元~4999元的女性杂志读者所占比例为6%。以上收入阶层正是女性时尚杂志的目标读者。但是对于中国都市女性来说时尚杂志仍然不是生活必需品。日本Infoplant公司2002年9月间在日本国内进行的45228人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63.8%的女性购买杂志,而月均购买1~2本的比例高达52.1%,如此庞大读者群正是日本这一期刊大国的根基。基于对中国中高档消费品市场的乐观判断,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爆发式增长的购买力,中日版权合作式女性时尚杂志对资生堂、高丝、花王等日系化妆品品牌而言有着独有的亲和力,中日版权合作式女性时尚杂志在广告市场上大有可为。

中国女性杂志的《中国女性》杂志介绍

《中国女性》采用国际流行16开本,全彩印刷,136页,期发行量为15万册,上半月刊每月1日出版,下半月刊每月10日出版,下半月刊由新界文化传媒运营。《中国女性》上半月刊主要栏目有:“我们”封面故事、美丽人生、群体、海外生活、环球女性、黑白经典、女人档案、魅力男人……“心情”关注心灵、心理信箱、烦恼说吧、爱之旅、禅意人生、一人世界、往事人……“生活”美容、靓装、礼仪课堂、家有儿女、理财、养生与健康、两性、美味、动手情趣、出去玩、生活小窍门、权益、我爱出境、淘乐园、漫画、读者俱乐部……《中国女性》下半月刊主要栏目有: “天下事” 深入报道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社会各领域的女性典型人物,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解读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人……“创业者” 报道优秀企业、优秀产品、优秀品牌、优秀女企业家;讲述女性创业传奇,展现女性职业理想、从商之道、人生诉求、文化情怀;推荐适合女性创业项目。……“情与爱” 抒写女性的友情、亲情、爱情,呼唤人间真情人……“艺无涯” 展示女性在艺术上的才华、成长、品味、鉴赏等,走进女性的艺术人生,分享经典故事人……“养生坊” 主要涵盖美食,美容,健身,食疗,理疗,瑜伽,中医养生等人……“时尚潮” 展示当代中国女性时尚靓丽的现代生活,美容、健身、时装、家居、奢侈品以及审美情趣人……“旅游风” 展现女性在旅游方面的心情、故事及新视点;推介点评风景名胜,报道特色主题旅游人……“绘芳华” 关注女大学生群体,多角度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就业、择业、创业状况以及思想观念人……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364国内统一刊号:CN11-4596/GO刊期:半月刊发行范围:海内外发行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杂志重量:约200 G国内邮发代号:2-712国外发行代号:1540(Mo)

中国妇女的杂志

《中国妇女》杂志于1939年6月1日在延安窑洞中诞生。她是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妇女刊物。毛泽东同志热情关怀和支持《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并为创刊号写下了热情洋溢的题词:“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这激越的文字曾鼓舞着千千万万《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投身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由于战争环境险恶、交通不畅和财政困难等原因,《中国妇女》杂志只出了22期,于1941年3月停刊。1949年7月20日,《中国妇女》杂志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因为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鲜明地区别于旧中国,所以定名为《新中国妇女》。这本以妇女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月刊,从复刊之日起就一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何香凝、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1956年1月起,《新中国妇女》改为《中国妇女》。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群众时,蔡畅大姐请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妇女》题了字。一直沿用至今的《中国妇女》的刊名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手写体。“文革”中《中国妇女》于1967年元月被迫停刊。1978年7月15日,《中国妇女》第二次复刊。《中国妇女》一直关注女人的命运,宣传自立自强的精神,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妇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80年代到90年代,杂志发起“女人的出路”的大讨论,提出“我们需要重建”,倡导解放思想。大力宣传新《婚姻法》,同时举办妇女知识竞赛、评选中国小英雄等活动,受到读者欢迎,发行量上升到100多万份。90年代后期,杂志经过不断改版,伴随着改革开放中的妇女成长,以新的面貌迎向新世纪。1999年,杂志改为半月刊,并成为彩色印刷的杂志。上半月刊的内容主要是记录女性的发展,讲述女人的故事,关心女性的心理和健康,其关键词是“成长、成功、快乐”。力图给读者精神力量和一种贴心的感觉。2003、2005年,杂志荣获第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中国妇女》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杂志,一些妇女运动的前辈,如沈滋久、董边等都曾任这本杂志的总编。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几代人的交替中,杂志社也吸引了许多非凡的女性为之工作。《中国妇女》杂志把妇女解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探索、研究和实践,并满腔热情地将“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作为办刊目标。为此,《中国妇女》杂志开展了“当代女性现状探索”,提出了“愿我有一个新的妇女观”、“当代妇女面临四个挑战”、“理想女性、女性理想”以及“女人的出路在哪里”等专题讨论。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论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权威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热烈反响。《中国妇女》杂志始终以推动中国妇女的解放、进步、发展为己任,有较浓厚的理性色彩,探讨每一历史阶段的妇女问题,维护妇女利益,反映妇女呼声,倡导妇女自强,促进妇女进步。它还大量宣传优秀的中国妇女人物,冲击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倡导男女平等,树立崭新的女性价值观念,显示中国妇女的社会责任、能力、才华和贡献。刊物还关心妇女生活,深入女性的婚姻家庭和内心世界,大量提供信息,对妇女就业、社交、婚姻、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指导,不仅有思想深度,也有可读性,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1984年6月29日,《中国妇女》杂志在1984年第6期上的第38页的“征婚启事”栏中刊登了两条征婚启事。其中一则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煤矿工人,27岁,河南商丘娄店公社汪庄大队人,父母已故,兄弟四人,房八间,现在焦作矿务局冯营矿当合同工,每月工资80元。我热爱煤矿工作,文化程度高小,无疾病,身高1.64米。如哪位未婚女子不嫌俺是煤矿工人的话;如谁家中只有女儿又有心招婿的话,我愿到女家落户,尽养老之责,如哪位丧夫之妇有心另寻伴侣的话,均可来信或见面。”与现在动不动就体健貌端、温柔贤惠等模棱两可的措辞相比,当时征婚者要务实诚恳得多。这也许跟当时登征婚广告还得到单位开证明不无关系。《中国妇女》的征婚广告一登,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飞来,未婚的大龄青年为了表示感谢还在信中违规夹寄钱物。紧接着的第7期登了8则征婚广吉,“征婚启事”也变成“鹊桥”并一直沿用至今。第9期《中国妇女》甚至办了“大龄青年婚姻专号”。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