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管理工程学报复审

2023-12-10 23: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管理工程学报复审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来源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低劣的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为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务院1984年《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精神,我国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建立了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各地、各部门相继成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十几年来,这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目前的监督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暴露出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如:政府监督机构应在监督制度中扮演什么角色、第三方监督机构如何有效发挥其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如何做到与时俱进且易于执行等。因此,为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健康发展,急需进一步探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制度。

作为一名从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十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笔者在开展监管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产生了不少想法,在此,有意利用相关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践和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探索新时期合理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笔者对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和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目的是寻求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新体制、新模式,为改革和完善政府监管职能提供依据。

该课题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改革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维护公众利益的需要。目前广州市,乃至我国在建设质量监督的管理、作用方面,还不能适应建筑业高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还不能达到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和期望,“豆腐渣”工程时有出现,建筑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损害了公众利益,影响了社会和谐。

(2)改革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要。近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业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建设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成分发生了变化。单位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承包方式日趋多样化,由国有、集体经济成分,变为国有、股份制、私营、外商投资、个体工商户并存的形式。二是建设工程投资主体发生了变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私人和外商投资越来越多。三是建设工程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四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发生了变化,原先的施工企业从人员到设备都是自己的,现在的人员通过劳务分包的形式解决,设备通过租赁的形式解决。五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很多新技术在建设工程上得到了应用,建筑业的发展提出了安全技术、劳动技能、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六是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引发了新的危险因素,提出了新的质量控制要求。这些都要求加快监督工作改革进程,探索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改革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是建筑行业管理国际化的需要。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与国际化接轨要求我们改变、完善现有模式,确立符合国际惯例、法治健全的游戏规则。

二、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在1984年以前,国内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领域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推进,以1984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作为标志,国内在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上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从我国建设工程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来看,受两种主流思想的影响较大。

1、第一种思想是:强化政府职能,用“有形的手”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这种思想在1984年——2000年间起主导作用,在这一阶段,各级政府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国家相关政府统一制定相关监管条例和规定,由这些机构强制执行,政府的监管机构通过深入到建设工程的每一个工作细节来保证质量;在安全监督方面,实行施工许可证制度,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向施工队发放施工许可证,要求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各专项安全整治活动。这种思想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

2、第二种思想是:强调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立法职能,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对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这一思想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起主导作用。这种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转化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强调政府的立法职能和宏观管理职能,建立良性的市场机制,用市场力量对建设行业进行规范和监督。这种思想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

这一阶段的具体表现是:

在建筑质量监管方面,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施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79号令),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主要方式是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强制监督,主要内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主要手段是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二)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和成果

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现状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政府监督管理是国际惯例,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较成熟,经济体制较完善,积累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的丰富经验,基本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维护了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对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现状的了解和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取长补短,提高我们的监督管理水平,发达国家的监督管理也不是完全一致的,美国与德国不同,英国和法国不一样,但它们有共性和共同的特点。

1、 管理思想

发达国家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基于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和工程质量管理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的法制化管理来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其管理思想的实质有以下几点:

①坚持“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质量责任思想,质量到位,责任到人,质量责任终身制。

②建立和健全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法律和法规体系,规范建设工程的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保证工程质量。

③重视质量观念的建立,使质量管理成为工程项目参与各方的自觉行为。政府通过立法和严格的执法检查监督来引导和规范各行为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

④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管理的思想,尤其强调和重视对投资前期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⑤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三大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以规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质量。

2、管理模式

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精简,管理集中,建立环境、交通、建筑集成化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把制定住宅、城市、交通、环境建设和建筑业质量管理的法规和监督执行作为主要任务,把大型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作为质量管理监督的重点,政府部门非常重视发挥社会上各种专业人士、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建设市场中的专业管理作用,政府部门通过审核和认可,授权或委托这些组织和机构,将相应的政府职能向民间和非官方机构转移。实行对专业人士教育培训、考核注册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督管理。

美国: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监督检查人员可以是建设主管官员,也可以是政府临时聘请或者委托业主聘请的、经政府认可的外部专业人员。监督检查严格,而且涉及面广,从设计图纸、建筑规范、消防防火、卫生环保、到抗震措施、残障人通道等,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审核检查,任一项变更都必须经过批准并记录在案,每天的检查都是根据流程由电脑安排。对于大型项目如会展中心、体育馆等要派人专驻现场检查指导,特殊项目要请专家督促检查,专家检查后要签名盖章以示负责。通过严格的检查和层层严格地把关,从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

德国: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实行间接管理,主要采取由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委托和授权,由国家认可的质监工程师组成的质量监督审查公司,代表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审查,在工程质量检查中,对工程材料的检测,一般由承包商负责送到国家认可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

法国: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检查,而是主要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使建筑企业提高工程质量。法国实行强制性的工程保险制度,按照《建筑职责与保险》的规定,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均须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则要求每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委托一个质量检查公司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公司必须取得由政府相关委员会审批颁发的证书,并 2 至 3 年复审一次,质量检查公司在接受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任务后,从工程的设计、施工招标阶段开始,直至工程竣工,最后提交工程质量评价报告给工程建设的有关各方。

3、管理法规体系

发达国家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立在严格、完善的法制基础上的,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体系是政府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

(1)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政府职能。政府管理不是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不是“领导”,而是“服务”,无论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国内建筑市场的管理,还是国外市场的开拓,无不体现政府的服务职能。

(2)监督管理机构社会化,民营化,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以更科学、更客观、更专业的方法,组织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3)完善建设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对建设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和控制,实行风险管理,进行工程质量保险和担保是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健康等目标的必要措施。

(4)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研究基于控制论、信息论、价值工程理论等现代管理学理论之上的新的管理方法,增加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5)坚持“以人为本”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针。质量的创造者是人,质量的控制者也是人。建设过程中主体和监督人员的素质是实现质量的核心,把对各层次人员培训评价作为有效落实质保体系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建设主体和监督主体,质量人员的培训,通过提高人的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探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中质量与寿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方案,建立与应用项目法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分析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案例。

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论述建设工程的概念及其特性,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概念及监督的主要内容;探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协调性;研究基于复杂性大型集群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3、发达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与借鉴

查阅资料,分析论述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国外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及手段,发达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思想和模式,并分别总结呈现美国、德国、法国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分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发达国家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对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启发。

论文的主要框架如下:

第l章绪论

l.1 课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2.1 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2.2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中质量与寿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2.3项目法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2. 4 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

3.1 建设工程的概念及其特性

3. 2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概念及监督的主要内容

3.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协调性

3.4 基于复杂性大型集群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发达国家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制与借鉴

4.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4.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4.1.2 发达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思想

4.1.3 国外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及手段

4、2 发达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4、2、1美国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4、2、2德国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4、2、3法国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4.3、发达国家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对广州市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启发

2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

4、3、1建立与广州实际相符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4、3、2完善处罚细则,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4、3、3规范质量监督行为,完善监督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质量监督实例分析

5、1 某私有制房地产开发公司商品房的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分析

5、2 某国有企业办公楼的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分析

5、3 完善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意见

5、3、1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发展方向及定位

5、3、2改革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

5、3、3对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建设工程项目建立不同的质量监督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1、研究方案

作为一名从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十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笔者在开展监管工作实践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也产生了不少想法,与导师就有关问题进行商讨并接受指导,确立研究课题,运用相关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践和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探索新时期合理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研究方法:阅读文献,数据统计分析,考察访谈,归纳综合,思考创新

研究对象: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践和改革

实地访谈:工程师专家2名、技术人员2名、主管单位2名

文献、资料、数据来源:数据库、图书馆、网络、科研机构、企业年鉴等

2、研究步骤

本研究在导师悉心指导下,进展比较顺利,基本步骤如下

1、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2、查阅文献,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与导师就有关问题进行商讨并接受指导,确立研究课题

4、确定研究方法,寻找研究材料

5、进行实地访谈和文献、资料、数据搜索收集

6、阅读文献,统计分析,归纳综合,思考创新

7、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8、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完善论文

3、进度安排

(1)2007年11月完成开题报告

(2)2008年5月完成论文写作交导师审查

(3)6月根据导师意见修改定稿

3、预期达到的目标

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探索更有效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五、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预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主要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团难:

1、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收集、尤其是对国外现行建筑管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资料收集可能不够全面,分析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由于我国建筑业面临的很多问题,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自己水平有限、时间有限,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上存在能否全面合理的问题。

解决的主要措施:

1、多请教导师,得到导师的指导;

2、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多查、多阅读相关的资料。

3、利用自己从事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掌握的信息,多思考、多分析。

4、多向身边的同行学习,吸取一些实践中的有用的信息。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陈友芳 《警惕滑入坏的市场经济》2003年3月

2、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2000年

3、彭明 《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2004年4月

4、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 建[2000]151号

5、徐波 《徐波同志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13日

6、香港公开大学《经济理论与实务》 2002年10月

7、Avinash K. Dixit,Barry J. Nalebuff 《THINKING STRATEGICALLY》2002

8、徐波 《徐波同志在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2005年2月21日

9、徐波 《徐波同志在全国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第三次会议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2005年8月11日

10、贾留福 《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转变》 建筑时报 2004年11月11日

11、张艳海.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综合控制与优化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1999.

12、黄金枝编著.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13、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管理[J].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31(3):1—6.

14、高齐圣,张嗣瀛.复杂科学与质量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4):130—131.

15、王祖和.工程质量持续改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科版),2002,21(3):58—62.

16、余立中.大型项 目建设“独立第三方综合考评”制度和模型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经济,2005,(274):39-41.

17、 李定荣.李开孟.建设项 目可行性研究[M]天律: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

18、罗福午 建筑结构缺陷事故的分析及防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9、橱伟军.赵传智.土木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0、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1、何水清,王 善,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J]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1993

22、李晓梅 既有混凝土房屋的使用寿命和完损程度评价[D]上海:同济大学,1996

23、李田.刘西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的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8,(4):40-45

24、 贡金鑫.赵国藩 考虑抗力随时间变化时结构可靠度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1998.(5):43—51.

25、赵挺生 现存建筑物可靠性评价[U].建筑结构,1998.(10):41—45

26、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编.中国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7、诸大健.20世纪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28、刘兴东,高拥民.建设监理理论与操作手册.宇航出版社,1993

29、宋子良.理论科技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0、亚洲企业应当为管理风险补课.参考消息,2004,02-24(4)

论文有没有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到了现当代,论文常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格式及要求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1、论文题目
  1.题名规范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   2.命题方式   3.撰写英文题名的注意事项   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   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   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 。   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
  2. 作者
  1.作者署名的规范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有时,作者姓名亦可标注于正文末尾。   示例:王军1,张红2,刘力1   (1.××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 100875;2.××教育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11)   2.翻译作者及其单位名称的注意事项   ①翻译单位名称不要采取缩写,要由小到大写全,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②翻译单位名称要采用该单位统一的译法。   ③作者姓名按汉语拼音拼写,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字,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   LI Hua(李华),ZHANG Xi-he(张锡和),ZHUGE Ying(诸葛颖)
  3. 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4. 摘要(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上查询、检索和下载专业数据已成为当前科技信息情报检索的重要手段,对于网上各类全文数据库或文摘数据库,论文摘要的索引是读者检索文献的重要工具,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摘要是对论文综合的介绍,使人了解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或各种数据库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从而避免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甚至错误。所以论文摘要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被检索率和被引频次。   1.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3.撰写英文摘要注意事项   以上中文摘要编写的注意事项都适用于英文摘要,但英语有其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在撰写英文摘要时应特别注意。
  5、关键词(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6.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 。
  7. 致谢
  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8. 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作用是: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例如: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 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陈送.五四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年.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研究中心,199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英文(例子):   [01]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02] Brown, J Set al.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asercher, 1, 1989.   [03] Chris, Dede.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ept-Oct, 1995.   [04] Hymes, 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J. B. Pride;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   [05] L. E. Sarbaug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New Brunsw-ick, N.J.U.S.A: Transaction Books, 1988.   [06] Puhl, A.. Classroom A ssessment[J]. EnglishTeaching Forum, 1997.   [07] Thomas, Jenny.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 (4): 91-111.   [08] William B Gudykuns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M].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 1983.   期刊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   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种类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
  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2.论辩型论文
  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3.综述型论文
  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4.综合型论文
  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就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的一篇学术论文,这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每学年写一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将来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撰写学年论文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目的
  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学生必须结合自己专业课的学习,练习撰写学术论文(专业调研报告、审计案例或工程管理实务),作为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践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审计或工程管理过程中某一课题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巩固、充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3.通过学习撰写学年论文,掌握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掌握案例编写技术。
  要求
  大学三年级或大四的本科生,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在该学年末完成一篇研究论文(鼓励撰写调查报告、实证分析或编写案例)。学生要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充分搜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论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然后据此撰写学年论文,并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基础。每篇学年论文不得少于3000个汉字。
  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一、学术性
  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二、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
  三、创造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四、理论性
  学术论文与科普读物、实践报告、科技情报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理论性的特征。所谓理论性就是指论文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发表流程
  1.发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 发表论文有效问题
  国家规定,必须发表在正规的CN期刊正刊上,论文才有效,但也有一部分高校有更低的要求。
  4.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级和省级是按照各个刊物的主办单位的级别来区分的。   部级单位(教育部、科技部等等)主管的刊物,就是国家级。   国家级学会、集团、协会主管的刊物,就是国家二级。   省级单位(教育厅、农业厅等等)主管的刊物,就是省级。   普通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属于省级刊物。   核心期刊,是一些单位和部门,从全国期刊里面(包括各级刊物),通过一些审定程序进行筛选,进入其目录的,就被称之为核心。核心期刊每4年评定一次,你可以在08版核心期刊,或者等2012年核心期刊目录中查询你需要的刊物。   核心期刊包括各类核心,比如cssci、中文核心、统计源核心、CSCD等等。   统计源核心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定的核心刊物名录,属于核心期刊的一种。   要分清楚哪个刊物属于哪个核心,就要找相关的核心目录,看下该刊物是否进入这个核心的目录。比如北大核心,如果一个刊物进入其目录,那么这个刊物就是北大核心了,如果没进入,就不是。   对同一核心目录来说,无论一个刊物进入该核心目录前,是省级还是国家级,只要成为核心后,就不分级别了,统一都是核心一个级别的。

投稿给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杂志,已经完成了初审,然而修改完提交后,迟迟没有进入复审程序?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ieee fellow 2015是什么意思

  IEEE 2015 新晋级的IEEE Fellow名单已经公布,中国大陆共有14名,包括:
  蔡宁 Ning Cai,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程明 Ming Cheng,东南大学
  崔铁军 Tie Jun Cui,东南大学
  范平志Pingzhi Fan,西南交大
  高西奇 Xiqi Gao,东南大学
  刘成林Cheng-Lin Liu,中科院自动化所
  刘云浩 Yunhao Liu,清华大学
  陆建华Jianhua Lu,清华大学
  梅宏 Hong Mei,北京大学
  梅生伟 Shengwei Mei,清华大学
  吴季 Ji Wu,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张化光 Huaguang Zhang,东北大学
  张志军 Zhijun Zhang,清华大学
  周昆 Kun Zhou,浙江大学

IEEE Fellow (会士)是在相关领域做出过一定贡献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技术主管或发明家。一般经过普通会员,会员和专业会员的多年成长才有资格成为会士。 会员申请有两种方式:在线申请和邮寄注册表申请,可以具体参考官方网址上的内容:

普通会员(Associate Member)资格——凡对IT 领域感兴趣者均可申请加入,会费27~93美元/半年。

学生会员(Student Member)资格——现就读于各高等院校计算机和IT 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可申请加入,会费13~16美元/半年。

专业会员(Member)资格——具有高等教育背景或在IT 行业从事研究、开发、经营、管理工作6 年以上,会费27~93美元/半年。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资格——IEEE
有关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技术主管或发明家,至少拥有十年专业实践者(本科学位-3年,硕士学位-4年,博士学位-5年,最近五年内工作成
绩突出(担任过项目组长,或发表过论文/专利,或义务组织参加相关社会活动),提交三份相关IEEE会员的推荐信。

会士(Fellow Member)资格——
在相关领域做出过一定贡献,已经成为IEEE高级会员,并连续加入IEEE五年以上。由任何人提名(最好是IEEE会士),并提供至少5份IEEE会士的
推荐信后在线提交个人申请。IEEE Society/Technical Council 首先初审,后提交 IEEE Fellow
Committee 复审,最后由IEEE董事会终审。 每年有800份左右个人申请,300名左右通过审核并成为新会士(IEEE Fellow),通过率35~40%。

成为基本会员后可以得到一份《Spectrum》杂志、一份《Institute》报纸。当进一步需要参加一个专业分会时,还要另外交费。各个专业分会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但都在10-20 美元之间。参加第一个专业分会时,会费还可以半费。
可以参加多个专业分会,但从第二个分会开始,就要交全费。每参加一个专业分会,都可以免费得到该分会的学报(Transaction)。专业学会的学报,在市场上的订价一般都在200 美元左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