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如何办好高校学报

2023-12-09 17: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如何办好高校学报

理论上不要学校批准,也不属违法。但,在大学校园内,哪怕只是资料形式的宣传物料,如果没有和团委老师沟通好,都会面临夭折的可能,更不要说还有个党委宣传部随时打一棍子。 大学里的报纸大概分类一般情况下,现在每个大学都会有校园报纸。一是属于团委机关报,名称以《×大青年》为最多,比如安徽大学,就是《安大青年》,受团委直接领导,以学生负责采编。这种报纸,是没有刊号的。 还有就是属于党委机关报,名称以《××大学报》为多(这里请注意区分,不是《××大学学报》),再以安大为例,就是《安徽大学报》,这种报纸是党委宣传部直管,有刊号。 其他就是各个院系(通常也是院系团委领导下)自己办的报刊。无刊号,院系团委同意办即可。 说白了,只要领导同意了,你不干出格的事,其他一切OK。

如何写高校校报好新闻推荐理由(或评论?)

自1895年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创建时创办的第一张校报算起,校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高校校报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但如今校报的地位和作用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校报自身的弊端日益凸显,比如出报周期长、实效性差、过分强调弘扬主旋律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忽视了内容的贴近性,二是市场化的媒体、新兴的网络媒体等对校报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把校报办成一份既受校内师生欢迎,又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刊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种挑战不是一个高校面临的问题,而是全国各高校都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办好校报,展露它应有的活力和影响力,必须在坚持正确的办报理念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秉承优良传统——权威性 党委、行政机关报的性质决定校报应秉承机关报的权威性。作为机关报,校报应责无旁贷地秉承机关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的形势下,各地的机关报也都在探索如何发挥主流媒体权威报道地位和作用。这点从一些党报现在办报口号中不难看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广州市委机关报《广州日报》提出“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公信力媒体”,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提出“责任造就公信力”,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提出“主流媒体,权威报道”等。无论是“影响力”也好,“公信力”也好,“权威报道”也好,这些口号其实都只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报道更具“权威性”。这个“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机关报是代表党委发言,是党的“喉舌”,报道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应及时、准确地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 在这一点上,校报其实已经很好地秉承了机关报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翻看各校校报,基本上一版都是“要闻版”,刊发的内容也多是学校党委、行政方面最新的各种资讯。但也要提防犯“空泛”的毛病,在及时、准确地传达党委、行政的最新精神、政策等的同时,又要遵循新闻的传播规律,把新闻价值放在报道的重要位置,避免“领导讲话、会议、活动”中“空话多、废话多、套话多”的现象,把读者最想知道或者编辑最想告诉读者的信息通过有限的文字和版面传达给读者。 “让他们感觉到就是自己身边的媒体” 机关报在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既及时,又准确,还有权威性。但这种权威性往往又导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贴近不够”。同样注重权威性和职能性的校报也往往难逃“过于严肃”“枯燥呆板”的局面。 新形势下,高校要办好校报,仅有机关报的权威性是远远不够的,校报应该借鉴都市报的贴近性,应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作为办报的一条准则。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16号文件,也明确地提到了这一点。 要赢得广大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的好评,不仅要让他们认识到校报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校园主流媒体、权威媒体,还要让他们感觉到就是自己身边的媒体,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状态,提出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并且有利于促进问题的解决。 彰显“青年特色” 从中央到地方,从校外到校内,现在的报纸有很多,适合大学生看的也不少,但是在众多报纸当中,《中国青年报》是最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报纸之一。《中国青年报》之所以长期来倍受青年人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刊发的报道有一种深邃的历史感和责任感,能及时洞察青年人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面临和遭遇的种种新问题。对青年问题反应敏锐,观察深刻,特别突出“青年”的特点。这对办好校报有值得参考的地方。 青年群体是朝气蓬勃的一代,尤其是在当前高校大学生多数是“80”后、甚至“90”后的情况下,如果校报办得一点活力、一点生机都没有,天天都在讲一些“大而空”的东西,怎能得到青年读者的认可呢?在采编过程中融入了青年报所体现出来的敏锐性与青年人所具有的朝气、锐气和活力。以青年人的视角看问题、以青年人的视角思考问题,必然会在校内外读者群中产生强烈的反响。 一份“校内教育报”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高校作为育人的地方,校报毫无疑问还应该承担其育人的作用。校报既是学校党委、行政机关报,校报的读者群也主要是校内的师生,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校报是一份校园内的教育报。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

985大学里哪个大学学报比较容易发表?

复旦学报比较容易发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