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美学概论论文结尾

2023-12-09 03: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美学概论论文结尾

我对美的文化模式的理解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把世界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体系:第一,物理客体或物理状态的世界;第二,意识状态或精神状态的世界;第三,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其实,波普尔的“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可以合并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世界”。“第二”世界是由知、情、意构成的心理结构及其思维活动,表明主体的文化创造机制。“第三”世界则是文化创造的产品。主体孕育了文化的个性、民族性、地域性;产品的客体化又使文化有了普遍意义。不同的地域文化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甚至相互移植挪用。
探讨美的本质要从文化本身去寻找, 各民族的文化模式都是人类实践所创造的珍物,这里没有贵贱之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由于各个地域的政治、文化、经济和风俗等各方面的原因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由此便有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思想家便像春笋一般而生。在美的研究上,由于地域性,文化之美便表现的各具特色。在美和条件审美欣赏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性是由参与美的创造的主体所属的人种,民族特色以及所处地域的自然社会所决定的,以及由处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定民族所进行的实践造成的。因此美在形式上也表现了不同的模式。
世界上主要有四大美的模式,即西方模式、中国模式、印度模式和伊斯兰模式。其中,中国模式、印度模式和伊斯兰模式可以统称为东方模式。东西方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和谐为核心。然而,它们通向和谐的途径却不尽相同。西方美学模式中的和谐是通过矛盾的斗争而达到的,东方模式中的和谐则是经由矛盾的互补、调和而实现的。西方对和谐美的理解源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美学思想,同时也是他的哲学思想的延伸。和谐说在毕达哥拉斯派的理论中具有核心意义,认为和谐不但无处不在,而且还是绝对的,是“宇宙秩序”。毕达哥拉括最美的和谐在内的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之后,笛卡尔的主客二分的理念,使西方人认为,所有的事物、现象,乃至艺术、历史和社会等,都可分为内容和形式,诸如此类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和谐观又起了强化作用,因而形成了西方式的和谐:形式和美的比例,以及经由对立面的斗争而达到和谐。而东方的和谐则是通过个人与自我、他者以及自然界彼此的融合而达到的。和谐没有绝对的比例和斗争形式,而是建立在事物的同一性基础上的。
由此,美在在东西方文化中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模式的美,都突显了人类最精华的文明成果。尽管的地域和民族的划分,让美具有不同的地域民族风情,但是美的本质的和谐确是统一的。

请问美学概论的论文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写???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摘要:传统美学对我国现代艺术有重大的影响,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现代的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且从中收益非浅。因此,在这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和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决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设计美学;作用;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 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延伸与发展透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延伸脉络,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设计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地更新拓展,而其后的内涵与精神则是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是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设计美学当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1.取其“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2.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因而中国传统美学背后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适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例如中国联通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使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3.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是需要我们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的。我们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在这一点上,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特有的风采,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四、结语
以上所述,反映了传统美学对我国现在设计美学的重大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
[2]李砚祖.造物之美[M].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3]黄石.什么是设计之美[J].装饰与设计,1993,(4).

摄影与美2000字论文,求大神指点!有范文最好!谢谢!

摄影是什么?

有人说,摄影是一门科技。有人说,摄影是一门艺术。

优秀的照片让人知真假,懂善恶,而且令人感美丑。

美与丑,这是美学探讨的问题,也是摄影应该探讨的问题。然而,实际状况又如何呢?

先看美学研究者的态度。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是高等院校使用的美学教材,厚厚的几百页,没有“摄影”二字,仿佛说,摄影与美学无关。北京大学著名美学家,宗白华教授的《美学漫步》提到了摄影。他认为“轻易的、表面的、虚假的东西”不是艺术,例如摄影,这位美学大师不仅看不到摄影有美学,而且看不到其中有艺术性。

我认为,大师们不了解摄影,自然也不懂得摄影有美学。

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摄影人自己的态度。

1、关于摄影美学

“美学”的定义,即使有不同的说法,但如果你说它是一种反思的哲学,应该不会有异议。所以说,“美学”不是“被指导”的学问。你不能说朝哪个方向才是摄影艺术最好的发展方向,也不好说要成为摄影家,必须如何如何来构置画面。我不反对人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张,我只觉得不应该认为这些主张就是“美学”。

举个例子,有ABC三个摄影家。A专门拍水墨山水画风格的作品,而且认为这才是唯一有艺术价值的摄影。而B呢,一贯“创作”那些谁都不理解,拍的是没人能看懂的作品,然后罗列出诸多艰深的理论,证明他的作品才是“纯粹的艺术”。C呢,则专门把镜头对准街头,美其名曰,摄影的天生使命就是“写真”。三位“专家”,都自诩为摄影领域的创新者,坚守着自己的“主义”,无论他人讲什么,总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工作方向。假设来个大辩论,那结果大概是,甲说甲的“摄影的艺术性”,乙说乙的“摄影的本质性”,最后没有结论。

假设这三位有朝一日怀疑起自己的工作,开始学会退一步反省自身的立场,这时候如果能有所突破,就不能没有“摄影美学”这个抓手,以对过往进行系统的批判研究。真能这样,A也许会发觉,一味在摄影作品中追求绘画的笔法不免偏颇;B也许会注意到艺术作品避不开“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协调问题;还有C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被自己一直忽略的地方,也还隐藏着微妙的审美空间。

现实中,美学不但被很多人以各种形式“权力滥用”,而且还有众多“美学专家”不顾及现实艺术世界,只管将自己编织进抽象的理论大网里,自顾自地满足。我以为,中国在编纂自己的精神科学时,太多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理论,所以对美学不免有些过于偏爱。作为摄影作品的创作者,需要具备美学方面的反思态度。因为再伟大的美学专家的学说,即使完全构成体系,在实际操作者看来,也只是“常识的集成”而已。理论最多只是为你的想法搭个脚手架。

2、摄影美的特征

从广义上讲,作为审美鉴赏对象的摄影作品,种类繁多。从日常报刊上的新闻报道照片到艺术至上主义的“创意作品”,其间还有街头摄影、商品摄影、肖像、风光摄影等。大到国家级建设项目的摄影,小到随身装饰品的广告摄影,统统算进。不用说,这些作品,均追求一定的“摄影效果”。正是这些被追求的“摄影效果”里,往往包涵了一定的审美价值。每一个作品里都有“摄影的美学”。而且,每一个摄影部门所追求的审美价值标准都不一样,想要从中挖出某种“共同原理”,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如果实在要找点什么出来,最终能找到的也许只有片鳞只爪。事实上,要弄清这些作品的存在价值,必须向每一个摄影部门一一去求证。

不仅如此,就摄影作品本身而言,其审美价值还会随着作品创作时所应用科技手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同样是拍一个风景,用普通摄影和高空摄影,以及自然摄影和角度摄影,所得到的审美性质截然不同。最近,德国就运用以上四种不同的摄影方法,分别拍摄了国内的风景名胜,并编辑成不同的画册,供人们欣赏。通过欣赏这些摄影集,人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科技给“摄影效果”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样看来,仅就风景摄影而言,所谓“纯摄影之美”,就有好多种。所以,必须分门别类,以不同的标准给予相应的价值评价。这是“摄影美学”特有的性质。

3、摄影作品的审美标准

摄影作品的审美标准,必须根据摄影类别的不同,以及所用科技的相异等,做出复杂多样的区分。在我们的摄影家之中,有一些人过快肯定自己的尝试,这种现象的出现,恐怕源于以下三种条件。

其一,摄影的种类和技巧太多,可以尝试的空间太大。本来仅仅的“尝试之作”,很快,也很容易就被误认为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艺术品”。

其二,看看摄影创作者的数量,会发现大部分是非专业人才。而且,不同于别的艺术,摄影不需要常年一点一点的训练才能学会,入门比较容易,那些本来觉着“好玩”来尝试一把的人,往往容易被误以为是“艺术家”。

其三,因为摄影是新兴艺术,它不像绘画那样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伟大的先行者和严肃的传统。即使有“摄影艺术”一说,其中的“艺术”的含义,很容易被轻视,甚至被认为和所谓商业艺术、街头艺术没有两样。

以上三个条件,如果正面运用,那么会使摄影具有特别的优势。反过来,如果被误解,会造成艺术价值水准的深跌。这就要求我们培养自己超强的批判精神,不断对种种新奇的尝试给予严肃的反省。不仅仅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而是要切切实实去付诸实践。为了这种反省,我们还要加强自己与摄影相关的其他艺术的修养,学会在与其他艺术的比对中思考问题。

结语

摄影的优势在于,它能在完全保持审美功效的前提下大量生产,需要的时候,谁都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摄影的这一强项,是不能否认的。而且,这一强项可以直接带来重要影响,那就是摄影所具有的社会效应,它肩负着相当重要的社会作用。

————————————————————————————————————————————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本质体现在摄影这一整个过程的完成中,从摄影师对于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对观察到的事物在脑海中的加工和整理;运用摄影技术将美的事物记录下来的过程;以及最终欣赏者对于摄影作品的鉴赏才完成了对于摄影的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骤都包含着美学对于摄影艺术的影响和引领。

一、摄影艺术创作前期的体验阶段

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实质就是摄影师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因此摄影艺术的创作是从创作主体的生活体验开始的。

生活体验即是摄影创作者在观察或接触生活中,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深刻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和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心潮起伏,形成物我同一、主客体交融的境界。简单的说就是摄影师发现事物或主体内在美,发现万物之次序与节奏,轮廓与线条,层次与空间,把一般人容易忽略的角度,处理成审美主体。

在这个创作的前期或者准备阶段,对于世界和生活的体验阶段,无不要求摄影创作者必须具备发掘美和欣赏美的基本素养。首先摄影创作者必须有发现美的目光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独到的感受力,这就要求摄影师本身要懂得什么是美的本质,并具备自觉的乃至下意识的在社会生活中观察和捕捉所需要的艺术创作的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对这些被观察的对象的审美特征能迅速的把握住并产生深刻的感受。由于摄影创作者是带着自己丰富的审美经验,带着自己的艺术思想、情感、不同的心境去观察和感受他所认为的美的事物,对生活中美的体验也有所不同,因此被体验或观察到的客观事物必然受到创作者主观审美目的、态度、情绪的影响。才会出现同一景物,不同的摄影师,却能创作出风格、意境完全迥异的作品。

二、摄影艺术创作的构思阶段

摄影创作的构思阶段是摄影师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引下,在对客观事物的体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的艺术想象力,对美进行加工,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全新的审美意象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摄影师对生活体验和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这一过程是将摄影师对生活的体验和自身思想情感高度融合的典型性过程。

首先摄影艺术的创作过程并不是单纯刻板的将客观事物重复性的记录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摄影师必须发挥其审美特质,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加工,使得这按下快门的决定性瞬间,包含了内心的感动,在静止的图像背后有创作者主观的情感体验。决定性瞬间的展现并不是美好景物的无序罗列和摆放,摄影师必须发挥主观情感、审美体验、审美认知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审美再创造,在头脑中发现客观事物的次序与节奏、轮廓与线条、层次与空间、色彩与明暗,并按照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规律,经过审美的加工改造,构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意象,这个典型性意象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例如在人物摄影中,摄影师往往抓住一个典型性人物的动作、或者表情的一瞬间来表达一群人的思想和面貌。这就需要摄影师在前期对拍摄主题的生活进行深刻的体验,他要掌握和理解他所要表达的这一群体的生活面貌和生活细节,从而在这生活细节中提炼出值得记录的瞬间,对这许多个瞬间进行选择、提炼、集中和虚构,最后抓住最有典型性的瞬间进行记录。这个构思的过程是摄影师对生活的审美发现和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三、将意象物化,记录瞬间的阶段

意象物化和记录阶段是摄影创作最决定性的阶段,是摄影师运用摄影语言,将构思成熟的意象记录为可供审美和鉴赏的摄影艺术作品,其实质即是摄影创作者的一种审美表现活动。和其他的艺术创作相同,这也是摄影创作最重要的环节,是形成摄影作品的最具有决定性的阶段。在这个记录、物化的过程中,摄影师必然要借助照相机等一系列摄影器材,也必然更加需要发挥其艺术想象和审美思维,将艺术意象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和完善化,同时运用摄影师独到的审美素养,构造最具有美感的摄影语言,将最终的艺术形象记录下来。这期间,摄影创作者要将美学元素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于画面的构图即是这个阶段摄影师应用美学元素的体现。在摄影构图中,按美学原理就有很多种讲究。

1、平衡,一幅摄影画面中,往往有多重事物组合而成,客观事物如何组合,取舍是最后画面有和谐美感的关键,因此在将摄影意象物化的过程中,摄影师必然要应用平衡的构图法则,对取景器中的所有景物进行细致主观的删选和组合,使得最后画面能呈现出视觉上的平衡之感;

2、对比,在画面中难免会出现客观事物虚实、明暗、粗细、大小、方圆的对比等,此时摄影师为了表达其主观的创作目的,就会巧借画面中的对比,突出主题。例如为了突出颜色的醒目,可以采用万绿丛中一点红,这是颜色的对比,为了表现客观物体的高大,可以用极具反差的低矮来衬托,从而达到摄影创作的主观目的;

3、虚实,虚实交互应用,是中国画的特色之一,但摄影中常用的清晰与模糊,留白等等也都与美学上的虚实观念有关。画面中什么地方应当留有空白的空间,什么地方应当满满当当,都看创作者想要突出的主体以及其表达的情感主题。虚实相生的手法也常被摄影师用来构造画面的空间层次。

4、比例,画面中的部分与整体以及各个元素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这就需要摄影师发挥其审美想象和审美思维,将画面中各个元素展现的比例,大小恰到好处的展现出来。

5、和谐,和谐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准则之一。和谐建立在统一及类似的原则之下,同时也蕴涵着平衡,构图过分规整,则会缺乏生气,此时就需要或加强对比,或利用虚实来增强画面的活力。而相反的,若是过度变化,则又会显得画面散漫无章。因此在摄影构图中,美学就如同一把尺,平衡着画面中的各种元素,使得画面呈现出生动而不显杂乱,又有章可循的和谐画面。

四、摄影艺术作品的鉴赏

摄影艺术的意象物化,最后形成了可供欣赏的摄影作品,这还没有完成摄影创作的最后步骤,摄影作品的形成以及摄影创作的最终完成是以观众对于作品的鉴赏为标志的。在这个鉴赏的过程中,由于受众要形成自身独有的审美态度和审美心理,要运用自身的情感、思想和经历去解读作品,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美学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当鉴赏者或者观众看到一幅摄影作品,会先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其次,这期间受众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决定了这幅作品对于鉴赏者产生的影响。由于鉴赏者的人生阅历,受教育程度以及审美习惯和趣味的不同,其对同一幅作品产生的审美效果也是各有不同的,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审美态度的影响下,受众还会以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艺术的理解、生活的经历和阅历以及充分发挥其联想和想象解读作品中包含着的情感和寓意。

综上所述,从摄影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看,美学都始终指引和影响着其每一个步骤的完成,要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就必须要将美学元素充分的融入进摄影创作的点滴中。

有人知道西南科技大学 美学概论 罗琳会老师的 最后的论文题目是什么 打印还是手稿?好久交啊?

与美学范围有关的论文。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皆可。字数1000-2000,打印稿1500。打印手写皆可,手写必须用西科大信笺纸。这周你上课的时间交(16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