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京城市历史论文

2023-12-06 16: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南京城市历史论文

00民俗文化
00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同时南京作为天下文枢所在,文化底蕴深厚,所谓“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烟水气”。
00春节元旦
00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00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00元宵灯会
00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
00清明踏青
00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 00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
00端午游秦淮
00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00中秋月摸秋
00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00重阳登高会
00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
00腊八节品粥
00南京自古是中国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这个起源于佛教传统的腊八节也随之在南京兴旺起来。腊八顾名思义,为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最为著名的就是位于南京市长江路程总统府旁的毗卢寺。
00小年迎财神
00按照南京人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日的垃圾可以到处门外了。人们等待着凌晨12:00的时候(子时),子时到时,各地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声音有时甚至可以赛过大年三十。这天,南京老习俗中,夫子庙就开始上灯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灯,菠萝灯,生肖灯等等各式各样的灯都亮起来。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的论文

孙权(182--252) 字仲谋。三国吴国的创建者。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孙权继承父兄事业,据有江东六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联合刘备,采用火攻,在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东吴立国基础。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从京口迁来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在楚国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修筑石头城。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储藏军械、粮食等物资。在石头城南置烽火台,为军事重镇。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同年九月,迁都建业,这是南京建都的开始。孙权在建业改建“太初宫”·官周长500丈。并将建业城修建成一座真正的古代城市,城周20里19步。孙权在江乘,溧水、湖熟等县设典农都尉管理农业。派屯兵3万,在句容至云阳(今丹阳县)开凿一条名“破冈渎’’的运河,沟通了秦淮河与太湖流域的往来。在建业城西南开运渎,又凿东渠(青溪),开潮沟,并使秦淮河两岸成为商业繁荣地区。孙吴宫中有上千名从事丝织的宫女,这是南京丝织业的开端。西南的冶城,是冶炼和铸造的中心。孙权重视航海事业发展,曾派万人船队航行到夷州(台湾)、辽东半岛、海南岛;又派使者航行到高丽(朝鲜)、扶南(柬埔寨)、林邑(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各国。还兴建了江南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公元252年,孙权病逝,葬于钟山南麓,以后名吴大帝陵、孙陵冈、吴王坟(今名梅花山)。

我的家乡南京

  我的家乡南京
  我的家乡在南京,让我介绍介绍南京吧!
  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称金陵,现为
  江苏省省会,市区面积860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辖区跨长
  江南北两岸,包括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六城区,雨
  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四郊区,以及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
  淳等市县。南京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
  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
  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
  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
  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南京这个
  古老的城市,既有自然山水之胜,又有历史文物之雅,其城市绿化为
  全国之冠,是兼具古今文明的园林化城市。今日的南京不仅是江苏省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
  纽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国际性大商埠。古老的南京
  城伴随着又一个千僖年临近的脚步再一次焕发出了勃然的生机。
  这就是我的家乡南京!

  在亚洲东南部,有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江,它滋润着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哺育着近4亿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江下游南岸,
  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南京。

  南京虽然地处中下游平原,却坐落在地势险峻的丘陵地带。东面是以紫金山为主体的宁镇山脉,北有"天堑"长江。城中自东向西分别是富贵山、九华山、五台山、清凉山,可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城南有秦淮河与太湖水系沟通,与长江三角洲相连。秀丽的玄武湖和玲珑的莫愁湖,宛如两面明镜,镶嵌在古城的东北、西南角,可谓山环水抱,钟灵毓秀。
  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它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并称为中国六大古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就派人在今南京城西超天宫附近修筑治城,作为冶炼青铜器之所。
  公元前472年,越王灭吴,在今南京中华门外长干桥西南筑了一个土城,周长两里左右,后人称为"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
  公元前333年,战国楚为了压这里的"王气",在今钟山和幕府山西麓,分别埋金以镇地,并在石头山筑城,取名金陵邑,自此南京称金陵。

  公元229年,三国吴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49年,史称"十代故都"。南京还曾为南宋"行都"、明永乐京师北迁之后的"留都"、南明国都和汪精卫伪国民政府首都。

  南京在作为明朝首都的52年里,发展是空前的。其城范围东连钟山,西踞石头,南阻秦淮,北带后湖,把六朝的建康城、石头城、东府城、西洲城以及南唐的金陵城都包括其中,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全城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共开13个城门。
  历史的悠久,使南京在中华五千年的科学文化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出现过像范缜、钟嵘、王羲之、裴松之、顾恺之等思想家、文艺批评家、史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曹雪芹在南京诞生,并渡过了少年时代。《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都长期居住在金陵。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和李时珍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都是在南京编撰、出版的。明初,南京所设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生多达九千人。
  南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名胜古迹: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夫子庙、天王府,令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南京为中国古都,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见此佳景也。"
  同时,清乾隆帝也与燕子矶头欣然挥笔:"当年闻说绕江澜,百尺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围绕南京的历史论文

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