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7大基础学科之一,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包括地质学、地理学,以及其它衍生学科。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ISSN 1000-2383/CN42-1233/P),创刊于1957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以反映中国地质大学教学与科研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该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办刊中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科技出版阵地,坚持《地球科学》办刊宗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出版编辑工作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自1981年复刊20多年来,学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指导整个出刊工作,狠抓出刊科学管理和最佳出刊质量。随着国际地学领域大变革和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开创性地提出“瞻前顾后抓选题,通天彻地抓队伍”的办刊方略,将编辑部全部编辑培养为博士、硕士研究生;紧跟地质科学研究前沿,努力探索编辑规律,积极扶植新学科,策划最优选题计划。20多年来《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文版从不定期到双月刊,从中文版到英文版,1990年首次出版了中国高校第一本大开本英文版学报。学报与国际156个国家地区和单位建立订购交换关系,多年来一直受到国际地学界极大关注。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间)的过程与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地理学(含土壤学与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空间物理学等分支学科。
地球科学是一个大题目,纵横几万里,上下数亿年,几乎辐射到自然科学的其他各个领域。对地球的认识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乃至这个世界文明的进展,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关于《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力、的综合性地学学术理论刊物。原刊名《北京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57年,文革期间停刊。70年代初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武汉,学院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学报在停刊20年之后的1981年复刊,更名为《地球科学——武汉地质学院学报》。
《地球科学》学报复刊至今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复刊阶段(1980—1984年)主编王鸿祯副主编陶世龙主持工作。卢作祥,闻立峰,徐乃和,杨光荣,王亨君同时参加了复刊工作。在筹备复刊期间克服了迁校带来的种种困难,终于于1981年正式复刊。经主编和同志们反复研究,确定学报复刊刊名为“地球科学”,确立了学报的办刊宗旨,并提出“坚持实事求是、鼓励创新精神、发扬学术民主,提倡百家争鸣,繁荣学术出版”的办刊方针。实践证明,取名“地球科学” 从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前沿领域的研究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第二阶段为巩固发展阶段(1984—1986年)主编翟裕生副主编卢作祥主持工作。在这时的《地球科学》的出刊质量和出版周期渐趋科学和规范化,从刊期上作了改革.认不定期到定期到双月刊,论文的刊载量大大增加了,学报的发行量达2000余册,居武汉高校学报发行量的首位。 第三阶段为开拓创新、全面发展阶段(1987年—至今)主编赵鹏大副主编王亨君主持工作。1987年11月;日武汉地质学院与原北京地质学院合并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更名为《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