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林,男,47岁,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专业:普通内科学、血液学。1985年7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7月至今,北京协和医院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0年~2002年任北京协和医院输血科主任、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至今任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现任《中国输血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
竺晓凡,女,1964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主任。 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现任天津血液病研究所血液儿科主任,从事血液病临床及研究工作至今。1992年9月公派至日本北海道大学医学部研修,并于1994年获得北海道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20余年,专长小儿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且根据白血病的类型、危险度与预后因素不同,采用不同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降低化疗毒性、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新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方案,使化疗毒性降低、治疗时间缩短,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无病生存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费用,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在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方面,开展了儿童少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如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增生异常性贫血等,使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在儿童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先后开展了高危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等。不断探索和优化儿童血液病主要病种的治疗方案,使主要儿童血液病的疗效显著提高。目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75%~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儿童髓系白血病(AML)的5年无病生存率达56.9 ±6.3%,其中AML-M3(APL)的5年无病生存率85%以上,其疗效达到或超过国际上小儿白血病治疗协作组的报道。主持开展小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达70%~80%,与国际报道的疗效相似。近5年来开展了脐带血移植治疗儿童高危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确诊多例疑难杂症:如在Acta Haematologica杂志报道首例T细胞免疫表型的短暂全血细胞减少的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国内首次报告儿童肝脾γδT淋巴瘤、儿童SLE相关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承担科研项目3项。 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小儿血液学》、《血液科医师效率手册》2部专著。参编6部血液学专著。2004年和2006年分别被《中国小儿血液》杂志和《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聘为编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对小儿疑难血液病的诊治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首次报道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病例,提高儿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首次发现儿童T淋巴细胞白血病以短暂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病例,并发表在Acta Haematol杂志。
侯一平教授是我国唯一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学金的法医学者。现为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华语区专委会(Chinese Speaking Working Group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Forensic Genetics)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物证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2008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侯一平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多项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的学术论文收录于 Medline有121篇,收录于SCI有61篇,其中发表于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杂志上的单篇论文已被引用66次。2003年以来,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2008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他指导博士研究生21 名,指导硕士研究生23名。其中,指导博士研究生颜静的学位论文《人类21号染色体新STR遗传标记的法医及医学遗传学研究》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他为大学本科讲授法医物证学提供了全新课程体系,在法医物证学教学课程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2005年教学课程改革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主讲的法医物证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他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物证学》,主编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法医学》,2009年法医学教材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侯一平教授现任《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司法鉴定杂志》,《法医学杂志》,《中国输血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30年,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领导血站的工作中积极推广科学的输血方法,使全市成分输血率名列前茅。为开展好全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带头参加无偿献血,并于1995年荣获国家卫生部、红十字总会颁发的无偿献血最高荣誉奖金杯奖,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在血站任党支部书记5年中,该支部连续4年被评为市卫生系统先进党支部,个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其事迹曾在全国、省、市多家党报上报道,并被收录在《中国无偿献血文集》中,1998年又参加了全国规模的生命之光大型图片展。曾荣立三等功1次,1998年荣获桂林市优秀护士称号。撰写10余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省、市级专业杂志上。任副主编主写《血站标准化管理》一书约30万字,发行全国80多家血站,受到同行的好评。参与编著《血型与输血检查》一书向全国发行5000册;撰写《采血袋微漏导致血液细菌污染一例报告》曾发表在《中国输血杂志》,入选《中华优秀科学文选》并被中华医学文库丛书编委会评为二等奖,被《中华医学研究精览文库》评为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