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生活杂志摄影大师

2023-12-08 04: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生活杂志摄影大师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Halsman,1906~1979)出生于欧洲的拉脱维亚,1933年开始从事摄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尔斯曼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帮助下,与妻子和孩子一起,带着一只箱子和一架照相机,逃难到了美国,此后一直定居纽约。

在纽约,哈尔斯曼的摄影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为一名人像摄影大师,他拍摄的肖像,以构思精巧的超现实手法和诙谐幽默的抓拍见长。他的作品是被《生活》杂志用做封面最多的,共有101幅作品入选。

(一)心理肖像

哈尔斯曼精通心理学,擅长拍摄别具一格的“心理肖像”。他认为一幅好的肖像照片,不仅要求摄影师对基本的摄影技术有所了解,而且要对他的拍摄对象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照片中抓住人物的特征,使其成为一幅与众不同的肖像照片。哈尔斯曼认为:

一张肖像照片,如果没有表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它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肖像,而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外壳。

然而,要充分表现人物性格,挖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被摄者在镜头前,通常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哈尔斯曼总是事先了解被摄者的经历和性格,然后针对不同人物的性格,通过谈话进行启发和诱导。有时,他请被摄者听音乐,喝咖啡,使他们感到轻松自在,从而流露出真实自然的神态。有时,他还请被摄者跳起来,然后在他们跳跃的瞬间进行抓拍。在他的摄影室中,有一套电子闪光灯装置,可以用1/1000秒以上的高速,拍下各种瞬间的动作。

在哈尔斯曼看来,不同的跳跃动作,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因为,人在跳跃的时刻,才能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和社会性的表象,而显露出本人的真实性格。哈尔斯曼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

在跳跃的一瞬间,人的力量突然爆发,克服了地球的吸引力。这时,他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四肢运动。

因此,在这一瞬间,人的假面具被去掉了,真正的自我暴露无遗。

人们只需要利用相机便可抓住这—切。

哈尔斯曼在1959年出版了《跳跃》作品集。这本书,收录了他用6年时间拍摄的176位名人的跳跃瞬间。这些名人,包括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神学家、法学家、政治家等。哈尔斯曼广泛研究了他们的跳跃心理,如玛丽莲·梦露在跳跃时流露出天真活泼的本性,而爱德华·斯泰肯在跳跃时做的起跳动作,表现了他喜欢研究、善于学习的性格。

(二)《原子的达利》

哈尔斯曼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典型地反映在他为画家达利所拍摄的系列照片中。

西班牙画家达利,是哈尔斯曼的好友。达利的作品荒诞怪异,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哈尔斯曼又是摄影家中极不安分的一位,不满足摄影作为记录现实的镜子,而一心想踏着这面镜子,走进幻想的奇境。因此,他们一见如故,一连合作了30年。哈尔斯曼经常请达利当自己的摄影模特,因为达利的形象和他的绘画一样古怪,特别是眼睛和胡子,都有令人过目不忘的特点。哈尔斯曼的许多作品如《原子的达利》、《红粉骷髅》等,都是与达利合作完成的。其中,《原子的达利》是他的代表作。

《原子的达利》摄于1948年。这幅照片的构思,最初源于达利的一幅画。达利曾经画过一幅画,名为《原子的列达》(列达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画中的一切,都悬浮在空中。于是,哈尔斯曼萌发了拍摄“原子的达利”的念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达利,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拍摄这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哈尔斯曼记述了这次拍摄的经过:

我借了三只猫。最初用一只做了试验,觉得还是三只一块儿用的效果要好,于是改变了主意。

我喊“一、二、三”。数到“三”,我的三位助手一齐把猫抛出去,第四位助手负责泼水。在猫和水还在空中的时候,我喊出“四”的同时,达利跳起来,我把这些拍摄下来……

就这样,在六个小时当中,经过28次抛出、跳起、泼水的结果,终于拍到了满意的画面。

这幅照片,《生活》杂志用了两个整页刊登,后来被许多国家的出版物转载。

想知道世界有那些摄影名师?

你好!自诞生相机以来摄影界的大师级人马实在数不胜数,远的不说,近的就如:罗尼、姜平、王小宁、杉本博司、刘雷等等,只要你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这些大师的作品。就本人而言最喜欢的望月久先生的作品。 维利�6�1罗尼 Willy Ronis(1910年8月14日-2009年9月12日)著名法国摄影家。1910年8月14日诞生于巴黎。1953年罗尼和亨利�6�1卡蒂尔-布雷松等五位法兰西摄影师的作品在纽约市曼哈顿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1979年罗尼荣获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摄影艺术金奖。罗尼是美国生活杂志的第一个法国摄影记者。罗尼从事摄影近半个世纪,专门拍摄法国人民,特别是首都巴黎市民的日常生活。2009年9月12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9岁。姜平的简介: 王小宁是1990从事摄影事业,是最早一拨杀进演艺圈的摄影师,也是公认的最成功的“明星摄影师”。现其公司在北京,“北京王小宁摄影有限责任公司”。 杉本博司,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0年毕业于东京日本立教大学经济系,1972年毕业于美国旧金山艺术中心设计学院,1974年赴美国纽约进行摄影创作。日本当代摄影名家辈出,但杉本博司的作品尤其独树一帜。这位今年61岁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然历史博物馆、老式影剧院以及世界各地广阔无垠的大海,呈现出一幅幅冷静凌厉的作品,黑白的影像世界于宁静无声处震撼人心。他的作品横扫国际各大拍卖会,创下的亚洲当代摄影拍卖纪录至今尚无人能超越。英国《泰晤士报》公布20世纪200位最伟大艺术家排行榜中,他是日本4位上榜艺术家中唯一在世的摄影家。 刘雷,1954年生于吉林长春,1969年到农村插队,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任《文化交流》杂志社摄影记者,文化部国家公务员。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杂志编委。 望月久是日本当代著名风光摄影师。他从1978年开始从事摄影事业,从师于日本著名风光摄影大师白川义员,主要拍摄与“山”相关的风景照片。望月久是中国摄影界的老朋友。

杂志摄影师BOLG有那些?

霍华德·索丘雷克(Howard Sochurek):以拍摄政治事件闻名。曾作为军方派出的唯一一名摄影师在日本东京报道麦克阿瑟将军与天皇裕仁的会见。1959年,他在莫斯科拍摄的那张著名的尼克松与赫鲁晓夫的《厨房辩论》成为历史的一页书签,曾被中国高中历史教材所用。 汉克·沃克(Hank Walker):曾因在听证会上拒不交出拍完的胶卷而被媒体报道,在公众中引起争议,但他不以为然,他认为胶卷一旦拍完,个人便不再拥有,而属于《生活》杂志。他的代表作是1960年在洛杉矶的民主党大会上所拍的《肯尼迪兄弟》。照片深刻有力地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尖锐冲突,显示了他们的复杂内心。 格雷·维莱特(Grey Villet):以追求照片真实、从不运用灯光而闻名,得有“朦胧摄影”的称号。他常用大特写的方法拍摄人物脸部来表现人物内心。曾多次赴巴西拍摄菲德尔·卡斯特罗,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是“古巴胜利”的故事,照片表现了人们经历长期苦难后,获得自由的狂喜。 约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作品以奇妙、特别著称,他曾说:“奇迹永远与摄影相联系。”他拍摄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比尔·科斯比抽烟的那幅照片,特别选用了加利福尼亚独特的白墙作背景、营造出一种剪影效果,使照片极具表现力。 比尔·雷(Bill Ray):善于拍摄名人故事。他拍摄的照片总能抓住人物的自身特点。1968年,他作为少数几名新闻记者之一被邀请参加杰奎琳·肯尼迪与亚里士多德·奥纳希斯的婚礼,所拍摄的照片作为封面被《生活》刊出。 比尔·埃普里奇(Bill Eppridge):作品真实、自然,能传达出他对人们的爱,他拍摄的纽约吸毒者的故事客观地显示了吸毒者的精神及生存状态,有力地警醒世人,后来该故事被拍成电影《针头公园的惩罚》。

全球知名摄影师20位

必知的全球20位知名摄影师及其代表作一览

1曼雷 Man Ray 美国 1890-1976

达达主义的奠基人,先锋摄影大师,诗人,雕塑家,超现实主义电影的开创者。他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 其它 艺术形式的艺术家。

1911年起从事绘画和 雕刻 创作,作为美国第一批抽象画家之一,曾和当时欧洲的前卫艺术家频繁接触。1915年开始摄影艺术。他主张对艺术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反对对旧有形式和主题的模仿与重复。曾以一种轻松的游戏心态来进行摄影实验,发明了中途曝光、物影照片等技法,被后人称为“雷照片”。这些探索除了在语言技法上别开生面以外,在观念上也非常切合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反艺术精神。

2尤金.阿杰 Eugene Atget 法国 1857-1927

曾当过演员,学习过绘画,但都没有成功。直到40岁才开始从事摄影,1899年成为一名摄影师。他的摄影风格独特,不喜欢拍摄正规的人物肖像,而擅长拍摄街头的人物。他用7乘9.5英寸底版的木制相机,在巴黎拍了30年,完成《旧巴黎的艺术》1053张照片、《独特的巴黎》1568张照片,两部宏大的专题摄影集。1927年在贫困中默默无闻地死去。他所拍摄的大量作品,奠定了他“法国纪实摄影之父”的地位。

尤金 . 阿杰是一位对曼 . 雷影响很大的摄影家,同时又是一位充满矛盾的摄影家。一方面,他在摄影史上被视作纪实摄影师;另一方面,他的很多作品中又具有构成主义的特征,强调历史与对地点的尊重。同时,他的摄影画面充满神秘色彩,又常常被划入超现实主义范畴。

3久拉.阿拉兹.布拉塞 Gyula Halasz Brassai 法国 1899-1984

20世纪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于上世纪30年代初就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摄影大师地位。20年代,他经常光顾康定斯基等艺术家常去的地方。

他于1933年出版的画册《巴黎之夜》轰动一时,被著名作家亨利 . 米勒称为“巴黎之眼”。他说:“摄影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一口新鲜的空气,一股强烈的现实味道,它给予事物的几乎是一种实体的表现。”

除了内容的轰动以外,夜景的摄影技术也是让布拉塞声名鹊起的原因之一。当时专业的摄影师都无法捕捉夜光下的动态画面。而布拉塞的夜景拍摄挑战了计划素的极限,因此他被称为夜间摄影的鼻祖。

4安德烈.柯特兹 Andre Kertesz 匈牙利 1894-1985

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说:“柯特兹有着对伟大的摄影家来说必不可少的两个资质:即对这个世界、人与生命体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觉。”

5爱德华.韦斯顿 Edward Weston 美国 1886-1958

18岁时第一次拍照,1932年同亚当斯等人共同创建著名的“F64小组”,1937年成为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将摄影区别于其它艺术形态的特征,即精确的描写、丰富细腻的影调,以及不同于绘画的独特观察表现方式,表现得鲜明淋漓。

韦斯顿的艺术是一种极端主义的艺术,始终追求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东西;同时他的艺术又是一种象征和隐晦的艺术。他总是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指向充盈与枯竭的两极。其作品既客观又个人化,强调物影形状、质感等客观元素对于摄影家立体意识的表达。

韦斯顿的一生,不慕名利,不图富贵,竭力简化自己的生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朝凡脱俗之感,不能不说与他的这种精神境界有关。

6奥古斯特.桑德 August Sander 德国 1876-1964

桑德每一张照片的人物,都是摆好姿势,刻意打扮过的。人物的举止透着自认为最适当的仪态。表情显示着:我希望别人知道我的这一面。有的人很努力地在维持自己精神最饱满的状况;有的人已经坚持不下而显得松弛,反倒露出自在的神色。然而这些人都有着严肃的性格,和或浓或淡的忧愁与伤痛。他们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子民。由于战胜的协约国要求德国重新建立户籍档案以便管理,每个人都需要一张新的身份证照片,桑德正是当时应接不暇地按快门的照相师。

桑德是唯一被列入改变我们生活大事的一位摄影家,他会在历史经纬中占了那么重要的分量,和他完全客观的态度有关,他在自己的同胞中找到一种原型——德国人的真正性格。任何人看到他的照片都会感受到:这就是日尔蔓民族。这位照相馆师傅不只是拍了一张张人像,而是拍了整个时代,为时代留下了脸孔。

7罗贝尔.杜瓦诺 Robert Doisneau 法国 1912-1994

在法国摄影界,罗贝尔.杜瓦诺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堪称一对并驾齐驱的大师。杜瓦诺是一个平民摄影家,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曾于1950年拍摄的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张接吻照片《巴黎市政厅前的吻》,在2005年巴黎达索拍卖行拍出了15.5万欧元的高价。

他热爱巴黎、热爱生活,跟普普通通的市民一起泡酒店,喝咖啡,谈天。他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总是用一种温柔的、幽默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芸芸众生,用同情的态度加以刻画。人们不但不怕他的相机,还甘心情愿地充当他镜头中的模特。他的作品不但具有幽默感,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带有典型的法国式的人文主义烙印。

8安塞尔.亚当斯 Ansel Adams 美国 1902-1984

在长期并多产的摄影生涯中,亚当斯在摄影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不凡表现。他1902年生于旧金山,1930年结识斯特兰德。斯特兰德的纪市实性摄影的强烈的感染力使他最终决定致力于摄影事业。

作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为大众化的摄影家”,亚当斯的杰出的风光摄影作品深受世人瞩目。他致力于以摄影技艺显示世界的壮观之美,“完全摈弃摄影的记录功能,使摄影成为纯的技术运作,用来担任美感的表达工具”。作品以精湛完美的摄影形式,展现动人景观,以个人观念诠释大自然,使人们意识到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他所创造的区域曝光法,得到摄影界的高度评价。

《迈向天堂乐园》作为W . 尤金 . 史密斯最出名的一张照片,是斯泰肯“人类一家”摄影展中令人难忘的一张。作为一位著名的纪实摄影大师,他的其它作品如同这幅照片一样,表达了他对人类、对生命、对世界的浓浓爱意。

他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希望自己按下的每次快门都能伴随着希望,每张照片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唤起他们警惕、回顾和醒悟,在他去世后,其生前好友建立了W . 尤金 . 史密斯纪念基金,以奖励那些象史密斯一样不受商业利益驱使而拥有“独立声誉”的青年摄影师。

10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 Frank 美国 1924-

新纪实摄影的最伟大的旗手。1924年生于瑞士苏黎士,1947年来到美国纽约。起先从事时装摄影,后因厌恶时装界的虚浮而转向抱道摄影。1955年,作为第一个获得古根海姆财团奖金的外国人,弗兰克开始了为期约两年的环美国摄影旅行。1958年,从旅行中拍摄的两万张底片中选取了83张编成的名为《美国人》的摄影集,被称为现代摄影的“圣经”。

《美国人》以开放性的充满诗意却又饱含忧郁的风格照片,打破了统治美国摄影界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趣味,一举改变了现代摄影的审美取向。弗兰克展示了如何用抽象表现主义积极、敏锐的精神来摄取影像,而又不带任何绘画痕迹。这些作品彻底颠覆了传统纪实摄影,成为纪实摄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弗兰克信奉“见人所不见”的摄影观,他的观点、 方法 和风格影响了一大批年轻摄影师。1994年10月,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举办了名为《出动》的回顾展,为这位现代摄影的“教父”作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肯定了他对世界摄影史的巨大贡献。

11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 1908-2004

关于自己的作品,卡蒂埃--布列松曾说:“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现在我眼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摄意味着记录——同时和在若干分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的形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这是把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心置于同一轴线上。”这就是他的摄影哲学。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间”——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那——的美学理论,对摄影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摄影家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样就不致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有助于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

12史蒂芬.肖尔 Stephen Shore 美国 1947-

美国摄影家,“新彩色摄影”的代表人物。其彩色作品包括建筑和自然风景,以错综复杂的感性力量而受到摄影界的重视。

他所选择的风光题材很平凡,画面中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视觉焦点,所有的植物都处于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从而表现出摄影家心静似水的心境,也为上世纪80年代的自然风光摄影找到了一条独有的审美通道,引导更多的摄影师在平凡的自然中找到所需要的视觉表现元素。

13黛安.阿伯斯 Diane Arbus 美国 1923-1971

作为当代纪实摄影的重要人物,阿伯斯以特别锋利的记录眼光,始终不渝地用照片率直地表现那些几乎得不到社会承认的边缘人群。装束上不男不女的人、侏儒、精神病人等,似乎都乐意在她的镜头面前表露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缺陷。

在谈到自己的照片时,阿伯斯说:“大多数人活在世上总害怕他们会经受创伤。这些人则生来带有创始。他们已经经受了生活的考验,他们是第一流的人物。”她的作品,因主题思想与奥格斯特 . 桑德的作品相近,而常被人们相提并论。

14乔尔.梅耶洛威茨 Joel Meyerowitz 美国 1938-

一位屡获殊荣的摄影家,他的作品曾在全球博物馆和画廊的350多次展览中展出,是自2001年9月13日以来被允许不受任何限制地进入纽约9.11恐怖袭击现场的唯一一位摄影师。

他非常敏感于光线对色彩表现的微妙影响,是最早尝试以彩色摄影的方式来表现美国城市街头景观的摄影家之一。1982年出版名为《不寻常的处所》的彩色摄影集,把美国经常可以看到的不起眼的农村风景以冷静的视线加以展示。

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放弃35毫米的轻巧照相机,而改用较为笨重的20乘25的箱型照相机,是摄影作品的角度更宽广,并带有更明亮的色调和光线。摄影师自己所言:“我扬弃摄影长久以来的信念:决定性的瞬间,对我来说,所谓的画面焦点是不存在的,画面中的每个元素:人物、建筑、光影与线条都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种整体性的理念就是我所谓的‘摄影内景’。”

15比尔.布兰德 Bill Brandt 英国 1904-1983

他不但是公认的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摄影家,而且也是影象风格立即能被认出,却又不陷入个人模式的少数大师级人物。他在巴黎作为超现实主义画家和摄影家曼 . 雷的助手开始学习摄影,认为直觉是创作者下意识泄露出来的“心灵眼睛”,惟有它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其早期作品以纪实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向肖像、风光和人体摄影。他利用锐利的黑白色调来孤立物体,使它们脱离原有的寓意,并带起一种视觉兴奋感,很准确地表现出摄影师所刻意强化的照片气氛。他的变形人物摄影尤为著名。

16威廉.克莱因 William Klein 美国 1928-

新纪实主义摄影家,1928年生于纽约,后生活工作于巴黎。他曾经拍摄了大量的时尚、街道、新闻报道照片,并拍摄过电影和 广告 。其摄影难以归入某个门类,他使用高感光度胶卷、过量曝光、粗大颗粒、变形透视、异端构图、粗糙放大等方式,自觉而大胆地反叛着严肃摄影美学的文雅、精致、高贵与循规蹈矩。他以一个杀手般是速度,将相机逼迫到人面前拍照,用混合了现实和梦靥、偶然与抽象、天真与邪恶的影象诠释他所生活过的城市,“既沉浸在自我当中,又忽视了自我”,因而成为新纪实摄影的一个范本。

他于1956年拍摄的画册《纽约的生活对你有益——威廉 . 克莱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欢》,具有明显而强烈的感情色彩,令他在欧洲一举成名。曾被1963年世界摄影博览会的国际评为推选为摄影史上30位最重要的摄影家之一。

17罗伯特.卡帕 Robert Capa 美国 1931-1954

当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摄影师身临现场,并且用最迅速最直接的方法记录下来,这就是卡帕的摄影哲学。

罗伯特 . 卡帕 ,原名安德烈 . 弗里德曼(Andr e Friedmann),1913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卡帕是他的笔名。他是世界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曾参与创办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1936年西班牙内战,他在现场拍摄到了记录一个战士中弹后即将倒下的瞬间的《战士之死》,引起轰动,成为战争摄影的不朽之作。1954年,他在越南拍摄法国作战部队时,不幸误踏地雷身亡,时年41岁。

卡帕作为摄影师的18年间拍摄了5次战争,为纪念这位战地摄影师,《生活》杂志与海外记者俱乐部在1955年设立了“罗伯特 . 卡帕纪念奖”,每年奖励那些“需要有勇气和事业心在海外拍摄的优秀作品”。

18拉里.克拉克 Larry Clark 美国1943-

美国著名摄影师、导演,开启了纪实摄影的另一种风格:尖锐、刺眼、写实、意识流、个人化,触目惊心且震动人心。

1943年生于美国奥克拉荷马的拉里 . 克拉克,1977年以自传体摄影集《塔尔萨》一举成名。他使用一个35毫米相机广角镜头,不加修饰的现场光赤裸裸地再现青少年亚 文化 、性、暴动、毒品等主题。在表现青少年的生活时,他更注重表现的是极端与恶劣甚至是危险的生存状况,试图以此来说明:摆脱社会规范的制约必将导致自我毁灭。这一思想在他于1994~1995年创作的讨论性的电影《 儿童 》中又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19乔尔.斯坦菲尔德 Jorl Stemfeld 美国 1944-

美国新色彩摄影的代表人物,也是当代美国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从他的作品中既可以看到A . 亚当斯、沃克 . 伊文思等传统摄影家的影响,更可以看到当代艺术摄影的流变。他常在照片中把技术带来的繁荣与毁灭以反讽的方式并置。有评论认为,斯坦菲尔德的作品重新定义了风光摄影和纪实摄影。

新色彩摄影的特点是,以彩色摄影独特表现力来提示一种主观的色彩现实,表达摄影家对待现实的新的看法和态度。与此同时,他们的彩色实践也刷新了人们对于摄影表现一贯持有的传统观念,赋予摄影表现以新的可能性。

斯坦菲尔德开车旅行美国大地,注意捕捉一些出人意外的画面,如消防队员不是在火灾现场奋力救火,而是在附近小铺里挑选南瓜,而这些画面因为色彩的表现而更强化了一种荒谬感。

20土门拳 日本 1909-

土门拳1909年生于日本山形县酒田市,中学时代非常喜爱绘画,特别是油画,他最钦佩的是塞尚。1935年他买了一台相机,开始拍摄一些报道性的作品。1940年倡导成立了日本报道摄影家协会。

他的作品思想性很强,反映了社会下层广大劳动人民,由于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极大灾难和不幸,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在战争中失去双脚的士兵和失去父母沿街乞讨的流浪儿等,,为人们所关注。

土门拳说:“报道摄影是从新闻摄影中脱离出来的一种新的摄影构思方法。”“要时时注意发展着的社会意识,重新估计一下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在你身边的素材中,你能抓住几个镜头?”

土门拳的拍摄方法是:1,主题与相机结合;2,排除导演摆布的绝对快拍。

知名摄影师相关 文章 :

1. 关于摄影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十条建议

2. 摄影师张曦的个人介绍

3. 2015年国家公务员外交部面试真题及答案(2月2日下午)

4. 摄影师教你关于儿童摄影构图的技巧与方法

5. 婚纱走秀主持人串词解说词报幕词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想要知道当代最著名的世界级的摄影大师有哪些吗?下面就由我介绍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十位世界级当代摄影大师

1.薇薇安·迈尔——颠覆街拍大师的保姆摄影师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1926-2009),生于美国,在芝加哥市做了近40年保姆,生前15万张底片未冲洗,2007年她的照片被大量发现,随之传遍世界。其照片已在美、英、德、法、丹麦、挪威、比利时等国展出,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上。2013年,拥有薇薇安照片最多的收藏家,现年33岁的约翰·马鲁夫与人共同执导了纪实电影《寻找薇薇安·梅尔》(FindingVivian Maier),2014年3月起已在美国各大影院上映。

在薇薇安·迈尔最迷人的街拍中,人物都有一种极其“入神”或“出神”的状态。这种绝对近距离的抓拍、对人性原始情感的短匕相见颠覆了以往所有的街拍大师。和“恶狠狠的”男性街拍大师不同(威廉•克莱因的癫狂,李•弗里德兰德的复杂性苦涩,维诺格兰德存在的混沌不定),她的街拍更关注入微的人物神态和人性风景。也因自己的身世,她拍的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物。这使得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伟大的纪实艺术家。

2.马丁·帕尔——英国消费纪实摄影大师

马丁•帕尔(Martin Parr)

马丁•帕尔(Martin Parr,1952— ),英国纪实摄影大师,玛格南图片社成员。其摄影日常诙谐,反映消费社会的平常平庸,无聊荒谬。1995年,布列松在巴黎国家摄影中心看过他的影展后气愤地说:“你完全来自另一个星球。”色调浓艳的彩照嘲讽了资本世界的空虚游戏,代表了当代主观纪实的一种新方向。

马丁·帕尔来过中国八次,但他对自己在中国拍的照片并不满意,反而他并对中国的现状心存疑虑。“我想表现世界上的新经济崛起和新消费主义……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能占10%,当将来达到50%,会成为非常大的麻烦,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等。财富是在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残酷的国家,充满了戏剧性,气氛热烈,一直在变动。”

3.埃拉德·拉斯里——新一代跨界影响力摄影师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

埃拉德·拉斯里(Elad Lassry,1977- ),生于以色列,美国当代艺术家,现居洛杉矶。他的作品横跨摄影、电影、绘画、雕塑、装置等多个领域,用不同的形式来思考图像交流的可能性,将观者带入空间、图像、实体、色彩、结构的复杂世界中,从而模糊了艺术的界限、摄影的界限、感知的界限,因此可称之为后图像时代的摄影家埃拉德·拉斯里的作品现场,打破了陈腐老旧的摄影展览表现形式,图像总是和实物交互起到交流或延宕的作用:捆扎在墙上的照片,阻隔人近观的床一样的装置,半遮半掩的摄影,弧线形墙体露出图像一角,似真非真像图片又像雕塑的黄瓜……在功能和意义上都开拓出新的形式架构,进而达到深度交流的可能。

埃拉德·拉斯里摄影的标志性创新主要表现在:1.照片和背景相框同一种颜色,带来一种”溢出”的真实的视觉体验;2.图像和实物的混搭,模糊了二维和三维的界限;3.泛图像手段的运用,将摄影和电影、绘画、雕塑、装置进行并置,交互作用,贡献了后图像时代框架式的创作方法。

4.沃尔夫冈·提尔曼斯——重新定义摄影的人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

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ans,1968—),一个重新定义了摄影的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该拍什么、如何展示在他这里获得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或日常或抽象,视觉奇特而又极具亲和力。2000年获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奖特纳奖。作品在世界各国重要艺术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过多次展览并被收藏。

提尔曼斯的作品对摄影和艺术的极限提出挑战。“我的作品让社会思考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别人认为可怕的东西,在我看来可能是美的。”他从不装裱自己的照片,而是直接贴在墙上。“我从来不用艺术界的那些常规手段来抬高自己的作品。”

当看到皱巴巴的体恤被十八世纪精美的油画所包围,你才能理解什么是当代及当代摄影。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粗糙的个人影像比比皆是,问题是要能发现普通事物无价值的价值和抽象性。从生活现场到图像到艺术现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家无不注重摄影的相关展示乃至整个流程。

5.南·戈尔丁——私人纪实摄影鼻祖

南·戈尔丁(Nan Goldin)

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3— ),美国摄影家,“私人纪实摄影”鼻祖,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质。1984年,她被男友殴打,于是自拍了著名的鼻青眼肿的照片。她还与吸毒者、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一起生活,忠实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及“自我的历史”。这就是著名的影集《性依赖的叙事曲》,最初以配乐幻灯片形式在美国各大美术馆展出,1986年出版。

和其早期引起巨大反响的《性依赖的叙事曲》不同,南·戈尔丁新作《Eden and After》则收入1977—2013 年拍摄的300 多幅儿童题材彩色摄影。“相较以往,这组作品有了很多转变……他们身上散发着野性而神秘的色彩,彷佛来自另一个星球。他们知道和看到的东西,我们不知道。”

6.森山大道——孤独狂野大师

摄影家 森山大道

森山大道(1948—),当代日本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摄影大师。1968年,森山大道发表了惊世处女作《日本剧场写真帖》,由寺山修司撰文,所拍剧场即寺山实验剧场。巡回演出剧团,浪曲演唱者,夜街上的同性恋,脱衣舞者,失明的乞丐……这部影集奠定了森山狂野、惊艳的个性风格,有别于木村伊兵卫、土门拳的人文纪实及东松照明的主观纪实,让森山大道崭露峥嵘。

1960-70年代,森山大道沉迷于摄影的起源与本质,创作了大量狂野而叛逆的经典,如《蜉蝣》、《啊!荒野》、《摄影啊再见》、《远野物语》、《北海道》等。80年代,“他从感光/光照的拜物教主义中觉醒”,回归到日常的《光与影》(1982年)。经过90年代《Hysteric》三部曲的创作,奠定了延续至今的黑白-彩色摄影。2012年森山大道与大师之师威廉•克莱因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举行联合回顾展,更获颁国际摄影中心(ICP)终身成就奖。

森山大道也是散文高手,就他的阅历,他的文笔,真可谓炉火纯青。“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迈向另一个国度》)

7.薇薇安娜·萨森——备受世界瞩目的女摄影师

薇薇安娜·萨森(VivianeSassen,1972—),荷兰新锐女摄影家,因其“与被拍摄者密切的联系,同时不乏冷静的观察”获荷兰罗马大奖(Prix de Rome)。她的作品色彩强烈,光影迷人,几何构图鲜明,最显著的特征是“色彩中的迷藏”,强烈的明暗对比,通过把人物藏在树枝、草丛、衣裳等东西背后,重塑记忆和梦境。

薇薇安娜·萨森也是一位杰出的时尚摄影师,为诸多时装品牌拍摄宣传照,Diesel、So、Miu Miu等等。和拍艺术照片一样,她也会把模特的衣服藏起来。

8.山本昌男——虚与空,灵性大师

摄影家 山本昌男

山本昌男(1957—),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摄影家。他的照片尺寸极小,构图空灵,以小见大,而且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通常他会把照片做旧做暗(甚至看不清楚),故意撕开照片,在照片上画画……作品富有极深的禅意和东方哲学的神髓。他的摄影如同俳句,谈到这一点他说:“俳句乍一看好像只是用五、七、五这种语言的规律来记录已经发生的现象和事件,但是利用看似简单的助词、语助词来进行排列,不同季节的用语都有微妙的搭配,不仅仅只表达字面意思,还可以表达出立体生动的形象。俳句运用简洁的表达方法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辽阔无垠,这点我觉得非常厉害。摄影作为我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同于绘画,它没有素材,咔嚓一下就捕捉一个画面,加上我用的是黑白,颜色也少。即便是在当代艺术当中,摄影也是属于创作元素和技巧比较简洁的一个门类。这是我的黑白照片和俳句的共通之处。”

9.斯蒂夫·麦凯瑞——马格南彩色摄影大师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

斯蒂夫·麦凯瑞(SteveMcCurry,1950— ),美国摄影家,1986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曾以“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闻名世界,系列照片获得“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金奖。他经常奔走于世界各地,也曾为《国家地理》拍摄过西藏专题。

和布列松一样,斯蒂夫·麦凯瑞也是真正严苛的大师。“以往,我每个拍摄都要用掉800到1000个胶卷,其中只有20到25张真正被使用。”他的照片总是展现故事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有着异常独到的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现。“对我来说,一份作品最重要的特质在于独立性,只需一张照片,便能带给你一个故事。”

10.斯蒂芬·肖尔——新空间彩色摄影大师

他6岁玩相机,14岁把3张照片卖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7岁成为安迪•沃霍尔的专用摄影师,23岁成为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的首个在世艺术家,35岁做了哈德逊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他就是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1947—),新彩色摄影大师,以其专注色彩和空间本质的摄影影响了几代摄影家。

斯蒂芬•肖尔照片中空荡荡的感觉,仿佛代表了空洞而诗意的现代。他既受惠于保罗•希涅克、莫奈等人的绘画,也从十七世纪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里寻找激发内容的形式。作为摄影家兼理论家,他不谈构图,始终致力于探索视觉的结构。“画家是从空白画布开始作画,摄影师则是从混乱的世界中做出决断。”

巴特说得好,有些照片太吵了。这个时代,尤其是彩色照片,喧哗,热闹,总想表达趣味、意义、思想、情感……很少能像斯蒂芬•肖尔这样拍出“空无一物”的彩照。物质层面、描述层面、心理层面、心理模型……已于国内出版的著作《照片的本质》看似说的都是极其精炼的废话,但这正是照片的本质:世界无物存在;唯有沉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