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新浪关于这个杂志的一个专区 你应该喜欢
到这里看看 或许有以外的惊喜哦 也是关于爱乐杂志的
作为国内权威的古典音乐杂志,创刊10年的《爱乐》的确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创刊时正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经济水平与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后,开始追求高雅生活以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提升生活品质。在那个年代,古典音乐会曾经成为高雅生活的一种象征,吸引着城市中希望尽快消除精神饥渴的人群,而引导古典音乐欣赏的《爱乐》杂志也应运而生,以其稳定的优良品质及坚持传播严肃音乐的人文精神,吸引了一批爱乐人。在短时间内,发行量曾达到了理想的水平。90年代后期,随着其他音乐类别在内地的走强和大众娱乐形式的日渐丰富,古典音乐作为小众市场进入萧条期,《爱乐》亏损状况日甚,这正是导致《爱乐》误传出停刊消息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古典音乐是否还有听众,古典音乐杂志是否还有需求,生存还有空间吗?三联书店经反复研讨,认为:古典音乐听众群不仅存在,还有年轻化的趋势。古典音乐的消费群体不仅有中年人还有老年人,现在,更有一些进入社会有了经济能力的青年白领因向往古典雅致的生活品质而加入进来。《爱乐》看上去是一本小众杂志,其实在使用汉字人口如此之多的中国,在专业品质无人可与之比拟的内地,也会拥有相当可观的读者群,而且容易保持忠诚度。现在,《爱乐》要做的是重新寻找市场,重新在市场中寻找定位和进行商业化的运作。
《爱乐》过去的10年确立了良好的品牌,但专业化、学院派的倾向不利于杂志为大众的文化消费提供高档的精品读物,因此降低门槛成为《爱乐》这次改版的重要举措。《爱乐》希望,今后不仅保有专业讨论的一席之地,更要为引导广大心想爱乐者提高文化情感方面的素养做出贡献,为培育新的爱好者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他们或是想迈入古典音乐大门,希望学会欣赏;或是想将古典音乐当作高雅的谈资。《爱乐》商业化的运作重点是调整商业渠道,加强与唱片公司、旅游公司和音响器材公司的合作,读者既能获得更丰富的资讯和服务,又利于杂志和相关行业的互动。至于市场化能否成功,三联认为,现在的出版市场高档消费杂志进入快速上升期,既然追求高档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档生活很重要的要素或者标志就是高品位的精神消费,那么古典音乐正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只要观念更新,措施得力,完全可能突破《爱乐》目前的发展瓶颈,使爱乐人永远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调整改版后的《爱乐》将以何种面貌与读者见面呢?
首先,一些新鲜充满趣味和阅读诱惑的栏目将进入读者的眼界。“音乐之旅”将以旅游的方式寻找音乐文化的背景(如《在欧洲“朝拜”莫扎特》),“俗读音乐史”将以通俗、传奇的笔触介绍音乐史(如《海顿与艾斯特哈吉亲王》),“话题”(如《在路上我们听什么?》)将带来种种趣味性的谈资,“问题”将解答音乐史上一些奇特的现象(如《为什么离不开歌德》),“歌剧说明书”将用通俗的方式来解读著名歌剧的背景。值得注意的是,图片也将变得更为丰富,照片将得到较多使用,现场感增强,欣赏性将大大提高。
其次,包装和版式也将面貌一新。考虑到读者长期收藏的需要,改版后的《爱乐》将使用高档铜板纸,精美的印刷和精心设计的版式将带给读者心情愉悦的阅读享受。
三联《爱乐》,20一本,就是单本。不过说实话,这个貌似有些业余的,纸张是黑白的,你想看专业的话,你就去订各个音乐学院院校的杂志吧,比如黄钟之类的,也估计20左右。
还有《音乐爱好者》,18吧好像。这款每次都会送碟的,我觉得比较合算吧,可以免费得专辑,比爱乐便宜,而且里面纸张是彩色的
其实有很多的,你去邮局他会给你看的。其实国家大剧院杂志真心是良心作,涉猎面广,分析专业但文笔通俗易懂不枯燥。画面风格也多元。
当当网上可以看到:
当当上的《爱乐》是旧版。改版后的又回到了创刊初期的简约风格。改版后还没买过,原先赠1张CD,现在好像也是。18元/期
《音乐爱好者》的风格和《留声机》差不多,但比留声机要薄些,价格也便宜许多。没有赠送盘。18元/期
《留声机》引进版,30元/期。赠2张CD,一张和英国原版一样是当月最新,另一张是本土化的结果,所谓经典推荐,都是选曲,总觉得不太值,有这钱还不如去买原版NAXOS唱片。
个人感觉《爱乐》和《音乐爱好者》比较实惠,引进版《留声机》偶尔看看就行了,它的市场定位基本是白领小资,有些东西显得华而不实。
美国最著名音乐杂志 《Billboard Magazine》
《音乐学研究杂志》
名古典音乐杂志《爱乐》
《口袋音乐》
《留声机》
英国著名音乐杂志《Q》
美国著名音乐杂志《滚石》Rolling Stone
Music Inc. Magazine
《重型音乐》
英国著名音乐杂志《Kerr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