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奥秘杂志2018

2023-12-08 23: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奥秘杂志2018

湖泊:
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比较宽广、换流缓慢的水体。在地壳构造运动、冰川作用、河流冲淤等地质作用下,地表形成许多凹地,积水成湖。露天采矿场凹地积水和拦河筑坝形成的水库也属湖泊之列,称人工湖。湖泊因其换流异常缓慢而不同于河流,又因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而不同于海。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湖泊称呼不一,多用方言称谓。中国习惯用的陂、泽、池、海、泡、荡、淀、泊、错和诺尔等都是湖泊之别称。

海洋:
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

对这个问题目前科学还不能作出最后的答案,这是因为,它们与另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同样未彻底解决的太阳系起源问题相联系着。

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地壳经过冷却定形之后,地球就像个久放而风干了的苹果,表面皱纹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种地形一应俱全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6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奥秘:蒸汽与魔法》- 上世纪最后一只螃蟹

《奥秘:蒸汽与魔法》- 上世纪最后一只螃蟹

在奇迹与神话时代的黄昏、为巨龙唱响落幕的终曲

2018-02-06 08:01:24

药荚s

PC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机核网观点

无论是精灵乃至神明,都无法阻止时间长河的前进,即便是取材自中世纪时代,但没人会认为这些奇幻世界里的技术与思想不会前进。而当这些幻想世界真正发展到了一个即将面临科技席卷整个魔法势力的时刻,又将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

你想象过,却并未认真对待的世界

人在一生当中,总是会亲身经历一些时代的交替,无论它是小到某个商品潮流、或是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时代浪潮。

2001年8月,由《辐射》的主创人员带来的《奥秘:蒸汽与魔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上个时代等距视角CRPG最后的经典,自此之后事隔多年这一类型才算是再次迎来了复苏的迹象。

有趣的是,《奥秘》这个游戏的核心思想,同样也是讲述了关于时代交替的主题。它提出了一个也许很多人想到,但是在游戏中却很少占据核心地位的题材—— 如果龙与地下城的世界,发展到了一个工业革命时代,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整个世界面临着抉择时刻的角色扮演游戏,它让玩家观察、感受并融入其中,为一个虚构、却又充满现实意义的时代落下帷幕。

很多奇幻作品其实都有科技元素,但多数根本没在乎“干嘛有科技”

论如何做没人玩的牛逼游戏

“《奥秘》:一个工业革命下的角色扮演游戏”

Tim.Cain,Leonard.Boyarsky和Jason.Anderson,旧《辐射》的核心创作者。这三个老家伙对于角色扮演的固执与偏执,直到如今都烙印在他们的作品中,可想而知在年轻气盛时对于在作品的风格上会有着多么强烈的执着心了。

在《辐射2》的开发之初,因为在游戏设计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上与Interplay产生了隔阂,三人决定让Interplay独自见证苦痛,承受债务,辞职去放飞自我了。

他们以“Troika Games”来命名自己创立的新工作室,名称中的“Troika”意指三位开发者在《辐射》中所担任的职位:主创、艺术指导和程序设计师。其团队理念意在创作“保留具有旧日角色扮演游戏精神”的作品。

有几个人能把自己脑袋做到启动EXE上面

就如他们建立工作室之初的想法一样,其创作的游戏都具有很浓郁的古典式PC角色扮演的核心,这种气质也一直延续到如今黑曜石的血脉里。

老派、硬核、深入骨髓的恶趣味与艺术追求、当然还有早期PC游戏那充满个人品味的创意。

换句话说:主流不会给予他们太多的宽容。

从诞生到落幕,Troika只用了不到八年的时间,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它所带来的游戏依然是充满着我行我素的风格。

如同《辐射》、或者说带有黑岛基因的那些角色扮演游戏一样:不成为最受欢迎的,而是最有个性的那一个。

与龙诀别

只有自然定律存在,魔法才能体现出扭曲与破坏现实的可能性。

巨龙、魔法和众神,奇幻背景下的剑与魔法题材在无数的文学作品被反复地演绎,而作为角色扮演游戏的主要题材来源,我们自然也对其不会陌生。

每一个作品自然都有其自己的主题和所要传达的思想,而对我来说,奇幻元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建立在“轻易改变现实定律的奇迹,是存在于现实中”这一根本性概念上的。

人们依赖魔法、见证神迹、赞颂巨龙——这些在我们眼中只是美好想象的事物,在故事中是作为那个世界的“常识”确切存在着的。

如果说东方思维下的龙是带有神性的,那么西方近代奇幻的龙便是赞颂自然力量的“真实”生物

而在这些作品当中,有多少人想到、又有多少故事真正提到了:如果这些世界终于走到了科技普及化的时代,那么法师、那些神明与巨龙,以及整个世界将会面临着怎样的变化?人们又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无论比例轻重,世界上绝不会存在着对某个事物完全接受的案例,而推行科学技术发展,在崇尚魔法的世界里绝对比我们现实中的工业革命形势更为复杂。

《奥秘》的主线故事便是发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最后一头巨龙在游戏开始约一个世纪前被杀死,龙穴已经变成了考古与旅游观光的地点;铁轨开始出现在各大主要城市当中,人们不再需要为荒野中出没的怪物而担忧。

而文化背景在《奥秘》的世界里,则处于君主制统治,逐渐被类似商界寡头制政治取代。许多城市展现的是如同现实世界的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北美蛮荒探险一般的环境。

你可以想象tm穿着西装的兽人管家到处跑么

游戏除了十分传统的奇幻冒险、英雄与邪恶之间的战斗等等经久不衰的主题外,整个游戏中始终都在传达着时代交替下各种族、阵营与不同观念冲突下的人间百态。

我们经常会看到类似“一个时代结束了”这样的说法,而《奥秘》最大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此——进入你本应十分熟悉的“剑与魔法世界”,感受那曾经的辉煌与传奇,在科技、理性、文明的时代车轮下逐渐走向没落。

是与多数大众一样展开双臂,欣喜地接受新时代的到来,还是在那汹涌的浪潮下,为巨龙与神话的消逝献上最后的哀思。

故事、世界观与设定

付诸想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令人信服

世界观设定是《奥秘》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即没有丢失传统奇幻的根基,又将工业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视觉、文字描述还是游戏内核都体现得十分到位:而那个时候还是蒸汽朋克尚未流行的2001年!

游戏有一个比较符合现代公元纪年的时间表,也算是方便了玩家由于对比我们现实世界的发展,故事的主线开始时,整个奥秘大陆的人们早已感受过科技带来的好处,并依托于科技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变革。

就和我们现实世界中一样,奥秘大陆的工业革命也是由蒸汽机的出现开始的。

游戏里第一台蒸汽机居然是摆在供奉神明的教会里头

在人类科学家吉尔伯特.贝茨发明了蒸汽机后,原本就开始展露出各种优势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大陆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塔伦特在享受着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同时,其王室却突然“神秘”地突然崩溃,而以半身人为主的商人行会则接管了城市。

随着工业革命开始向整个世界逐渐蔓延,那些奇幻背景下的非人类种族也开始面临着不同的命运。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无论天生对魔法的敏感体质的精灵、还是实际上拥有着更胜于人类科技天赋的矮人,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割——城市矮人/精灵与那些遵循传统的族群逐渐出现了无法磨合的区别,无论是观念上还是“本质”都是如此。

不同种族、信仰之间的矛盾隔阂向来是奇幻作品的一个重点项目,而《奥秘》里头摆在眼前的问题更加尖锐:是离开注定要没落的旧王国,前往发展迅猛的大都市谋求机会?还是与族人一同寻找延续传统的道路?

建立角色时的默认人物背景,实际上也起到了对于世界观的介绍

固执的古代王国君主,因为听信宫廷法师而排斥科技发展,最后在与强盛的塔伦特发生武装冲突时,引以为傲的龙骑士军团只能在炮火下化为飞灰。邓霍姆并非唯一反对科技的国家,但却是游戏里在体现科技力量对旧有体制冲击的最典型案例。

几乎所有城邦和种族的领导者,在游戏里都会面临着改变与保守的两难境地,而不管玩家是否在这些抉择上为其做出了推波助澜,最终都会迎来属于他们自己的结局。

游戏中关于魔法与科技之间对立的桥段比比皆是,《奥秘》虽然同样有着关于善恶和信仰等问题的思考,但更多的还是通过讲述各种故事、与不同人物遭遇的观点互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摆在天平上。

因为已经走到了这个时代,所以任何一个智慧种族:无论它是博学的精灵还是蠢笨的兽人,都要面对各种新的挑战。

而关于主题的思考,最有趣的内容也是出在这些非人类种族上——精灵赖以生存的树林,在陷入了地产纠纷问题后,就不仅仅是“干死偷猎和砍树的外乡人”那么简单了。

人类在自己擅自制订了法律后,便将这些行为归为了所谓合法,而这时精灵们就很难用传统的方式去驱赶这些无赖了。固执保守天性高傲的精灵、肯定不愿意被人类牵着鼻子走,但是当许多他们过去完全无法想象的制度突然被摆到了谈判桌上面时,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了。

“我们有科学的力量!我们有能力创造世界上第一个温顺的兽人!我们能让这些可怜人回归社会的怀抱。让我们行动起来,马上在兽人身上做实验。停尸房里有大量现成的试验品,活体实验品的挑选也应该尽快展开。

                 —— Mr.Demry Tarant 工业协会律师兼法律顾问、知名演说家。

                                              ——摘自《兽人的问题的种种声音(卷2)》

好战的兽人则是另一个难题:他们的野蛮本性难以彻底根除,“文明社会”自然十分厌恶这些家伙,但是讽刺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使得人们已经变得无法接受过度的苦力劳动,而兽人作为廉价劳动力的价值便成为社会各界一直在争论的话题了。(游戏里花了不少心思描写对于兽人劳动保障法的争议)

如果你觉得这里头只有符号式的描写关于科学与奇幻之间的冲突,在不断深入整个游戏内容后会发现编剧依然为其背景做了极为详实的设定——无论是宗教信仰、历史和传奇、神话与各种族的价值观都有着庞大的资料,让整个世界能够呈现出真实的质感。

或是带着典型的黑色幽默、或是充满了深刻且锐利的批判,Troika在整个奥秘大陆中藏着无数的观点和问题,也许有些只是奇幻文学中才可能出现的,但更多的却总让人感觉在影射着某些现实中的事物。

在蒸汽机的滚滚浓烟席卷整个世界之时,没人能逃避摆在目前的纷争与抉择。

老酒新装的故事主线

作为奥秘大陆上最核心的工业化城市塔伦特,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类似《辐射2》的新理诺,虽然它与罪恶之都的后者相反,是文明与先进思想的代名词,但同样地都有着归纳、包容大量主副线索的作用。

玩家的角色一开始便是搭乘前往塔伦特的西风号飞艇,在遭到兽人驾驶的小型飞机袭击,成为坠毁事故唯一幸存者后,踏上了寻找事件幕后真相的旅程。

你会发现进入奥秘世界的方式和过程有点太“天降大任”了些,不过还好你有一个非常称职且有趣的随行者:维吉尔(没错这个游戏也有但丁)。这个带着点搞笑艺人潜质的家伙自称信奉一个名为“帕纳利”的宗教,而预言中一位古代精灵的转世将会踏着火焰降临(还是什么来着?)。

维吉尔是个称职的同伴,无论是能力还是塑造上

虽然你没踏着火焰,但的确是跟着一大坨燃烧的垃圾掉了下来,所以技术上来说,让你当一下英雄投胎转世也没什么毛病。

被神秘人托付任务、成为某个预言中古代英雄的转世、遭到神秘组织追杀——《奥秘》的前半段主线故事发展相当“王道”。虽然对话台词、细节设定和支线故事的质量很高,但主线即使用褒义的角度来说也只能算古香古色。

不过随着故事的进展,即便《奥秘》始终没有脱离“阻止某个闲得慌的家伙从另一个位面跑过来砍人”这样的框架,但在第一次体验故事时,辗转和伏笔的水准依然不会给《辐射》或是任何一个古典RPG丢人。

它采用的十分典型的线索推进式的剧本——从一点蛛丝马迹开始,逐渐带领玩家深入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当中,并顺势将整个世界的面貌展露开。

Troika在描写非人类种族的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当你随着主线线索前往矮人和精灵的主要城市时,便有机会了解到关于他们的文化与价值观。如果你愿意花时间与矮人王族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石之道”和矮人本质,从中也许会获得一些有趣的感想。

事实上,在进入矮人王国之前,游戏中并没有太多特别漫长的对话,但绝不代表《奥秘》缺乏CRPG代表性的深刻探讨与精妙对话。相反在这个看似十分老套的主线构架里,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辩论与探讨,只是相对来说编剧似乎更青睐于睿智幽默的吐槽罢了。

就和之前所述的那般:世界观是《奥秘》最引人入胜的一环。从这一点来看,这样一个相对传统的故事大纲,在完全颠覆式的世界观下,会展开什么样的变化,才是游戏主线最有趣的一点。

而不可否认的是,Troika的确在这方面做到了罕有先例的创举。

玩法、系统与核心机制

庞杂的人物成长结构

和《辐射》一样,游戏采用一张大地图上遍布的“地点”来构建整体的世界格局,不同的是奥秘大陆要比西海岸庞大得多。无论是主要城镇还是较小的特殊地区几乎翻了一倍以上的数量,而且其内容也足够充实且灵活多变。

欧美角色扮演核心的一个关键,便是强调角色成长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从《上古卷轴》中NPC对玩家角色能力的“评价”,到《辐射》中人物属性与技能对整个故事链产生的变化都是遵循着这一逻辑。

你的人物获得了能力上的变化,绝不仅仅是体现到战斗环节,而是细致到对话、人物反应和环境互动上的区别。

在整个世界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想要成为、并最终获得的。从属性点分配、技能级别到魔法与科技倾向所产生的NPC态度变化;从你在某个地点所作所为,并随之令整个地区的NPC对玩家的评价;甚至你穿着(或完全不穿)的服装都可能让人物的语言产生变化。

每一个数值,都会对故事的变数产生影响,这绝非简单地设计一个“善恶值”来划分阵营便能完成,而是对每一条数据的交叉逻辑都做了无数次测试的成果(换言之:BUG多如牛毛)。

除了属性、技能等基本的人物数据外,游戏最核心的一点便是“魔法/科技倾向”的成长,在奥秘世界中所有的智慧生物都要面临着倾向的影响——研习、亲近魔法,在使用科技产品时便有更大的几率发生故障;而长期依赖科技力量的人,注定与魔法的相性不会很高。

除了体现在游戏中不同阵营的NPC对玩家人物的态度外,最关键的便是技能和装备上会有着明显差异。

16系魔法、8种工业学科,16种技能加上各种属性,配上你那可怜的64点分配点........

基本上,魔法在游戏中属于消耗体力,即用即放的便利技能,好处自然是功能全面方便快捷,但是需要投入的技能和吃药问题就不可避免了。

而科技则是典型的“道具合成”系统,能为玩家提供大量与魔法效果类似的工具和装备,比如制作动力装甲、机器人仆从或是各类枪械等等。

不断升级某一方向的技能,人物的倾向便会越发深入哪个方向,你在装备不同属性的武器防具时便需要做出选择:科学家无法享受奥术大剑上的魔法增益,而穿着动力装甲的法师很可能先自己被炸死。

一位法师在使用高科技产品时,就需要承担故障的风险

科技玩法虽然很有趣:翻垃圾桶揉一揉变出个机器人肯定好玩。但是尴尬的是科技角色几乎是游戏里最弱的玩法之一,但无论强弱,游戏的战斗几乎都不会给你带来多大乐趣。

虽然谈不上非常糟糕,但《奥秘》的战斗环节的确没有什么意思,主要还是体现在AI几乎只会冲上去肉搏、即时战斗信息变化过快操作不便,肉搏莽夫过于强大等等。游戏里你可以捡到一只狗(肉),由于升级只会强化肉搏相关的能力,所以到后期它几乎能单刷游戏中任何一种敌人.........

整体来说,《奥秘》作为一款角色扮演游戏,它在人物成长与环境互动上的系统都非常出色,但是战斗却没有做出太令人满意的表现,没有很好地将即时制利用起来。将魔法和疲劳度互相连接起来的想法很好,但是“大战之后所有人都躺在地上”的情况多少也拖慢了节奏。

合成道具的界面做得很有意思:特别是那种充满时代感的广告式说明文

当然,一款有自信的CRPG绝对不会将自己的系统核心仅仅用在战斗上,“角色扮演”所具备的数值变化,如果只是计较于“砍一刀是9还是99”就显得太过于小家子气了。

真正的角色扮演不是只有战斗

多样的技能与道具,对于环境互动所产生的不同变化,使得你在进行任务时可以掌握极大的选择权(开脑洞)。各种邪门歪道式的事件处理方式,对于熟悉了套路的玩家来说,真正地能感受到与游戏世界的联系。

如果你喜欢旧《辐射》,那么基本上也就不会讨厌《奥秘》,从血脉到灵魂,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

就连BUG都如此地相像

当然这绝不代表《奥秘》缺乏与众不同的特质,正相反,如果你接触过《辐射》的话,会惊讶于Troika在本作中所做到的突破。游戏有着至今都难得一见的题材与视角,将一种“谁都可以想象到的”世界观,以严谨而充满想象力的态度,完美地通过一个相对保守的引擎与机制还原了出来。

人物的成长系统真正地体现出了“角色扮演”这一词汇的核心精神:你的努力、选择与变化都能与整个游戏世界造成明确的反馈。“魔法/科技”倾向不仅代表着玩家人物的培养方向,也很好地体现了游戏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

做一个平庸地、走在两者之间的人并非不可能,但是这样就无法获得更高的成就:奥秘世界可以有拿着左轮手枪的法师,但穿着动力装甲还想施展传送门的怪胎却并不见得就比前者要厉害。如果你想要手指一点就拥有复活的奇迹,就忘了修理烤面包机的事情吧。

魔法倾向过高甚至连地铁都做不了

继承自《辐射》“人物特征”的“人物背景”,让玩家在游戏中对角色的想象力发挥极为丰富——

你可以是一位到处行侠仗义富有骑士精神的人,但因为曾经出卖过灵魂,所以“善恶值”永远只能被束缚在邪恶阵营的黑暗英雄;

或者,身为一位英雄的后人,你因为名声在外不得不到假惺惺地扮演着正义之子,但是却偶尔会在别人没有察觉之时干点偷鸡摸狗的小事:反正没人看到的犯罪就不是犯罪。

当然了,《辐射》的“智障勇者闯天下”依然健在。谁说狼群养出来的、连话都说不准的野孩子不能挽救世界了。

让古代精灵勇者转世到一个食人魔身上也未尝不可

无论如何,如果不依靠修改的话,你至少要两到三次的完整流程,才能体验到游戏人物系统的方方面面。听起来它的确在质量上做到了独创与丰富性,但是对于一套没有原始模板的系统来说,它对于新人的门槛也的确高了不少。

充实的任务与内容

隐藏于游戏中各种妙趣横生的细节,让你探索奥秘大陆时充满了无数的惊喜。作为一群在不到600M游戏里面,塞进了美国50年文化代表符号的家伙,自然不会放过又一次“藏梗”的机会。

当然,肆意地塞梗绝对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辐射》之所以有趣是因为那些制作者在加入内容的时候有着自己的想法观点、映射到现实的反思以及与当前场景的绝妙搭配。虽然《奥秘》没有前者玩得那么丧心病狂,但是依然会在时不时让你对某个名词或是贴图佩服不已。

但也许是游戏主题的关系,《奥秘》整体来说没有非常强烈的黑色幽默情怀,很多时候游戏展现的是一股对昨日美好的哀思与追忆。

当你在寻找绝望岛时,询问NPC的话他们有时会回答“你说“黑岛”?我不认识。”

在故事的主线中也许没有太强烈的感觉,但是不少支线故事在我看来,都是相对比较悲剧性的。玩家所做的努力往往只是阻止某些已经十分糟糕的事态,甚至有不少任务并不没有什么好结果。

当然这不代表游戏内容会很“丧”就是了,也许更多的还是因为《奥秘》的背景乐是悠扬的小提琴,多多少少让人感到了一丝忧伤,才让流程中发生的故事显得略显灰暗吧。

任务设计上比较新颖的是“电报”的概念,有一小部分任务,你不需要在触发与某个人物的对话要求后辛辛苦苦地跑过去,而是花点小钱发一封电报即可联系上对方。很有创意,可惜只是一点调味性的设计罢了。

电报联络算是个蛮有意思的设计,但是也只能算是点缀罢了

很多任务“最优解法”依然不是老老实实去对话,照着系统建议去处理,即便你是个正人君子,为了完成任务往往也需要干点见不得人的事情。游戏不会对一个没人看到的罪行追究,也鼓励你突破规则所限制的条例,“追求最大化利益”,往往才是获得完美游戏体验的捷径。

作为一个老炮风格的CRPG,游戏没有直观的任务指引可能还是比较考验玩家的耐心的:它只会在日记里记录你所获得的资料、接受过的委托和听到的传闻,但是绝不会在NPC头上挂着巨型感叹号。

就和《辐射》的结局一样,在通关后,你仍然能看到自己所做的行为与选择,对各个地区或是人物产生的影响。可惜的是,虽然相比较前者来说《奥秘》无论体量还是世界都要大得多,但是可以衍生出的变化却并没有比《辐射》更丰富。

结论

关于“论上个世纪被冷落的优秀经典作品”这个议题,可以列出的案例绝对会是最庞大的一项工程之一。

在这份并不存在的榜单里,《奥秘》在其中占据的位置绝对名列前茅。本作诞生的时间点不太合适:主机平台在当时被人倾注了更多关注,而PC的传统游戏则处于一个相当艰难的时刻。许多媒体和玩家都认为本作是个毫无亮点和新意的作品,加上发售时各种bug和运行问题也遭到了不少负面评价。虽然20万套的成绩也算是过得去,但是依然不足以形成太大波动。

多人模式和MOD编辑功能、便利的路径定制和物品管理、加上本身明确的核心设计,其实作为一款古典CRPG,《奥秘》在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标准。也许很多玩家并不了解的是:CRPG类型的游戏长期以来一种都是伴随着磕磕碰碰,不完整且充满问题的。即便是《辐射》也绝非能称得上是“完美”,这种充满个人风格和想法(脑子没洞的也不会去搞这种游戏)、复杂程度惊人的游戏类型注定了无法达到尽善尽美。

谢天谢地几十年来终于出了一个比较稳定完整些的《神界:原罪2》了。

虽然还是没有详细的教学和引导,但是已经是非常便利和休闲了

上世纪末班车的《奥秘》除了本身丰富的古典角色扮演乐趣外,最关键的魅力还是在于它的独特性:这一点它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超越性的。细致入微的内容与近乎无限可能性的RPG玩法,在这个奇幻蒸汽朋克世界里,提供了在任何游戏里都无法替代的体验。

它是否是一款具有深刻意义的游戏?是否配得上它作为有着《辐射》血脉的同胞兄弟?

答案显而易见,唯一的异议,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确认这个问题的关键隐藏在奥秘大陆的哪一个角落罢了。

2018年的宇宙大新闻都在这里!

2018年,宇宙很忙。

太阳系里,火星、月球、太阳和种种行星都在忙着迎接人类的使者;太阳系外,新的太阳、超级地球、系外行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类的视野。

人类宇宙 探索 的深入和升级,让我们距离“我们是否孤独地存在于宇宙中”这一终极问题的答案越来越近。

种种宇宙拼图引向生命谜题的答案,带给人们不断的惊喜、无限的想象。

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行星

2018年2月,《天体物理学快报》发表论文,美国科学家宣布借助“微引力透镜”效应,首次发现了银河系外行星存在的迹象。这批行星数量约有2000颗,远在38亿光年之外,质量大于月球、小于木星。

人类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已经数以千计,但都位于银河系内。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位于银河系之外的行星。其他星系离银河系至少几百万光年,以目前技术水平无法直接观测其中的行星。研究人员提出,微引力透镜效应可作为寻找银河系外行星的一种手段。

首次发现太阳系外彗星

2018年2月21日,《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天文学家发现太阳系外的彗星,在距离地球800光年的另一颗“太阳” KIC 3542116的轨道上,发现了六颗彗星的尘埃尾巴。研究团队称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外星系彗星。而这次的发现中,公民科学家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次的研究发现再次展示了公民科学家在当今的宇宙 探索 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仅用计算机算法去从太空望远镜的数据中筛选有用的东西,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人类的眼睛去识别。如今众多公民科学家在做着庞大的数据筛选工作,很多新的发现都是由公民科学家最初筛选出的。

谷歌在2018年开放了用于搜索系外行星的AI代码,公布于开源网站Github上,太空爱好者足不出户,在家就可以开始猎星了。

超级地球频繁现身

2018年3月,《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论文,科学家又发现 15 颗全新系外行星,其中一颗可能是表面存在液态水的超级地球,这些行星都围绕着太阳系附近的红矮星运转。

这些红矮星中最明亮的一颗,K2-155,距地球200光年,有三颗“超级地球”围绕,其中一颗K2-155d可能处于宜居带,它的半径约为地球的1.6倍。科学家通过三维全球气候模拟而推测K2-155d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但是并不能确证。

2018年9月,《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发表论文,科学家称在恒星HD 26965周围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围绕这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恒星HD 26965也被称作波江座40A,它正是《星际迷航》中所设定瓦肯星所环绕的“太阳”。

2018年11月,《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科学家发现在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单星系统巴纳德星周围,有一颗类似地球的候选行星在运行。

银河系最新地图公布

2018年4月25日,欧洲航天局公布了盖亚探测器的最新数据集,其中包括关于银河系超过13亿颗恒星位置和运动情况的详细资料。

人们在仰望夜空时,往往会想这些星星在多远的位置,往什么方向移动,事实上科学家们并不知晓银河系绝大多数恒星的确切位置和运动情况。来自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的数据包为绘制最新的银河系地图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更多信息和细节,为人类用用更加完善的银河系地图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盖亚的数据集形成了一份最新的银河系三维地图,一份迄今为止银河系人们已知的最全的星系目录。精确的恒星运动信息可以用来模拟星系的过去和未来,揭示星系的 历史 和演化,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推断暗物质的性质和分布等。

洞察号首探火星内部

2018年5月5日,美国航天局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升空。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第八次成功登陆火星。它并非人类登陆火星的首个航天器,但却是深入火星内部的首个航天器。随洞察号前往火星的,有刻有全球240多万人姓名的登机牌,存在两枚芯片中。

洞察号对火星研究有重要意义,它的使命是通过 探索 火星的内核,来分析火星形成的 历史 ,同时增进人类对地球起源的认识。

外星水冰和有机物陆续发现

2018年6月8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分子。好奇号在盖尔撞击坑钻入一块大约35亿年前的细粒沉积岩,仅5厘米深处,就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分子。在检测中,还在这些岩石样品中发现了有机碳,另外一些可识别的分子包括噻吩、苯、甲苯和小碳链,如丙烷或丁烯。

这些有机物质的来源有三种可能,一是我们未知的生命活动,二是陨石,三则是地质酌,即岩石形成过程。

同样在2018年6月初,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关于冥王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冥王星上沙丘状的地表是由甲烷冻粒构成的。

地球人寻找外星生命的重点近年着眼于土卫二和木卫二之上,进一步的消息也不断有出现。2018年6月27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新的证据,根据对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数据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宣布,在土卫二上的冰羽流中,成功找到了大体积的有机分子,这使得它支持外星生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是首次在地外星球中的含水星球中探测到复杂有机物的存在。

2018年7月25日,《科学》杂志发表研究结果,火星南极发现有一处长约19.3公里的液态水湖泊,藏在1.6公里厚的冰层之下。这是欧洲航天局首次确定火星上存在成规模的稳定的液态水体。

联盟号宇航员戏剧性逃生

2018年10月11日,俄罗斯“联盟MS-10”飞船发射失败,升空后119秒,火箭第二级发动机突然关闭,飞船“发射逃逸系统”自动启动,两名航天员紧急逃生,安全返回地球。

俄罗斯航天局公布了“联盟号”火箭故障后成功返回地球的俄罗斯宇航员Alexey Ovchinin和美国宇航员Nick Hague的照片。两名宇航员都将在2019年春继续执行太空任务。

俄载人飞船发射失败的原因,是负责发出分离指令的一个传感器发生故障,导致运载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时分离到安全距离。

帕克号太阳探测器触摸太阳

2018年11月8日,美国宇航局最新报告说,帕克号太阳探测器成功在近日点飞掠太阳,状态良好,并创造了人类航天器最快飞行速度。

11月5日,帕克号第一次抵达近日点,当时距离太阳表面1500万英里处(约2414万千米),并实现了约34.31万千米的时速,创造了人类航天器有史以来的最快速度。

帕克号太阳探测器2018年8月12日升空,9月9日拍摄到了它此番太阳之旅中的第一张图像,预计在未来7年内环绕太阳飞行24圈,并在金星引力的帮助下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最终抵达距离太阳表面约610万千米的地方。

人类实现了对本星系恒星距离最近的一次造访,这将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地球和宇宙。

月球计划密集发布

2018年,各国月球计划密集发布。欧洲航天局刚刚“出大招”,宣布将在位于科隆的欧洲航天局宇航中心建一个模拟月球土壤和月球栖息地的新工程,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紧接着于11月19日高调宣布,俄罗斯将登月时间设在2030年,宇航员将在月球停留长达14天。而美国宇航局又通过发布一个两分钟的视频重申要通过在月球轨道建立长期基地而重返月球的决心。

11月19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在国际空间站成立20周年之际发表演说,高调宣布俄罗斯登月计划,称2030年至2035年间将是俄罗斯创建月球轨道器的时间范围,俄罗斯宇航员将实现首次登陆,预计停留14天。

欧洲航天局11月发布的登月“大动作”是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合作,在位于科隆的欧洲航天局宇航中心建设一个模拟月球土壤和月球栖息地的新工程,作为测试月球 探索 技术的“训练场”。

2017年12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号太空政令,宣布美国宇航员将重返月球表面,并最终前往火星。

以色列一家名为SpaceIL的非营利性太空组织2018年7月10日宣布,将于约半年后将首个由私人赞助的无人航天器送上月球,从而使以色列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的第四个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

2018年5月,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国际太空发展大会上再次强调他的殖民月球规划不会改变,称在月球上建立人类定居点势在必行。

发现太阳失散已久的双胞胎

2018年11月,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天文学家发现了我们的太阳失散已久的双胞胎兄弟,这颗编号为HD186302的恒星距离地球184光年,研究者强调这颗恒星不仅是太阳的兄弟,而且是“双胞胎”兄弟,是太阳2.0。

天文学家们相信,85%以上的恒星都是二元星系,甚至可能是三元或多元星系,有证据表明,太阳也曾经有过二元伴星,而太阳的二元伴星与太阳失散已久,在太空中的某个地方存在着。这颗HD186302在各个方面都与太阳极其相似,被认为是太阳曾经的二元对。

首次抵达小行星贝努

2018年12月3日,美国宇航局小行星探测器奥西里斯-REx抵达小行星“贝努”,开始探测这颗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近地天体,并有望为研究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提供新证据。

奥西里斯-REx于2016年发射,抵达“贝努”后将逐步接近它,计划于2020年伸出取样臂接触小行星表面并“一触即走”,获取至少60克土样。如任务进展顺利,它将于2021年3月踏上归途,2023年9月从地球近旁飞过时把样本舱弹出送回地球。

贝努成为研究目标的原因之一是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美国宇航局认为,在2175年至2199年之间,“贝努”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2700分之一。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表面碳含量丰富,可能存在氨基酸等有机分子,相关研究有助 探索 地球生命起源。

编辑 肖晓君 责编 李琰

中国的第一部神鬼小说叫什么?

  中国的第一部神鬼小说《搜神记》。

  简介:《搜神记》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汉族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的故事集,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先河,作者是东晋史学家干宝。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干宝,东晋新蔡人,初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关内侯,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编传作者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全书共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搜神记·自序》)。
  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山海经》、《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

参见百度百科:

女人的隐私是什么?

女人的隐私如下:
1、手机: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手机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其说手机是一个工具,不如说是一个灵魂伴侣,手机里面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社交圈,而且还有无数隐秘的东西。
2、过去:普通的异性朋友,那么是没有资格去触碰这个人的过去,以及一个女人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又怎能随便告诉别人,让有心人去评说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