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志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984年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会刊。最初名称为《博物馆》,1985年改为现在的刊名。杂志的定位是:关注理论研究,指导文博工作,推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联系会员与文博单位,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成为中国博物馆行业学术研究、理论探索和协会建设与宣传的前沿阵地。创刊以来,它致力于中国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在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促进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博物馆学的成长,提升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专业研究水平,促进中国博物馆学走向成熟。《中国博物馆》杂志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宗旨,以学术性为立刊之本,努力做到“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信息性”的统一,力求展现我国及国际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学术成果,适当偏重博物馆学理论、博物馆文化和博物馆业务经验等方面的内容,成为开展博物馆学术研究的阵地、从事博物馆工作的帮手、学习博物馆理论方法与政策法规的园地,以及培育博物馆专业人才的摇篮。《中国博物馆》杂志开设的栏目有:特稿、专题、文论(理论与实践)、展览评论、文博人生、博物馆推介、博物馆图书评论与书讯、博物馆相关学术会议综述、批评与回应等。《中国博物馆》杂志为季刊,128页,每季度第二月出版,每期定价28元,全年定价112元。 期刊名称:中国博物馆主办单位:中国博物馆学会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言种类:中文开本尺寸:16开国际刊号:1002-9648国内刊号:11-1462/G2创刊时间:1984年
中国博物馆——每季度最后一个月中出版,具体可问
复合影响因子:0.523
综合影响因子:0.102
主办: 中国博物馆学会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9648
CN: 11-1462/G2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博物馆
创刊时间:1984
考古与文物 农业考古 华夏考古
江汉考古
文物 考古与文物 中原文物
北方文物
一共四个考古
四个文物
考古与文物相同
总计7个
刊名: 考古与文物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主办: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7830
CN 61-1010/K
邮发代号 52-12
创刊年:1980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刊名: 农业考古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主办: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江西省南昌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6-2335
CN 36-1069/K
创刊年:1981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刊名: 华夏考古
Huaxia Archaeology
主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9928
CN 41-1014/K
邮发代号 36-141
创刊年:1987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刊名: 江汉考古
Jianghan Archaeology
主办: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周期: 季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0327
CN 42-1077/K
邮发代号 38-72
创刊年:1980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刊名: 文物
Cultural Relics
主办: 文物出版社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0511-4772
CN 11-1532/K
邮发代号 2-27
曾用刊名:文物参考资料
创刊年:1950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刊名: 中原文物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
主办: 河南省博物馆
周期: 双月
出版地:河南省郑州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1731
CN 41-1012/K
邮发代号 36-136
曾用刊名:河南文博通讯
创刊年:1977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刊名: 北方文物
Northern Cultural Relics
主办: 北方文物杂志社
周期: 季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1-0483
CN 23-1029/K
邮发代号 14-78
曾用刊名:黑龙江文物丛刊
创刊年:1981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这有好几个原因。很简单,很多人根本不知“博物”是毛个意思,以为是一本博物馆有关的刊物呢。别笑,真有人投稿说刚从地摊捡漏弄来个东西什么的。这杂志一个重要的渠道是学生市场,而小学生订书,一般是老师发一个单子,家长一般很容易勾上“小学生作文”这类的,他们根本不知“博物”是什么(这个是校网发行商说的)。增加知名度的重要方法是打广告,这需要投入不少钱。前几年外刊进中国,不少在广告上砸钱的,地铁机场都可见。但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经营策略不会在这方向砸钱,博物杂志这几年真的是一点点靠口碑、靠去学校讲座等活动扩展知名度的,见效慢。很重要一条石中国整体缺少“大人”科普的市场(果壳火起来才是这两年的事)。一说科普就往往是小学生的事,上中学以后,看科普的就少了,成人读科普的就更少。阅读习惯和市场供应是紧密相关的。简单说,在书摊上,把博物摆在《米老鼠》一类杂志一起明显不对劲,跟故事会啊时尚啊也不同,根本没有合适地方放啊!(其实解决办法是,把博物跟中国国家地理摆一起的话)博物杂志定位,目标读者绝不是低幼小朋友,但是国内缺少同类杂志,这并不是“木头什么的我没竞争对手”,而是“发行商不好放、广告商不好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