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浙江幼儿教育杂志

2023-12-11 01: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浙江幼儿教育杂志

1.杭州家庭教育杂志社
2.浙江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社
3.浙江杭州幼儿教育杂志社
4.浙江教学研究杂志社
5.浙江教育科学杂志社
6.杭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7.浙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

一般化的教育类杂志,有哪些

一般化的教育类杂志有:

1、《大学教育》(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

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

《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刊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2、《校园英语》(教育类专业刊物)

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省级教育类专业刊物,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3、《中国教师》(教育期刊)

创刊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类教育期刊。据2018年6月《中国教师》官网显示,《中国教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4人、编辑4人。

4、《艺术教育》(艺术类核心期刊)

杂志创办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

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为全国各大、专院校、 艺术类中专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大型权威学术期刊。

5、《幼儿教育》(全国教育类核心刊物)

杂志创刊于1982年1月,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管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出版。

《幼儿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前后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教育

百度百科-艺术教育杂志

百度百科-中国教师

百度百科-大学教育

百度百科-校园英语

杭州有哪些出版社

问题一:浙江省内有哪些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浙江省唯一以出版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什么言情小说都是出的
地址:浙江杭州市体育场路
电话:0571 -触85176978

问题二:杭州有哪些文学类出版社 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地址:湖墅南路146号
文丹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下城区屏风街29号(中大广场6号楼)
浙江文艺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大学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浙江古籍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浙江摄影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音像出版社地址:武林巷5号
中国文和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南路588号

问题三:现在中国出版社都有哪些 安徽大学出版社 安徽海天文化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巴蜀书社白山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 海天文化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兵器工业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长虹出版公司 长江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成都地图出版社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崇文书局 重庆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德宏民族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东华大学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广陵书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 贵州科技出版社 贵州民族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北美术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湖南地图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乐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华语教学出版社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问题四:中国出版社有哪些 ISBN代码 名称 地址 省市
80030 宝文堂书店 北京市东四八条52号 北京
200 北京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内 北京
5639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东效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5300 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81004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广播学院内 北京
810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海淀区学院路37号,原名北京航空学院 北京
5303 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5304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140号 北京
81013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阜成门外花园村(原北京工业学院 北京
80500 北京旅游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80501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81002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农业大学内 北京
80502 北京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西裱褙胡同34号 北京
5301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30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市北太平庄北京师范大学内 北京
81014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花园村学院路 北京
5302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 北京
81003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
5402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市 北京
5619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北京
5030 测绘出版社 北京市三里河路50号 北京
80017 长城出版社 北京市三里河路40号 北京
80015 长征出版社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北京
5056 朝花美术出版社 北京市北总部胡同32号 北京
5054 朝华出版社 北京市车公庄西路21号 北京
80068 大地出版社(前身为红旗出版社 北京沙滩北街2号 北京
80019 档案出版社 北京市丰盛胡同21号 北京
5028 地震出版社 北京市复兴路63号 北京 116 地质出版社 北京市羊市大街64号 北京
5053 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万寿路 北京
5060 东方出版社 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 北京
81000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对外贸易学院内 北京
5036 法律出版社 北京市白广路1号 北京
5064 纺织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东长安街12号 北京
04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 北京
5008 工人出版社 北京市六铺炕 北京
80012 工商出版社 北京市三里河东路10号 北京
80014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市永安路106号 北京
118 国防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2819信箱 北京
80049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市夏外燕京饭店内 北京
5027 海洋出版社 北京市北礼士路 北京
80046 航空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北苑 北京
5051 红旗出版社(更名大地出版社) 北京市沙滩北街2号 北京
5025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16号 北京
111 机械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百万庄南街1号 北京
5041 教育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北太平庄北环西路10号 北京
5033 *** 文艺出版社 北京市西什库茅屋胡同甲3号 北京
80022 金盾出版社 北京市翠微路22号 北京
80025 经济管理出版社 北京市月坛北小街2号 北京
5058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市西安门外刘兰塑胡同8号 北京
8002......>>

问题五:杭州有哪些杂志社? 1.杭州家庭教育杂志社
2.浙江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社
3.浙江杭州幼儿教育杂志社
4.浙江教学研究杂志社
5.浙江教育科学杂志社
6.杭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7.浙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

问题六:杭州有哪些文学类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地址:曙光路133号
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地址:湖墅南路146号
文丹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下城区屏风街29号(中大广场6号楼)
西泠印社出版社地址:马坡巷39号金衙庄商务楼
杭州宇华出版社地址:杭州市临安市城中街天阳大厦
卓越科学文化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出版社大厦)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地址:保m北路92号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文艺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4号
浙江大学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天目山路148号浙江大学西溪校区
浙江古籍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浙江摄影出版社地址: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音像出版社地址:武林巷5号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体育场路347号
浙江教育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天目山40号浙江出版大厦7楼
中国文和出版社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南路588号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20楼

问题七:杭州有哪些有名的杂志社 1.杭州家庭教育杂志社
2.浙江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杂志社
3.浙江杭州幼儿教育杂志社
4.浙江教学研究杂志社
5.浙江教育科学杂志社
6.杭州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社
7.浙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

问题八:杭州出版社出书封面上的印的“杭州出版社”标志用的什么字体? 貌似鲁迅先生手书。方正新出了一款方正鲁迅体,风格与之相似,不过字形不同。

问题九:杭州有哪些有名作家 10分 古代名人
- 苏轼――北宋政治家,文豪,在杭州为官期间,组织修建苏堤
- 白居易――唐代文学家,在杭州为官期间,组织修建白堤
- 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被杀害于杭州风波亭,葬于岳王庙
- 于谦――明代政治家、诗人
- 龚自珍――清末文学家,留有龚自珍纪念馆
- 林逋――北宋诗人,隐居孤山,与梅妻鹤子相伴
- 沈括――宋代科学家,文学家
- 袁枚――清代文学家
- 洪升――清代戏剧家
- 周邦彦――北宋词人
- 陈端生――清代女弹词家,留有陈端生故居
近代名人
- 夏衍――作家
- 高阳――作家
- 马叙伦――民主人士,学者
- 梁实秋――作家
- 章太炎――学者
- 郁达夫――作家
- 戴望舒――诗人
- 陈叔通――民主人士
- 杭立武――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
- 施蛰存――作家,诗人
- 钱学森――物理学家,导弹之父
- 盖叫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 弘一法师(李叔同)――高僧,在虎跑出家
现代名人
-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 张抗抗――女作家
- 陈从周――园林学家
1张抗抗 介绍 baike.baidu/view/9135
作品《赤彤丹朱》
《张抗抗》
《沙之聚》
《张抗抗散文自选集》
《情爱画廊》
《永不忏悔》
《张抗抗知青作品选》
《地下森林断想》
《故乡在远方》
《分界线》
《城市的标识》
《地下森林断想》读后感zhidao.baidu/...wtp=wk
2陈从周 baike.baidu/view/215146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民居》、《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
3郁达夫 baike.baidu/view/14153
《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
《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
《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
《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
《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
《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
......>>

问题十:好的出版社现都有哪些 556家. 巴蜀书社 白山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百家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北京教育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兵器工业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长虹出版公司 长江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海文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成都地图出版社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崇文书局 重庆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大众文艺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德宏民族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东华大学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甘肃教育出版社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广陵书社 广西教育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州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贵州科技出版社 贵州民族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国防大学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海风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杭州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河北大学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北美术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南美术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湖南地图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论述“五四”运动时期幼儿教育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意义。

  一、开创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时期(1919-1928年)

  陈鹤琴先生1919年离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教授,开始了对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次年喜得长子陈一鸣,逐日对其身心发展进行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连续808天,对孩子的身体、动作、摸仿、暗示感受性、游戏、好奇心、惧怕、知识、言语、美感、思想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发表了系列关于儿童心理及教育的论文,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书论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和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堪称为一部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家教经典,陶行知先生发表书评《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称著者"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系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1923年由东南大学教育科支持,办起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适合国情的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教育,次年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中国普通幼稚园当时大概有四种弊病:一是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二是功课太简单;三是团体动作太多;四是没有具体的目标。[1]1925年扩建鼓楼幼稚园园舍,邀请东南大学陆志韦等10人成立董事会,筹募资金,该园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派助教张宗磷协助研究工作,至此我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诞生了。陈先生主持实验幼稚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并与张宗麟合写《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概要》一文,由《新教育评论》发表。是年夏,主办东南大学幼稚师范讲习所,编写的讲稿《幼稚教育》围绕"为什么办幼稚园""幼稚教育的目标、原则、课程"等同题,对办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园作了全面论述。1927年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同时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根据自己办幼稚园的理论和实验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幼儿发展特点的15条办园主张,其中涉及到适应国情、家园共宵、教育内容、幼稚园课程、教师素养、师幼关系、教法、设备、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15条信条为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指明了道路,正如陈先生所言:"我们所主张的15条信条当然不是金科玉律尽善尽美,但从现在中国幼稚教育的情形来看,这15条信条也许是治病良方呢!"[2]是年,在《幼稚教育》上发表《幼稚教育之新趋势》,根据世界幼稚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幼稚教育发展的7种新趋势:注重自由活动、注重户外活动、厘定课程、规定标准、研究幼稚生心理、幼稚园与一年级应联络、蒙养园运动,[3]种新趋势对当时我国幼稚教育的发展都有指导价值和意义。
  1928年,陈先生负责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草拟和制定工作,5月与张宗麟合著《幼稚教育丛刊》,出版《幼稚园的读法》《幼稚园的故事》《幼稚园的课程》和《幼稚园的设备》,同时,反对小学和幼稚园的分科教学法,提倡"整个教学法",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次年8月,陈先生负责编制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经中小学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审查通过,由教育部颁发在全国试行。该课程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7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提出了17种教育方法及要点。该标准成为指导我国当时幼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使我国的幼稚教育不再盲目仿效他人,它对推动我国幼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该时期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产生,既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原因,也不可忽视陈先生的个人因素。从内因来说.陈先生1914年清华毕业赴美留学,考取的是庚子赔款奖学金,陈先生说:"清华大学经费来自美国退还的庚款,我游学美国也用的是庚款,庚款是什么呢?还不是中国人民的民脂民膏!人民的脂膏栽培了我,我如何不感激呢!如何不思报答呢!"[4]他在启程去美国之前,原本想学医,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船上,他改变了注意,认为要挽救病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他决定把一生献给祖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他的志向得到同舟赴美的陶行知先生的赞赏,后来两人一起在哥仑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硕士;另一主要内因是陈先生对儿童无限的热爱,正如陈先生所言:"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他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正是陈先生对儿童的这种纯爱,才确定了他献身儿童教育事业的人生志向。
  从外因来说,陈先生留美期间.师从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罗格等知名教授,系统学习了美国的教育学说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克伯屈采用的启发式教学法,深感受益。回国后,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运动时期,他以亲身经历批判封建宗法制陈腐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与残害,针对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被外国教会所垄断、全盘西洋化的现状,疾呼:"幼稚教育抄袭西洋,不切合中华民族性,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使中国儿童适应。"[5]加之回国后就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儿童心理学课程.对早期儿童心理发展作了连续而周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更坚定了他从幼儿教育人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幼儿教育之路的决心。

  二、广泛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编写各类儿童课本和读物的时期(1928-1939年)

  经过陈先生和先辈们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幼儿教育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时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陈先生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儿童的热爱,受聘于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任处
  长.为更多的中国儿童办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办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1931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中国之幼稚教育》,次年,与陶行知、张宗麟合著并出版《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出版《幼稚园课本》16册;1935年在《新闻报》上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儿童,为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奋斗;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件发生之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北平举行第7届年会,陈先生参加主席团讨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带领南方与会同志绕道回沪,可见他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发表《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1938年与钟昭华合编出版《南京鼓楼幼稚园儿童生活写真》。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人合作来做,他说:"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大力创办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和刊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

  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1939-1949年)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一贫如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科学技术极不发达,教育也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揭露: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
  陈鹤琴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进步教育运动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这种观点。他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7]但是,陈先生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8]另外,陈先生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决心在中国实验活教育。1934年7月,陈鹤琴先生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欧洲教育考察,他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各国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使他对"新教育"的源头--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了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先生很大的启发,为他在中国实践活教育指明了方向。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特别赞赏和佩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内因来说,陈先生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有体会,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仍很死板,学校活动的中心仍是老师,教材的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生活。陈先生说:"他们机械的、被动的被灌输以有限的所谓知识食粮,而实际上它们却难以消化--没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只要他们读和写,而从不要求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花朵。"[9]
  1940年陈先生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经桂林时给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0]4月谢绝留在重庆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办起了"扛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活教育",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幼教师资的宏愿。其实.陈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师范学校急需设幼稚科案》,建议"就环境适应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或就各省之师范内,添设幼稚科,以培养专门人才,供给良好师资。"[1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就迈出了这第一步。是年,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12]
  1941年1月,陈先生主编的《活教育》月刊创刊,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设教育理论、辅导教师进修、提供具体教材、讨论实际方法,并发表《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继而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总结子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的经验,
  长.为更多的中国儿童办学。在主持教育处工作11年期间.办的6所小学都附设幼稚园,并在小学和幼稚园大力提倡各种教学实验和教学研究活动,仍然关心幼稚教育的发展,编写了系列适合儿童特点的各类儿童课本和课外读物:1931年在《儿童教育》上发表《四年来中国之幼稚教育》,次年,与陶行知、张宗麟合著并出版《幼稚教育论文集》,编写出版《幼稚园课本》16册;1935年在《新闻报》上发表《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要求全民族、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教育儿童,为维护和保障儿童权益奋斗;1937年7月,正值卢沟桥事件发生之时,中华儿童教育社在北平举行第7届年会,陈先生参加主席团讨论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坚持到会议结束才带领南方与会同志绕道回沪,可见他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关心和重视。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发表《怎样做父母》《怎样教小孩》;1938年与钟昭华合编出版《南京鼓楼幼稚园儿童生活写真》。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人合作来做,他说:"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大力创办儿童教育学术团体和刊物,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还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等刊物,广泛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在战时的发展。

  三、活教育理论体系形成、较完整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建立的时期(1939-1949年)

  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经济上贫穷落后,老百姓一贫如洗,人民生活极其艰难,科学技术极不发达,教育也陷入陈旧腐败、抄袭外国、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对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锐地揭露: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先生面对旧教育的全盘西化、脱离实际、死读书本的时弊,也严肃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陶行知先生曾把旧中国陈旧腐败的教育概括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针对当时的这种教育现状,陈先生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他要下决心使这种腐败的"死教育"变为"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
  陈鹤琴先生青年时期受到欧美新教育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以杜威为代表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这一进步教育运动抨击当时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反对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和对儿童活动的束缚.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提倡"实验"的精神。陈先生十分赞赏这种观点。他借鉴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确合理的部分,正如陈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对形成中国的活教育运动起了相当的影响。"[7]但是,陈先生的借鉴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国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指出:"要晓得我们的小孩子不是美国的小孩子,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与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们视为好的东西在我们用起来未必都是优良的。""总之.幼稚园的设施,总应当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至于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条件。"[8]另外,陈先生对欧洲11国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决心在中国实验活教育。1934年7月,陈鹤琴先生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欧洲教育考察,他参观了许多新型的实验学校,与各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教育问题的讨论,对各国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这使他对"新教育"的源头--欧洲新教育有了真实的感受,从中看到了现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共同特性,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各国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这给了陈先生很大的启发,为他在中国实践活教育指明了方向。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实验过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帮助,他特别赞赏和佩服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陈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陈鹤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实验本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从内因来说,陈先生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深有体会,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教学方法仍很死板,学校活动的中心仍是老师,教材的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生活。陈先生说:"他们机械的、被动的被灌输以有限的所谓知识食粮,而实际上它们却难以消化--没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只要他们读和写,而从不要求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种子,生根发芽,开出花朵。"[9]
  1940年陈先生赴重庆参加国民教育会议,途经桂林时给中山学校题词:"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0]4月谢绝留在重庆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之职,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办起了"扛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实验"活教育",实现了由中国人自己培养幼教师资的宏愿。其实.陈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训练,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师范学校急需设幼稚科案》,建议"就环境适应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或就各省之师范内,添设幼稚科,以培养专门人才,供给良好师资。"[11]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建就迈出了这第一步。是年,确定并实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目的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课程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方法论。"[12]
  1941年1月,陈先生主编的《活教育》月刊创刊,确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设教育理论、辅导教师进修、提供具体教材、讨论实际方法,并发表《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继而发表活教育的17条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发表《活教育要怎样实施》,总结子两年来活教育实施的经验,
  教育内涵、提高教育效率案》《建议根据专业学习,让幼教干部归队,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案》。陈先生虽从政,但热爱、关心幼教事业之心依然强烈。
  1979年,陈先生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小组发言中讲到:"这次我借出席五届二次政协会议之机,提出了三点提案:1.在全国各省市恢复或建立幼儿师范学校,以培养幼教师资。2在全国各省市高等师范学校恢复或建立幼儿园和实验小学,作为进行科学实验取得系统经验的场所。3.设立儿童玩具、教具、设备的研究室和实验工厂。这三点提案,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已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办理。"[19]是年11月在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被推选为名誉理事长,并发表讲话,讲话就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对于作为幼儿教育基础的儿童心理作全面、系统、切实的科学实验;第二,要重视幼儿家庭教育的科学实验;第三,对幼儿园的教育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科学实验与研究,要办好示范性幼儿园;第四,必须重视和解决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学实验和制造,这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重大问题。"陈鹤琴先生的三个提案和几点建议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陈先生还为"六一"国际儿童节题词:"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同年11月,为浙江《幼儿教育》创刊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这既是对一切从事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谆谆教诲,也体现了陈先生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教育事业的挚热情怀。
  纵览陈鹤琴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儿童教育事业奉献的一生,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尽瘁的一生,继承、弘扬和发展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为新时期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献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