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首席财务官的论文

2023-12-08 0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首席财务官的论文

  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2010-7-19 16:50 肖尔丝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安然事件之后,美国萨班斯法案规定公众公司必须以书面形式对外披露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人员对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该份报告还必须经过负责公司定期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08年5月,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了“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开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业务内容,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文件迟迟未正式发布,其中就包括《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造成内控审计有点无所适从,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基本借鉴了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2007年7月发布的《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5),笔者结合征求意见稿与AS 5,尝试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作出初步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界定

  《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本指引所称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并发表鉴证意见。”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与界定。

  此处,不妨可以借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定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者公司行使类似职权的人员设计或监管的,受到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满足外部使用的财务报表编制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提供合理保证的控制程序,具体包括以下控制政策和程序:

  1.保持详细程度合理的会计记录,准确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交易和处置情况;

  2.为下列事项提供合理的保证:公司对发生的交易进行必要的纪录,从而使财务报表的编制满足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公司所有的收支活动经过公司管理层和董事的合理授权;

  3.为防止或及时发现公司资产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提供合理保证,这种未经授权的取得、使用和处置资产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要影响。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风险评估程序的联系与区别

  当前,财务报告审计方法是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其中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实施控制测试。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范围、审计方法大体一致,但是由于相关法规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层就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单独发表意见,因此在审计程序上应比控制测试力度有所强化。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都是聘请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充分利用职业判断,可以考虑将内控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加以整合,以达到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三、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关注:

  1.影响企业所在行业的事项,包括财务报告实务、经济状况、法律法规和技术革新;

  2.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征和资本结构;

  3.企业的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

  4.企业经营活动或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注册会计师的着眼点应重视被审计单位管理高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比如公司的道德规范、管理层的经营风格、角色和职责划分的清晰程度,以及是否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审计委员会等。

  (二)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所掌握的控制环境及其对行为和财务报告完整性的影响,制定审计计划,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成员,界定角色、责任和资源;制定项目计划、方法和报告要求。对风险的考虑应贯穿整个计划过程。

  以往控制测试往往流于形式,空有其表,其原因之一就是审计人员并不具备判断企业内控是否有效的能力。企业的内控制度,往往是管理层经过长期摸索逐步建立起来的,作为审计师,仅仅花几天或几周的时间,就要搞清楚企业内控在设计和运转上可能的漏洞,谈何容易,没有足够的经验以及对企业管理的理解,是无法形成正确的对内控的理解的。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必须分配好合适的项目人员,对项目助理人员做好具有针对性的审前培训与督导,并且根据需要,制定利用专家的计划。

  (三)识别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并完成公司层面的评估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控制,属于控制环境。AS 5允许减少业务流程层次的测试,尤其是在公司整体层面的控制较强,并且和业务流程层次的控制紧密相连时;或者公司整体层面的控制足以防止或发现相关认定的重大错报。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识别公司层面的重大风险并作出恰当的评估。

  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包括对公司部门、人员的权责利划分、重大政策决策流程与重大风险管理政策、管理层的风险测评流程、反舞弊控制、公司内控自我评测流程等,注册会计师应评估公司层面控制对流程层面的控制评估有何影响。

  注册会计师还应识别各流程的责任人,并与其沟通,掌握其是否明确责任。其中,需重点对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工作方式、在公司监管中的实际地位、行使职能是否受到制约等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的焦点应放在风险上,如果某一事项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是重要的,就必须重点关注。风险评估理念应贯穿审计的全过程。

  (四)测试各相关财务报告目标的关键控制

  选择那些针对最关键财务报告目标的流程控制,并对这些控制的设计有效性进行评估。应重点识别那些用来管理会对财务报告产生影响的重要流程的流程层面监督性控制,实务中的审计办法是从公司的财务报表着手,识别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相关业务活动和流程目标,选择关键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事项。

  在对公司层面评估的基础上,应考虑重要性水平,以及财务报表和其他支持性会计科目余额、交易或其他支持性信息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分析财务报告中的关键风险防范事项,并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会计科目和披露事项的重要性。

  与重大错报风险相关的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会计科目余额或交易的大小和种类;因错误或舞弊而产生错报的可能性t该会计科目反映的交易的数量、会计科目的复杂程度;披露事项或相关会计科目的性质;会计科目反映的交易类型导致公司承担或有负债的风险;是否包含关联交易等。

  注册会计师应确定重要交易事项和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明确识别每一重要会计科目或披露事项是否都有管理层签字、声明等法律手续方面的认定。

  测试方法可采取穿行测试,通常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相关凭证以及重新执行控制等程序。在针对重要处理程序执行穿行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询问企业员工对企业规定程序及控制所要求内容的了解程威对于特定的相关认定,可能有多项控制应对评估的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没有必要测试与某个相关认定有关的所有控制。

  (五)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在作出评价之前,应首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作出评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风险包括两个要素:错报风险与控制失效风险。影响某项控制相关风险的因素包括:1.该项控制拟防止或发现的错报的性质和重要性;2.相关账户和认定的固有风险;3.交易的数量和性质是否发生变动,进而可能对该项控制设计或运行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4.账户是否曾经出现错报;5.企业层面的控制对其他控制的监督的有效性;6.该项控制的性质及其运行频率;7.该项控制对其他控制有效性的依赖程度;8.执行或监督该项控制的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是否发生变动;9.该项控制是人工操作还是自动完成;10.该项控制的复杂性,以及运行过程中需作出的判断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内部控制能否防止和发现导致财务报告不当披露的重要事项。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的依据:被审计单位是否针对每一个控制目标都制定了适当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够防止或检查出可能造成财务报告重大错漏的错误或舞弊。

  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指设计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正确执行。控制未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未拥有执行控制所需的授权和不具备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发生上述情况之一,即说明内部控制存在执行上的缺陷。

  (六)评价控制缺陷

  对发现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注册会计师应按其严重程度,评价其是否属于缺陷、应关注缺陷还是重大缺陷。如果控制的设计或运行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错报,表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应关注缺陷是指内部控制存在的、其严重性不如重大缺陷但却足以值得负责监督企业财务报告的人员关注的某项缺陷或几项缺陷的组合。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具有合理可能性导致企业年度或中期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不能被及时防止或发现的某项缺陷或几项缺陷的组合。

  控制缺陷的严重性取决于:1.企业控制是否存在无法防止或发现账户余额或列报错报的合理可能性,2.因一项或多项缺陷导致的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在评价一项或多项控制缺陷可能导致的错报的重要程度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受控制缺陷影响的财务报表金额或交易总额,以及受本期已发生或预计未来期间可能发生的控制缺陷影响的账户余额或某类交易所涉及的活动数量。

  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迹象,就应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发现高级管理人员舞弊;2.重述财务报表,以反映重大错报的更正情况;3.注册会计师识别出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该错报不可能由企业内部控制发现;4.审计委员会对企业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七)形成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根据鉴证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内部控制形成鉴证意见的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应关注缺陷与重大缺陷,审计师就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保留意见或者反对意见。

首席财务官不是核心期刊吗,你可以发核心吗?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写成合适的文章,然后投稿。

CFO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这个论文题目怎么样。好写吗?如果能写出

CFO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还好的了,不难的
只要相关的资料多的。

我有一篇会计论文需要尽快发表,大家说哪里比较好呢

我看燕子期刊网上有不少国家级的期刊,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合适你的,然后找主编雷燕谈谈。她是多家知名杂志的特约编辑。也许可以帮到你呢。

杨有红的学术研究

一、承担课题1、中西方会计比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中国会计学会,1996.1 2、资金管理与流通效益,国内贸易部,1997.123、多方着手,谋求全面发展的新路子,北京市教委,1997.3(北京市政府颁发教学成果一等奖)4、面向二十一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教育部,1999.55、期货交易财务、会计和税务问题研究,中国证监会,2000.6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95规划项目-----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理论,教育部,2001.107、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财政部,2001.108、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北京市社科基金,2003.59、构建以EVA为导向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5.2—2006.1210、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引与典型案例研究,财政部重大课题,2008.8-2009.1211、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北京市属高等校人才强属教计划—创新人才建设计划,2009.1-2010.1212、上市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国家审计署重点课题,2009.4-2010.813、市属国有非上市公司外部董事与董事会运作机制的完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1-2012.1214、跨国资本运营中会计准则趋同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3-2013.315、基于行为价值管理视角的首都零售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3.4-2015.1216、我国企业财务报表改进研究,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长城学者”培养计划17、综合收益概念框架、报告体系以及信息运用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5.7-2018.12 二、出版著作1、World Accounting,West Publishing House,1995.3 (与Anne.Rick合作)2、预算会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5 专著3、金融工具会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7 专著4、企业会计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7 专著5、资产重组会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4 专著6、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12 主编7、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主笔8、高级会计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主译9、高级财务会计(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6 主编10、中级财务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主编11、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构建·运行·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专著12、中级会计学(基础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主译13、中级会计学(应用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主译三、论文1、独立董事履职状况和客观环境研究,杨有红、黄志雄,会计研究,2015.42、设定受益计划会计处理的难点与对策,杨有红、申悦,会计之友,2014.12.下 3、委托经营方式下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问题,杨有红、张丹,财会学习,2014.94、公允价值选择影响因素综述,余德慧、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4.35、基于国内买方信贷的风险控制,杨有红、刘晓敏,商业会计,2014.56、透过报表看集团公司战略执行,杨有红、尹雪,财会学习,2014.17.战略导向预算下的指标设计,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13.128、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研究,杨有红、尹雪,商业会计,2013.209、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与展望,杨有红、王海滨,会计之友, 2013.8中10、提升管控能力 警惕“隐形杀手”, 杨有红、陈婧,新理财, 2013.311、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杨有红,会计研究, 2013.512、做好内控评价 提升公司管控能力,杨有红,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第2卷首篇13、我国互联网企业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杨有红、吴珊珊,会计之友, 2013.2中14、与营销财务相匹配的财务手段:风险管控与与信息披露,财务与会计(理财版)杨有红、刘丽,2013.115、负债制度阈值下债务结构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刘婷、杨有红,当代财经,2012.916、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引领企业价值创造,杨有红,财会学习,2012.717、关于完善《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几点建议——桩未决诉讼案件引起的思考,杨有红、张丽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厘清利润指标间的关系 提高报表解读能力,杨有红、刘爽,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1119、集团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管控——基于渝三峡A2010年财务报表的分析与诊断,杨有红、杨华,会计之友,2011.2720、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者保护——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杨有红、毛新述,财贸经济,2011.821、国有企业外部董事激励机制对外部董事行为的影响——基于博弈论的理论模型分析,孙玥璠、杨有红、张真昊,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2、市场化程度、法律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杨有红、何玉润、王茂林,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123、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杨有红、李宇立,会计研究,2011.324、关于业绩评价的几点反思,杨有红,首席财务官,2011.325、整合预算与内控、改进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杨有红,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926、提高年报质量、提供充分准确的财务信息——阅读天一科技2009年年报引发的思考,杨有红、陈海琴,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827、财务战略规划初论:从控制、实施到业绩提升,杨有红,中国总会计师,2010.628、企业应注重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对比分析,杨有红,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0.529、小议基于不同目的利润考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处理,杨有红,中国总会计师,2010.430、企业应注重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对比分析,杨有红,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531、领会准则实质,确实提高报表质量——方大碳素09年半年报解读与启示,杨有红、张萌,财会学习,2009.1232、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应关注的问题,杨有红,会计师, 2009.1133、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杨有红、陈凌云, 会计研究,2009.634、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毛新述、杨有红,会计研究, 2009.535、我国企业内控建设中的组织规划与权责分配,杨有红,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9.1036、揭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真实面目——来自宝新能源半年报的启示,杨有红,财务与会计, 2009.437、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与内容,杨有红,首席财务官, 2009.238、试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杨有红,财政监督,2009.239、危机检验财务风险,杨有红,首席财务官,2009.140、并非公允价值惹的祸,杨有红,新理财,2009.141、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机制中的业绩考评指标设计,杨有红、刘佳,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242、新准则下的报表架构与解读方式更新——基于宝新能源半年报的分析与启示,杨有红、 武民强,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143、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完善,杨有红,首席财务官,2008.1244、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杨有红,首席财务官,2008.1145、“嵌入式”内控体系,杨有红,首席财务官,2008.1046、2006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杨有红、汪薇 ,会计研究,2008.347、预算必须以战略为导向,杨有红,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348、破解汇兑收益之忧,杨有红、徐心怡,新理财,2007.949、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中的业绩评价问题,杨有红、柯剑,会计师,2007.850、期权会计规范评析与建议,杨有红、谢萍,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7.651、准确理解所得税会计准则应把握的几个问题,杨有红,中国总会计师,2007.552、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中的模式选择及完善,杨有红、徐心怡,审计研究,2007.353、净利润抑或股票市价——高管人员股份支付中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设计问题,杨有红, 财务与会计,2007.454、试论销售收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杨有红、徐心怡,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55、试论ERM对我国企业内控系统构建的提升,杨有红、与李梓, 国际财务与会计,2007.156、试析综合收益及其对我国报表体系的完善——由新准则颁布引发的思考,杨有红、刘丰,会计之友,2006.1157、企业如何向雇员支付股份?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6.08.1158、让高品质的社交圈提升自己,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6.05.2659、审计委员会职责再造与关系梳理,杨有红、赵佳佳,会计研究,2006.560、用诚信勤勉构筑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轨道——*ST巨力案例引起的警示,胡燕、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1、预算与战略的结合,杨有红,财会信报 ,2006.6.1362、《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最新进展及其理性思考,刘晓嫱、杨有红,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363、集团公司的财务治理,杨有红、叶华,新理财,2006.364、“安然破产”对公司财务治理的思考,杨有红、叶华,新理财,2006.365、关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几个问题研究——访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杨有红教授,崔伟、杨有红,中国总会计师,2006.266、股权分置改革后财务管理的变化,杨有红,新理财,2005.1067、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杨有红、胡燕、谢萍,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8、认识预算、驾驭预算,杨有红,首席财务官,2005.569、COSO:由内控向风控的嬗变,杨有红,首席财务官, 2005.870、母子公司交叉持股情况下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探讨,杨有红、赵海苗,财务与会计,2005.771、中国会计教育,中国会计年鉴(2004),2005.172、浅谈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问题----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杨有红,中国集团经济(核心刊物) ,2005.173、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实现方式,杨有红、赵佳佳,新理财,2005.374、试论资产减值内控制度的完善,杨有红、赵佳佳,会计研究,2005.275、论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欧阳爱平、杨有红、黄家英,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6、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杨有红、胡燕,会计研究,2004.1077、试论公司治理与内容控制的对接与互动,杨有红,浙江财税与会计,2004.778、EVA: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模式创新之路,胡燕、支春红、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9、有益的尝试,杨有红,新理财,2004.680、导向·效果·建议——关于《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杨有红,会计之友,2004.481、CFO与独立董事---协调·沟通·配合,杨有红,今日会计师,2004.182、会计监管新视角:完善虚假信息发现机制,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04.283、并购会计处理: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杨有红,新理财,2004.384、企业并购应力避三大误区,杨有红,新理财,2004.385、焊卫“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扼制恶性操纵会计信息行为,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03.986、试论人力资本股权奖励的运作模式,杨有红,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87、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杨有红,海南财会 ,2003.3.P488、让会计报表更真实,杨有红,证券日报,2003.4.26P289、试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问题,杨有红,国际财务与会计,2003.190、股权奖励:认识创新与制度创新,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03.391、透明度:经济学含义与会计检验,王仲兵、杨有红、万辉,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1192、PressingIssuesfor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Yang Youhong, China& WorldEconomy , 2002.5(双月)93、中国会计最需要研究的问题,杨有红、肖泽忠,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94、监督和处罚应双管齐下,杨有红,证券日报,2002.9.695、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杨有红、王仲兵,会计研究,2002.996、诚信勤勉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安然”事件的财务思考,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02.597、入世后我国财会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杨有红,商业会计,2002.298、完全不是想象,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2.1.31P399、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框架,杨有红,西部论坛,2001.4(季刊)100、会计规范构建中的里程碑,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01.4101、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重大举措,杨有红,商业会计,20011.3102、内部控制框架构建,阎达五、杨有红,会计研究,2001.2103、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企业报告有感,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0.11.30104、对非货币交易准则的两点看法,杨有红,财务与会计,2000.10105、试论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运用,杨有红,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5106、二十一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杨有红,会计研究,2000.8107、上市公司亏损之管见,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0.8.10108、关于投资多元化的思考,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0.8.17109、商品期货会计研究,欧阳爱平、杨有红、王仲兵,财贸经济,2000.5110、年报摘要的信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杨有红,中国财经报,2000.3.4111、权益结合法在我国的运用探讨,杨有红,特区财会,2000.2112、企业并购会计问题,杨有红,南开管理评论,1999.3113、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杨有红,财会研究,1999.4114、注重研究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杨有红,经济学消息报,NO:322,99.3.5115、丰硕的成果 艰巨的任务,杨有红,财务与会计,1998.9116、关于高级会计学的几个理论问题,杨有红、江滨,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5117、试论会计目标层次化和具体目标多元化,杨有红、吕学典,会计研究,1998.4118、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杨有红,中国财经报,1998.7.11119、合伙企业会计探讨,杨有红,商业会计,1998.6120、试论资产重组定位与策略,杨有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1121、初始经营期会计刍议,杨有红,会计研究,1997.11122、深化会计改革,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杨有红,财务与会计,1997.12123、试论会计制度建设,杨有红,四川建设会计,1997.2124、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探讨,杨有红,财务与会计,1996.8125、试论重组会计,杨有红、刘婉立,会计研究,1996.4126、重组会计若干问题探讨(上、下),杨有红,中国财经报,1996.2.10; 1996.3.10127、关于未来事项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杨有红,会计研究 ,1995.3128、试论所得税会计,杨有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5年增刊129、A Comparison ofConceptual Framework among China, U.S.A Collection of theSixth Asian-Pacific & IASC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onference. 1994.11本文收入第六届亚太地区国际会计论文集130、关于建立财务分析学的思考,李殿富、杨有红、王斌,会计研究,1994.6131、论中美合资企业中方职工的行为激励,李毕万、米勒(美)、杨有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5132、中美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杨有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4.6133、论谨慎性原则,杨有红,电子财会,1993.12134、应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杨有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3年增刊135、试论会计观念更新,杨有红,电子财会,1989.9136、试论两权分离与会计管理体制,杨有红,财会研究,1988.5137、关于建立决策会计的探讨,杨有红,财会通讯,1988.4138、责任会计概念剖析,杨有红,江苏会计,1987.8139、试论责任会计,杨有红,四川会计,1987.3140、企业流动资金控制体系探讨,杨有红,江西商业经济,1987.7141、会计控制与会计反映,杨有红,电子财会,1987.5142、试论会计参与经营决策,杨有红,大连会计,1987.5143、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杨有红,商品流通与管理 ,1987.2144、任期目标责任制与责任会计,杨有红,辽宁会计,198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