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机械工程学报主编

2023-12-06 22: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机械工程学报主编

是AMF。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AMF)首期上线,《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的创办得到了全球增材制造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成立了由全球43位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编委会,其中包括11位中国工程院、法国工程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由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担任主编,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法国工程院院士AlainBernard担任共同主编,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涤尘担任执行主编。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增材制造前沿》第一期共出版1篇创刊词和8篇综述论文。作者分别来自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德国联邦材料研究与测试研究所、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庄前鼎的结合国情搞科研

庄前鼎还对农作物大豆(俗称黄豆)很感兴趣。他指出大豆是我国培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无论就耕种面积和总产量而言,我国都占世界首位,在国际贸易上是换取外汇的重要农产品。它的经济用途极广,在工业各部门中得到广泛利用,而它的营养价值也是异常丰富的,含有40%的蛋白质,30%的脂肪,以及维生素A、B、C、D和矿物质等,它所含蛋白质可与肉类、乳类、蛋类相比拟,但价钱则便宜得多,是一种理想的大众食品。庄前鼎在教学行政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在1961年国际劳动节前夕,撰写《大豆的营养价值》一文初稿,为纪念清华校庆五十周年,为促进民族健康而作。庄前鼎关于“健康米”“大豆价值”的见解,对国计民生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主要能源是煤炭。作为一个受党和人民器重的科学家,抱着科研应为生产服务的愿望和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庄前鼎于1956年开始,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中进行了中国煤分类的科学研究。这是一项对国民经济有很大价值的科研项目。他翻阅了近百年国内外有关煤分类法的文献,并密切地与生产部门联系,取得了大量数据和图表资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顽强钻研,终于撰写出《煤的特性的揭露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论文,并提出了中国煤工艺技术分类及国际煤分类方案的建议。此项科研工作报告发表后,不仅在国内引起科研单位和生产部门的注意,而且在国外也获得了重视和好评。庄前鼎是民主同盟会会员,曾是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报》主编。1957年庄前鼎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出席罗马尼亚工技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在那里他的论文受到与会的几位英、德专家的称赞。同年他参加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去苏联莫斯科与重型制造机械研究院商谈科学规划时,把这篇论文与苏联科学院可燃矿物研究所煤的特性专家泰茨(Taǔs)讨论时,立刻引起他的兴趣和重视。泰茨高兴地说:这是几十年来的新发现。他还花了很多时间,用顿巴斯和库茨涅兹出产的煤的原始数据,把庄前鼎提出的新分类法作进一步校验,结果证明这一分类法不仅适用于中国煤,而且也可以将苏联煤进行分类。经泰茨推荐庄前鼎在苏联科学院门德列夫俱乐部作了报告,引起听众很大兴趣和好评。在苏联逗留期间,庄前鼎在列宁图书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相继用苏、英、美、德、日和波兰等国家的数据,来对他建议的煤的分类法进行校验。结果证明,这个煤的分类法也是完全适用的。同时他在理论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发现煤的简化特性系数不仅代表了煤的全部特性(粘结性、挥发件、发热量、……),同时还代表煤分子结构的质量指标与煤的岩相组成的相对数量。这些论点,他后来用国际上公布的实验数据,予以理论分析得以证实。这对煤化学的科学理论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庄前鼎关于煤的科研,不但在科学上有很大价值,找出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尚未得出的结论,并且对我国工业生产也能起很大作用。经过他的研究,找出煤的奥秘——“煤的简化特性系数β′”,利用它来进行煤的分类,只要有原始分析数据,就可以用他所建议的双坐标图进行分类。这样可以节省好多试验粘结性的工作,同时便于勘测矿产、计划煤的开采与选择适当的煤,如炼焦煤、液化气化煤与动力用煤等。这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意义。庄前鼎的这个科研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不少同行者的欢迎和赞赏,也激励他向更高领域攀登的雄心。一年以后,他又提出一篇论文《运用国际数据来证明煤分类新方法的正确性》。在前后两篇论文中,他指明了①简化特性系数(β′)今后将称作燃料特性系数,代表着煤分子结构侧链质量的新指标;②代表着煤中镜煤含量与非镜煤含量的标志;③简化特性系数反映了煤的物理与化学特性。科学研究没有平坦的大道,需要艰苦奋斗,锲而不舍,而且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剧烈争鸣中,经过反复推敲,反复实践验证,才使问题得到澄清,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庄前鼎最后一篇论著《燃料特性系数在动力资源的可燃矿产领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一文,雄辩地说明了燃料特性系数β′代表着动力资源可燃矿产的质量指标(包括煤炭,油母页岩,石油等),并可以用纯燃质碳素C′作为横坐标及燃料特性系数β′作为纵坐标来分清全部可燃矿产,进一步证实了简化特性系数β′代表着煤的一切特性,包括粘结性、结焦性、膨胀性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等。这个指标具有比较完整性,揭露了煤的大部分秘密,既可以用来划分细类,也可以用来解释煤的一切特性的差别。这篇论文还强有力地证明了作者一贯所持观点及中国煤分类新方案的正确性。正值庄前鼎在煤的分类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准备再深入探讨扩大研究成果的时候,万恶的心脏病突然夺去了他的生命,于1962年7月2日他匆匆地离开了人间,年仅60岁!他还有许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完啊!

吴林的论著成果

1. 吴林主编 . 焊接手册第二卷第一册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 年 7 月2. 吴林 , 陈善本等编著 . 智能化焊接技术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2000 年 8 月3. Wu Lin, Cui Kun, Chen Shanben. Coordination Programming ofMultiple Robotic Devices for Arc Welding through Genetic Algorithm.19/20 July,1999,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Human Factor and its Environment:130-1404. Jinsong TIAN, Lin WU. A General Algorithm of Rotating/tiltingPositioner Inverse Kinematics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Off-lineProgramm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 Technology, 2001.17(1):161-1625. Pai Peng, Jinsong Tian, Lin Wu. An Intelligent Hybrid Systemof Welding Process Planning for Robotic Arc Welding Task-levelOff-line Programming. Intelligent Systems in Design andManufacturing III, 5-8 November 2000, Boston , USA . , Proceedingof SPIE,2000,Vol.4192: 440-4456. 吴林,董春林等 . 不锈钢等离子弧焊熔池小孔行为的弧光传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1999, 35(6): 48-517. 刚铁,吴林 . 超声检测中的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与缺陷识别 . 机械工程学报 .1999, 35(1): 11-148. S. B. Chen, L. Wu, Q. L. Wang. Self-learn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for control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time delays, IEEE Trans.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1997,27(1): 142-1489. 吴林,孔宇 . 焊接位置与焊丝方位的定义的讨论及几何建模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 1997,33(5): 49-5310. 张炯,吴林,吕伟新 . 一种识别薄板对接接头的视觉方法 .材料科学与工艺 . 1997,5(2): 1-5

北师大校长何许人

  钟秉林
  [编辑本段]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男,汉族,1951年7月出生,北京市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名誉研究员。
  1969年在北京四中毕业后,曾赴延安插队;
  1977年于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7年在南京工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特批晋升为副教授。
  1990年初被学校派赴英国留学,
  1990~1994年在国外学习期间两次回国,先后担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4年学成回国后被评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并任东南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
  1996年09月,任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司长,
  2001年04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科研教学
  从事机械设备工况监视与故障诊断、动态系统建模与预报、质量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
  国家863高技术发展研究基金项目2项、
  国家教委回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2项、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
  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项
  省部级多项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鉴定成果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近年来他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或教材5本。
  他先后讲授过本科生、研究生课程8门,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理事。
  《振动工程学报》编委
  《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Neural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英国)编委

袁寿其的成就荣誉

主要研究领域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220余篇,被SCI和EI收录85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申报及授权国家专利10项。培养和指导博士后4名、博士生23名、硕士生36名,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5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创建了“无过载离心泵理论与设计方法”,解决了离心泵在大流量区运行易产生过载现象这一工程技术难题;针对低比速泵长期存在的效率较低、扬程曲线易出现驼峰和轴功率易过载等问题,详细研究了加大流量设计法、无过载设计法、面积比原理和短叶片偏置设计法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见解,出版了国内外第一部低比速离心泵理论和设计方法专著;在小型潜水电泵方面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设计的图样在全国广为应用,使行业由上世纪80年代初年产5万台到现阶段年产800万台。获得荣誉1995年获首批江苏省青年基金资助,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被评为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1996-1999年度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0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高校博士点基金等课题5项。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等表彰。 长期从事排灌机械工程和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曾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30余项。现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4项。在《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270余篇,被SCI和EI收录1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3项。申报发明专利15项。1995年被列为原机械部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8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现为国家重点学科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家水泵及泵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学术带头人。兼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兼排灌机械分会理事长、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排灌机械工程学报》主编、《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主编、《农业机械学报》副主编、《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机械工程学报》编委等。培养和指导博士后6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46名,其中1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项目攻关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3项。在《机械工程学报》等杂志和美国ASME学术讨论会等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培养和指导博士后3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20余名,其中4篇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