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以阅读了(陈瑜)教授的简介,下面我将跳章节的先抄写,现代 社会 “互联网经济”的概述,供大家学习和探讨。
第一节 互联网经济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互联网经济将全面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也进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结合、互动发展的新时期。
当今,互联网经济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深入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从我们熟悉的B2B、B2C、C2C到C2B都是一次次变革和创新,成为我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
互联网的前身为APPA网,由美国于1960年首创,1973年扩展成互联网。关于互联网经济的定义,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国内外学者对互联网经济各自持有不同的看法,直到20世纪末的1998年五联网经济才成为相对规范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的看法是,互联网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在这种共识之下,引发了相关的以信息技术支撑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互联网在经济活动中主要应用于四个领域:第一是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第二是网络应用服务领域;第三是网络中介领域;第四是互联网商业领域。
(1)网络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是提供硬件产品与服务支持的领域,如提供电信与光缆主干网的企业、PC、ICP、及相关硬件产品的厂商等;
(2)网络应用服务领域,主要是为互联网提供各种软件及服务支持的企业,包括生产或提供电子商务软件、互联网咨询软件、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在线培训等软件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3)网络中介领域,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提供中介服务,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企业,包括提供网上证券交易、门户站点、在线 旅游 等类型服务的企业。
(4)互联网商业领域,主要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包括提供在线销售等各种B2B或B2C类服务的网站,以及一些需要支付费用才能够浏览的内容服务。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为制造业服务;第二阶段是为消费者的消费服务。
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与传统经济相比,有着诸多鲜明的特征:
第一,互联网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降低了空间因素的制约,产品和产品服务信息瞬间可以传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大大加快了全球化的经济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性,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第二,互联网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经济。由于信息网络24小时都在运转中,互联网经济活动就很少受到时间的制约。一天内8小时人工参与运作,其余16小时信息网络继续工作,可以全天候连续运行。
第三,互联网经济是创新性经济。互联网经济源于高新技术和互联网,但又超越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经济就更需要强调研究开发与创新。
第四,互联网经济是减少中间环节的“直接”经济。互联网经济组织的结构趋向扁平化,运营主体的电商平台可以同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直接联系,因“供销见面”而减少、甚至不需要中间环节,无需第三者推荐。
第五,互联网经济是速度型经济。互联网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信息。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产品淘汰速度加快,创新的周期很短。因此,时间在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步落后就会导致步步落后。时间的竞争成为是否有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认识,还主要是信息技术专家们从技术方面进行的分析和得出的共识,而少有经济学家对其经济学内容的分析,以及如何应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分析。人们对互联网经济的本质还需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它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对它的应用还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拓展。因为,互联网经济不仅要体现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产业提升与产业形态的急剧变化,而且也要从根本上改变 社会 经济的运行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互联网技术与经济实践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市场经济业态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关于互联网经济的定义
我们在高度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消费资本论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鉴于此,笔者认为今天有必要对互联网经济予以重新定义。互联网经济的新定义,可以作如下表述:互联网经济是互联网技术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所形成的新的市场经济业态体系。
总而言之,互联网经济是影响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体系,对于提升国家经济运行速度,提高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必将在未来的 社会 经济活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专家提供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经济学家的参与与合作,提出与之相匹配的新的科学理论和新的商业模式,使互联网对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给予支撑,从而在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高新技术的价值。
网络经济学发展概述
随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网络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研究体系,多种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相似的学科名称并存,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有关领域研究现状的概述和分析,向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研究脉络,为进一步的“网络经济学”探讨奠定基础。
以Internet为基础结构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引出了许多技术上和经济学上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经济的研究工作都是围绕技术进步展开的,其焦点集中在网络工具和机制的设计上。但随着网络经济的深入发展,无论是互联网本身的进一步成长,还是网上经济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经济学原理的解释和指导。今天,与网络经济相关的经济学正在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尽管如此,至今网络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国外,经济学家们对涉及互联网和网络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名称常常重复,而实际的研究范围则有所交叉,但又各有侧重。由于网络经济本身仍然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至今没有人对这些术语作权威的规范。这样,在使用中,人们常常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些术语,这无疑给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进行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分析之前,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澄清不同内容的“网络”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并对它们加以界定。
一、早期的网络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早在今天的网络经济(或者说是数字经济)出版之前,在经济学中就已经出现了“网络经济学”这一学科,有时也被人称作“网络产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它实际上一直被划归在通信经济学(The Telecommunication Economics)的范畴中,其中包括对电信、电力、交通(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行业的经济学研究。之所以被称为“网络经济学”,是因为这些行业共同具有“网络”式而非“垂直”(Vertical,亦称纵向相关)的经济结构特征。这类的网络经济学主要研究与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相关的经济学问题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对接入政策的讨论。
接入,又被称为互联(Interconnection),是网络问题中的一个经典概念:当某一家公司在网络中掌握着“瓶颈环节”(Bottleneck Link),通常也可以叫做“基础设施”(Essential Facility)的时候,别的公司要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必须要通过这个瓶颈环节,连接到这个基础设施上的时候,就出现了互联。在不同的网络行业中,由于接入问题的技术特征是不同的,具体的术语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电信业中被称为接入(单向)或者互联互通(双向),而在电力工业中则称为传输问题,但问题的实质都是相同的。在接入问题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接入定价,即如何对某种“瓶颈”资产的使用确定成本的分配和费用的计算,以期在建立一个有效的定价机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除了接入定价以外,在这类“网络(产业)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规制与竞争的激烈讨论。由于网络行业固有的技术经济特征和网络外部性的存在,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网络行业存在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倾向,因此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制定各种规制制度和反垄断制度并对这些法规的效力进行分析,例如美国AT&T公司的分拆一直是“网络(产业)经济学”分析中的经典案例。近年来,由于经济现实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网络(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将其讨论的焦点从制定各种经济法规转移到引入激励规制和市场竞争,以建立一个存在多种互相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题上来。
从上述“网络(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出发,西方经济学界对与之相关但又侧重不同的一些经济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样也称为The Economic of Networks。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之一的Nicholas Economids教授于1996年10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al Organization》上发表了一篇《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对网络产业中广泛存在的网络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Economids教授从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由联结不同节点的链路组成,在其结构中具有一个固有的特征,即网络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是互补的,换句话说,一个网络所提供的服务是由许多互补的成分组成的——开始,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由互补性引发的网络外部性问题上,分析了网络外部性的来源、网络外部性对网络服务定价和市场结构的影响,并将其他经济学家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进行分类,分为从宏观视角进行的和从微观视角进行的分析。之后Economids教授从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扩展到对兼容、技术标准合作、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它们对定价、网络服务质量以及在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下的网络链接价值的影响。同时Econnmids教授还指出,由于这些问题都是互补性作用的结果,因此实际上对于那些呈现出很强的互补关系的“垂直”产业,这些经济规律同样也是适用的。
与前一种“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尽管Economids教授所研究内容是这类“网络(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网络产业的许多分析都是从网络外部性的基本特征衍生而来)。但他的研究显然超越了网络产业本身的运作,从网络产业的具体分析中抽象出来,而将研究重点集中在“网络”本身,仅从网络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出发,讨论具有网络形态和特征(这种网络可以是真实的物理网络,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的一切经济系统的经济学问题。从具体内容上看,这部分名为“网络经济学”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又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讨论范畴,也就是说,其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网络产业中的厂商结构和行为(经营策略和内部组织)、市场结构和运作而非整个具有网络特征的基础设施行业的资源配置、政府规制和行业竞争,这正是我们前述的那类“网络(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可以说,这两者应当同时属于“网络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国外也将这两类同时统称为“网络经济学”。但是这两者之间显然是存在区别的。
二、Internet经济学 (Internet economics)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计算机网络(后来演化成为Internet)的发展使得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经济学问题成为“网络(产业)经济学”的一部分,最初是关于电子计算机的局域网、广域网的成本核算、收费标准的一些经济学讨论,后来逐渐增加到对Internet服务价格、税收和服务提供者竞争等的分析。这些在决定互联网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互联网网络投资的获利能力、制定适当的政府政策方面的研究主题都被经济学家纳入了“网络经济学”(更具体地说,这是“网络产业经济学”)的讨论范畴。1999年3月在荷兰鹿特丹大学召开的“网络经济学”国际研讨会上,列入的议题就包括“网络理论”、“电讯”、“因特网”(Internet)与“航空运输线”。
在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拓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的同时,经济学家们逐渐认为继续将关于Internet的讨论放在“网络经济学”的总学科中进行,继续将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与电力、航空、电讯技术、广播电视、铁路等稍显传统的生产部门放在一起研究已经不合时宜了,为了适应Internet和网络经济的前进脚步,一门新的“Internet经济学”发展起来。
1995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支持下,举办了Internet经济学研讨会(a Workshop on Internet Economics)。会后,由美国学者Lee. W.McKnight和Joseph.P.Baley将会上的发言稿编纂而成《Internet Economics》一书。在书中,首次比较明确地阐述了Internet经济学的定义:Internet经济学是一门研究Internet服务市场的经济学,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对Internet中“云”的部分的经济解释,弄明白在网络之“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它会存在,以及它的关键经济特征是什么。
经济学界认为,Internet经济学实际上是“网络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甚至更有人把它作为通信经济学的分支加以考虑。从Internet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围来看,确实如此。但是由于Internet既和其他的通信网络具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它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超出了原来的通信经济学的范畴,从而使得“网络经济学”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由于Internet本身的存在和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关于它的经济学研究也就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对拥塞定价的讨论、ISP如何就互联问题和多址传输分配成本等。同时,在《Internet Economics》一书中,将电子商务的经济学讨论也涵盖在Internet经济学之中,但所涉不广,总的来说,Internet经济学仍然主要是从Internet服务价格和服务提供者的竞争方面出发,研究与有限资源的配置、Internet投资获利和适当的政府政策有关的问题。
三、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也许网络时代的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的一个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必须随时跟上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网络经济时代,技术和经济本身就处在不断的变迁之中,作为其经济解释的经济学必然也如是。当技术界中Internet通信的真正本质在发生着变化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开始认为即使是Internet经济学也无法完全反映网络时代的经济现实,目前在经济学中出现了用“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取代Internet经济学的新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当然在于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技术上看,下一代的网络通信将可能会绕过传统的电话网络或有线网络,而通过卫星直接将数据传送到个人计算机中。这样的无线通信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许多商业部门中,比如寻呼服务、移动电话服务以及卫星电视之中。通过低空地球卫星和计算机中的红外线传感器,未来的网络结构可能并不需要以有线网络为基础。尽管目前Internet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信息基础结构的同义词,但是当所有这些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都转变为数字网络并且成为可互相操作的网络系统之后,今天的有线连接的Internet将仅仅是信息网络结构的一小部分了。以此为基础,以“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来取代“Internet经济学”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当信息基础结构从有线通信网络发展为各种不同结构的包括卫星电视和无线通信网络在内的综合形式时,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就不仅仅包括有关定价、资源配置和政府规制等问题了。与早期的“网络(产业)经济学”的发展相似,经济学家预测其分析重点将有可能集中在如何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类型网络相互竞争的基础结构市场上。总的来说,尽管着眼点和侧重点尚有待于将来进一步的研究,但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将比Internet经济学更加超越通信经济学简单扩展的外延,这一点却是毋庸质疑的。
四、电子商务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伴随着对Internt作为信息基础结构地位的质疑,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象《Internet Economics》中那样,把电子商务经济学内容置于Internet经济学之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相应地出现了“电子商务经济学”。其代表作品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的经济学家Soon—Yong Choi、Dale O.Stahl和Andrew B.Whinston所著的《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关于电子商务经济学的概念,Internet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是不能混淆的两个定义。电子商务的根本在于它通过通信网络和传输系统使得交易更为便捷,在于它组织市场和开展交易的方式,即通过可视化的市场代理商、数字产品和电子过程进行交易。这样一种经济过程和承载它运作的技术平台没有必然和永远的联系。尽管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用途广泛使得它目前成为电子商务所选择的使用媒介,这使得人们常常将通过Internet进行的商务活动等同于电子商务。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任何一种数字通信媒体都将有可能支持电子化市场的运作,Internet从本质上说仅仅是一种电子商务最初运作时暂时依赖的基础结构,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市场形式不论是建立在何种基础结构上都能够存在并且起作用。基于这一观点,电子商务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市场上,市场过程和产品发生了怎样的基本变化,市场参与者在生产、营销、消费过程中应当就产品选择、市场战略、价格制定等考虑哪些新的影响因素。这显然和Internet经济学甚至是信息基础结构经济学所研究的网络产业的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等大不相同,是不能相互混淆的。
从电子商务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来看,它讨论了在网络经济时代数字产品和实物产品的经济学含义;它应用了基础微观经济学理论,论述电子交易市场上的质量不确定性、市场信息、市场中介和新的市场效率问题;分析了在网络时代十分敏感的版权问题。同时,电子商务经济学还系统地进行了网上营销、网络广告、信息查询、产品差别定价、金融电子商务的经济学分析。总的来说,电子商务经济学是对一个买卖双方、产品和交易过程都发生了本质性改变的市场进行的微观经济分析,目的是为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前景作出了预测。
从我们对相关的“网络经济学”的简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我们正在经历的网络经济,尚未形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人们只是针对网络经济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了分散的、不完整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经济本身尚处在发展的初期,有许多经济规律尚未被人们发掘出来,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新的事物将不断出现,网络经济学本身还处在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但是,不论怎样,当技术和经济本身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迫切需要相应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引和带动技术和经济的下一步增长和扩张。当网络带来的最初狂热过去以后,当人们又开始怀疑那些曾经让人们激动万分的“网络利益新规律”的时候,清晰而严谨地分析网络经济中的经济学问题,向人们提供一个尽量完整的解释框架,就成了当务之急。许多经济学家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从“网络经济学”的发展来看,有一点是相当明确的:适用于今天的网络经济的经济学规律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传统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象一些文章中所断言的那样,认为网络经济时代需要重建经济学系统,旧有的经济学将受到时代的抛弃。正如Shapiro和Varian在《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中所说:“如果你观察得当,网络经济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在旧的经济中找到。”新的网络经济学并不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继承和发展,既包括了传统理论在网络经济中的运用,又包括了挑战传统经济学的新说法和新理论,以这样的态度和理解去进行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才是最适宜的。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_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 方法 研究
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
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
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
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
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
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
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
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
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
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
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
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
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
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
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
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
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
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38、 企业管理 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
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
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
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
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
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
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1、“互联网+”重塑中国宏观经济
2、20_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3、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
4、20_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5、20_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7、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8、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9、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0、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11、当前社会人文效应与经济效应的互相影响
12、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13、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14、电信业漫谈之供给与需求
15、对欧洲宏观经济体制的批评
16、房地产的宏观经济学说
17、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9、复合式通胀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高校扩招的经济影响
21、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22、供给学派的起源与美国实践
23、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一点思考
24、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大萧条成因解释的分析
25、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26、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27、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及其方法论特点
28、宏观行为经济学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29、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30、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31、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32、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33、宏观经济学中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分析
34、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35、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36、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37、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38、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39、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40、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41、汇率理论的演变评述与人民币国际化借鉴
42、货币国际化 经验 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43、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探究
44、减税的思考与超越--简评蒙代尔税收思想
45、金融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6、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47、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
48、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49、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经济学论文
近期,有研究指出,不断扩展的互联网应用可能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问题,这为理解我国低生育率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今年5月,北大核心期刊《人口研究》同期刊发了两篇有关互联网与生育意愿关系的研究文章,题目分别为《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上网为什么会影响个人生育意愿?》。前文作者为邱磊菊、冯宜强、史宇鹏、孙宝文,来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信息学院、经济学院。后文作者为陈卫民、万佳乐、李超伟,来自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这两份研究都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上网会降低居民的生育意愿。如,《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一文分析表明:上网时间每增加1%,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1.69%。
那么,上网究竟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增加生育焦虑;改变生育观念;刺激消费,挤压生育养育预算;网络社交和娱乐部分替代生儿育女的效用满足……这些影响机制被一一揭示。
上网的人比不上网的人生育意愿降低约10.5%《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一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以及相匹配的城市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该文使用的微观个体数据为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公布的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8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8)。根据女性生育年龄的合理性,研究剔除了小于20岁与大于45岁的女性样本,由于男性的生育年龄可以延续至更大岁数,研究保留全部男性样本,成人问卷数据匹配家庭与少儿问卷后得到样本量为10342个。
该研究使用“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行为”两个指标刻画被解释变量,该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是“个体互联网使用情况”,同时,研究纳入了一系列个体特征、家庭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使用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估计。
研究显示,控制了影响生育意愿的其他因素和内生性问题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的居民比不使用者的生育意愿降低了约10.5%。同时,考虑到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该研究将互联网使用与一系列虚拟变量(学历、收入、经济水平等)的交互项放入回归,研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在经济发达城市、低学历、低收入的互联网使用者生育意愿降幅更加明显。对此,研究者分析道,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发达城市的互联网使用人群更容易接受新兴观念冲击,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因自身认知水平限制更有可能受到互联网上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并改变自己的生育观念。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看工业化程度和生育率的关系,要对比类似的发展阶段,如果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极低的生育率和较高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去预测未来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更乐观的结果。能降低生育率的因素要多少有多少,工业化进程、平均受教育水平、城镇化进度等等,预计可能背锅的上网问题。而让生育率下降慢一些的政策中,只有公共福利和向年轻人让利这一条稳妥的做法,在人口问题上,可能要比经济问题更难以处理。
上面还有每年2000多万步入退休的老龄化问题各种资金池子都将承受压力,年轻人多交税多交社保养老,即便如此都未必扛住维持资金池子的消耗,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现阶段能看到的最稳妥的解决方案就是动分配,不说向年轻人让利,只要不继续转移压力就行,缺口只能去降低老人的养老金差异,比如原来10%的人拿走了50%甚至更高,让他们拿走20%,就能多出来30%去解决老龄化问题,而不是继续向后来者索取。
老龄化和少子化其实很可能相互影响,后来的人少了,老龄化缺钱的问题更严重,更严重就会进一步向后来者加压力,结果就是生育率进一步的下降,现在看来地方的重要税源还是向未来透支的房地产,鼓励买房的、支撑交税的、扩大消费的、刺激生育的都压在一批人身上,房地产的隐形税其实是负的公共福利,多交少发就是在降低实际的公共福利。《互联网使用会影响居民生育意愿吗?》一文分析表明,上网时间每增加1%,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1.69%;《上网为什么会影响个人生育意愿?》一文提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信息搜寻效率,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包括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此需要高度重视。以上研究只能说明上网时间加和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有关联,但是并不能够证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个体的生育意愿降低也有可能造成上网时间增加。
什么是网络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指以与因特网密切相关的网络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网络经济学认为,网络是成长迅速的智慧财产世界,使用者可以无限地复制与下载这些智慧财产,网络世界的资源会持续超越人类对这些资源的需求量。网络经济学将目光集中于因特网上面,分析因特网的使用及与此相关的市场动向,研究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1998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麦克奈特及贝利两人合编《网络经济学》一书,开创了网络经济学的先端。
网络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在国外,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者是把网络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产业组织理论来研究的t ,而且偏重微观经济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是遵循西方经济学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框架,所有分析并没有脱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网络产业经济学研究尤为典型。
在国内,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纷纷对网络经济学进行了探索,阐发不同的观点,得出具有差异性的结论。
我国著名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权威专家乌家培教授则认为, 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met Economy)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met Economics),这也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口]同时指出, 网络经济可以从经济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定位。随着企业网络研究的兴起,有经济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学是企业经济学的一种延伸;也是交易费用理论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如“目前,交易费用理论还进一步扩展到多企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 —‘网络经济学”’(杨瑞龙,2008)。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学是新产业组织学的理论;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学就是网络产业经济学;计算机方面研究网络经济的一些专家则认为网络经济学就是电子商务经济学。除上述观点之外,对网络经济的研究还有着另一种研究视角,即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从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视角,大尺度、大跨度、前瞻性地看待网络经济的兴起和网络社会的崛起。
网络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色何在?面对当代的新经济现象,是否需要一门新的学科体系的构建?从理论发展角度看,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诸多特点和规律,这些新现象、新规律的出现要求从网络经济理论方面做出合理的解释。而网络经济学的构建也并非与传统经济学绝缘,恰恰相反,它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变化,从基本假设和分析前提方面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修正和拓展,并对其重新分析和论证,从本质上与传统经济学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从经济发展的实践层面看,网络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这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和回答。目前,网络经济并没有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中,而仅仅存在于带有网络经济特征的部分产业中,如信息产业、传统的自然垄断网络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等,网络经济活动带有不成熟性,是未完成形态。在这种背景下,网络经济在具体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样也呼唤着网络经济学的理论解释和政策性指导。鉴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构建网络经济学的任务也势在必行。
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认为,网络经济既非企业所能承载的复杂系统,也非产业所能阐明的经济形态,它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代表着新的经济形态,是架构从当代经济走向未来经济的桥梁。而以网络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是承载了各种复杂经济现象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科学。网络经济学作为当代市场经济的新形态,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和内容。……
社会经济变迁到网络经济形态,“网络”的出现至少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变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经济活动必须面对和依赖的外部环境;二是网络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和经济关系的链接方式,即“网络”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质生产方式;三是说明了在网络经济形态中出现了新的规律和内容,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四是说明了对当代经济的研究视角发生了改变。……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