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符号逻辑杂志投稿

2023-12-07 09: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符号逻辑杂志投稿

符号逻辑杂志在线投稿。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
1、符号逻辑杂志为在线投稿,浏览器搜索符号逻辑杂质官网即可。
2、投稿使用word格式,并请在“邮件主题”里注明论文的标题和姓名,每篇文章3000到8000字为宜。

数学天才破解世界难题,23岁聘为正教授,后来怎样?

说实在的,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天才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刘嘉忆,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数学天才,在别人还在烦恼学业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中南大学最小的正教授了。但是,面对这样子的荣誉,专家丘成桐丝却很不屑,他只当刘嘉忆是碰巧而已。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数学天才刘嘉忆的故事吧!

这位数学天才原来的名字不叫刘嘉忆,之前叫做刘路,刘嘉忆是他的署名。刘路在1989年出生于一户家庭背景不错的人家,父母都是在企业工作的,她的妈妈还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面,刘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他的理工科成绩也特别好。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最喜欢钻研数学难题,解决一道数学题就是他就特别有自豪感。初中的时候,他除了学习初中的数学以外,还自己钻研更加复杂难解的数学题。他自己独自钻研的数学题对其他同学来说,就相当于天书一般,别人根本就看不懂。而刘路却能快速的解出这些数学题,可见他的数学天赋非常高了。在2008年的高考中,刘路竟以非常优异的高分取得中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刘路在上了大学以后,一开始也没有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数学功底,他的同学认为他也比较普通,唯一特别的就是他喜欢去图书馆找一堆关于数学方面的书来拿回宿舍里钻研,甚至钻研到半夜不睡觉。而且他在数学方面的见解似乎也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的解题思路总是新颖又简单,还速度。刘路最喜欢数学课程中的数理逻辑这部分,到了大二他就独自钻研数理逻辑。他的老师了解他非常喜欢数理逻辑以后,也就经常会给他一些指导与建议,所以他对数理逻辑也非常自信。

后来他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个定理是上世纪90年代英国逻辑学家西塔潘提出的一个猜想,但是数十年都一直没人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刘路发现了这个定理,就非常感兴趣,他一直想办法要解决这个国际难题。后来他翻阅了无数数学资料,总结后就突然有了想法,于是他就连夜论证出来了这个定理。他将论证投稿发给了《符号逻辑杂志》,这是一家数理逻辑杂志。这就引起了数学界的轰动与反响,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论证了刘路的结论以后,就非常兴奋,就写信给了刘路,表达了他对刘路的赞赏之情。

这也让刘路开始被中南大学重视起来,希望他能够尽快研究出来。博士生导师侯振还收他为徒,支持与指导他不断进行研究。不过对于刘路的论证,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质疑,并给出了不同的看法。美籍华裔丘成桐认为刘路只不过运气好罢了。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刘嘉忆的个人经历

刘嘉忆本名刘路,“刘嘉忆”是刘路向国外杂志投稿时用的名字。1989年生,祖籍大连,身高1.75米,体重55公斤。父亲在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理工科尤其是数学的热爱。自认为“父母并没有给予他数学方面的遗传基因和教育,自己上小学时也没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2008年,刘路考入了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据媒体描述,在学校里,他每天进出入图书馆,每日在寝室阅读从图书馆借的全英文数学书籍,一直读到深夜。大二,刘路开始研究数理逻辑。2010年,中南大学宣布刘路证明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英语:David Seetapun)提出的西塔潘猜想。其论文名为"RT_2^2 does not imply WKL_0",发表在《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2012年第二期609-602页。2012年,中南大学颁发给刘路100万元的奖励,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数论就是指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刘嘉忆说,当时,对其他同学来说,看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是在看“天书”,而他却学得津津有味。2008年,刘嘉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按说,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刘嘉忆应该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但每次数学考试,他的成绩并不拔尖。刘嘉忆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着看到深夜。同学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他人不一样,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或解释。大二时,刘嘉忆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数学课程,他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他的任课老师也看出了他的不一般,给予他许多指导和鼓励。何伟教授在组合学课程中提及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正是刘嘉忆几个月来冥想苦思的问题。从此,他更坚定了攻克这个难题的信心。“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嘉忆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 刘嘉忆说,前不久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目前,刘嘉忆正准备学习模型论。“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形式语言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将来研究要再上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他说。

大三学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请问具体怎么回事

大三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 三院士致信教育部推荐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0月09日15:01

刘嘉忆(图片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

  青春,在数学王国飞扬
  记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中南大学学生刘嘉忆
  新华网长沙10月9日电(记者 黄兴华)日前,中国科学院李邦河等3名院士分别向教育部写信推荐,请予破格录取中南大学大四学生刘嘉忆为研究生,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国际逻辑学知名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教授邓尼斯·汉斯杰弗德写信称:“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

  大三学生攻克国际数学难题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它使用数学的方法,即一套符号体系来研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形式关系,故也称符号逻辑。在计算机科学和人们的生活中,数理逻辑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2010年8月,酷爱数理逻辑的刘嘉忆在自学反推数学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问题,并在阅读大量文献时发现,海内外不少学者都在进行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这是由英国数理逻辑学家西塔潘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10多年来许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没有解决。

  同年10月的一天,刘嘉忆突然想到利用之前用到的一个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证明这一结论,连夜将这一证明写出来,投给了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符号逻辑杂志》。

  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逻辑学术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还是大三学生的刘嘉忆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刘嘉忆的报告给这一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一个否定式的回答,彻底解决了西塔潘的猜想。

  《符号逻辑杂志》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邓尼斯·汉斯杰弗德看到论文后给他写信:“我是过去众多研究该问题而无果者之一,看到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感到非常高兴,特别如你给出的如此漂亮的证明,请接受我对你令人赞叹的惊奇的成果的祝贺!”同时,邓尼斯·汉斯杰弗德教授高兴地将刘嘉忆的研究介绍给了其他几位同仁和专家,他们一起审读、反复商讨。

  论文审稿人、芝加哥大学博士达米尔·扎法洛夫也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果,过去20多年许多著名科研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该问题的研究促进了反推数学和计算性理论方面的研究。”

  9月16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逻辑学术会议上,云集了来自欧美的许多数理逻辑专家、学者。大会邀请了12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刘嘉忆作为亚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在会上作了40分钟报告。他在数理逻辑方面的研究成果,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位来自中国的“80后”投上赞许的目光。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单薄的身子,略显苍白的脸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话间不时而至的羞涩表情,这是记者8日在中南大学校园见到刘嘉忆时的第一印象。

  “我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些吧!”面对记者探究的目光,刘嘉忆淡淡地说。

  祖籍大连的刘嘉忆,父亲在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在一家企业任工程师。他告诉记者,父母并没有给予他数学方面的遗传基因和教育,自己上小学时也没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

  “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

  数论就是指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刘嘉忆说,当时,对其他同学来说,看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是在看“天书”,而他却学得津津有味。

  2008年,刘嘉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按说,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刘嘉忆应该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但每次数学考试,他的成绩并不拔尖。

  对此,刘嘉忆解释说:“这只怪我马虎惯了。考试过程中,我的演算过程太乱、解答不太标准,都影响加分。”而他的同学则认为,刘嘉忆当时在数学领域涉猎范围十分广泛,不太在意学校的每次考试,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山露水。

  刘嘉忆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着看到深夜。同学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他人不一样,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或解释。“我们当时都知道他对数学钻得很深,也知道他肯定会有所收获。”高涛说。

  大二时,刘嘉忆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数学课程,他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他的任课老师也看出了他的不一般,给予他许多指导和鼓励。何伟教授在组合学课程中提及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正是刘嘉忆几个月来冥想苦思的问题。从此,他更坚定了攻克这个难题的信心。

  “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嘉忆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

  “40岁以前要攻数学”

  刘嘉忆的成功无疑给中南大学师生以莫大鼓舞。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院长刘再明告诉记者,为了让刘嘉忆尽快进入该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学校决定让他提前大学毕业,并立即录取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今年7月,著名数学家、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侯振挺教授了解刘嘉忆的情况后,千方百计为他创造条件,鼓励他参加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并收他为徒,共同探讨学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得知刘嘉忆的成就后,分别向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写信推荐。在信中他们说,刘嘉忆同学在大三的时候就已经独立解决了重要的数学难题,可见他是难得一见的杰出数学人才。

  刘嘉忆向记者坦言,除了数学,他还喜欢物理,但他权衡了一下,物理需要做大量的试验,需要成本,对一个学生来说还没那么多资金。他还喜欢心理学,他曾设计了一组关于认知的心理实验,然而他更热衷于数理逻辑。他说这些等到他40岁以后再来做,40岁以前要攻数学。

  刘嘉忆告诉记者,前不久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

  目前,刘嘉忆正准备学习模型论。“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形式语言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将来研究要再上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他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