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大江晚报投稿邮箱

2023-12-12 07: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江晚报投稿邮箱

芜湖日报在线投稿: 邮寄投稿:芜湖市华兴街4号 芜湖日报或大江晚报 某某编辑(邮编:241000)

给杂志投稿的地址 急!!

11、安徽
11-1 230061《安徽日报》合肥金寨路206号
黄山(散文、随笔、诗)严凌志
休闲周刊
百姓茶座
社会周刊·婚恋家庭
休闲 李丽鑫
大众茶座 孙玉宝
社会周刊部
11-2 230061《新安晚报》合肥市安庆路82号 电话:
人生百味、百姓故事:黄从慎 马丽春
文学之舟:黄从慎 ,
女性心语、婚恋家园:闫红
11-3
11-4 230001《合肥晚报》合肥市新站开发区临泉中路
1杏花村·散文、小小说、诗歌 王小波 廖且为
2杏花村·网络文学:张小石
3杏花村·晚会版、轻松一刻:吴达丽
4新好男人版:张小石
5感觉版:廖且为
6科学视窗版:廖且为
7左邻右舍版、养儿育女版:萧芸
8主妇天地版:赵应雯 (其实编辑叫藏潇)
9品位版、心情版、闲趣版:刘睿
10周末刊《逍遥津》心空版(都市散文随笔)
11栏目名称:档案解密
庐州夜话
副刊 汪济银
11-5 230001《江淮晨报》合肥市新站开发区临泉中路 电话:
文学副刊(散文、随笔、杂谈、)戴煌、李春
文学副刊(散文、随笔、杂谈、诗)戴煌、王妤婕
你说我说(时评): 黄开平
丽人(女性文章、诗):戴煌 李春
阅读: 郭明辉
娱乐(文艺杂谈) :
晚霞 : 王妤捷 电话:4249549
11-6 246003《安庆日报》安徽安庆市西围墙街2号
百花亭(散文、随笔、书评、诗)沈天鸿 张明润
生活小品:
岁岁重阳:
周末刊·家(生活文章)张明润
皖江周末/人生 赵家宽
11-7 246003《安庆日报·下午版》安徽安庆市西围墙2号
月光城(散文、随笔)金肽频 ,
月光城·阅读:金肽频
月光城·城市笔记:黄复彩
月光城·杂说(杂谈)黄复彩
女性网页(情感文章)金肽频、李徐
今日生活、岁岁重阳(生活文章) 黄复彩
杂感散文:叶卫东
家政经纬 钱英
11-8 241000《芜湖日报》安徽芜湖市华兴街4号
副刊主任 汤修宪
鸠兹·随笔副刊 唐玉霞
星期刊·多维人生(生活随笔)汪超
11-9 241000《大江晚报》安徽芜湖市华兴街4号
人生走笔(生活文章)何东
镜月星湖(随笔) 曹德华 djwb***@sina.com
百姓手记 董金义
读书周刊 董金义
民间语文(幽默搞笑类\怀旧类):谈正衡
小说版:
职场众生版:曹德华 djwb***@sina.com
女性时尚 汪冰
女友·扮靓 汪冰
女性·婚恋 汪冰
沧海苍天(法制大稿)张杰
11-10 243011《马鞍山日报》安徽马鞍山市湖南路16号
采石矶(散文、随笔、小小说、诗)顾鸣
11-11 243011《皖江晚报》安徽马鞍山市湖南路16号
天门山·市井(随笔):吴晓平
天门山·读书:吴晓平
11-12 245041《黄山日报》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新安南路21号
天都(散文、随笔、诗)
天都周末
黄山晨刊·新安花雨(散文、随笔、诗)方任飞(留云)
黄山晨刊·徽苑:方任飞(留云)
黄山晨刊·生活:方任飞(留云)
旅游周刊“旅游文化”:王莉 电话:2348661
11-13 233000《蚌埠日报》安徽蚌埠市胜利路189号
文学副刊 敬勇
233000《江淮晨刊》安徽蚌埠市胜利路189号
晨风副刊 刘彬彬 电话:4034478
珠城周末·生活潮(生活文章)江锡钰
11-14 239000《滁州日报》安徽滁州市丰乐北路1号
11-15 236008《阜阳日报》安徽阜阳市清河西路
平原副刊 韩修勇 电话:-8110
11-16 236008《颖州晚报》安徽阜阳市清河路8号
副刊 李蕾蕾
11-17 234000《拂晓报》安徽宿州市汴河路298号
副刊
皖北晨刊副刊张秀云
11-18 232001《淮南日报》安徽淮南市洞山刘家山路
副总编:韩平 电话:6660682
副刊主任:郑兰新 电话:6644099
11-19 235000《淮北日报》安徽淮北市古城路153号
相城副刊 梁松涛 ()
北方周末·万家灯火 林敏
北方周末·健康 林敏
北方周末·旅游玩赏 傅康
11-20 242000《皖东南日报》安徽宣城市鳌峰路31号
242000《宣城日报》安徽宣城市鳌峰东路31号
11-21 237001《皖西日报》安徽六安市人民路166号
副刊主任:文济齐 ()
下午版 百姓纪事副刊: 徐俭 (公用)
情感释放副刊: 郑红梅 (公用)
11-22 237001《六安晚报》安徽六安市人民路57号
11-23 244000《铜陵日报》安徽铜陵市淮河北路30号
副刊 卢达甫 操利群
《铜都生活》城市笔记 毛士云
万家灯火 杨梦平
11-24 247100《池州日报》安徽贵池市东湖路
九华副刊 杨齐智()
教育周刊 (散文,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魏振强
九华周刊(旅游文化、美食专刊)余同友
11-25 236500《界首日报》安徽界首市大桥北路163号
11-26 236500《中原晚报》安徽界首市大桥北路163号
中原副刊
11-27 238000《巢湖日报》安徽巢湖市政府广场南侧
11-28 230001《江淮时报》合肥市宿州路317号(省政府五楼)
副刊 张勇 电话:2226153
文史 张勇 电话:2226153
11-29 230001《文化周报》合肥市青年路120号
11-30 230001《工商导报》安徽合肥淮河路260号
11-31 230061《安徽青年报》合肥长江路419号
副刊 马振宇 电话:2827577
11-32 230061《安徽科技报》合肥市金寨路248号8楼
11-33 230061《安徽法制报》合肥市淮河路377号5楼
星期天版
11-34 230009《安徽经济报》合肥市屯溪路迪迈达新村8号
黄山松副刊·人在旅途副刊 (公共)
11-35 230001《安徽老年报》合肥市阜南路40号
枫林(散文、随笔、旧诗)白苇
11-36 230061《安徽商报》合肥金寨路206号
寂寞文章
副刊·笔记(城市笔记、感悟、随笔):
文章·阅读: 文章有思想性,记事,游记,感悟,随笔
青春飞扬(青春与时尚、故事与感悟,叙事为主):胡霈霖
11-37 230001《安徽市场报》合肥市红星路92号
市井漫笔 苏宁
副刊
11-38 230001《安徽科技信息》合肥市巢湖路287号
11-39 230001《体育信使报》合肥市芜湖路97号
11-40 230061《安徽旅游报》合肥市屯溪路101号
11-41 230022《世界报》合肥市桐城南路446号
人在他乡(关于外国的生活经历,国外风土人情)白颖
世界风情:王翰霖 外国比较奇特的风俗风情趣闻
动情地带:柯榜凯 随笔散文,和翻译作品,类似读者的老派欧美笔法
文化时代 白颖 3000字左右的中国人对国外文化风俗的理解观察文字
时事热点 胡锦洋 对国际时事的评论文
11-42 230061《安徽邮电报》合肥市城隍庙徽光阁三楼
11-43 230074《安徽工人日报》合肥市长江路247号
生活时刻(有时评) 臧潇,
11-44 230074《展望(周末)》合肥市长江路247号
11-45
11-46 230031《安徽人口报》合肥市淠河路14号
百姓
11-47 230001《安徽广播电视报》合肥市庐江路69号
生活周刊·情感人生 汪健
副刊
11-48 230001《合肥广播电视报》合肥市富康大厦6楼
11-49 230009《皖西广播电视报》安徽六安市人民路
11-50 232001《淮南广播电视报》安徽淮南市洞山广电中心

看这个链接,很全的

怎样在大江晚报上投稿

根据你要投稿的稿件性质:如果是新闻就投新闻版,言论就投言论版,散文就投副刊,以此类推,每个版面报眉上就有该版面编辑的电子邮箱地址,不建议采取手写寄信的...

散文:盼雪

逄维维

我在南方不会下雪的城市盼雪的到来。

不为畅快无忧地堆雪人打雪仗,不为向远方的友人发出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的邀约;不为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欢。只因雪里藏着我的牵挂,这牵挂只有随着雪龙飞舞,盈尺落地而心安。

在北方的时候我是怕雪的。怕雪中的冷、滑、湿、脏、单一和再小心走路也会摔跤的尴尬。每遇雪日,我总是站在家中张望窗外的世界,看雪花悠扬飘转,旋落而下,一时间,房顶、屋檐、窗口、墙头、树梢、藤蔓架、自行车、门口的台阶......全都像发酵的胖胖的白馒头白茫茫一片,除了行人的衣服有色彩外,似乎很难看到其它的色彩了。

我是来了南方以后,发现南方没有冬天,南方的农人在冬天依旧在红色的土地上做着春天夏天秋天的农活时,才发现雪的好,才越来越喜欢雪并期盼雪的到来。

是雪把秋的果实卸下并收藏进粮仓和地窖里,让秋休息;是雪心疼地为黑土地盖上柔软的被子,让吐芬芳的黑土地休息;是雪把忙了一季的庄稼人赶进了热气腾腾的家中,让他们在炊烟袅袅中舒坦地不急不慌吃上热乎乎的饭;是雪通知远方的游子,下雪了,快过年了,该回家了;是雪告诉留守在家的孩子,雪中有盼望思念到头的幸福啊。

是的,我也是来到南方以后,才顿悟雪中藏着的幸福。

平时怎么劝父母,不要再伺弄地里那干不完的农活了,孩子给的钱足够他们用了,可是他们就是不听;好像地里藏有挖不完的宝贝似的,一日不去地里挖挖拔拔转转,就魂不守舍。只有雪来了,才能封住他们走向田野的脚步,只有雪才能让他们像一头卧在旧时光里反刍的老黄牛,享受着干完了一季活后的围炉把酒话桑麻的冬日慢时光。

原来是善解人意的雪在替我心疼父母啊。

为了让父母能在落雪的日子中安心踏实地休息数月,把累弯腰操劳半生的身体,舒坦地躺在热炕头上睡到自然醒,不再为地里的庄稼起早摸黑;为了父母拿完镰刀又拿砍刀、锄头;割完稻谷、大豆又摘苹果又挖红薯的手能休息一下,我在南方不下雪的城市盼雪,盼北风卷地万物肃杀雪花簌簌。

到南方后我才知道,春雨夏花金秋是把人往外赶的,只有冬日里的雪是把人往家里赶的。

雪到父母就不用干地里的农活了,除了上班上学的人,这时节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可以名正言顺地猫冬;雪到电话中母亲就会说:“等你回来杀年猪咧;”雪到我会在电话中对孩子说:“今年的礼物是乐高。”雪到就会想起母亲那年神秘兮兮地领着刚到家的我来到地里,她用手拨开雪,厚厚的雪下面全是菠菜,她说,这是专给贫血的我留的。从那后,雪就下在了我的心里。

在风烟俱净,林木萧瑟,山河流霜,白羽倦飞中,大街小巷飘散的热气和香味,不约而同在诉说着冬天的饕餮盛宴,和一种久别重逢的感动。冒着热气的食物在雪花飘飘中不仅能满足身体还能满足灵魂,无不在诉说着人间几多归宿,皆可归于一片雪天雪地,雪天萤席中总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

盼雪,不仅因为雪中储藏着的是对至亲的人的牵挂,和雪来了人就团圆了的热切期盼;更有我不为南方人言的自私的爱。雪来了,父母就可以守着地窖里新收的粮食、玉米、大豆、倭瓜、苹果、大白菜、萝卜、土豆……安心休息了,如同被雪藏起来的土地一样舒服地休息。是雪给他们时间休 养生 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我怎能不盼雪呢?

不得不说,是雪在替我心疼父母。心疼不得闲的农人父母们啊!在南方不下雪的城市我依然会热切地盼着雪啊……

作者简介:

逄维维 ,女,黑龙江人,现在深圳工作,系深圳市作协会员,喜欢在文字中寻找安静和温暖,喜欢在文字中邂逅心灵的舒展和真实。在《南方都市报》《农民日报》《西安日报》《松江报》《成都高新报》《海南农垦报》《乌海日报》《星沙时报》《劳动午报》《平顶山晚报》《金华日报》《江淮时报》《大江晚报》《南方工报》《中老年时报》等全国报纸副刊发表文章上百篇。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达州广播电视报(达州新报)《凤凰楼》副刊选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学”平台上同期阅读量较高优质稿件,将被达州广播电视报刊用。

投稿邮箱: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