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企业家杂志王旭东

2023-12-07 02: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企业家杂志王旭东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古老的的博物院,是我国第一所高规格的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的近现代文化兴衰史,每一任故宫人都在守护着这份文化的厚重。随着故宫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的退休离任,王旭东一个崭新的面孔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他虽然只有52岁,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副部级。

随着他成为第7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人们不禁对王院长非常的好奇,他是什么来头?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说说王旭东与文物守护之间的不解之缘,希望大家能够认识这位年富力强的王院长。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小编很有必要为大家说说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其实,清朝灭亡后,这所规模宏大的宫殿群哈不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旧被溥仪所占据。直至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逐出北京,故宫由政府接管。翌年,故宫博物院正式建立。由此,故宫开始了长达94年的风雨历程。

1925年到1949年这24年间,年轻而又苍老的故宫由年轻力壮步入新中国,迎来而立之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故宫博物院采用的是李煜瀛书写的颜体楷书,非常的漂亮。

1971年,郭沫若版“故宫博物院”题词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也就是我们现在去首都旅游看到的模样。历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坚守文化传承,到了王旭东的前任单霁翔这一任,故宫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单霁翔退休后,王旭东这才以院长的身份步入大众的视野。

王旭东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对于守护文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的家乡甘肃,正是敦煌文化的发祥地。王旭东经过发奋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西北璀璨的明珠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出俊才,王院长正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王院长学的是地质专业,并非文物专业。他毕业之后,1990年在机缘巧合之下走进了敦煌研究院。他从研究院的基层员工开始,一步一步的前进,最终成为敦煌研究院院长。

可见,他这一路走来,对于文物是真心的热爱,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文物管理以及维护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组织上任命他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是非常的合适。于是,王旭东就成为了故宫博物院第7任院长。

为何说王院长是副部级呢?其实,大家有所不知。故宫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决定了故宫不是一般的事业单位,而是有一定行政级别的。故宫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级别之高、规格之高、待遇之高位列全国博物院翘楚。

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故宫博物院院长是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可想而知,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级别之高。王院长52岁能够成为副部级,是祖国对他28年敦煌坚守的肯定。

单霁翔让故宫重新焕发生命力,他的贡献注定要在故宫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王旭东能够坚守敦煌28年,这份坚守是相当的让人佩服。

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王旭东一定能够让故宫从新的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毕竟,他才52岁,恰逢正当打之年,故宫在他的手里,她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王旭东的相关荣誉

1. 1996年5月,“敦煌莫高窟地震防灾文物保护研究”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第四) ;2. 1997年8月,“敦煌莫高窟崖体及附加构筑物抗震稳定性研究”获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奖 四等奖(第二);3. 1997年12月,“砂砾岩石窟岩体裂隙灌浆研究”,或国家发明奖四等奖(第二);4. 2000年3月,“古代土建筑遗址的加固研究”或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5. 2001年5,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称号;6. 2004年1月获“甘肃省优秀专家”荣誉称号;7. 2005年11 月获“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荣誉称号;8. 2005年11月,“西藏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研究”获国家文物局科技创新二等奖(第三)9. 2005年1月,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批人选;10. 2006年“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获 “2005年度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及文物保护规划”,排名第二;11. 2009年1月,获“2008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荣誉称号;12. 2009年9月,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名单;13. 2010年10月,“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14. 2010年,“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试验室研发”获得2009年度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与创新奖一等奖,排名第八;15. 2013年7月,获“酒泉市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15. 2013年8月,获“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 。

《导演请指教》谁的影评能力最好?

我个人感觉大众评审的观点最重要,至于其他人的话不听也罢。

这档综艺节目中叫唤得最凶的就是所谓的专业影评人,但是实在让人想不通,他们这群人存在的意义在哪里。你又不拍电影,你又代表不了广大观众的观点,就因为你学过几天专业知识就了不起了,怼完导演怼观众,以为自己是谁。

不论是哪种艺术形式,最终的目的还得是赚钱,有人买票看你的才行。电影更是如此,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票房,而票房是哪里来的,不就是广大的观众花钱买票嘛。如果没人看,说得天花乱坠也没什么用处。

郭德纲有句话,“你趁十八个文凭,饿得都要饭了,有什么用?”电影也是这样,你的电影这样高深那样深刻,观众们看不懂有什么用,都没有人愿意花钱看你的东西,你还不够失败吗?

听那些影评人在那里空中楼阁简直可笑,有本事你就自己拍,也许你拍出来的东西还不如那个烂片导演呢。票房要是指望你们这么几个人就能撑起了,那电影院也都可以关门了。

有人说影评人就是一个媒介,有些导演的作品确实难懂,观众也确实看不懂,而影评人需要做的就是把导演的意图讲给大家听,帮助大家弄明白这部电影到底哪里好。这其实就是一个翻译之类的工作。

而《导演请指教》中的几位影评人恰恰相反,他们觉得自己才是最懂电影的,什么导演制片观众通通都是外行,自己才是能够把握电影精髓的人,他们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电影看电影。好家伙,这几位上蹿下跳的,好像导演都是笨蛋,观众全是傻瓜,这些人都需要他们来引领。更甚者,还说出了“电影不需要观众看懂”的话,都看不懂你给买单啊,那电影少了也得几千万的票房,指望你们这几个所谓的影评人能花得了这么多钱。

这个综艺节目看了几期就有点受不了了,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人家导演演员不管好不好最起码是在认认真真付出,你们这些人算是干嘛滴,就会挑毛病,还公开和观众对着干。所谓的专业影评人在我看来和所谓的美食家一样,谁都可以当,看上几部电影评论一下就是影评人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