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现代青年杂志名称

2023-12-09 17: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青年杂志名称

《读者》以美文偏多,《读者》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青年文摘》的职场故事偏多,刊物已经在内容选择、文章风格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通俗易读又不流于肤浅,在朴实亲切的文风中达到引导青年的目的。

《意林》则偏重于励志,《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寓言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杂志类中的佼佼者。

《知音》则是心灵鸡汤,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等内容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自己的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

扩展资料:

《读者》 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文苑:卷首语、文苑、社会之窗、人物、杂谈随感、青年一代、人生之旅、人世间、在国外、风情录、知识窗、生活之友、心理人生、经营之道、趣闻轶事等等。

《青年文摘》是一本面向全国、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旨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丰富生动、健康向上的精神空间。刊物分上下半月刊、彩版。数字产品有《青年文摘·快点》《青年文摘手机报》《青年文摘·播》青年文摘官方网站以及微博、微信等。

《意林》封面插画主要是以油画、水彩、水粉、装饰画等为主,采用了很多意境悠远,构图唯美,角度独特,立意新颖的摄影作品和漫画。内容积极向上,有意境,有故事,唯美,青春,新潮,主题鲜明。含蓄隽永的美图路线,给人以思想上的宁静,精神上的启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者

百度百科-青年文摘

百度百科-意林

新文化运动时期6种报刊的名称

《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

1、《新青年》: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2、《每周评论》:陈独秀、李大钊办《每周评论》的意见,得到张申府、周作人、高一涵的支持,加上胡适、钱玄同、刘复、马裕藻、沈尹默等人对《每周评论》也支持。

最后确定《每周评论》编辑部设在北大红楼文科学长办公室,发行所设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安徽泾县会馆。参加的人交5元大洋,做开办经费。

3、《晨报》初名为《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并写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不久辞去。

1918年9月,因刊载政府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闭。同年12月,报章改名为《晨报》后重新出版。 由于《晨报》先后依附多位军阀,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后一度停刊。

1928年8月5日,由阎锡山操纵再度出版,改名《新晨报》。阎锡山撤出北京后,恢复《晨报》报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停刊。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报刊经过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第 1批马克思主义报刊。它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在1920年 5月成立后,很快就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这年8月创办了通俗的工人刊物《劳动界》,9月将《新青年》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1月创办了秘密的刊物《共产党》。

同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音》,广东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这些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经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社会改良主义所进行的斗争,为中国共产党建党进行了思想与理论准备。

这些报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新现象。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报刊业务的改革五四运动时期的报刊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改革,主要包括:

1、开展各种思想观点的自由讨论, 实行百家争鸣。

2、发扬中国报刊重视政论的传统,发挥政论的战斗作用。

3、提倡白话文,确立了白话文在报刊上的主导地位。

4、改革副刊,把副刊办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的园地, 涌现出象《晨报》副刊 (第7版),《民国日报》的 “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等这样一批著名的报纸副刊。

5、报刊文体的创新,“随感录”、“新闻述评等是最受读者欢迎的新的体载。

6、新式标点符号开始在报刊上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时期报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每周评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