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地质灾害核心期刊

2023-12-07 19: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地质灾害核心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003-8035]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扩展库(E)
主题分类:
Earth Sciences: Ge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tural Disasters & Industrial Accidents

非中文核心。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是核心期刊吗

省级普通期刊,季刊,投稿难度大。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编:黄润秋
国际刊号ISSN:1006-4362
国内刊号CN:51-1467/P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创刊于1990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 本刊主要刊登由地球内部动力和外动力以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方面的治理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 主要栏目:地质灾害及治理、地质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法、岩土工程、理论研究。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挂靠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开展以下5个方向的研究:①地应力测量与现今地壳应力场研究,②地表形变监测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③活动断裂与地壳结构演化研究,④构造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环境,⑤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与国家重大工程地质安全研究。

2009年实验室主要成果

2009年度实验室共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973”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支撑计划5项、深部探测专项7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SCI检索13篇。地应力监测仪器研制获取专利2项,正在申请专利5项。实验室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2009年实验室参与筹办李四光星命名仪式暨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参与IAEG 2009成都年会,并组织IAEG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专委会(C24)工作会议,同来访的美国康奈尔大学Larry Brown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吴宏伟教授等商讨科研合作意向。

四川宝兴地应力监测台站外观及室内数据采集和通讯设备

龙门山地震工程地质野外调查人员在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前合影

北京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微地震监测台网部署图

张进德的主要业绩

(一)发表论文15 篇,其中核心期刊5 篇,主要代表性文章为:1、云林盆地地下水管理的模型,《地质研究环境》,地质出版社,1993 年,第一译者。2、水平井技术在地下水和土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 年第3期,第二作者。3、应用ArcView GIS 建立我国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探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 年第3 期,第一作者。4、Study on coastal zone evolution of Yellow River Delta with remote sensing,__CCOP Technical Bulletin, Vol.29, 2000,独著。5、矿山环境调查评价与综合研究,西北地质,2003 年,第36 卷,第一作者。6、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西北地质,2003 年,第36 卷,第一作者。7、基于WebGIS 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系统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 年第6期,第一作者。8、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若干问题探讨,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论文集,大地出版社,2005 年,第一作者。9、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建设,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论文集,大地出版社,2005 年,第一作者。10、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法探讨,地质通报,2004 年第23 卷第11 期,第二作者。11、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应用与资源评价信息化,地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4 年,第二作者。12、抚顺市煤矸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综合利用,中国煤田地质,2005 年第11 卷第1期,第三作者。(二)参与出版的著作2 部,著作名称为:1、《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综合管理—从地学角度展望21 世纪》,海洋出版社,1999 年。2、《中国地面沉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年。(三)主持完成的水工环重大项目1、矿山尾矿、固(液)体废料以及地质灾害情况数据库筹建,项目负责人,2003 年。2、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库建设,项目负责人,2003 年。3、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实施细则,项目负责人,2002 年。4、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2002 年—2006 年。5、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负责人,2004 年。6、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建设与综合研究,项目负责人,2004 年。7、大兴安岭有色金属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估,项目负责人,2004 年。8、抚顺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对策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牵头编写人,2004 年。9、国土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指南,牵头编写人,2004 年。10、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要求,项目负责人,2004 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