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教育管理创新对于促进社会和教育管理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实施创新知识管理的策略
1.明确核心目标,透彻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
如果想有效地实施创新知识管理,那么首要条件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深刻了解到底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把知识作为一个主要的资源,对一个群体或者组织来进行一种科学有效地管理。利用知识来提高效率,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并创造出更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新维度。
2.与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相结合
虽然原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传统管理理念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和集中的管理。传统教育管理中的教学系统性比较强,管理严格规范;师生、生生之间有充分交流。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创新发展,但同时也为创新积累了足够的可参考资料。而新的教育理念中更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管理方式也比较自由。正所谓有反思才会有创新,要把积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创新中去,两者相结合,取长补短,方能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也就是说在系统性的教学管理思路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再由老师从中加以引导。
3.建立有效知识管理的安全架构和知识管理机构
我们需要在不损害原有研究生教育管理理念优点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创新知识管理结构。同时,需要发展一种创新的知识管理模式,制定一种灵活的、参与性强的、安全有效的知识管理结构,以团队合作的概念,将相关人员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知识管理机构,而一个专业的知识管理机构需要对知识进行蒐集和加工,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机制,提高研究生对知识的利用率。只有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并依靠这样的专业团队来指导知识管理机构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结语
知识管理是一个提升各国核心竞争力和组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们也正处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当前高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程度,直接取决于整个研究生教育管理阶层对于知识管理的认知和对知识管理创新的实践应用。只有不断地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激发研究生的潜能,从而使各高校的•研究生们更好地学习与创新,更好地提升自我。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的领域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
一、问题视角下的学生管理
问题视角,这种思维模式是以问题为核心,建立于对学生的被动理解上,对问题、差错给予过度的关注。
1.问题学生标签化,消解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
问题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将学生问题化,而学生一旦贴上问题标签,便对学生具有“蚕食效应”,久而久之就会改变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环境对他们的看法。这些变化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在集体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而教育管理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老师处于主动权威的地位,学生被贴上“问题人”的标签,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传统的问题视角把有问题的学生独立出来,在集体生活中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被削减了,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一蹶不振、“破罐破摔”的现象。
2.干预方式单一化,忽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开展工作的模式是:发现学生问题———找学生及学生家长谈话———探寻原因———找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问题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大多从问题视角入手,忽视了学生自身与环境互动的影响,并由此进行干预。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从学生自身去发掘原因,学生个人的特点、性格、行为等方面形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家庭环境等方面遇到困惑或逆境而引发的,在寻找问题原因时往往忽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显然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困扰,通常治标不治本,也很难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工作过程工具化,师生关系不对等
问题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老师常常以专家、家长身份出现,在教育过程里,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明显的主客体关系。学生的独特性、个体性、价值被忽视,教育管理过程被定义为工具化的过程。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教育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视的“人文关怀”中人的因素被掏空了。在大学校园里,甚至还会出现叫家长这样的局面,很多学生不愿意被叫家长,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负担,对老师的教诲不接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工具化的工作模式,呈现出学生对老师教育的排斥现象,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好构建。
二、优势视角下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
“优势视角”Strength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运用这一视角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优势视角对人性的假定上是种乐观的人性观,不再专注于问题,而是把眼光投向可能性。优势视角在评估学生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学生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它强调学生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正规化,其核心内容为以下方面。
1.优势视角强 *** 育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
应该是学生与环境互动的资源与优势,而非问题本身。在具体工作中,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发掘学生优势,创造资源,开发学生潜能。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都有他们的天赋、知识、技能或才干,有的较明显地表现出来,有的则未被发现或调动起来,人与人是不完全相同的。在某种情境下,这种潜能是可以激发和调动出来的,通过个体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操作层面上,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应逐步转移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寻找可发掘的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2.优势视角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受到尊重
包括学生的尊严、主体地位与独特性。所以教育过程中应优先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尊重。
3.优势视角相信学生是可以改变的
这种改变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备在逆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在具体工作中,优势视角要注重学生如何学习、生活、与他人交往,如何走出困境。
三、优势视角在教育管理工作上的构建和应用
1.承认问题的存在
在开展学生工作时,优势视角理念不能忽略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在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讲述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宣泄情绪,有利于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在讲述自己经历的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哀伤、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这有利于教育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境况,了解他们经历的事情以及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境况所做过的努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育者要承认问题是存在的,通过问题来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使学生从困境中获取动力。
2.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强调老师与学生相互之间的双向理解沟通,追求多样性和个别性。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递进过程:交流———理解———解释———互助。这里的交流是一种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有效交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使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老师则扮演指引者、支持者、倾听者、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师生之间搭建起一种平等合作的平台,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信任、自在的环境,和他们一块讨论并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协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
3.较少关注问题,关注焦点集中于挖掘学生的能力
问题视角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忽视对学生自身能力及资源的挖掘,贴标签的做法又放大了所谓的“问题”。从优势视角来进行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上就要求老师较少地关注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促使学生形成充满自信的自我认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在我们学校的很多活动中,其实已经蕴含了这种做法。比如各种才艺大赛、歌唱比赛、校园之春等团队活动,都是旨在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
4.使用激发学生优势的语言
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老师使用激发学生优势的语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然而当他们经受长期的困惑时,往往会忘记甚至隐藏自己的优势。使用能够激发学生优势的语言,并用这样的语言同学生交谈,传递给学生积极的心态。这种暗含的期待和赞美会增强学生进取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奋发向上,并会慢慢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要积极回应学生的成功,并帮助学生去发现自身更多的优势,有一颗真正关爱学生的心,并能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敏感体验,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心理、心情、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微笑面对,泰然处之,与学生在思想、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以心交心、以情动情,从而真正做到:用爱去感染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用情去感动学生。当大学生获得老师积极的关注和较多的赞赏时,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自我认知水平就会提高。大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学习,会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来应对逆境事件,相反,那些得不到老师关注的学生,由于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也不会及时向老师求助,就会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根据自身经验,老师的每一句鼓励、每一声赞许都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 *** 作用,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5.重视环境因素,将个人和社会环境有机联络起来
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强调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也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强调将个人和社会连线起来。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也由关注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生活环境和社会资源的独特性,挖掘其中优势的资源和社会影响力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优势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帮助学生发掘环境中的优势资源和支援力量为工作取向,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当下的问题,更可以形成一种持续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6.让优势视角成为一种思维习惯
优势视角是一种理论,是一种看待事物,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视角。优势视角不会自动带来积极效果,需要铭记于心,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优势视角不只是为教育他人提供了指导,对于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可以使生活更愉快,避免聚焦于问题,有好的人际关系。合理分配发挥自身优势和弥补缺陷的时间,实现高效发展。只有教育工作者自身相信并坚信优势视角是一种好的思维品质,而不只是当作一种教育管理工具,才会更好地利用这一视角来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高校扩招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显得滞后,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更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延长学业学生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按照有关规定,延长学业学生仍然属于学校的在校生
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就延长学业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缺乏对应的制度,各部门之间对于延长学业学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甚至出现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大部分延长学业的学生都不在校住宿,他们既不办理休学手续,也不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对学校的很多事情置若罔闻。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这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和安全隐患。
2.集体意识淡薄,管理难度很大
延长学业学生的集体意识相对淡薄,很难融入新的群体。延长学业的学生一般都要归到下一个年级进行管理。由于原来班级同学均已毕业,新班级同学相互之间并不熟悉,导致延长学业学生与新班级同学很少接触。此外,延长学业学生一般在学习方面较差,做事缺乏积极主动性,导致新班级在组织活动方面参加很少,与本班级同学接触机会很少,因此缺乏班级认同感,缺乏集体意识。
3.师生之间不熟悉,教育管理难开展
延长学业学生到下一级毕业班统一管理,原来的辅导员不再继续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新的辅导员往往对这部分学生不熟悉、不了解,这部分学生与新的辅导员之间缺乏了解,没有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便没有沟通,没有沟通,更无从谈教育和管理。这样一来,延长学业学生变得更加散漫和放纵,学习无法保障。
4.思想教育工作难以收到效果
延长学业的学生往往年龄较大,很多道理都能明白,但是往往缺乏自制力,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很多时候,辅导员教师刚刚谈完话,学生也保证了要好好学习,结果一遇到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他们就开始逃避,言行不一致。
二、提高延长学业学生教育管理有效性的举措
1.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延长学业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
正确的指导可以为延长学年学生指明前进方向。管理延长学业学生,须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细化分工,出台《延长学业学生管理规定》,设立专职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所缺学分情况,因人而异,指导这些学生规划安排自己的重修课程,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及努力方向。由教务科确认学分,根据开课情况及缺课情况具体指导学生选课。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使得延长学业学生增强归属感,树立完成学业的信心。
2.应用新媒体,构建多维资讯沟通渠道
延长学业学生多在校外住宿或实习,往往不能及时掌握学校的相关通知资讯等,导致教育管理的滞后。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与延长学业学生的沟通互动,如可建立延长学业学生专门的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等。一方面,将学校和年级的相关资讯及时传达给他们;另一方面,延长学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相互交流,答疑解惑,在学习上还可以起到相互鼓励促进的作用。
3.注重发挥专业教师学术素养对于延长学业学生的引领作用
对于延长学业学生的教育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的谈话、教育和督促,更需要专业教师的引领。专业老师要发挥自己在专业、学术方面的特长,充分利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吸引学生、引领学生,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4.注重延长学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学业延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针对延长学业学生的这种心理,要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视延长学业制度,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班级中,开展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踏踏实实地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5.加强与延长学业学生父母的沟通交流,发挥家庭教育的纽带作用
辅导员和家长要保持长效的沟通联络,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父母,并将相关情况做好备案,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纽带作用。
一、影响学校教育管理衔接的瓶颈分析
结合现代教育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影响学校教育管理衔接所遭遇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教育理念
古人认为,对于教师来说,其教学本质便是“传道授业解惑也”。由于现代教育需要符合资讯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方面仅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创新发展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受教育理念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管理衔接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2.教学内容
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方面对我国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一方面,在基础教育上,我国提倡的是基础知识的获取,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在高等教育方面则注重科学教育及人文教育。由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悬殊,导致在教育衔接上会存在很多问题,使学生很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也使学生在基础教育转为高等教育时,短时间内很难适应。
3.教学手段
传统模式下,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一个作为教学的主体,一个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两者之间没有很好地参与互动及交流,从而使师生之间无法营造良好的关系,无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现代教育中,显然需要更新教学手段,并融洽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衔接起来。
4.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衔接的重点部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显得较为单一,面对学生的过错通常采取口头谈话教育。显然,这无法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因此,在现代教育过程中,需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学生的过错,需以学生个体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如此一来教学管理的衔接性工作才能更具有效性。
二、加强学校教育管理的层级递进与衔接的有效策略探究
1.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明确教学理念,改善过去注重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教育的坏习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结合教育改革及创新,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2.完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完善方面,需要结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在认清两者之间差异化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比如基础教育方面,所设定的教学内容能够充分符合学生发展,在高等教育方面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注重两者之间的衔接性,使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时,能够找准自身的学习目标定位,为今后的完善学习提供依据。
3.创新教学方法
“灌输式”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情况便是无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无论是中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均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便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及需求,融入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及游戏教学法等。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为教育衔接的流畅提供依据。
4.提升教学管理方法
教学管理方法的提升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便能够形成的,希望结合大量实践教育工作,进一步对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更新。笔者认为,首先便需要树立有效的教学管理理念,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管理为学生。其次,需要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多组织具备积极意义的活动,以此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完善学生管理的考核体系,以此认识学生的不足,进一步起到取长补短、完善自我的作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进行改革,将管理变成一种服务,使学生能够尊重教师,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更加融洽,以此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保障和依据。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加强学校教育衔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认识到影响学校教育管理衔接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因此,加强学校教育管理衔接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及提升教学管理方法等。另外,笔者认为,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衔接措施,以此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并适应这项工作,进一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健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为教育管理学史逻辑展开的教育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开始注重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内外部共同改革的模式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本文将以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基本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人类文明的进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入人心,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需要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之中的重要推动力,也须将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到位。本文将对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后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大学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关键环节,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从目前来看,这一点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低下,模式单一落后。对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和模式以及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其按照上级出台的文件和命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整个教学管理体系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学校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于老师,从教材的选择,试题的编排到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安排,都须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提前审批,对不符合相应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甚至删除,并未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作出了硬性指标和规定,因此很多老师面临着课业和科研的双重压力。
2.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是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的普遍问题。很多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抓进度并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在未进行实地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定期的检查。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承担过多的教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很多学校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
3.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壁垒
教学管理是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诸多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壁垒。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大多采取西方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的专业化和精简化,这种模式尽管能使学生对专业有更加精深的了解,但是极易导致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融合和沟通,学科壁垒的形成使得学生难以对大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掌握,在知识构建上也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也导致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合作,外加上落后的教职制度以及职称晋升激励机制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自主研究,忽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点不仅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采取系统化、联系化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4.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
意识指导实践,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高校难以进行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我国诸多高校仍然采取终身教授制,这种教职制度导致教师故步自封,局限于以往的荣誉以及现在的安稳状态,难以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隔阂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与沟通,教师也并未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因此难以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科研项目的开展。最后,职称晋升制度直接与薪金水平挂钩,导致许多教师将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的目标,在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时,并不是自身对学术的忠诚与热爱,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狭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二、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对大学教育管理的推动
为了促进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自身的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来给予大学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地开展和管理;其次,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大学校园的管理现状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综合实力,让有经验的老师和权威专家进行教科书的选择以及考试内容的安排,从而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是大学教育管理的引导者和风向标,因此需要发挥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而非进行实际管理的干预,通过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来增强大学管理的活力,使其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3.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科分离这一现状,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目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安排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并找出学科之间的共通处,引导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老师也需形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正确理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加强与跨学科老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从而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养成正确的认识观。
4.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落实该教育管理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老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在进行教学活动及学术研究时,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将系统观作为自身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还需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三、大学教育管理就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本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作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跳板和垫脚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可持续发展策略要求大学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将就业作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学校,首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真正地实现对口教育,让学生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其次则要求学校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中了解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不足之处。最后则需学校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从而使其顺利的就业。
2.实现校企结合
校企结合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校企结合能够实现专业对口,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来进行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联合制定,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3.实现专家教师管理
效益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中的重要原则,在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革新时,也将效率和质量作为自身的目标,通过组建委员会以及开展研讨会来实现专家和教师管理学校,并由其担任教学管理之中的各个职位。这种直接由专家和教师进行大学教育管理的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专家有着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风向标,可以通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来保障整个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作为教学的一线人物,对整个教学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有着最及时、最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清晰地认识到现有的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矛盾与不足。因此,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能够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社会动态的基础之上进行管理行为的调整和革新,并有效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管理体系和模式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4.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
大学生作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生代,既是大学校园之中的主体,又是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被管理者。因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强,心智也较成熟,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可以在专家管理的同时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大学管理包括学生文化创新成绩管理、学生寝室管理、校园秩序管理以及校园环境管理,在这四个板块之中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状态,自身的民主参与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整个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因此针对此现象需要学校转变管理理念,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让学生在四个管理板块之中担任一定的职位,赋予其合理的权利,在合理的领域之内直接实现学生管理学生模式。这一点能加深学生对校园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履行义务并使用一定的管理权力。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并将该理念落实到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点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飞.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J].沈阳师范学报,2011(02).
[2]倪文静.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摘要]在高校中,学生党员的培养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好共产党未来先锋力量就要依靠学生党员们的努力。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培养高校学生党员是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重要人才来源,但这些学生党员该如何进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探究解决方案,更好地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一直是校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集合了一批批有各色专业特长的学生,是选拔优秀干部及学生党员的重要场所。另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怎样的接班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照搬照抄非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必须结合学生党员个性鲜明、有良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办法,找出适合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一套管理体系。
一、存在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要改进之处。尤其是今年来,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应创新办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体制。
(一)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党和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高,对自身教育认识不足。在高校中,绝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掌握了良好的党的理论知识,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带头人形象。但也存在有的大学生入党后人存在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上虽然先入了党,但思想上未真正入党。有些学生党员甚至认为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每次考试通过,走完发展程序就算入党了。大学生党员首先应端正入党动机。入党是光荣地,但不应将它作为为政治道路铺路的垫脚石和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而对于党的理论、路线、宗旨理解不深,没能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经受组织考验的基石。因为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些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为了使自身思想行为符合入党标准注重自身,入党后就松了口气的错误思想;有些大学生党员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甚至有些预备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不重视在预备期间自我修养的提升。他们认为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只要预备期满,就可转正。只要踏进了党的大门,政治上就有了保护伞,开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学习上重专业知识轻自我修养提升。有些学生党员一味埋头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党的有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减少了,这样使自己周围缺少朋友。专业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自身修养提升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获得幸福感的终极法宝。
(二)党组织生活单一,流于形式
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党组织按照党内的明确的规定,开展如“三会一课”制度、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为每位党员配备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等,真正做到将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到实处,让每一位正式的党员也有一直接受教育的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念报纸、读读文件、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基层党组织甚至对政治生活涵盖的范围缺乏足够认识,狭隘地认为党内生活仅限于“三会一课”,而且其组织的“三会一课”也多流于形式。
二、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支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两方面发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做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基础。
(一)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原因
在校大学生党员身负两种角色,一是学校学生,二是党组织的一员。但他们常常关注的事自己的发展,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度上,换句话说,就是常以“学生”自处,在待人接物上,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在新时期下,学生党员接收到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个性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为深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政治素养增加了难度。学生党员往往缺少主体意识,仅限于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党组织生活中的主人。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和支部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主动要求入党的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强,教育的广度及深度有待加强。由于学校的党组织缺乏物资、资金及人才,基层组织难以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情况。组织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特色的、创新性的党性活动,在校内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党务知识了解不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学生党支部成员间的交流不深,支部压力巨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措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养,锻炼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党员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应结合党的理论,以此为指导,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风”建设。针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原因并基于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以下对策:
(一)完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应该从入口开始把关,从推优开始,紧抓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党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入党,做到各个阶段都有高素养的正式党员跟进,对要入党的学生进行考察,不仅要有书面的党知识的考察,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考察。期间,若出现不合格者,及时做出处理,例如延期发展或不予以发展,真正做到每一个入党的学生都能从思想上入党,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在选择学生上党课时,可以将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优异或是学生干部优先考虑,提高党课的面授效果。党课的上课内容应以常识性的知识为主,增加学生党内知识量的储备,确保授课质量,进一步保证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优良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工作中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大学生党员参与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党员间的交流学习工作,倡导学生利用党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运用中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增进理解。在校内,团支部和学生社团是良好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在这里开展工作,不仅能是党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甚至党支部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参与学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可以绕过他们时刻接受来自广大群众的检验、监督,时刻检验自己,不定期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通过带动促进,让他们带动其他部门,进而达到一起进步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优秀党员的摇篮。面对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党员群体,结合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端的交流平台,创新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内活动的形式,这将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将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进而在整个校园中刮起一股新的风潮。努力开展好群众的教育管理活动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这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同样适用。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党员思想的先进性,树立以为中华崛起为时代己任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好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练崇潮.怎样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伍处文.深入开展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1.
[3]陈健.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4]周慧如.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工会论坛,2008(5).
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未提起应有的重视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未能从思想上给予应有的重视,以我校为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错误理解教学管理,将工作重心转移。高校中的某些教学管理相关人员认为教学管理就是一些简单的行政工作,比如调整和排课,及保管学籍档案、平时不定时的检查下课程教学,最后在做好期末或是结业的考试安排。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在从事教学管理工作时例行公事,流于日常基本工作而不利于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2)其他工作分散精力,致使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疏忽。有些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在学科和专业建设、行政管理及教学科等方面的重大压力,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教学管理投入足够的精力。
1.2教学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未适应当前形势要求
具体来说高校教学管理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要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教学管理理念落后陈旧。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还未完全成型,存在着较为常见的一方面积极倡导人本管理,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却仍然沿用旧的落后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处理问题仍然凭借自己的固有经验来管理,导致经常出现管理措施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2)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就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方法而言,过于简单而且单一。各高校几乎都是在用同一套标准来规范在校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各项日常行为。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不管是对任课教师和在校学生都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对任课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会使各任课教师为了避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更加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更不用说结合自身实际,博采众长,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对学生来说就会使他们的思维受到固化,进而产生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创新精神及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课件,过于整齐划一的单调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会大大降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阻碍,严重者还会对高校的教学效率及整体人才的培养质量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1.3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做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得依靠管理人员。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从管理相关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来说,大多数都不是管理专业毕业,因而在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方面比较缺乏。另外,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也有很强的变化性,有时候也比较繁琐和复杂,因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还要求他们在业务和政治上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最后,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管理人员的精力被分配到各种日常事务和临时事项上较多,对教学管理知识的学习和深究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这也是导致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很难满足发展要求的一方面原因。
二、改进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的对策
2.1纠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加大投入,不断提高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的现状,各高校应及时纠正对高校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提起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加大投入力度,不但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更正对教学管理的错误认识。各高校应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其认识到搞好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性,纠正大多数人对教学管理的肤浅认识。(2)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也应使其认识到教学管理的意义和搞好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当中,教学管理除了教学来说,对高校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科研及服务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效能。
2.2转变思想观念,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管理模式单一简单的现状,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的转变和更新教学管理的思想和观念,并且不断的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当前高校教学与发展的新形势。(1)打破传统思想束缚,转变工作态度,激发工作热情。在注重科研醉心学术的同时,各高校也应重视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肯定,通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来,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2)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协调领导和各部门,认真研究教学管理的内容、目标及具体形式,及时淘汰落后陈旧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适应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各项新要求。
2.3内部培训与人才引进相结合,不断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各高校在坚持科学、规范、制度的工作原则之下,应从内部人员加强培训与外部人才引进两个方面相结合来不断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的队伍建设。(1)不断加强内部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整体管理业务水平。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各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做前提,应通过掌握和借鉴现有的优秀的教学管理实际经验作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保障。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培训,提高其管理知识水平。进行实用性管理技能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能力和实际分析和解决教学管理问题的能力。(2)适时的开具便利条件,实施人才引进,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各高校可通过提高生活及其他待遇,在职务晋升或职称评定中给予优惠等政策,来吸引更多的具有扎实教学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从事本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这样做对现有教学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合理地优化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
三、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当前高校体制改革能否有序进行与否,更关系着新时期培养的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低。因而,对高校教学实施科学高校管理极具综合性和全局性。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教师和学生们都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只有各方密切关注教学管理,人人参与其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使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戚文波 单位:文山学院
(二)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问题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设置的专业和课程无法培养出社会复合型的人才。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广大劳动者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进学校进行再教育,这就为成人高等教育创造了机遇。但是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完全脱离实际,不会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无法适应人们的需求,自然也就无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2.学生生源问题
学生生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整体质量下降。这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将进行降分扩招,以保证自己的学生生源数量。这种保量而不注重保质的行为,就会让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接受教育。这种情况使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一再降低录取分数线,生源质量越来越差。
3.学生问题
现在社会上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低学历的人无法找到好的工作,就使这些低学历的人不得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这样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也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毕业率。
4.教师问题
在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中,教师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没有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育中。教师是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的传授者。但是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工作,这样就使教师的精力无法集中,而且容易疲劳,影响教学质量。
5.教学管理手段的问题教学管理手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1)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在处理普通高校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时,总是将前者放在主要位置,学校大部分的经费都投入到了普通教育教学管理中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却很少。(2)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的管理观念落后,在日常管理中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而信息化管理手段却很少。(3)大多数成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正确快速的进行信息处理。(4)大多数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不注重信息化管理手段,技术含量低,软件开发程度不高。
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1.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实际和学生需求来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进行调整设置,确定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提高国民素质为课程目标,课程开展的方向要与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教育相融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2.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的教育虽然由于学生生源问题,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招进来的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但是可以加强对其后期的培养。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让他们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建设一支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成人高等教育有着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征,成人教育有着成人性、职业性、业余性,所以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同,进行成人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比普通高校的教师要更具专业化素质。(1)成人教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可以自行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术。(2)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加强学生交流,将自己的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最新的教学技术设备,转变古板教学模式,采取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成人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人才。
4.利用最新的教学管理手段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并根据教育改革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考试制度,采取客观的考试和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就业。
三、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是人们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场所,国家应该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加大财政支持,让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可以有足够的资金来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解决学生生源和教师问题。机构自身也要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解决管理问题,让学生在这里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作者:霍士磊 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三)
一、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优秀人才是教学管理的目标,针对这个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是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教学管理被赋予的这种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定要肩负着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执行计划、检查监督和控制质量的任务以及指挥协调授课及实践环节。可是就我国在教学管理目前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函需解决。
第一,中学管理中,管理者喜欢用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和教师的一些行为。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工作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抑制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反而更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第二,学校地处的环境不好。还有些学校本身就处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办学条件差,教学的基础设施不齐全,教学经费有限,阻碍了一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相对应的物质基础,导致教学管理的水平低下。
第三,一些学校的文化设施落后,没有一个属于自身学校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给教学管理带来了阻碍。
二、针对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所采取的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目前的情况。
2.1明确管理中各个部门的职责
各个部门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份内的工作,有计划地管理学生,这样就使得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师生关系的教师能够更加有效的管理学生。同时,也能更加深人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对学生的管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实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学在管理上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跟随社会的脚步进行改革,实施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使教学管理紧随教育的发展而发展。
2.4建设具有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校园风气就取决于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如何。
三、总结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体现一个国家能否富裕强盛的重要标准。我们针对教学管理与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针对现阶段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变的对策,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法使我国的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教育 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针对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侵权问题,分析了侵权现象的类型,以及造成这种侵权现象的成因,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生维权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侵权;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 文化 水平的提升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权利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对小学生群体合法权利的保护问题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生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综述
小学生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外,还享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中有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但现实却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自愿关系,与其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不对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这些现象总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实中侵犯学生健康权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体罚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不时会听到 相关报道 教师体罚学生的事情,情节严重的,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教师严重侵犯了学生最基本的人身权。而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由于害怕,他们有时候会选择沉默,不跟家长说,直到家长发现孩子身体受伤才知道事情真相。有的学校一味追求教学成绩,经常会擅自给学生增加自习时间,还本着自愿的原则,这种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长远考虑,并不真正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却存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甚至他们都不知道教师的一些做法是在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比如,老师会让小学生养成写 日记 的习惯,会让每个人准备一个本子,每天写一篇日记,这个做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定期让学生把日记交上来检查,这就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虽然国家已经有明确规定,禁止公开学生的个人成绩,但是大部分学校为了刺激学生竞争以及学校之间各项评比,公开了学生成绩。考试成绩属于自己的隐私,学校在没有经过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公布出去就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学生去学校就是去接受教育的,任何人不能阻止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是明确写进《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上学迟到或者不好好听课等理由把学生赶出教室,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怕影响班级整体荣誉而让其转学,这种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4.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中国人向来把尊严看得很高,即使是小学生,也有尊严。但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却常有侮辱、伤害孩子情感的行为,这比暴力行为更不容易被发现,但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教师由于“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乱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谩骂,比如他们会当着全班的面骂学生“笨蛋”“傻”等恶劣的言语,从而使被骂学生在同学的嘲笑下产生负面的情绪,还有的教师会用下课不准休息惩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些伤害是极其隐秘的。长期在这种谩骂、侮辱的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扭曲,后果非常严重。
二、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缘由。
1.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我国的学生从小是在尊师重道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老师说的话就要服从,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能顶撞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们不像是朋友,更像一种上下级关系。学生自身就会处于一种弱势状态,特别是小学生更是把老师的话当做“真理”,即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也会默不作声,更别说投诉或者寻求法律保护了。
2.部分教师素质低下
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教师的素质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特别是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有部分老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知道出成绩,不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些教师“倚老卖老”,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教育 经验 ,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自身的法律意识又相当淡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3.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自我控制的意识与能力两方面 基本素养 的缺乏,使学生在交往时容易产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能尊重他人权利的现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他们一般都是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别说法律意识。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权利屡次被侵犯而没有采取 措施 时,其被侵犯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小学生。
4.法律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但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权益保障等重大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维护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被忽略。
三、对策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为重大,务需切实履行教育与管理之职责。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素质较低,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情况,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教学的错误观点,加强教队伍建设。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进行排查,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其次,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教育,通过学法知法的培训,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和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从而自觉地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变过去错误的 教学 方法 ,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提高孩子维权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该定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维权意识的培养,告知学生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一些典型事件的处理解决方法,和学生成为朋友,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只有学生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遏制侵权现象的发生。
3.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对一个学校的管理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管理者推出正确合理的管理路线,尊重学生的权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组织一些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法制教学章程。从现有的保护未成年合法权利的相关法律看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我们要加大这些法律的教育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学生知法、懂法。
4.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老师现在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分数上面,教学方面只抓成绩,忽视了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学校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变“主观”为“客观”,克服管理的主观盲目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变“决策者”为“规划者”,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一味独裁,而是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规划,并形成统一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白平则.论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实现与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2]柳倩华.从中小学教师侵权行为谈如何加强教育法治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2,(24).
[3]余晖,胡爱萍.中小学侵权行为的类型与防范对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3).
[4]张冀曼,李欢.中小学教师侵权现象探析[J].中国教师,2007,(S2).
[5]马金富,任玉霞.浅谈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3).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等特殊教育领域,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及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包括学生学习生活、 社会实践 等领域,相关能力的提升,都是教育管理工作致力实现的目标。基于此提出了我们必须采取创新型思路与措施来提升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从而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氛围中实现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创新。
关键词:特殊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1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是新时期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特殊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旧观念交叉碰撞,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建立了多年以后开始逐渐进行着自我的完善与更新,人才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得日益激烈起来,这就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各种发展的机遇与有利条件,努力创新自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从而有利于特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是高校解决自身教育管理中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特殊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较为滞后,其自身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很多时候是按照较为传统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式来处理并解决相关问题的,其真正的民主性特征不够高。因此,为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尽快实现自身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要适当征求被管理者的建议,采用较为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这样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才真正有利于满足高校自我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解决的实际需要。
1.3是特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时俱进的需要。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正处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都影响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当今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提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多方冲击和压力,如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做到与时俱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要求。
2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2.1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其内容不得与国家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抵触”。高等特殊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必须服从国家意志,维护政府尊严,接受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2.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要从本校实际出发,便于操作,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中庸之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则,。中庸之道”的核心是执两用中,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学校制度的决策过程中,必须持有辩证思想。如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抽象或严格,便难以把握;过于浅显或宽松,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为此。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在制度决策时,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2.3.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原则有助于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的“双重性”,认真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领导、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等环节,才能在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真正做到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如高校中的特殊教育学院,大多开设美术、中医、特殊教育等专业。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应让各专业教师充分享有民主权、自主权,按程序性原则办事,而在重大问题决策时,管理者应在集思广益后,按高效性原则处理问题。
3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3.1明确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以确保学校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并要想方设法地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学以致用,重在实践。同时,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原理、特殊教育发展史、特殊教育心理学、视力残疾 儿童 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3.2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残疾学生需要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比普通教师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为此,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对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在增强了学校组织凝聚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能。
3.3实施全纳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得到落实,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主流为基本教育目的,通过校内、外调查研究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发现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现有的几个专业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需要。总之,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特殊高等学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都影响着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能客观地认识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能在对学校内部的财务、人事、教学、决策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能站在国家的高度上,集思广益,为学校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
作者:阎洪涛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子奇.甘肃本科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