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骨科疼痛护理论文

2023-12-09 04: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骨科疼痛护理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和护士的分工也越来越精细,二者之间相互协调促使更加良好的服务,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骨科患者的护理需求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骨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

关键词:骨科;护理医学

一、资料与方法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体位,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体位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体位,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4.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对疾病和对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疼痛的感觉,因此护士给予必要的关心,疏导患者心中郁积。应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分散注意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进行清创、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必须移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起患者疼痛,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当患者疼痛时,陪伴家属也受到影响,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致使患者疼痛加剧。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因素,积理状态,也能起到止痛和有助于康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2、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龚喜雪;卢梅芳;中国医药导报2011-01-2586

摘要: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

关键词:骨科;安全管理

一、资料与方法

1.方法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28.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伴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龄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老龄化骨科患者的数量也处于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大部分老年骨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受限特征,加之老年骨科患者属于高危患者群体,通常合并其他脑血管、心脏疾病,因此,医院骨科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而安全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大量研究报道均提示,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大体包括四个部分,即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及责任心。一般老年骨科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损伤,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且其身体机能处于不断退化的阶段,若护理人员仅遵照常规操作,机械性地执行医嘱,匮乏风险事件及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则较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且无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不能更好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7-8]。护理安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医院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服务的基础,是降低医疗纠纷、减少医疗事故产生的重要环节。针对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是提升骨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安全教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安全管理,使患者获取充分的知情权,对任何治疗及检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可充分信任护理人员,以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同时督促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一般资料,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对重病患者给予恰当的言语安慰,纠正其负面心理情绪,同时向每位患者普及必要的健康知识,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强化病区的防范护理,做好病房环境的护理,避免客观因素所造成的意外事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展开强化安全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在骨科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教育方案,不仅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可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调查及护理石敏,张秀琼,周永霞,江慕尧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05-25110

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骨科护理中,骨科患者的住院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所以,无论是从心理需求还是身体护理需求,患者都需要得到周到、体贴的护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骨科护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骨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宁晋县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医院,骨科;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

在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为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切口感染除患者自身原因外,还有医院感染[1]。骨科手术类型多样,护理方式亦不同。手术室为手术与抢救的场所,手术室护理干预会影响到手术效果。骨科手术护理不到位会引发患者切口感染,增加切口感染率[2]。寻找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为强化骨科手术治疗预防切口感染提供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方案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疾病带来的改变,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和药物依从性,加强医患、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满意度[3]。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手术均为无菌操作,采用全麻;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开放性骨折手术、急诊手术;传染性疾病患者、多发骨折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肾疾病患者。

1.2一般资料选取

2014年5月—2015年10月宁晋县医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8±5.1)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9.0±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试验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术前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探视,嘱患者在术前1d用抗菌皂液洗漱,指导患者做好备皮准备。对不能沐浴的患者使用2%氯已定乙醇对手术部位消毒。积极与患者沟通,提前告知手术操作流程,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相关知识,多鼓励安慰患者。告知患者进入手术室无菌区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0.5~2.0h使用抗生素,对留置导尿管和放置切口引流管的患者告知其意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2)手术室准备工作:

采用湿式清洁消毒方式对手术室各种仪器、地面、台面消毒灭菌。手术室内的护理人员与医务人员要减少走动、出入手术室的次数。加强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护理干预,将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在40%~60%。

(3)术中护理干预:

对患者切口皮肤消毒,做好手术器械与手术衣的准备。术前15min预热手术台,术中使用恒温毯为患者供热保暖,使用物品遮盖患者不需要手术的部位。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及药液提前加温,保持在37℃左右。

(4)术后护理干预:

加强对手术切口的保护,严格遵循换药规范操作,护理人员完成换药后要进行手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换药时要以切口为中心向外周10cm范围进行切口,进行皮肤消毒。如果发现患者切口出现渗液,及时对切口渗出液进行细菌学培养,采用对症处理。加强病房环境卫生的管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患者被送回病房后,嘱患者翻身。

(5)出院指导、健康指导:

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饮食指导,必要时进行回访。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评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为13.6%(6/44);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为2.3%(1/44)。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5,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8,P<0.05。

3讨论

手术部位感染至今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约占所有住院患者感染的14.0%~16.0%,预防和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是医护人员的重要课题。骨科手术有其特殊性,骨科手术的种类很多,但一般是修复手术或者是重建手术,如脊柱的内固定手术、矫形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等。这类手术一般需要使用内固定材料对相关部位的骨骼进行固定,因此,稍不注意患者在术后切口就容易感染,且骨科手术患者由于术后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易使致病菌通过切口感染。同时由于患者皮肤不洁未注意保护手术部位及切口而引发感染[6]。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需应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采用合理、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措施 ,在术前、术中、术后加强皮肤的清洁、消毒、保护等[7-8],有效降低了骨科患者切口感染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相关研究显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相关感染因素中术前皮肤准备、预防性抗生素给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长短是影响手术室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切口感染重在各个方面及各个环节的预防。对各环节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地预防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存质量。李小霞等[8]研究显示,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在术后切口的感染。本研究从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三个阶段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术前护理以准备为主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中环境。术中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做好医护人员手部和患者切口皮肤消毒,保证切口周围敷料干燥、清洁,做好常规的手术器械、手术衣准备。在操作中采取缩短手术时间的护理干预方式,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率。采用保温措施,避免低体温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术后护理干预加强对手术切口的保护,同时加强病房环境卫生,降低切口感染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柳波.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19(21):77-79.

[2]朱静.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57(35):238.

[3]韦远华,李水莲.手术室护理干预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6,11(1):17-19.

[4]雷新华,贺云香.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23(1):50-52.

[5]白玉秋.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5(9):184.

[6]蔡建芬,李晓丽.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29(21):70-73.

[7]王春燕,石凤英.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2(92):281-282.

[8]李小霞,古秀清,陈小琼.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31-32.

《 人性化骨科护理探析 》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工作逐步变得人性化。骨科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进一步凸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院骨科病房特开设了以人性化为护理主题的相关工作,并在工作中扎实推进,对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本院更好地占领市场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骨科护理;人性化;管理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现今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护理,人性化护理是一种非常优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切护理都是为患者服务的,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得到最舒适的体验,使患者的各种负面反应显著降低,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较好的疗效。骨科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进一步凸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院骨科病房特开设了以人性化为护理主题的相关工作,并在工作中扎实推进,对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进与 教育

要能够很好地实行人性化护理,就要要求护士知道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是什么,详细地了解人性化护理的内涵,这样,才能在骨科较好地开展人性化服务。对此,本院针对护士的基本情况,开展了人性化护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定期开展一些人性化护理方面的课程,让护士真正地了解人性化护理到底是什么,人性化护理的发展趋势等。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护士实际实行的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2骨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1]

2.1入院时人性化护理

骨科病房收治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骨折患者,患者在病情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对生命有威胁。患者在刚开始住院的时候,一般都会伴有剧烈的疼痛,还有患者突然由健康人变成了患者,对治疗环境感到陌生,患者及其家属常常会感到担心,害怕疾病治不好或是以后落下后遗症等。有的患者在住院以后就实行骨牵引或者是打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有些患者病情严重的入院就直接进手术室进行治疗,这些都会使患者(家属)产生害怕的感觉。所以,护士要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家属)。要及时向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情况,使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患者(家属)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对他们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措施

2.2.1术前护理

在进行手术前,要尽量使患者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心。护士要向患者讲解 健康知识 ,使患者能够全面掌握,稳定情绪,使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增强。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事项,让患者对治疗过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告诉患者为他实施手术的医护人员都是有丰富手术 经验 的,让患者放心。如果患者过度紧张不能缓解,就可以给患者应用镇静剂帮助患者放松下来。

2.2.2术后护理

手术之后,在患者麻醉中醒过来之后再推回病房,护士要马上到患者病房,与麻醉师做好交接工作。护士要亲切地与患者交谈,告诉患者手术已经做好了,并告诉他手术非常成功。护士要多观察患者,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平时要细心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向医生及时 报告 患者的病情,遵医嘱进行各项操作,提高护理质量,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

2.3人性化的护理及功能锻炼

手术之后及时早期的功能锻炼对于骨科患者的康复是十分必要的。护士要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要及时向患者说明术后早期及时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患者刚开始进行锻炼时都会有疼痛的感觉,因此有的患者不能坚持。护士要鼓励患者坚持锻炼,不要放弃,增强患者的信心。

2.4语言要具有人性化

在人性化护理中护士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语言是具有双向功能的。和蔼亲切的语言可以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与勇气,使患者能够以轻松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反之,不礼貌、冷漠的语言可以使患者受到不良的刺激,给患者带来消极的影响。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与患者(家属)交谈时语气要礼貌,当患者焦虑、缺乏安全感时,使用的语言积极向上并具有鼓励性,这样能够使患者精神放松,达到较好的效果。

3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以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手段,达到提高治疗效率和促进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

4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并不断深化人性化管理进程

人性化管理不等于宽松管理,护士长应以人为本,在科学的人性观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管理,做到以身作则、换位思考、公平公正、少批评多鼓励,并领导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学习,不断提高团队凝聚能力。

5 总结

综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步,现今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人性化的护理,人性化护理是一种非常优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切护理都是为患者服务的,让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得到最舒适的体验,使患者的各种负面反应显著降低,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较好的疗效。骨科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进一步凸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本院骨科病房特开设了以人性化为护理主题的相关工作,并在工作中扎实推进,对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月华.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病区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11):134-135.

[2]周芹.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27):47-48.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

摘要:目的就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这期间所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的护理,例如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查、医嘱等,而对于实验组则给予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结果对照组其检查预约的时间(2.78±0.52)d、异常结果反馈时间(10.52±0.58)min、病发症发生的概率(28.32%)相比较于实验组检查预约的时间(0.68±0.14)d、异常结果反馈时间(6.78±0.38)min、病发症发生的概率(10.23%)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达9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仅有50%。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患者预约等待的时间、异常结果反馈的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骨科护理;应用分析

0引言

随着护理模式不断的推进和创新,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也被提了出来。医护一体化模式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护理模式,它并不是简单的医护一起工作,而是医护双方通过合理的分工、相互的协作进而达到共同的护理和治疗的目标,它的推行与实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疗,从而使得治疗的效果得以提升[1]。而为了研究医护一体化的效果,我院也就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这期间所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41.24±3.4)岁;而对照组男性有33例,女性有17例,平均年龄为(40.22±3.0)岁。通过调查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模式的护理,例如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查、医嘱等,而对于实验组则给予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建立医护一体化小组:

在我院骨科选择资历、经验较高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医护一体化小组,该小组的主要目的是负责医护一体化的制定、实施、监督。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病史进行全面的询问和了解,然后再由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同时书写住院日志。

1.2.2实行医护一体化查房:

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每日早晚各一次的查房,把握理解好患者病情的变化。检查的内容具体包括患者的饮食情况、用药情况、病情的变化、心理变化等。护理人员在检查完成后再将具体情况反映给医生,然后医生根据护理人员调查的情况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具体的诊断,再制定相关的措施和治疗方案,最后再由护理人员将这些措施实施下去。

1.2.3医护一体化的实施和落实:

在医护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一定要保证医护一体化的实施和落实,共同合作、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的护理工作。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可以将手术的具体流程讲述给患者及其家属,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在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让患者及其家属都能有个具体的了解以及心理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借鉴之前成功的手术案例,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具体包括检查预约等待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异常结果反馈时间等,然后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的调查,将其分为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7.0中方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显著性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通过调查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检查预约等待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异常结果反馈时间三方面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性意义。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的调查发现,实验组满意度高达90%,而实验组的满意度仅有50%。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患者也对相关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怎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以保证患者更好的治疗就成了大家普遍注重的问题[3]。经本研究调查发现,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其检查预约的时间、异常结果反馈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相比较于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实验组检查预约的时间、异常结果反馈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都有着明显的提升,而这也就说明,对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预约等待的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异常结果反馈的时间,这也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而且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两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达90%,而实验组的满意度仅有50%,这就表明,对于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使得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治疗。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患者预约等待的时间、异常结果反馈的时间、病发症发生的概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侯晓玲,张林,任丽.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骨科运行病历管理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4,7(6):651-653.

[2]刘小銮.医护一体化查房在骨伤科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14(20):120-121.

[3]施丽丽,陈玲炫,叶春兰.医护一体化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满意度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1(2):8-9.

有关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2. 有关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3. 骨科护理论文范文

4. 有关骨科护理学毕业论文

5. 骨科护理论文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的护理是我为护理专业的同学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术后疼痛的护理【1】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措施。

方法 对63例病人术后疼痛的原因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结果 病人疼痛明显减轻。

结论 对术后病人施行疼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的疼痛,使病人得到较好的休养和康复。

【关键词】术后疼痛护理

手术创伤导致病人防御能力下降;切口疼痛和应激反应加重了病人的生理、心理负担,不仅影响伤口愈合和康复过程,而且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剧烈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故需关心病人、观察病人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护理。

本文将我院外科2011年8月至12月,对63例术后病人的疼痛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9-72岁。

手术类型:腹部手术29例,骨科手术15例,其它手术19例,术后疼痛1-3天减轻者60例,占95.2%,4天以上减轻者3例,占4.7% 。

2结果。

通过对疼痛正确的评估,切实有效的术后监护,预见性的实施护理措施,使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减轻,得到了较好的休息。

护 理

1疼痛的评估

1.1疼痛程度的评估

1.1.1口述疼痛分级评分法[1]﹙VRS) 疼痛分成无痛、轻微疼痛、中度疼痛、剧烈疼痛。

每级一分,分别记为0-3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

此法最简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够精确。

1.1.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1](VAS) 在纸上画一条长度为10㎝直线,两端分别标为“0”和“10”,“0”代表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己所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出相应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起点到记号点的距离长度(以㎝表示),即为评分值.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此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疼痛的方法,易于理解和使用,可使护士能较确切地掌握病人疼痛的程度,而且也有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1.1.3监测病人的面部表情、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体位等可间接了解疼痛程度。

1.2疼痛时间评估

1.2.1与手术时间有关: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疼痛持续时间短。

1.2.2与手术大小有关:手术大,组织创伤大,疼痛持续时间长。

1.2.3与病人个体差异有关:同种大小手术,手术所用时间相同,病人主诉疼痛持续时间不同。

1.3疼痛因素的评估

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术后体位限制、各类管道的刺激、排尿及排便异常、炎症及感染、咳嗽及变换体位等一些基本活动也可引起疼痛。

1.4社会心理因素的评估

疼痛的心理反应受个体因素、既往经验、注意力集中与分散、以及宗教信仰、社会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噪音、强光等环境因素也会影响病人疼痛的感受。

2护理措施

2.1消除影响疼痛控制的因素

2.1.1害怕药物成瘾:麻醉药是术后止痛药的主要药物,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

在临床实践中,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从而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2.1.2疼痛评估不重视、不准确、不及时: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对术后疼痛评估未引起护士的重视,不能正确地使用上述疼痛评估方法。

2.1.3害怕药物副作用:病人害怕镇痛药引起不良反应,如延缓伤口愈合、术后恢复减慢及记忆力减退;医务人员害怕镇痛药,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

2.1.4 病人的自闭心理:病人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不愿将疼痛告知他人,不愿过多地麻烦护士,坚持自己忍耐。

2.2实施

2.2.1非药物方法

2.2.1.1解除病人焦虑:焦虑程度越重,疼痛程度也越重。

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治疗都应告知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嘱其精神放松;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如交谈、看电视、听音乐、轻轻按摩病人皮肤、深呼吸等,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噪音,治疗时间集中,动作轻,限制探视人数及时间,保证病人休息。

2.2.1.2 舒适的体位:颅脑手术:术后无休克或昏迷的病人可采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颈、胸手术:术后多采用高半坐卧位,便于呼吸和有效引流;腹部手术:术后多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部张力;脊柱手术后病人可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放置各种管道者,体位在感觉舒适的同时,还应保持引流管正确放置,防止脱出、扭曲。

胸腹部术后应佩戴胸腹带,保护切口,术后为预防不适及并发症,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渣屑,也有助于减少刺激,增加舒适感。

2.2.1.3严密观察病人,注意倾听病人主诉,准确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及引起疼痛的原因:如排尿不畅引起的尿储留,因卧床肠蠕动减慢引起的腹胀、腹痛,四肢术后肢体制动、体位不当引起的胀痛,未及时更换体位引起的压迫痛,引流管放置不妥随翻身引起的疼痛等,对这类疼痛,及时解除引起不适的原因,疼痛就会缓解。

麻醉作用逐渐消失时,疼痛逐渐加剧;全麻病人在术后2-6小时疼痛最剧烈,而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6-12小时最明显,24-72小时逐渐减轻,如继续加剧,必须考虑到体内有缝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应早期配合医生治疗。

2.2.2药物方法

2.2.2.1更新观念,提倡预防性用药,选择有效镇痛措施,切实缓解疼痛。

使用药物止痛是术后24小时内切口疼痛最有效的止痛措施[2]。

可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镇痛、止痛类药物,必要时肌注哌替啶等,可有效控制切口疼痛。

2.2.2.2大手术后1-2日内,可持续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泵(PCA)进行止痛。

给药途径以静脉、硬膜外最为常用,常用药物为吗啡、芬太尼、曲马多等。

PCA使用时机和剂量在麻醉医生设定的范围内,能满足不同个体在不同时刻、不同疼痛强度下的镇痛要求,避免疼痛和镇痛大幅度波动,病人有一种主动参与感,有利于全身情况的恢复。

2.2.2.3注意用药后病人反应:疼痛减轻程度,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小 结

术后疼痛临床常见,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及预后,医护人员要把疼痛的控制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制定相应的、有效的方案,分别应对各种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疼痛,正确的评估疼痛,是有效控制疼痛的前提,综合护理确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反复率低。

这对于做好术后的病人护理,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维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4.?

[2]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0. ?

疼痛的心理护理【2】

摘要:国际疼痛定义为: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疼痛时常也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准之一。

人为地减轻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重视对疼痛的观察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疼痛; 心理护理

临床上疼痛的种类很多,有外伤疼痛,有癌性疼痛,有炎性疼痛,有神经性疼痛等,它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

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一种主观感觉,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里现象。

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对疼痛的观察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本人就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的几点体会:

1疼痛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医学认为 痛觉的冲动发生于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对疼痛的反应除了与疼痛刺激的部位、强度、频率有密切关系外,还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同样性质、同样程度的创伤或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其反应的强弱、表现轻重 各不相同;还有相同的药物 刺激引起的疼痛,有的人不能忍受,有的病人却感觉不到,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相同药物刺激也可有不同的表现。

这就是说,疼痛阈值因人而异,有时在同一人身上也会因时而异。

总之,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在临床上的表现夜复杂多变。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心里特点,认真做好观察、治疗、护理,以促进患者日康复。

2疼痛的心理护理

对疼痛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够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疼痛的心理护理的原则是:因人因病施护,有语言和非语言性的心理护理,包括谈心、暗示、眼神、仪表等等。

2.1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的阈值。

任何能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放松的办法,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其耐受力,从而减轻痛苦。

Mocc氏曾指出:“通过调整护病关系,能够缓解成年人中等程度的疼痛。”疼痛患者常因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抑郁,而加重病情。

护士 应该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知识的.宣教。

对疼痛患者要亲切和蔼,要尊重他们,绝不能对他们冷若冰雪,有问不答,导致病情加重。

对危重病人,更要做到平静自若,严谨持重,而不乱,绝不能惊慌失措,使患者及其家属增加恐惧,失去安全感。

对待疼痛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特别是对于神经衰弱所致的功能性的疼痛,医务人员更应该注意,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绝不能主观地认为他们是无病呻吟,置之不理,因为这类病人更需要精神和心里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重视疼痛与心里的关系,注意患者的心里需要,幷予以帮助提高疼痛阈值,往往会使治疗护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保持环境安静。

舒适疼痛患者一般要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的病房,对疼痛剧烈的应尽量安排在单人房间,保持环境安静,清洁,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

尽量减少嘈杂声对患者的刺激,特别是对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去惊扰他,但特殊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安排。

2.3减少疼痛的刺激。

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要准确、轻柔, 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如进行清创、换敷料,洗胃,灌肠、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协助,从而保持患者体位舒适,减少疼痛刺激。

2.4争取家属配合。

当患者发生疼痛时,陪伴的家属自然会受到患者的影响,而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影响患者,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致使患者疼痛加重。

所以家属的情绪很重要,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要积极的为患者做好质量和护理,减少家属的担心;另一方面也要对陪伴者进行心理教育,解释患者病情,使他们增强信心,作好配合工作,家属对患者最亲近、最了解,因此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会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很大的安慰,自然就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疼痛缓解。

2.5加强保护性的医疗制度。

在护理疼痛患者时,要注意执行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要随便议论患者的病情和有关医疗护理上的问题,不说不利于病情的话,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

南丁格尔曾经说过:“对不能治愈的慢性病患者,切莫闲谈你的希望,就是谈论患者的事情也无法接受,他因不能有一点期望而感到失望。”特别对持续性顽固性疼痛和晚期癌症疼痛的患者的护理,他们由于没有治愈的希望和受着剧烈的疼痛的折磨,常常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我们护士更应该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意外的发生。

3疼痛的心里治疗

虽然要彻底的解决疼痛有赖于医生的病因治疗,但我们可针对不同心理因素,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可以指导患者配合采取一系列方法,以协助减轻疼痛。

方法有:呼吸止痛;自我暗示或催眠;音乐止痛;转移止痛;刺激对侧健康皮肤等,心理因素既可致痛或加重疼痛,也可消除或减轻疼痛,恰当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巧治疼痛,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对疼痛患者的心里护理已经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精细的艺术,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必须牢固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良好的医德修养,要高度的同情心,才能帮助患者解除痛苦,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春芳,张宁. 疼痛心理学.医学心理学,1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彭永花.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体会.哈尔滨医学,第4期,2001

[3]郭凤川. 对疼痛的心里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第2期, 1984

[4]徐秀英. 疼痛的心里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第10期,2008

[5]彭永花.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体会.哈尔滨医学,第4期,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