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什么股票好写论文

2023-12-08 23: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什么股票好写论文

对股票只有常识的话权重股要好写一点,如中石油,中国银行等,如果你自己对股票有自己的见解的话,就找浮动比较大的小盘股,如茅台,五粮液这类的。

求一篇最近的股票推荐论文,推荐一只股票就行了,字越多越好!!~~~

我自己写的,不同于机构研报,更有实战意义

000972新中基

从11月4日的涨停板说起,龙虎榜显示,三机构合计买入5000余万元,合计700多万股,占到流通股本1.7%左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新中基如果今年再亏损的话可就要带上ST的帽子了,可为何机构却会大量买入这样一家连年亏损的公司呢?而11月7日继续放大量,4日介入5日出逃的概率应该不大,难道5000万资金的介入就为了这5%?再除去大资金的额外成本,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从买入价位来看,6-7元之间区间属于底部,而且这么大量的资金进入,底部建仓的可能性最大。
从机构持股来看,银华优选和华夏平稳一直承受着股价的巨大跌幅拒绝抛股。从半年报来看,基金占比超过流通股12%,众多基金对这个看上去很丑的股票有意说明里面可能有文章。

与同行业的中粮屯河比较,仅比照番茄制品,2009年中粮毛利率为40%,中基30%,2010中粮20%,中基-15%;2010年营业成本中粮增加20%,中基增加45%。2010年4季度扣除减持北新路桥的收益,再扣除跌价准备,亏损竟然超过前3季度总和,而去年4季度番茄酱价格基本没跌。而中粮屯河扣除跌价准备后4季度是盈利的。从2010年古怪巨亏年报看,极有可能财务造假,有可能是隐藏利润。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一般而言番茄酱价格具有较大的周期性,5-6年将经历一个完整的双向周期,2008年国际番茄酱价格到达高峰,价格经过前期下跌,去年和今年,伤了很多菜农,所以可以肯定今年蕃茄的种植面积将大为缩小,农产品的大年和小年很多是这样产生的,伤得越重,来年产得越少,可以说蕃茄酱的价格已经到了底部,已经进入周期性筑底并逐步回升的阶段,明年将持续变好。虽然行业景气度和价格反弹力度还未进入实质性上升通道,但股市向来领先实体经济,相对不久到来的行业反转,股价提前见底完全正常。此外,中粮屯河准备定向增发募资近50个亿,其中一项是收购内蒙蕃茄酱企业,说明蕃茄酱企业还有利可图,如果真的有新中基这样一个季度可以发生如此巨亏的蕃茄酱企业,谁还敢收购?
新中基最大的故事不是估值,而是嘉里益海的入驻。今年上半年“金龙鱼”团队入驻公司,管理水平上了台阶。谁都知道超市中“金龙鱼”油的占有率,这要归功于它的主人新加坡丰益国际公司,现在此公司和新中基携手将产生很多联想,新中基公司目前90%的番茄酱出口,假如能够由新团队领导,开拓国内市场那应该有很好的故事可讲。
再说说最近的股东减持公告。不知道中基背景的人可能简单的把这理解为利空,其实这背后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减持,现在有2种猜想,实际上,三木实业的股东刘一正是中基的创业元老。今年上半年之前还一直是公司的董事长。刘一直接持有三木实业50%股份,因此也间接持有新中基股份,益海嘉里不会接手不干不净的中基,一种猜想是益海嘉里和刘一约定,要注资中基,三木必须减持干净!此次减持后,三木的股份只有100多万股了,近期应该会全部减持,而上周五的涨停可能就是市场对嘉里益海正式入主的一种反应!
而另一种猜想是,刘一意欲控股新中基!综合新中基一年多的表现,得出结论,本次中基股价大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其幕后操纵者是谁呢?谁得益就是幕后黑手。那么股价大跌谁可以得益呢,散户、益海嘉里都没有,得益者表面上看只有已经撤退的机构,但很多问题自相矛盾、没法解释,但当我们用刘一准备暗中控股新中基来解释,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
自从屯河纳入中粮旗下,借助于中粮的产业链,焕发了勃勃生机,刘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得不引入中粮的唯一对手益海嘉里,但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对中基的掌控权,毕竟是自己的心血(他这么认为),从刘一接受记者采访的言谈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心态,他表示新中基只是借助益海嘉里的国内销售渠道,欧洲的关系他不会交给益海嘉里。这根本不现实,益海嘉里进入后控股新中基,你刘一说了不算,到时候欧洲的关系必然乖乖地交出来。刘一不甘心10几年心血化为泡影,所以他必须控股新中基。
刘一要控股新中基,必须收进30%以上的股份(因为嘉里益海占有中基番茄和天津中辰30%的股份),但是,他的资金不够,他需要资金。刘一从去年年底就暗示要做大项目,但是半年多了还是没有浮出水面,这很不正常,出售北新路桥一共获得将近7亿的资金去哪里了,已经成谜。再来看古怪的亏损年报,比照番茄制品,2009年中粮毛利率为40%,中基30%,2010中粮20%,中基-15%;2010年营业成本中粮增加20%,中基增加45%。这多出来的25%有3个多亿。以上两项资金加起来,再加上三木中刘一减持的部分,刘一手中持有现金将近12亿。如果在股价6元一带买入,刘一最多可拥有40%以上的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如果之后中基走出单边上扬的行情,直达15元,在这个位置,刘一抛出多余股份(10%),即可归还7个亿,填补漏洞,并且依然控股,这样新中基仍然还是刘一的。如果按这种情况,新中基的想象空间巨大!而年底之前,上涨行情至少完成相当一部分,配合刘一的机构不至于亏损太严重,好给上下一个交待。

益海嘉里入主,应该不完全是刘一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新中基的主要股东兵团密不可分,可能这里边兵团更积极一些,刘一之前想的很好,但是益海嘉里进来,他就身不由己了,他没有话语权,到了刘一这个位置,他的追求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如果刘一得不到兵团的全力支持,那么他在新中基就得服从益海嘉里,这是刘一不愿看到的。从之前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中基的欧洲市场是刘一单枪匹马谈下来的,让生产商变成零售批发商,这期间的辛苦,使得刘一不甘心,完全可以理解。益海嘉里入主新中基是不可逆转的,刘一再怎么闹腾,只要益海嘉里有了防备,他就翻不起浪来,益海嘉里可以通过国内公司收购新中基股份,这样就规避了外资的限制。作为新中基的功臣,希望不要晚节不保,成为新中基的罪人。对于散户来说,益海嘉里不仅能带来完整的产业链,和新产品,更能带来外资的规范操作。很多散户深受刘一式报表之苦,益海嘉里能改变这一切,这是散户乐于看到的。这一切谜底,应该在今年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揭开了。
最后,撇开这两种猜想,看看新中基一年以来的跌幅,从年初最高16.16元最低跌到5.79元,不到一年最大跌幅竟然高达64%!相比创业板的地雷股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小盘,低价,超跌,有故事,有机构角逐,大股东背景雄厚(新疆建设兵团),这些都是抢反弹最好的佐料,即使以上2种猜测都落空,光凭这几点来一轮中级反弹也绰绰有余了。

近期比较好的股票有哪些?

写论文的话,推荐下600089特变电工,新疆板块,风能新能源概念,上升通道中,今年很适合波段操作,K线自己打开任意一个股票软件看下。业绩稳步增长~~~~

急求,老师要求写一篇论文,是选一支好的股票,哪位大侠帮忙写一篇呀,尽量详细一点,谢谢

报告标题:大华股份调研报告:切入前端市场,叠加效应凸显 :近日拜访了大华股份,就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盈利超预期,得益于后端DVR放量驱动。大华股份主要从事视频安防产品的研发生产,产品覆盖从后端DVR延伸至前端摄像机,实现了视频安防全产业链的覆盖,从而有望通过前后端的相互拉动达到1+1>2的经济效应。公司2010年和2011Q1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16和3.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39%和54.49%,其中后端DVR收入占比高达63.11%;净利润分别为2.60和0.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12%和111.49%,盈利能力超市场预期,主要得益于后端DVR放量驱动。
安防行业规模空间大,集中度有待提高。近日安防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产业规模将翻一番总产值达5000亿,其中视频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高达2000亿元;目前我国安防产业规模偏小,目前主要应用于公路交通、金融、公安、电力煤炭以及大型商场等行业,民用市场远未启动;从我国安防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仅处于快速发展期,远未到爆发增长期,整个行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安防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全端摄像头和后端DVR,后端目前市场较为集中公司和海康威视占据了约40%的市场空间,而前端市场目前比较分散,市场容量是DVR市场的3-4倍,龙头企业的切入有望提升前端的市场集中度,从而有望实现超过行业增速的高增长。
低端芯片商用和平台升级,毛利率稳中有升。2010年公司毛利率由2009年的38.81%提升至43.27%,2011年Q1毛利率为42.23% ,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其一2009年推出N5平台,性能大幅度提升,价格稳定;其二公司2010年开始在N5平台上将海思芯片应用在低端DVR产品上,从而有效缩小并基本消除了与海康在音视频信号编解码上的技术差距。公司近期将推出N6平台,较N5平台性能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公司切入前端市场,前端球机的机芯实现了自主研发,将替代来自索尼、三星等品牌的外购机芯,由此将大幅降低制造成本,预计公司整体毛利率将稳中有升。
完善销售渠道,切入县级市。公司采用的是渠道销售模式,目前销售渠道已经覆盖至省级市,将逐步向县级市拓展,完善销售渠道。通过全产业链覆盖和持续研发优势,并伴随着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的演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明显,提升在中低端市场份额。
首次关注,给予“增持”评级。大华目前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公安部平安城市建设、法院、智能交通、金融、煤炭以及电力等行业,其中随着近期交通部推出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交通需求有望加速放量。公司6月份将推出在业内具备领先优势的前端摄像头新产品,逐步切入前端市场,叠加效应凸显。预计11-13年实现营业收入24.30、37.99、57.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24%、56.30%和51.63%;净利润4.41、6.70、8.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33%、52.00%和51.63%;EPS分别为3.16、4.80和6.30,分别对应目前股价25、16和12倍的PE,估值优势凸显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滑以及大非解禁等风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