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优秀文章推荐目录

2023-12-07 01: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优秀文章推荐目录

作为鲁迅先生曾经的迷弟,我推荐你读一读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不要光读里边的小说,连序言也把要放过。

先生的文笔完全不似大多数五四时期白话文作家那么生涩,不但没有那种刻意为之的欧化,反而非常地道,百读不厌,我在十几岁的时候,正是读高中的彷徨年纪,前前后后读了十几遍《呐喊》,有些故事的情节已然忘却,有些道背如流的句子如今需要借助百度来重温,但我依然顽固地认为,《呐喊》值得一读再读。

先生在《自序》中写到,“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高中毕业后的许多年里,我继续折返于悲观——彷徨——振作——坚持——悲观——彷徨的情绪中不可自拔,但我总会在悲观中想到希望,那希望仿佛来自于云端,又似来源于心底,但也可能来源于多年前的阅读,来源于先生那句“希望在于将来”,我想,我这样一个永远十八岁的少年,决计不能没有失了希望,否则,余下的岁月,我拿什么温暖自己那脆弱的灵魂呢?

先生的《一件小事》经常被我在高中时候写作文时拿来模仿,尤其那句“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简直是高中作文时的万能金句,但当我尝过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却觉得,《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何尝不是这样一个须仰视才见的人呢?他已经弄到将要讨饭了,却仍旧在喝酒时点茴香豆而非煮盐笋,因为茴香豆可以公平地分给每个孩子一颗,煮盐笋却很难做到,先师孔子曾说,不患贫而不患不均,我从孔乙己那高大的身材下,看到了一颗高大的灵魂。

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懂得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孔乙己却无法通过科举把自己沽出去,只能通过分茴香豆和教小伙计来过一把“达则兼济天下”的瘾,颇有些像金庸小说中的慕容复,在一坟头,接受一众小孩子装模作样的朝拜,可那慕容复是坏蛋,那时的慕容复是一个已经疯掉了的坏蛋,孔乙己却始终是一个清醒地知识分子,他知道酒店总是要往酒里掺水,他知道小伙计瞧不起他,他知道短衣帮只拿他取笑,他知道小孩子也不会为他的一颗茴香豆而感到感激,他什么都知道,但仍旧对孩子寄于深情与希望。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需要注意的是,这句话是钱玄同而非鲁迅说的,如果没有钱玄同,恐怕也就不会有《狂人日记》,不会有一发不可收的鲁迅,不会有《呐喊》,不会有孔乙己,不会有阿Q等众多经典形象的出现。

时过境迁,我们终于起来,毁掉了那断送孔乙己一生的铁屋——已不能先贤与能的科举。

你看,《呐喊》是一本希望之书,连冷冷的《孔乙己》的背后,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是好书,是好文章吧?值得一读再读吧?

推荐一些好的作家和文章

(1)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代表作《女神》《屈原》《星空》《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3)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代表作《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子夜》《创造》 《春蚕》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 铺子》 《色盲》 《虹》 《蚀》《锻炼》.

(4)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代表作《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随想录》 《怀念萧珊》 《小狗包弟》 《保护动物》 《<论语> 的功劳》 《直言》 《“文革”博物馆》 《爱尔克的灯光》 《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灯》 《木匠老陈》 《巴金忆曹禺》 ...

(5)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生于北京,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老张的 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牛天赐传》

(6)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 (7)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学,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

峻青是擅长写革命斗争题材的有成就的作家。他18岁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战斗中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他,便他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将已经过去了的那段令人难忘的斗争生活再现出来。他说:"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正是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的使命感,峻青回忆"了同故乡山东老区人民战斗的峥嵘岁月,描写了战争年代中所熟悉所难忘的英雄人物,相继发表了《马石山上》《党员登记表》、《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说。这些小说的共同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浓重的笔墨,从正面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刻画在艰苦的环境中解放区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坚贞,以及他们大义凛然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色彩绚丽、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动形象的传统教材。

50年代以后,峻青也写了一些反映胶东人民在和平建设时期的英雄业绩的小说,如《老水牛爷爷》、《苍松志》、《山鹰》、《丹崖白 雪》等,但总的来看,都不如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成就高,影响大。而正是这些革命斗争题材小说的创作,确立了峻青在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峻青描写革命历史斗争生活的小说从不回避革命斗争的艰苦、残酷,甚至流血牺牲。他往往把人物置放在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尖锐复杂的矛盾旋涡中去经受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使人物性格闪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展现蕴积在人物身上的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黎明的河边》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创作特色。小说描写的是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解放区时,通讯员小陈一家为掩护武工队队长通过敌人封锁区,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作品始终把小陈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他危难中受命,要带领两名武工队负责人连夜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到潍河东开展工作。这必然要遇到种种艰难险阻,对于一个18岁的小战士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潍河狙击战"是小说情节的高潮,也是展现小陈英雄性格和崇高思想境界的最动人的章节。当敌人卷土重来,捆绑住他的母亲和弟弟作人质,步步向他逼进的时候,他能听从母亲的召唤,开枪向敌人射击;母亲和弟弟牺牲后,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抱住还乡团头子跳下了浊浪滚滚的潍河,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描写,展现了他勇敢机智,忠于革命事业,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峻青是一位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小说创作中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特色,其美学风格是悲与壮的高度融合,同时又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所以说,悲壮的格调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写革命历史斗争题材小说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在峻青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十分险恶严峻的,人物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又总是惊心动魄的。作者就善于把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他们在血与火、生与死面前的举止、抉择等一系列矛盾冲突来表现他们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质。《党员登记表》写的是女共产党员黄淑英母女为保存一张全区党员登记表,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一张"党员登记表"作为中心线索来安排组织矛盾冲突: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敌占区海莱山区,敌人为破坏这个地区的党组织,利用叛徒黄有才的告密,千方百计要想得到这张党员登记表,在敌人连续十个昼夜的严刑拷打下,黄淑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黎明的河边》更能体现这一悲壮的风格。小说一开始就把人们带进了尖锐激烈的矛盾之中:河东的武工队由于叛徒告密被打垮,队长和副队长都壮烈牺牲,"我"和老杨必须连夜过河,整顿队伍,坚持斗争。任务是这样的紧迫,斗争是这样的艰险。小陈为掩护"我"和老杨过河,在被敌人发现、包围的严峻形势下,在敌人采取诱降、拆散骨肉等卑劣手段的压力下,大义凛然,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这种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尖端,通过人物在危难关头的一系列行动的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人物在艰难困苦中的崇高精神境界。

峻青在浓笔重彩描绘革命斗争的艰难残酷时,始终都在作品中洋溢着一种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他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正义的力量。尽管人物的处境险恶,斗争残酷,为革命的胜利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但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带给人的却是振奋激昂、信心和力量。无论是《马石山上》的十位八路军战士,《党员登记表》中的黄淑英,还是《黎明的河边》中的小陈,《交通站的故事》中的姜老三,在他们的身上,分明充溢着一种面对困难和险恶而具有的无坚不摧的力量,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而表现出来的蔑视它、战胜它的英雄气概,面对死亡而大义凛然与视死如归的精神。

为了突出这种悲壮的风格,峻青还常常在小说创作中着力于场面的烘托和气氛的演染,把自然环境的描写、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结合起来。他的小说故事性强,场面惊险,情节曲折紧张,真可谓波澜起伏,险象环生,扣人心弦。《黎明的河边》写"我"和老杨、小陈三人夜间经过敌占区从永安到河东的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况就很惊险:小说先渲染了"暴风雨之夜"的严峻的斗争环境,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了了伏线。然后写他们三人和敌人的遭遇战。由于天黑,他们走进了荒草洼,迷失了方向。天快亮时意外地发现了河边,不料摆渡的船又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了。后来,庆幸地找到了小陈爹,正准备渡河,敌人又追上来了,步步向他们逼进。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小陈娘、小陈弟弟相继牺牲,小陈也负了重伤,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故事情节回旋起伏,紧张惊险,有力地烘托了小陈的英雄性格,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作品有:《第一场雪》,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有《秋色赋》。

附:《第一场雪》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这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来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0——1962年,正是我们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啊。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理无比喜悦, 写下这篇散文。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雪景——由雪景引起的联想。写雪景又分三个层次:雪前——雪中——雪后,写雪前,分别从清早、中午、黄昏写出大雪峰降临之前的气候变化;写雪中,从白天写到夜晚,描写出大雪纷飞的景象;雪后的景象,是全文的重点内容。作者由面到点,由景到人,细腻地描述了大雪出晴的美丽景色。全文在写法上做到了抓住特征,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写出了一幅明丽生动的山村雪景图。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黄昏”、“下午”……很明显的,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这篇课文很精细地描写了雪前、雪中和雪后,这也足以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以及对人明的祝福。

“冬天麦盖三称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也正是这句话,第一年饿死了几千人,还有些兴存的人由于多年吃树皮、白石头……肠胃收缩,第二年有了一点猪油、大米……很多人肠胃不适应,然后撑死了几千人。

《第一场雪》描绘出了非常洁白、纯洁的雪,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充分的表现了对人民的关注。雪前雪中和雪后,表现人民的关注。天空中彤云密布,鹅毛般雪从天降。山村夜里格外静,雪花簌簌往下落。大雪整整下一夜,万里江山变晶莹。柳树挂着银条儿,玉屑雪末随处扬。孩子雪地亦欢趣,叫声欲把雪震落。这场大雪很及时,明年必有好收成。

能不能推荐100篇文辞优美的古代散文,谢谢。

典型的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啊
1、柳宗元:他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篇游记散文,各自成篇,但又互相连续,就像一卷精美的山水画长轴,把秀丽的奇山异水,描绘地形神毕肖,此外还有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都不错
2、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他的文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
3、欧阳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同时,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此外,《鸣蝉赋》、《秋声赋》也不错
4、曾巩:一般说来,曾巩的文章是长于记叙、不多写景的,且较为质朴,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几乎不写景物。但有的文章也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即是一例;此外,曾巩还有一些论及学术、艺术的文章,例如《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论古今,更多学者气息。此外,还有《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
5、王安石: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接下来几位大家就不一一说了,几位大作主要有:
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出来唐宋八大家之外,一些先秦散文和两汉时期的散文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同时,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文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唐宋时期的

大家帮忙推荐几篇古典经典文章

王勃 《滕王阁序》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
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
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
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
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后赤壁赋》

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曹植 洛神赋
洛神赋

曹植

【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

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伏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于是就模仿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

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翻过伊厥山,越过缳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伏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她长得…体态轻盈柔美象受惊后翩翩飞起的鸿雁,身体健美柔曲象腾空嬉戏的游龙;容颜鲜明光彩象秋天盛开的菊花,青春华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无象薄云轻轻掩住了明月,形象飘荡不定如流风吹起了回旋的雪花;远远望去,明亮洁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靠近观看,明丽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丰满苗条恰到好处,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丽象是削成一样,腰部苗条如一束纤细的白绢;脖颈细长,下颚美丽,白嫩的肌肤微微显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浓密如云的发髻高高耸立,修长的细眉微微弯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洁白的牙齿鲜明呈现;晶亮动人的眼眸顾盼多姿,两只美丽的酒窝儿隐现在脸颊;她姿态奇美,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情态柔顺宽和妩媚,用语言难以形容;穿着奇特人间罕见,骨骼相貌象画中的仙女;她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做的衣服,戴着雕刻华美的美玉做的耳环;黄金和翠玉做为配挂的首饰,点缀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丽的容颜;她踏着绣着精美花纹的鞋子,拖着雾一样轻薄的纱裙,隐隐散发出幽幽兰香,在山边缓步徘徊;偶尔纵身跳跃,一边散步一边嬉戏;左面有彩旗靠在身边,右面有桂枝遮蔽阴凉;她正卷起衣袖将洁白细腻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灵芝。”

我深深地爱慕上了她的贤淑和美丽,心情振荡,闷闷不乐。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传达爱慕之情,就用脉脉含情的眼光表达我的爱意,希望真挚的情感能先于别人向她表达,于是解下腰间的玉佩赠与她,表示要与她相约。她真是太完美了,不仅懂得礼仪而且通晓诗歌,她举起美玉与我应答,指着深深的潭水约定会面的日期。我心里充满真诚的依恋,惟恐美丽的神灵在欺骗;传说曾经有两位神女在汉水边赠白玉给郑交甫以定终身,却背弃信言顷刻不见了,于是我惆怅犹豫将信将疑,收敛了满心欢喜,镇定情绪,告戒自己要严守男女之间的礼仪来约束控制自己。

于是洛神受到了感动,低回徘徊,五彩神光忽隐忽现忽明忽暗,耸起轻灵的身躯象仙鹤一样欲飞还留。她徘徊于香气浓郁的生满椒兰的小路上,流连在散发着幽幽花香的杜衡丛中,怅然长吟抒发长久的思慕,声音悲哀凄厉持久不息。不久众多的神灵呼朋唤友会聚过来,有的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戏,有的在洛神常游的沙洲上翱翔,有的在河底采摘明珠,有的在岸边拾取美丽的羽毛。洛神由湘水的娥皇、女英跟随着,由水边漫游的汉水女神陪伴着,哀叹匏瓜星的孤零无匹,同情牵牛星的寂寞独居。她举起手臂用修长的衣袖遮蔽阳光扬首眺望,轻薄的上衣在阵阵清风中随风飘动。她行动轻盈象飞鸟一样,飘逸若神深不可测;在水波上细步行走,脚下生起蒙蒙水雾;行踪不定,喜忧不明;进退难料,欲去还留,眼波柔情流动,目光神采飞扬,爱情的喜悦润泽着美丽的面容;好象有许多话含在口中,气息中散发着幽幽兰香;她花容月貌羞涩柔美,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不知身在何处。

这时风神将风停下,水神让江波不再起伏,司阴阳神敲响了天鼓,女娲唱起了清亮的歌声;文鱼腾跃簇拥车乘,玉制鸾铃叮咚作响;六条龙齐头并进,载着云车缓缓而行;鲸鲵争相跳跃夹护车驾,水鸟穿梭飞翔殷勤护卫;于是洛神越过水中的岛屿,翻过南面的山岗,回转白皙的颈项,用清秀美丽的眉目看着我,启动朱唇,缓缓陈述无奈分离的大节纲常,痛恨人与神的境遇难同,苦怨青春爱情不遂人意,举起罗袖擦拭眼泪,而泪水不禁滚滚而下沾湿了衣裳;伤心美好的聚会将永远断绝,哀怨从此别离会天各一方。没有表示爱情的信物可以相赠,就将江南的名贵玉环送给我,“虽然隐居在天界,我会时常思念君王…… ”还没说完,忽然行迹隐去,神光消遁,我怅然若失。

于是我翻山越岭,上下追踪,寻找洛神遗留的足迹。洛神已去,情景犹在,四下寻找,凭添惆怅。我盼望洛神的影踪重新出现,于是驾起小船逆水而上,在长江之上任意漂泊不知回返,思念绵绵不绝,更增加思慕之情。夜晚,心神不安难以入睡,厚厚的晶霜沾满衣裳,直到天光大亮。无奈,命令仆夫起驾,继续我的归程。我揽住缰绳举起马鞭,在原地盘桓,久久不能离去。

【赏鉴】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樵(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少聪敏,颇为曹操所宠爱。后因“性而行,不自雕励”失宠,到曹丕称帝,屡受猜忌和迫害,最后郁郁而死。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个段落,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段类话本的“入话”。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余”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群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余”对洛神的思念。

《洛神赋》最突出的特点有三:

特点一是丰富的想象。想象到:他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但这想象并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产生苦闷之情原因有三:

一是人神有别,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二是“洛神”是他的精神寄托,但她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中难以找到,失落无限。

三是以此赋托意,他不但与帝王之位无缘还屡受兄弟的逼害,无奈之余又感到悲哀和愤闷。

【简介】

这是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汉献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妻。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殁(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公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并于次年郁郁而死。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报任安书 司马迁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

《报任安书》原文较长,选作课文时作了删节。原文开头述对方来信之意和自己回信迟的原因,为保持课文的相对完整性,仅删去说明回信迟的原因这一部分。以下先说自己是“刑余之人”,“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因而不具备“推贤进士”的资格,婉言谢绝任安的要求,然后详述因为替李陵说情而获罪的经过。这一段内容其实是表白自己之所以不能为任安辩白,并不是由于缺乏仗义直言的勇气,自己曾为李陵辩护就是明证。这部分是下文的铺垫,因为过长,只好删去。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的“赞”中,对这封信的评价是:“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颜师古注:“言其《报任安书》自陈己志,信不谬。”课文节选信的下半部分,就是为了突出“幽而发愤”“自陈己志”这个主题。

全文共分4段。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可分为三层。

第1层,从“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至“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先说祖先的职务不为天子所重,且为世俗所轻,再说自己假如不选择受腐刑,而是“伏法受诛”,在周围人眼里,自己是罪有应得,并不能显示出自己有什么气节。

第2层,从“人固有一死”至“殆为此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承上(死得有没有价值)启下(辱与不辱的区别)。然后列举不辱、受辱的不同等次,说明自己受到了极辱。接着用比喻、对比来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的境地中会逐渐衰微的,再举王侯将相受辱后不能自杀的例子,用来反复说明“士节”不可以稍加折辱,自己若要死节的话,在受刑之前就应该自杀。

第3层,从“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至“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第3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可分为两层。

第1层,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第2层,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第4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译文

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谨向您再拜致意。少卿足下:往日承蒙您写信给我,教导我务必慎重地待人接物,并推荐贤能之士。情意十分诚恳,似乎是抱怨我没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而附和俗人的看法。我并非如此。请允许我谈谈自己固塞而鄙陋的想法。长时间没有答复你,希望你不要责怪。

我的先人,没有获得丹书、铁券那样的特大功勋,所从事的是起草文书、编写史料、记录天象、制定律历的工作,(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