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水产学报投稿步骤

2023-12-09 23: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水产学报投稿步骤

水生生物学报审稿时间:1-3个月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科院水生所
快捷分类:农业水产和渔业
出版地区:湖北
国际刊号:1000-3207
国内刊号:42-1230/Q
创刊时间:1955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A4
审稿时间:1-3个月
所在栏目:农业科技
综合影响因子:1.079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水产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是的,是核心期刊,在水产这一块还是比较不错的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选细则

为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全面综合发展,成为具有优良的品质、良好的合作意识、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校设置了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及专项奖学金。为规范评选活动,特制定本细则。
一、评选范围
评选范围为评选年度在校接受学历教育的统招统分研究生,不包括委培、定向培养研究生,不包括延长学习年限的研究生。评选年度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无奖学金申请资格:
1、 受到各种处分及校、院通报批评者;
2、 未按照学校既定的日程、要求完成相应的培养环节者;
3、 综合素质< 3分者;
4、 有1门或1门以上课程考核不及格者;
5、 一年级硕士研究生有2门以上(含)学位课成绩 < 70分,且无科研成果者;
6、 一年级博士研究生无科研成果者;
7、 一年级研究生所获学分低于培养方案所规定学分的85%;
8、 一年级研究生无故缺席学校规定必须参加的活动者;
9、 二、三年级研究生科研成绩为0者;
10、 二年级研究生中期考核未达到良好等级者;
11、 学位论文实验记录不规范或有伪造行为等。
毕业学年研究生在评选年度内还须满足以下条件(满足申请学位最低要求的成果不统计在内):
1、硕士生在CSCD或CSSCI收录的影响因子≥0.3、博士生在CSCD核心库或CSSCI收录的影响因子≥0.5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符的研究论文;或论文被SCI或EI或ISTP收录,或者获得署名在前5名的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是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或实审)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第一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以导师为首的第二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2、参加过校(院)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注:1、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址:)
2、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网址:)
3、所有发表论文须第一作者、或导师为首的第二作者。
4、所有发表论文须以上海海洋大学的名义,或将上海海洋大学与联合培养单位名称并列。

二、奖学金类别
学校设置了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以上三类奖学金可兼得。专项奖学金包括朱元鼎奖学金、侯朝海奖学金、孟庆闻奖学金、汉宝奖学金、爱普奖学金、中水搏浪天涯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不能兼得。

三、奖励金额和比例
1、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一等奖比例为5%、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二等奖比例为10%、奖励金额为1200元/人;
三等奖比例为20%、奖励金额为600元/人。
2、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比例为1.5%-2%、奖励金额为1000元/人。
3、专项奖学金:朱元鼎奖学金6名、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侯朝海奖学金6名、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孟庆闻奖学金6名、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汉宝奖学金(生命、海洋、工程、食品学院研究生)
一等奖1名、奖励金额为3000元/人;
二等奖1名、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三等奖1名、奖励金额为1000元/人;
爱普奖学金(食品学院研究生)
一等奖1名、奖励金额为5000元/人;
二等奖2名、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三等奖3名、奖励金额为1000元/人;
中水搏浪天涯奖学金(海洋学院研究生)
一等奖1名、奖励金额为3000元/人;
二等奖2名、奖励金额为2000元/人;
三等奖3名、奖励金额为1000元/人;
宝钢奖学金推荐候选人1名,奖励金额2000元/人;
其他专项奖学金奖励金额及名额等另行公布。

四、评选条件
1、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一年级评选侧重课程成绩,二年级以上评选侧重科研成果。具体按照下列指标体系计分,A为综合素质,B为学习成绩,C为科研成绩。一年级研究生总分为:A+B+C×200%;其他年级研究生总分为:A+C。
(1)综合素质(A)
申请者先按照下表所列项目进行自我小结,由辅导员、教学秘书和同学代表等组成评议小组,根据申请人的日常表现,进行综合测评并打分,以平均分作为申请人综合素质得分,并写出评语。
优(总分5分) 合格(总分3分)
政治
态度 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党员认真参加组织生活);有较强政治进取意识。 政治表现一般。
文明
道德 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为人秉直,正义感强,勇于改正错误缺点,敢于同不良行为作斗争。 表现一般。
学习
态度 热爱本专业,学风严谨,刻苦钻研,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良好的科学修养,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主观能动性强,能认真思考和研究问题,有一定见解。 尚能热爱本专业;有一定动手能力;能独立思考问题。
社会
工作 积极组织或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研究生会等组织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热心社会工作,参加活动,表现较好。
(2)学习成绩(B)
学习成绩=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60%+其他课程加权平均成绩×40%
注:加权平均成绩= ∑成绩×学分
∑学分
(3)科研成绩(C)
项目 分值 说明


成果 国家级成果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 100 为主要完成人(前5名),排名第5之后者,排名每退后1位,加分分值减少50%。
部委、省市级成果奖(同上) 50 同上
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 30 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人为导师),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人非导师)分值减半,第三完成人分值再减半。
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 20
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进入实审程序(有公告号) 6
申请与专业相关的专利(有申请号) 2



流 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 3 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论文获奖则加2分;仅为论文或摘要收录,分值减半;用外语宣读论文加1分。
校研究生论文报告会 3 特等奖
2 一等奖、二等奖
1 优胜奖
研究论


表 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30 1、以第一、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导师)发表在公开发行刊物(有ISSN号)的论文有效;正式发表的论文有效,收录证明无效。
2、以外文发表的论文加1分。
在CSCD核心库或CS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8
在CSCD扩展库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4
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 1
获奖情况 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类奖项(最高等级奖项) 8 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人为导师),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人非导师)分值减半,第三完成人分值再减半。

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类奖项(其他等级奖项) 5
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类奖项(最高等级奖项) 3
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类奖项(其他等级奖项) 2

它 出版专著 5 个人完成其中3万字以上
3 个人完成其中3万字以下
出版教材 2分/章
编撰辞典 8 被列为主编或副主编
3 被列为主要撰写人并完成其中10个条目以上
备注:1、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只计研究生于评选年度内与本人专业相关的部分,且必须署名上海海洋大学;
2、 毕业学年研究生满足申请学位最低要求的成果不统计在内;
3、 同一成果可归属多个计分项目的,只计最高分,不重复计分。
2、专项奖学金
(1)专项奖学金候选人原则上从优秀研究生一等奖获得者中产生。
(2)朱元鼎、侯朝海、孟庆闻奖学金候选人必须满足:硕士生在CSCD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博士生必须在CSCD核心库或CS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或者研究论文被SCI或EI或ISTP收录;或者获得署名在前5名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是与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或实审)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第一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以导师为首的第二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其他专项奖学金参照此标准或按照相应的评选细则执行。
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
评奖年度内,获优秀研究生三等以上奖学金,担任学生干部(校、院、班级、党、团、社团组织主要干部),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工作积极主动热情,认真负责,并能成功组织一次以上班级或研究生集体活动或在组织集体活动中起主要作用,取得一定成绩;工作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对加强团结、纠正不良风气,为维护、执行校纪校规作出贡献。

五、评选时间
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每年9月份受理。

六、评选程序
1、研究生本人申报,填写奖学金申请表,并附佐证材料,交导师、辅导员、推荐人签署意见。
2、各学院党委书记会同有关人员组成审核小组,根据评选条件和申报人情况,拟定获奖者名单(或推荐专项奖学金候选人),经研究生部审核后,由学院进行公示;校研究生会干部申报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可在学院指标内推荐,也可不占学院指标,但不占学院指标的,学院也需提出意见,由校研究生工作部组织校、院研究生会成员、研究生代表投票后,拟定获奖者,一并由学院公示。
3、研究生部将评选结果报学校批准后,公布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获奖名单和专项奖学金候选人名单;经专项奖学金基金会审定后,确定专项奖学金获奖名单。
4、召开研究生奖学金颁奖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学金。

七、本细则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原评选细则同时废止

水生生物学报怎么样

水生生物学报挺好的,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办的,是A级核心期刊,水产学报是目前国内水产行业最好的期刊,是A1的,比较难发,水生生物学报是双月刊,也比较难发,如果要发水产或水生生物类的话,可以考虑淡水渔业嘛,虽然稍微差些,但是也是A2的,而且比这两个好发些

关于pcr技术论文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pcr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 PCR技术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因其高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检测速度快、准确性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微生物检测等许多领域。该文从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PCR技术;研究进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 Q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047-02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它是一种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方法。1985年,美国Karray等学者首创了PCR技术,并由美国Cetus公司开发研制[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PCR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如微生物检测、兽医学、水产养殖等方面。由于该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性,又能快速进行检测,因而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延伸[2-3]。随着PCR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常规PCR技术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许多技术,如多重PCR(mutiplex PCR)技术[4]、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5]、单分子PCR技术[6]。

1 PCR技术原理

PCR技术是根据待扩增的已知DNA片段序列、人工合成与该DNA 2条链末端互补的2段寡核苷酸引物,在体外将待检DNA序列(模板)在酶促作用下进行扩增。PCR的整个技术过程经若干个循环组成,一个循环包括连续的3个步骤:第1步是高温条件下的DNA模板变性,即模板DNA在93~94 ℃的条件下变性解链;第2步是退火,即人工合成的2个寡核苷酸引物与模板DNA链3’端经降温至55 ℃退火;第3步是延伸,即在4种dNTP底物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借助TaqDNA聚合酶的作用,引物链将沿着5’-3’方向延伸与模板互补的新链[7]。经过这个循环后,合成了新链,可将其作为DNA模板继续反应,由此循环进行。循环进程中,扩增产物的量以指数级方式增加,一般单一拷贝的基因循环25~30次,DNA可扩增l00万~200万倍[1]。PCR反应的步骤很简单,但是具体的操作是复杂的,如退火温度的确定、延伸时间的长短以及循环数等。因此,不同的反应体系应该确定适当的反应条件,以避免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情况的产生。

2 PCR技术的分类

在传统PCR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需要以及各个领域的应用要求,又衍生出很多种类的PCR技术。新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并逐渐改进,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996年,学者经过研究,在传统PCR技术的基础上,首创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新技术已经应用至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和其他基础研究领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基于传统技术的优势,还具有实时性、准确性、无污染,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和多重反应,是PCR技术研究史上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8]。

荧光定量PCR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将荧光基团加入到PCR反应体系中,借助于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9]。实时监测这一特点是常规PCR技术所不具有的,因为其对扩增反应不能进行随时的检测。常规PCR技术的扩增终产物需要在凝胶电泳等条件下才能进行,无法对起始模板进行准确的定量,而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反应进程可以根据荧光信号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10-11]。一个PCR循环反应结束之后,定量PCR仪可以收集1个荧光强度信号,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产物量的变化情况,这样就可以得到1条荧光扩增曲线[12]。荧光信号在指数扩增阶段,PCR产物荧光信号的对数值与起始模板量之间存在线性对应关系,然后进行定量分析[13]。

2.2 多重PCR技术

多重PCR(mutiplex PCR)技术是PCR技术的一种,为同一管中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与PCR管内的多个模板反应,在一个PCR管中同时检测多个目标DNA分子。多重PCR技术可以扩增一个物种的一个片段,也可以同时扩增多个物种的不同片段[14]。

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多重PCR技术进行多个位点的特异性扩增时,引物间的配对、引物间的竞争性扩增等会对扩增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如果能选择适宜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可极大地提高多重PCR的扩增效果[15]。主要包括退火温度、退火及延伸时间、PCR缓冲液成分、dNTP的用量、引物及模板的量等。另一方面,DNA的抽提质量也影响多重PCR扩增效率,如DNA抽提不干净或降解都将影响PCR扩增效果[16]。

2.3 单分子PCR技术(SM-PCR)

单分子PCR技术是在传统PCR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基本循环过程相同,但在反应条件、模板数量、DNA 聚合酶选择、引物设计方面具有不同点。该技术是以少量或单个DNA分子为模板进行的PCR[17]。

单分子PCR技术反应中,DNA 模板浓度极低,这就要求模板有较高的质量。因为这是试验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设计引物时,应该严格控制GC的含量和Tm值,同时尽量避免引物间存在可配对序列。在反应混合物模板数极低的情况下,若引物之间存在少量配对序列,扩增时极易形成二聚体,使反应无法进行,得不到所需要的产物[18]。由于单分子PCR技术反应的变性温度(96~98 ℃)大多比常规PCR技术(94 ℃)略高,因而对DNA 聚合酶热稳定性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需要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防止温度过高而使其失活。其变性时间(5~15 s)、退火时间及延伸时间也短于常规PCR技术[17]。

3 PCR技术的应用

3.1 PCR技术在水产上的应用

基因表达是检测某个基因在不同发育期或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或受到某种试验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而出现表达量变化的情况。有学者应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碳水化合物含量对翘嘴红鲴糖代谢酶G6Pase、GK以及PEPCK表达量的影响[19-21],研究结果可为翘嘴红鲴饲料配方中的最合适糖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孙淑娜等[22]研究叶酸拮抗剂对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BMP2b及HAS2表达的影响,表明叶酸拮抗剂对早期胚胎的心脏发育影响较大,可导致斑马鱼心脏发育延迟及心脏形态异常,并下调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BMP2b及HAS2的表达,这可能是叶酸生物学活性受抑后导致心脏发育异常的机制之一。Sawyer et al[23]以斑马鱼的未受精卵、胚胎、仔鱼和成鱼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P450aromA和P450aromB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表明在各组织中均有2种基因的表达,但表达量显著不同,呈现组织特异性。

3.2 PCR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上的应用

1990年,Bej et al[24]在利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测了Leg-ionella类菌种和大肠类细菌,其结果是通过点对点方法固定的多聚dT尾捕捉探针和生物素标记的扩增DNA进行杂交来检测的。张志东等检测口蹄疫病毒(FMDV)持续性感染的带毒动物,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快速检测、准确、客观等优势,较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25-26]。Metzger-Boddien et al[27]对PCR-ELISA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可以达到98%。

4 展望

传统PCR技术以及衍生出来的新型PCR技术自面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完善,荧光定量PCR技术将会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多重PCR技术在食品病原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及环境微生物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去除食品抑制因子干扰、改进样品前处理技术等方面,其次是整合应用多重PCR与其他技术,必将在未来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5 参考文献

[1] 常世敏.PCR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23-25.

[2] 唐永凯,俞菊华,徐跑,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21):422-426.

[3] 吴学贵.LPS刺激点带石斑鱼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差异性分析[D].海口:海南大学,2011.

[4] 侯立华,黄新,朱水芳,等.双色荧光多重PCR技术及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1):168-172.

[5] 查锡良.生物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3-485.

[6] 张杰道.生物化学实验技术PCR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2-18.

[7] 谢海燕.黑线仓鼠LHR部分序列克隆及组织器官的表达差异[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8] KUBISTA M,ANDRADE J M,BENGTSSON M,et a1.Th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2006,27(2-3):95-125.

[9] AGINDOTAN B O,SHIEL P J,BERGER P H.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otato viruses,PLRV,PVA,PVX and PVY from dormant potato tubers by TaqMan real-timeRT-PCR[J].J Virol Methods,2007,142(1-2):l-9.

[10] 李丽平.小麦慢锈品种叶片受条锈菌侵入后的木质素合成及调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

[11] 薛霜,独军政,高闪电,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0(7):11-15.

[12] SCHUBERT J,FOMITCHEVA V,SZTANGRET-WISNIEWSKA J. Dif-ferentiation of Potato virus Y strains using improvedsets of diagnostic-PCR-primers [J].J Virol Methods,2007,140(1-2):66-74.

[13] 袁继红.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实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0-22.

[14] 朱善元.生物检测技术PCR及其在兽医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1999(11):21-22.

[15] 黄银花,胡晓湘,李宁,等.影响多重PCR扩增效果的因素[J].遗传,2003,25(1):65-68.

[16] 陈诺,唐善虎,岑璐伽,等.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生物技术,2010,37(10):72-75.

[17] 刘连生.常规PCR技术与单分子PCR技术[J].医学信息,2010,23(11):4379-4380.

[18] 顾超颖.汗孔角化病的临床分析,SSH1、ARPC3基因突变检测和表达谱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19] 唐永凯,俞菊华,刘波,等.翘嘴红鲌肝脏G6Pase催化亚基的克隆以及摄食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其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7,31(1):45-53.

[20] 刘波,谢骏,苏永腾,等.高碳水化合物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GK及GK mRNA表达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8,32(1):47-53.

[21] 俞菊华,戈贤平,唐永凯,等.碳水化合物、脂肪对翘嘴红鲌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7,31(3):369-373.

[22] 孙淑娜,桂永浩,宋后燕,等.叶酸拮抗剂甲氨喋呤导致斑马鱼心脏发育异常及BMP2bHAS2表达下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59-163.

[23] SAWYER S J,GERSTNER K A,CALLARD G.Real-time PCR analysis of cytochrome P450 aromatase expression in zebrafish:gene specific tissue disyribution,sex differences,developmental programming,and estrogen regulation[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2006,147(2):108-117.

[24] BEJ A K,MAHBUBANI M H,MILLER R,et a1.Multiplex PCR amplif-ication and immobilized capture probes for detec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and indicators in water[J].Mol Cell Probes,1990,4(5):353-365.

[25] ZHANG Z D,ALEXANDERSEN S.Detection of carrier cattle and sheep persistently infected with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by a rapid real-time RT-PCR assay[J].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2003,111(2):95-100.

[26] ZHANG Z D,BASHIRUDDIN J B.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RNA duration in tissues of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pigs[J].TheVeterinary Journal,2009,180(1):130-132.

[27] METZGER-BODDIEN C,BOSTEL A,KEHLE J.Salmonella sp.PCR-ELISA for analysis of food samples[J].J Food Prot,2004,67(8):1585-159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pcr技术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