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2005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攻读药物代谢动力学博士研究生, 2006年5月~2006年11月作为外聘专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工作,现任药学院临床药学系副主任,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河南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会员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药药物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药理毒理的研究。参与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863”、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工作,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盐酸关附甲素I类创新药物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关附壬素、关附胺醇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应用Caco-2细胞模型对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的体内外吸收相关性进行研究(国家863项目);肾小管膜转运蛋白研究(国家自然基金);I类抗癌新药OGP46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完成了包括复方二甲双胍片、奥美拉唑胶囊、氧化苦参碱缓释胶囊等数十个新药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工作。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1部,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药理学》1部,参编《创新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评价》1部。近几年来先后在《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of Asia》、《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5年发表的论文、论著:⒈ Guisen Zhao and Xiaobing Wang. Advance in Antitumor Agents Targeting Glutathione-S Transferase.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2006,13⑿: 1461-1471⒉ Guisen Zhao*,Tao Yu,Rui Wang,et al.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Ethacrynic Acid Analogues on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P1-1 Activity Inhibition.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5,13⑿: 4056-4062⒊ Yu-Wen Xu,Gui-Sen Zhao*,Cha-Gyun Shin,et al. Caffeoyl Naphthalene- sulfonamide Derivatives as HⅣ Integrase Inhibitor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3,11: 3589-3593.⒋ 赵思太,臧恒昌,赵桂森*。美国FDA最新批准上市的治疗AIDS药物。中国新药杂志,2005,14⑶:373-374。⒌ 王小兵,臧恒昌,赵桂森*。N,N-二(3,4-二羟基肉桂酰基)-1,2-乙二胺的合成,齐鲁药事,2005,24⑴:40-41。⒍ 王小兵,袁玉梅,赵桂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与肿瘤。食品与药品,2005,7⑵:15-17。⒎ 高彦慧,赵桂森,等。HPLC法测定米氮平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山东大学学报,2004,42⑹:373-374⒏ 刘永久,赵桂森*,徐玉文。融合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药学进展,2004,28⑷:168-1⒐ 于韬,赵桂森*,等.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3,13⑶:172-178⒑徐玉文,赵桂森*,刘永久。人免疫缺陷病毒整合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药学进展,2002,26⑶:138-142⒒徐玉文,赵桂森*。抗艾滋病药物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2,12⑵:119-124⒓赵桂森,刘永久,徐玉文。1-去氧-D-核糖的合成,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19⑴:47-48⒔赵桂森,徐玉文。人免疫缺陷病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 2001,11:64.⒕王维红,赵桂森,等。盐酸索他洛尔片的含量测定及稳定性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39⑶:215.⒖赵桂森,徐玉文。4(R)-(6-氨基-9-嘌呤基)2(R)-(羟甲基)四氢呋喃-3(R)醇的合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1,11⑶:138.⒗赵桂森,袁玉梅,刘伟,等. 索他洛尔的合成及其抗心律失常活性.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39⑴:35.⒘赵桂森(副主编).《新药设计与开发》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2.⒙赵桂森(编者),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复习应试全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6月⒚凌沛学 主编,赵桂森 参编. 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月⒛闻韧 主编,赵桂森 编委,药物化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罗慰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教授,男,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呼吸专业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45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多的研究。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 1948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协和医学院医本科。1955~195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总住院医师,1957年任主治医师,1979年任主任医师,198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1985~1986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9~1960年曾在北京中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学习中医两年。1983年曾在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医学院和俄立冈医学科学中心任访问学者。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罗慰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家和临床医学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呼吸内科专业领域内工作已经有50余年,对内科呼吸病如结节病、肺军团菌病等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等病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曾经承担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当归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国家教委博士点研究课题,“血管活性肠肽对低氧性肺动脉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伯舒螺旋体,Borrelia burgdoferi,与结节病病原学的研究”。已经发表论文84篇,主编《内科临床指导》、《现代呼吸病学》、《协和医学词典》,参加编写吴英恺教授主编的《胸部疾病》,朱贵卿教授主编的《呼吸内科学》,陈敏章教授主编的《中华内科学》,方圻教授主编的《现代内科学》以及叶世泰教授主编的《变态反应学》等专著。曾经获得1984年和199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和1999年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57年和1982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后来罗慰慈教授被评为有贡献的医学专家而接受国家特殊津贴。曾立三等功一次(1954年,由中央军委后勤部颁发)。200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 罗慰慈教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呼吸病学领域和内科学领域均具有很高的造诣,对呼吸病学的理论、检诊技术和治疗学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能够处理解决临床上遇到的疑难病症。应诊的病例多来自全国各地,善与诊治过的患者保持不断地联系,勤于随访病情发展并给予治疗康复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仍然多次走访病人家庭,受到患者的欢迎。罗慰慈教授常说:“作为临床大夫要尽量把病人的处境体会好。把自己放在病人的位置,有些想法和态度就会有不同,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也就会有所不同。有时病人为看病远道而来,如果能够多花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为他多想一想,就可以为病人缩短检诊时间,省下住宿等费用;有时你只需多解释几句话,就可以避免病人走好多冤枉路。医患关系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病人和医生没有相互体谅”。现在罗慰慈教授年事已高,但仍然活跃在临床一线,出门诊、查房。近来曾参加重大医疗任务工作,早晚主持会诊和查房,对重要医疗措施作出必要的决定,深受多方面赞扬。罗慰慈教授特别重视医学教学,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再次复课,由于医学教育中断多年,困难重重。罗慰慈教授亲自主管医大教学,克服困难,拨乱反正,从讲义到教室一一安排妥当。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罗慰慈教授亲自邀请美国著名教授来医科大学讲学。年轻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讲课难以受到欢迎,罗慰慈教授一方面传授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亲自走上讲台,作出表率。他善于在不同场合结合临床进行教学,能结合临床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鼓励并诱导受教者独立思考,课堂上往往通过实例举一反三,授课内容精而明,尽可能使学者在离开教室时记住其要点。获得“协和之友”教师奖,坚持为八年制医本科讲课,曾受聘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医本科讲座授课。罗慰慈教授经常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1989年应邀参加中国科协代表团,赴美出席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并作学术报告;善与国内外学者交流,能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罗慰慈教授曾任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留学资格审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第一届常委、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主编,《中华结核呼吸杂志》主编,《中国新药杂志》副主编辑,《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国际刊物《Respirology》编委。1996年当选为亚洲、太平洋呼吸学会主席。2006年罗慰慈教授获得中国呼吸医师终身成就奖,表彰他为推动我国呼吸病学的发展,与国际呼吸学界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渊博的学识和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将永远为呼吸内科学界的后生晚辈所景仰。
1980年-1994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以及博士学位。1992年-1993年: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R&D中心研修。1985年-2001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科,历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主任。2002年起,任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副所长。2010年,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出版物(书藉):1.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肝大、腹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2. 感染性腹泻(抗生素治疗) 解放军军医出版社 2002年3. 现代感染病学(流脑、奈瑟菌感染)科学出版社 2002年4. 化疗新进展(真菌药)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5. 感染病学(4章)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 实用临床抗生素学(2003年, 主编) 重庆出版社7. 现代内科学进展 2005年(抗菌药物PK/PD)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8. 临床药学(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教材) 2007年 副主编 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9. Mohnarin 2006-2007监测报告,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0. 毒理学百科(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 2008年11. 热病 翻译2003-2008年12. 马丁代尔药典 翻译 2008年13.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星火计划培训教材 参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4. 2006-2007Mohnarin年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年15. 临床微生物培训教材(卫生部萌芽计划教材),2009年 (内部材料)16. 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统稿人17. Infectious Microecology, 参编 2010年 Springer Publishing18. 感染性腹泻(2ed ed) 参编 解放军军医出版社 2010年19. 临床微生物与感染 医药卫生科技出版社,2010年 主编20. 传染病学(高级职称晋升考试用书),参编, 201021. 感染与化疗,副主编,201122.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主编,2011社会兼职:1. 中国药理学会抗感染化疗分会 委员2.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 委员3. 中国医院学会药事专业委员会 委员4. 中华预防医学会院感分会 常委 感染治疗组组长5. 中华预防医学会 微生态分会 委员6. 中国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 常委7. 浙江省医师协会感染医师分会 常委8.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微生态分会 委员9. 西太平洋抗感染化疗委员会 理事10. 全球华人感染与微生物学会 理事11. 国际合理用药联合会(INRUD)中国工作组 成员12.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委员13. 卫生部院内感染控制专家委员会 委员14. 中国抗生素杂志 编委15.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编委16. 中国临床药理与治疗学杂志 编委17. 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编委18. 药物治疗学杂志 编委19. 医药导报 编委20.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编委21. 中国执业药师 编委22.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副主编23. 中华传染病杂志 特约审稿人24. 中华内科杂志 特约审稿人25. 中华呼吸与结核病杂志 特约审稿人26. 中国新药杂志 特约审稿人27.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特约审稿人28. 中华医学杂志 特约审稿人29.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编委30. 中国医学前沿 编委31. Yonsei Medical Journal , reviewer32.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y, reviewer33.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reviewer34. Europe FP7 Scientific Reviewer35. 杨森科学基金委员会 委员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评审专家3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新药审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