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常州大学b类期刊

2023-12-07 19: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常州大学b类期刊

不是中文核心,是科技核心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89年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是江苏省一级期刊。该刊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以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热能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安全工程及数理科学等。

常州大学代码是多少?

常州大学代码是10292,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常州大学简称“常大”,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B类高校  。

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2020年学校成为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历史

1978年3月19日,江苏省化工局电话通知无锡市化工局:江苏省委决定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要求先依托无锡市化工局负责组建和筹办;3月20日,无锡化工局党委派人赴南京接受任务;3月21日,由党委书记施乐尧主持的局党委会达成了筹建共识;4月17日,江苏省革委会发文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

1978年3月20日,常州市化工局局长马申扬、副局长蒋光前向时任常州市委书记何冰皓、副书记章化农汇报,请市委同意并争取在常州创办化工分院;3月22日,经常州市革委会研究同意后,市化工局副局长蒋光前、技术科科长周祥生带着在常州化工厂内办学的初步方案,赴省化工局向胡萃华局长和顾静副局长汇报,请省化工局同意。经省化工局专题研究,与原省教育局衔接后,确定在常州创办化工分院的方案,并报江苏省委。时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对创办常州分院作了批示;4月28日,省革委会发文成立南京化工学院常州分院。

1979年5月26日,江苏省革委会批复省化工局、无锡、常州市革委会建立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并将常州分院并入无锡分院,校址设在无锡马山。合并后的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实行省、市双重领导,以省管为主的领导体制,学制四年,在校生规模1200人,毕业生由江苏省统一分配。

1980年12月1日,江苏省化学石油工业厅、高等教育厅联合向江苏省人民政府呈交报告:经与常州市领导协商,并征得无锡市领导、省计委同意,拟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至常州市办学;12月2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将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址常州办学,并改名为“江苏化工学院”。

1992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向国家教委递交《关于申请改变江苏化工学院领导体制的函》;8月4日,国家教委复函,同意江苏化工学院改变现行领导体制,实行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领导,以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并改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近期规模为3000人。

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2022年4月,首批入选教育部-瑞士GF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7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60%。拥有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有江苏省“双创人才”、“333工程”、“特聘教授”、“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180余人;省“双创团队”、“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和教学团队、“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团队10余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4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有本科专业80个;省优势学科2个、省“十三五”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3门。

国家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软件工程、会计学

学生成绩

“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2017年捧得大挑“优胜杯”;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四连冠”,2020年捧得小挑“优胜杯”;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5项。

学术科研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孵化器1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43个、产学研基地487个、校企联盟432个。

截至2021年4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全国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9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项目274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17项;被SCI、EI、CPCI、CSSCI等收录学术论文34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700余件。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武进科教城校区、西太湖校区二个校区图书馆,馆舍面积40000多平方米,中外文纸质图书176多万册,阅览座位2800余个,电子数据库60多个,中外文电子图书168多万册;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成员馆,是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常州地区中心馆。

学术期刊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常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与工业技术类学术刊物,是江苏省一级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期刊;于2020年首次被列为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17年与美国《艾博思科数据库(网络版)》签订了合作出版协议,并且已在海外发行;同时,是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超星等数据库及在线出版平台的来源期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2016年12月,获“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2016年12月,“材料科学与工程”栏目获江苏科技期刊“金马奖”十佳品牌栏目;2017年12月,获精品科技期刊项目;2018年10月,获2018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19年6月,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第一批“学术期刊融合出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A类项目资助。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要设有《政治•法学研究》《经济•管理学研究》《文史哲研究》《艺术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栏目;该刊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数据库或出版平台列为来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学校拥有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通过全国高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有40多个国家的近800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先后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1项;学校与玻利瓦尔大学共建中国在委内瑞拉的首家孔子学院,承办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孔子课堂;学校建有跨文化研究院、泰国文化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以色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所等智库平台。

常州大学值得去吗

常州大学是值得去的一所大学。常州大学就是江苏省的公办一本大学之一,软科排名全国第129,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

认为值得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点、常州大学就业形势带有天然的优势。常州大学长三角经济发展圈核心区域的苏锡常附近,这里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尖地区此外,附近还有很多所大学,方便学生们提升自己的学历。该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推荐大家读的,是“十三五”重点学科之一,专业就业率为98%,非常有发展前景。这个学校的就业也还算不错,本科的就业率在87%左右。

第二点、常州大学办学实力强。该学校有17个学院,78个本科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5%,师资力量较好。学校的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在学科评估中,常州大学有1个B类学科和5个C类学科。

第三点、常州大学是省级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长三角高水平特色地方高校创新联盟发起成员,以及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该校还是雅思考试的官方考点。

千万别来常州大学-女生为什么不能去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一所非常不错的本科大学,每年都有很多省内的同学报考该校。但是最近网上出现的“千万别来常州大学”是怎么回事?女生为什么不建议去常州大学?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在填报大学前需要提前了解的。

一、千万别来常州大学

为什么说千万别来常州大学,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非985/211

常州大学只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并非985或211大学,所以很多同学在填报大学的时候,会优先考虑985/211大学,而不是常州大学,也不是说不能报考常州大学。当然大家分数考的高,能够选择更好的大学,是可以的,对于分数一般的同学来说,常州大学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2.不能在宿舍洗澡

常州大学的宿舍有四人间、六人间等,宿舍备有空调、饮水机、书桌等,但是没有独立的浴室,不能在宿舍洗澡,只能去学校配备的澡堂进行洗澡,对于很多不好意思去澡堂洗澡的同学来说,很难接受。常州大学自己也清楚这一点,目前也在采取改善的措施。

3.不能保研

很多同学在选择一所本科大学的时候,有时候还要看看这所大学有没有保研资格,这样在本科阶段结束后就可以顺利的进入研究生阶段,达到无缝衔接。但是常州大学没有保研资格,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无疑增大了升学难度。这样难度虽大,但是只要努力也能考上研究生。

总的来说,上面三点就是大家不建议来常州大学的原因。除了不能在宿舍洗澡外,其余两点大家都可以不用太在意,毕竟大家去一所学校跟多的还是关注这所大学的办学实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常州大学的如今情况。

二、女生为什么不能去常州大学?

答:假的。常州大学并没有对报考人群有性别限制,所以大家可以放心报考。下面为大家介绍常州大学的办学情况。

1.常州大学简介

常州大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政府和中国天然气集团、中国中石化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多方共建高校。是江苏省B类建设高校。

学校目前共有两个校区,共占地约2000余亩;设有21个教学院、8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人数约2000人、本科生人数约21500人。

2.学科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制药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环境工程;

第四轮学科评估: 化学工程与技术(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等

从学科建设上来看,常州大学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能够拥有这么多的优势学科,足以说明其办学实力之优秀。

3.大学排名

2022年

校友会排名:202

校友会理工类排名:97

2021年

软科排名:147

武书连排名:168

金平果排名:222

从大学排名上来看,常州大学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能够在全国上千所大学中排进前250名内,足以说明该校的办学实力强劲,大家对该校的认可。

常州大学属于211吗

常州大学不是211

常州大学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始建于1978年,原名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是一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创办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78年,2020年学校成为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常州大学被评为B-的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被评为C+的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评为C的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被评为C-的学科为:机械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同时,常州大学有3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前1%,分别为:化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此外学校还拥有两个图书馆,面积高达23000多平米,中文制止藏书共有166多万册,外文电子图书138万册。截至2020年8月31日,2020届硕士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4.34%,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2.27%。截至2020年12月25日,硕士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为94.92%,本科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为87.2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