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12-08 11: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截至2014年5月,学院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校级研究所3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团队、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团队 校级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础教育研究所 、地方民族文化研究所 馆藏资源截至2013年底,有馆藏纸质图书81.09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37种,数字电子图书52.216万册,数据库42个(其中购买12个),电子期刊10000余种。 学术期刊《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前身是《楚雄师专学报》是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余娜性学博士是谁

余娜,女;博士毕业;集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迄今已在《福建论坛》(社科版)、《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1]
中文名
余娜
性别

人物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出版图书TA说
人物经历
求学经历
1998年-2002年:厦门大学读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获学士学位。
2002年-2005年:厦门大学读研,专业:现当代文学,获硕士学位。
2008年-2012年:厦门大学读博,专业:文艺学,获博士学位。[1]
工作经历
2005年-至今任教于集美大学文学院[1]
主要科研成果
(一)CSSCI论文:
1. 《“人的文学”的融合发展——论林语堂对现代文化人格的建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
2.《论现代化转型中的国民性观念:以林语堂为个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
(二)其他论文
1.《寻求人的文学:论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观》,《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2.《逼问与升华——论须一瓜小说的现实书写》,《名作欣赏》,2012.8。
3. 《论林语堂早期语言学研究与新文化运动》,《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台湾电影“乡土意识”的演变》,《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5. 《新世纪诗歌的回归与融合——从“中间代”诗群“命名”现象谈起》,《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5。
6. 《迷茫的快乐 寂寞的清醒——论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10.2。
7. 《从<孩子的讲演>看萧红的抗战文学》,《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8. 《穿过落叶飘零的树林——解读穆旦的<智慧之歌>》,《名作欣赏》,2007.7。
9. 《人性,永久之痕》, 《出版广角》,2007.11。
10.《中间代:使命完成后的宿命》,《诗歌月刊》,2006.11。
11.《中间代:诗歌命名与社会潮流共谋的诗歌现实》,《诗歌月刊》,2006.7。
12.《命名的尴尬》,《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4。[1]
(二)专著:
1.《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本人独撰。[1]
(三)课题:
以下皆为本人主持项目:
1.《海洋文化视野中的闽台文化》,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时间:2015年- 2016年,项目批准号:2015B044。
2.《林语堂与30年代的现代文学批评》,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项目,时间:2013年-2015年,项目批准号:JA13178S。[1]
出版图书
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
作者名称 余娜
作品时间 2016年12月1日
林语堂的文学批评以其鲜明的个人自由主义立场,自成一家。《文化转型的现代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研究》将20世纪30年代的林语堂文学批评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他的批评实践、思想和风格,探讨他在中国文化和文学批评理论建构上的意义和价值,建立相对完善的林语堂文学批评思想体系。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分享见解,
点击发布
纠错
参考资料
[1] 余娜.集美大学文学院

2019年楚雄师范学院新生在哪个校区及新生开学报到时间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楚雄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组建成立。2009年荣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是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学校。2010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被教育部列为“全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项目单位。获批为云南省地方大学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位于享有“东方人类故乡”、“恐龙之乡”、“优质野生菌王国”、“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美誉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府楚雄市,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常年平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距云南省会昆明100余公里,仅1小时车程,有昆明“后花园”之称。学校土地总面积1055亩(含规划发展用地与实训农场),分为花果山、雁塔等校区。校区之间直线距离仅100米,位于生活方便的老城区,校园环境优美,数字化校园网络畅通,移动图书馆方便快捷。

学校坚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学科专业综合服务面宽,本科工作基础扎实,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办学方向,彰显“应用性、师范性、综合性、地方性”的办学特色,秉承“学以致用、教以致用、研以致用、管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为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品行好”为特色目标,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1000人,学历函授生4000余人,每年非学历培训千余人次。有教职工772人,其中专任教师567人,博士、硕士300余人,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3人;有云岭学者1名,云岭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国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多名;校舍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000余万元,图书130余万册;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全日制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目前开设4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60余个函授本、专科专业。分布在文、法、理、工、经济、管理、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专科专业体系。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有省级规划建设硕士点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

建校38年来,已为地方输送本专科毕业生3万余名。目前,学校正在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与职业培养结合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实习实践与就业创业一体化建设,基本规格要求与分类个性化培养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制。师范类专业正在进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凸显师范教育特色。围绕省、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天然药业、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强对泰语、对外汉语、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全球华人首届“切尼斯杯”书法美术大赛,全国性的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等活动中成绩骄人。在已有的十一届本科毕业生中,82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十一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大毕业生活跃在省内外基础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社会反映良好,应用型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面向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以横向项目、应用型课题为重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共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百余项,有厅级、校级和横向项目千余项。建有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培育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县共建研究基地2个。科研成果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百余项,共申请国家专利15项,其中获授权专利6项。创办的《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全方位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服务,积极搭建与企业、行业对接,符合区域建设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服务型科研与人才培养培训平台,通过校政、校企、校军、校际合作途径,在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与保护传承、生物、环保、旅游多领域科技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应用型成果。部分技术已成为省、州相关企事业、行业产品升级、技术改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云南省和楚雄州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农业及高新产业的培植研究与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成人职业继续教育与省内外知名大学、企事业、基层一线合作共建,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点、职业技术资质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为地方教育事业、企业和行业服务。

学校大力加强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泰国东方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美国西俄克拉荷马州立学院、国内的上海体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建立了办学合作关系。多次组织大学生考察团赴美国、泰国交流访问;与泰国东方大学、皇家清莱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科技合作、境外实习等国际合作项目,推进学校向开放型、国际化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云南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等20余项光荣称号。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攀升。

楚雄师范学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本科大学。圆优质大学之梦,走成人成才健康发展之路,楚雄师范学院是您理想的选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