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地理》俗称《华夏地理杂志》,创刊于2001年2月,涉及地理、生物、科技、考古等各方面内容,从多种角度深度报道不同主题。《华夏地理》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伙伴,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2007年7月,《华夏地理》与美国《国家地理》正式版权合作,延续美国《国家地理》120年来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理念,以震撼的摄影图片和独到的深入报道,为中国的社会中坚阶层每月带来反映世界变迁的精彩内容。
先说点题外话:
《博物》和《中国国家地理》都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版社出版的杂志。《博物》相对《中国国家地理》来说是孙子辈。国家地理1950年最开始创刊叫《地理知识》,到今天一波三折,2000年才改名为《中国国家地理》,而《博物》是2004年才发行的。《华夏地理》是云南省社科院编辑发行的省级刊物,与《中国国家地理》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刊物。
那么作为中学生,博物相对来说比较适合阅读,信息量和知识层次较浅较易吸收。不过我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地理老师说真的是拜我初中时地理老师的《中国国家地理》所赐,当年和现在一样我都依然迷恋,我有2000年改名后的所有期刊,百读不厌!
所以,只要有一颗好学的心,什么书籍都是宝贵的粮食!祝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勤奋刻苦,学得更多的有用的知识!
这些事我之前朋友托我买的国家地理,05-14年期刊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是关于地理的月刊,每月7号出刊。纸质好,色彩棒,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华夏地理》杂志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以关注人与自然、环境、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系,并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与生态学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生物、科技、历史等各方面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为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制定相关决策,发展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与理论依据。《华夏地理》作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伙伴,和全球32个版本同步刊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精彩内容。2007年7月,《华夏地理》与美国《国家地理》正式版权合作,延续美国《国家地理》120年来探索世界、关爱地球的理念,以震撼的摄影图片和独到的深入报道,为中国的社会中坚阶层每月带来反映世界变迁的精彩内容。
个人观点:《中国国家地理》更具观赏价值。《华夏地理》更具学术价值。
《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是著名人文地理学家葛剑雄先生主编的《大哉中华——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丛书中的一本,他主编的这套丛书,从“制度”入手,介绍了在疆域、政区、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影响我国历史的重大制度设计,详细讲解了每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来源、形成、演变、重大人物和事件、对以往和现世的影响等。
在这套丛书中,《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就是专门介绍我国的历朝历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这本书的写作特点是浅显易懂、语言流畅、夹叙夹议、故事性强、治学严谨。它的内容特点起,分朝代介绍,对每个朝代行政区划层级、幅员、边界、行政中心等四个要素进行全面介绍,并分析每一个朝代为什么要采用那样的行政区划制度?期间发生了那些故事?对朝代的兴衰有怎样的影响?等等。
如果你想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形态?那就请翻来这本《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跟随作者那纵横古今、神驰海内的视野,深入浅出、清晰流畅的文笔,对行政区划进行一次全面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