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的要求: 1 内容 科学技术、理论论著,实验及技术研究,综述,临床研究,病案讨论,护理研究,病例报告,等。 2 格式 为便于科技期刊数据库著录和检索,特对来稿格式提出如下要求: 2.1 题名 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要旨,便于选择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论著文章必须有英文题名。题名中不使用缩略语和非公知公用的字符、代号。 2.2 作者和工作单位 多位作者在同一单位时,在姓名下注明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多位作者不在同一单位时,先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然后在姓名下面按顺序注明单位,省(市)和邮政编码。中国作者还须在姓名下面注上主要作者的汉语拼音姓名,其中,姓氏拼音全大写,复姓连写,空一格后写名字拼音,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双字名者中间用连字符。 例: 张 颖 王锡联 诸葛华 ZHANG Ying , WANG Xi-Lian , ZHUGE Hua 2.3 作者简介 凡论著文章,应在首页右下角注明“作者简介”,例如: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出生地,毕业学校,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 2.4 论文摘要 论著类文章必须写300字左右的摘要,科技论著还必须写英文摘要。摘要应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应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项撰写。摘要中不使用图表,公式及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英文摘要用“Abstract:”标注,并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2.5 关键词 论著类文章必须有3—5个关键词,中间用“;”隔开,有英文摘要者亦须写英文关键词。 2.6 分类号 统一用《中国图书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注于关键词下面。 2.7 基金项目 各类基金项目应在首页左下角注明(含基金编号)。 2.8 参考文献 2.8.1 参考文献的顺序和数字序号应与文中一致。亦用方括号括上。 2.8.2 注明内容有作者姓名(名后不加责任说明),多位作者间用“,”隔开,三位以上作者只录三位,逗号后加“等.”;文献题名全称及方括号注明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出版地后用“:”,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最后用“.”结束。 来稿请用A4标准纸打印,字迹清楚,不用《简化字总表》内没有的自造字。打印稿应留足天、地和左订右注空间,加大行、字间距,用大5号以上字体。注意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 来稿请自留底稿,无论刊否,概不退稿。3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来稿如不允许删节,请注明。稿件被刊出后1个月内本刊当奉送当期《学报》2册和稿酬。本院稿件应有科主签荐意见,院外稿件应有单位主管业务部门签章。
截至2015年10月,共有四川省特色专业3个。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药学、护理学、检验医学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主持人制作时间医学机能实验学张晓2006年医学心理学刘隆祺2007年计算机文化基础梅挺2008年药物分析臧志和2007年外科手术学基础赖雁2006年医学细胞生物学潘克俭2009年临床检验微生物学王跃2010年 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药学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截至2014年3月,成都医学院有教师51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203人,占教师总数的39.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02人,占教师总数的60.5%。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0人,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39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23人, 中国工程院王正国院士、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张立平将军为学校名誉校长。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育再生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科研团队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团队 截至2014年3月,成都医学院共有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省级重点学科烧伤整形外科、消化内科 截至2014年3月,成都医学院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 类别级别机构名称实验室部级体温调节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微生物与免疫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中药药剂学国家中医药二级实验室省级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省级(高校)结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体温与炎症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消化系肿瘤与微环境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四川省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机构校级成都医学院体温调节与炎症研究中心成都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成都医学院医学文化研究中心成都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成都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截至2014年6月,成都医学院承担科研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973”子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项目39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22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30余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3000多篇。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个,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个。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研究(系列论文) 带头人:周玉 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医学文化概论》 作者:昝加禄 馆藏资源 2014年成都医学院共有馆藏纸质图书48万册,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35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近20个。 学术期刊 《成都医学院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社、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里希指南等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1、新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610500
2、天回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 610083
学校简介:
成都医学院(Chengdu Medical College,缩写为CMC)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地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成都,校园树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校区设计为园林式生态校园和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读书求知的佳地。学校现有天回校区和新都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生源充足、质量优。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本专科学生7600多人。开设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生)、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麻醉学、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8个本科专业,开设临床医学(定向生)、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食品营养与检测5个专科专业。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设有肿瘤方向、眼科方向、老年医学方向;在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中设有输血医学方向、临床生化检验方向。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专业开办双学位教育。开设临床医学(定向生)、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食品营养与检测5个专科专业。在护理专科专业中开设老年照护方向。在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应用心理学2个本科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现有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3个,四川省精品课程7门,四川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个。
学校新增加了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并经四川省人事厅批准,率先建立了“四川省专家服务基地”,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科研成果:
成都医学院近几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70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973”子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国家项目3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22项,出版学术研究著作30余部,发表科技学术论文3000多篇。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体温调节、微生物与免疫、中药药剂等省级和厅局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科研实验中心、SPF级实验动物中心等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坚实保障。《成都医学院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社、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乌里希指南等国外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协作关系。英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外籍专家、教师先后来学校讲学和任教。2012年始学校与新加坡卫生部合作开展护理奖学金项目,每年招收部分护理专科学生赴新加坡学习和工作,学生获得新加坡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