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

2023-12-06 09: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学校环境教育论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环保 教育 论文,供大家参考。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也便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呢?

一、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收效甚微,只有直观形象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育活动中采用了以下几种 方法 :

1.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和阅读资料。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我变枯燥乏味的环境保护知识为直观形象,使学生乐意接受。组织学生观赏录像、图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我先让学生观看98抗洪抢险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录像,告诉学生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日益减少,土壤过分流失及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国长江流域,由于原始植被大量消失,因此导致了98年夏天这场小雨量、高水位、大水灾的惨痛场面。我还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阅读,从中了解环保知识及其重要性。

如《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世界上每分钟损失耕地40万平方米,每年损失耕地21万平方千米;每分钟有4.8万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泥沙252亿吨;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让学生从这些资料的阅读中明白: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中最容易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环保重要性、迫切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开展《我与蓝天同在》活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材料,采用知识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中国环境保护标志,了解3月12日 植树节 、4.22地球日、6.5 世界环境日 ,知晓为了治理和保护环境,我国也制定并贯彻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采用一分钟演讲、独唱《热爱地球妈妈》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丰富环保知识,从而进一步认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灵活性。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夸、喜欢表扬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宜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表扬声中非常乐意地接受教育。

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花溪乐园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花溪乐园,我先让学生观赏了公园的美景,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斥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掉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讲了一段《天游峰扫路人为何每天扫路》的 故事 ,还跟他们讲了环境保护的知识,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们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公园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公园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的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在食堂前有事无事地去踩脚踏式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习完《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的现象自然消失了。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看见废纸就拾,亲自动手擦洗花坛、打扫卫生,学生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我们还应把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到花坛除草,成立绿色小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为给学生创设优雅的学习环境,我们还定时请镇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几年来,我们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让他们明白:爱护地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我们应该从小增强环保意识,学习、宣传环保知识,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绿化,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教师不容忽视的责任。

【摘 要】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 文化 素质,想方设法在学校中广泛开展环保教育,使他们成为未来的环境保护者,在推进少年 儿童 教育的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校教育;环保意识;环境知识;保护环境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master the basic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of moder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the citizens, trying to carry out in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enable them to become future environmentalists, in advancing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of children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School education;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knowledg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在学校教育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与学科整合,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 渠道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如科学学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同学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

2.开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班会课,是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在一个民主、融洽的班级小集体里,同学们更能各抒已见,各展才华,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环保主题活动,往往能使队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活动是加深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学校结合6.5 “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环保活动,初二(3)班举行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班会展示活动,同学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通过同学们生动的表演,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初一(1)班利用 国旗下讲话 的时间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主题为《保护地球》的演讲。学校还通过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各班开展的护绿活动、环境保护 黑板报 比赛等等,使学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还走上街头及社区,向周围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号召大家“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大家一起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城市绿化建设,共同为常州争创全国园林城市作贡献,使大家个个成为“环保小公民”,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这些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活动在校园内外蓬勃开展,达到大家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3.家校结合,强化环保意识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开展环境教育。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探索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回到社区,回到家里,如何将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与辖区内各社区建立了共建网络,利用社区资源,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比如,结合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和人类是朋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让学生知道并了解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可以通过组织看录像、看电视、读报纸和读 文章 、上网查阅等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加强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

大学校园环境保护的论文。1000字左右。!!!!

写作思路:把环保的重要性写下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资源的不断消耗,节能环保问题已成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校园节能环保正起着这样的作用。校园节能环保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校园节能环保常见问题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和废品的回收利用。根据经验,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成为节约型消费者,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学校用水的地方很多,要饮水、上完厕所要用水冲洗,打扫卫生要用水等。用电的地方也很广,包括照明、电扇、空调和教育技术装备用电等。那么如何做好节约用水、用电呢?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如果不节制用水,未来地球上就无水可用了。

对于用电问题,我们国家华北地区大部分的用电是火力发电,这样就用掉了大量的煤,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无节制地用电,到时候煤用尽了,就没办法发电了。学校还定期以班级板报或者制定节能环保宣传栏的形式,对节能环保进行宣传。对于浪费水、电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造成水浪费的原因有很多,及时解决才是有效的办法。

做好校园和家庭节能环保工作,这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都要做节约型消费者,作为中学生应该从学校和家庭做起,然后再走向社会。

家庭中的节能环保除了节约用水、用电外,还应该节约粮食。对于节约粮食的问题,要向学生讲明白,我们吃的大米、白面是经过很多工序做出来的,不仅是农民的汗水,也是父母辛勤工作换来的,吃饭不能浪费。

在世界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人吃不饱饭、没衣服穿、没房子住。通过对这些环保知识的学习,然后过渡到家庭和社会的节能环保,我们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

形成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理念是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思想观念,即关爱、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尊重自然生态。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倡导和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关注资源保护,推行绿色消费和日常节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树立绿色道德观念。绿色道德观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一是要树立生态安全观念,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积极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避免人的不当行为干扰自然秩序和功能。

二是要树立生态效益观,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摒弃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三是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要着眼长远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绿色环保精神。绿色精神是把绿色环保要求上升到精神层面,让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要求和奋斗目标。要求按自然生态规律办事,强化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树立竞争意识及和谐宽容精神;构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文明守纪的绿色人文精神,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养成绿色思想、绿色语言、绿色行为规范。

营造绿色文化氛围。采取广播、标语、警句、宣传栏、校园网、学生课外活动和建设专门文化角等途径,营造绿色氛围。可以利用建筑外、楼道内、空余场地制作有关绿色、节能、环保条幅和标语,弘扬绿色校园特色文化;在食堂进行节约粮食、节水、节电宣传。

节能环保的校园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节能环保有你我共同的参与,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也将更美好!

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环境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统筹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开乱采等系列人类不合理生存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必备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对生物教学来讲,教师言传身教传播环境教育必然对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就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签订了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新协议。而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同样是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需要采取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当今世界在人类物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最广泛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生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 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仔细钻研并充分挖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与教学 经验 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对应的可能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境教育内容讲解。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对对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将“退耕还林”与“退耕还牧”引导进学生的意识之中。在环境知识的参透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住知识结合点,适时将内容进行延伸拓宽,而并不是一味按图索骥的牵强附会;二是要按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把握好环境教育渗透进生物课程的“份量”,也就是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与渗透程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本末倒置的现象;三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要注意 方法 的灵活运用,提倡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与自觉意识,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被动式接受。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生物老师在课后可让学生参加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并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姐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让学生培植各类植物与 饲养 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巩固并开拓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活动的某些内容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引导讲解。比如,当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鱼的生理构造时,可以适当穿插某些生活环保问题,如往池塘里随意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征产生何种危害等。这样一来以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二来开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三来也刺激了学生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以实例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以其强烈真实的现实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为他们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市区动物园、植物园,或带学生到乡村田野去感受大自然。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聆听、触摸、嗅闻、感受大自然,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逐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提高他们自觉改善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访。通过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景象对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中气候、空气、水土等是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环保节日或各环保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的环保节日并不匮乏,比如 世界地球日 、 世界环境日 、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 植树节 、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环保法规则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这些节日与相关的法规,不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还可利用主题 黑板报 与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与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公德意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培养提高是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形势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广泛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执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2]贺莉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12).

[4]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专学报,2002,(3).

[5]何玮.浅谈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报告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同时, 文章 还指出了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应该走的方向,即建立自己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46-01

从2007年9月份,笔者就开始对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再加上笔者的平时观察,了解到静宁县仁大中学在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的有关基本情况。

一、 教师方面

通过对高喜燕、赵安国、郑建明三位地理教师的访谈了解,加上笔者本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笔者也是静宁县仁大中学的地理教师)得知:

(一)教师在环境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本校,高中地理教师有四位,四人无一人是地理专业 毕业 。其中,高喜燕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文秘专业,赵安国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中文专业,郑建明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政治专业,只有笔者是环境科学专业。在对教师访谈之后了解到他们对环境知识很缺乏,他们都是文科背景,对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白,对有些学生提出的环境问题不能够很准确地进行回答,在环境教育方面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其实自己对许多问题还是很困惑的。

(二)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静宁县是甘肃省有名的教育大县,近几年来本科上线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教育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这里,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升学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也正是这个缘故,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转移到学生的升学上面,所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就转移到应试上了,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环境教育本来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素质的提高,而认识上的这种不到位或者说是偏离,使得环境教育在这里不被重视。在访谈中不难发现,本来教师在环境专业知识上很缺乏,然而,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他们的教学重点在地理课程上,对环境教育很少涉及,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非讲授不可的内容进行了讲授,但在这些课程上对学生很少留作业。他们感觉环境教育不太重要,涉及较少,即使遇上环境教育的课题,也就只是做了简单教授。

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 环境知识掌握不够完整系统

学生的环境知识不全面不系统,表现在:1、概念掌握模糊。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方面的名词,没有一个是全部学生都了解的。2、知识不全面。如环境教育中常提到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我国的森林面积都不知道(不过多数学生还是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人口数的),表现出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二) 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全面具体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全国和全球环境问题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视自己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及 措施 ,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环境问题。如同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生对水体污染的认识比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差,对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和水土流失的认识相对更差。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不知道是那方面严重,更不知道运行在自己身边的环保措施。很少有学生注意到校园或社区这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环境问题。

(三)环保态度不够积极明朗

面对自己也认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找借口,或听之任之,或浅尝辄止。面对有悖环保的行为,不是坚决制止,则是自认为“清白”而满足,或者只是管好自己的事,或者也是听之任之。比如,面对白色污染时,70%的人有借口仍使用塑料袋;面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76%的置之不理;面对成山堆积的垃圾,除了“无所谓”和“不支持,太麻烦”的人外,还有22%的人“垃圾没分类过,但废旧物尝试过利用”;面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满仓的垃圾,有15%和47%的人只不过“难以忍受”和“我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罢了,只有7%的人“自己不这样做也要制止别人”;在集体活动期间15%的人只愿带走自己的垃圾,不管别人留下的;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地面上的废纸,51%的人只表示自己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

(四)环保责任感缺乏

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只停留在口头程度。有82%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人均有份的同时,只有8%和13%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钱用于环保。更不用说还有人是自己的钱和家长的钱都不愿多一分用于环境保护。

(五) 环保行为上欠自律

很少有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调查为避免造纸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节约用纸的行动时,除了“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外,还有75%的人要人提醒才会节约用纸。为环保而减少电池的使用情况,也有44%的人需要老师要求。47%的人维护校园、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的卫生要纪律约束。不管是调查结果还是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学生环保自律行为缺乏,这说明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能力还有待开发与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在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开展开来,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扭曲,导致教师教学目标的扭曲,最终结果就是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差,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做的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对环境问题不够敏感。从而环境教育不能积极开展开来。

另外,农村不像城市,各地又有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对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问题,教科书里没有,学生就没有在学校学到相关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国家课程,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又一大缺陷。所以各地区和各农村中学建构自己的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主编.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天美.浅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6,(9).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渗透方法

一、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严峻的环境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版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写进教材,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环境意识,使之了解环境状况,自觉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从教室、实验室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近年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次数增多,药品用量加大,化学实验要力求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及环境的污染。某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 变废为宝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物可以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做钾的颜色反应或作为花草树木的优质肥料,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优良品质。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环保实验、实验的无害化研究等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改进有污染的实验,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演示有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规范性。

2.通过多媒体和形象化教学,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水色发黑,河面布满死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今天,人们疯狂地砍伐森林,肆意采掘地下矿藏,滥施化肥和农药,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水,地球表面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乱开、乱采、森林消失,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施威……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再播放一组画面:政府投入资金,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治理后的五岛公园,河水清澈,景色怡人。这时学生们又会在感受美好自然的同时,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愿意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利用化学知识多做环保工作。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3.用研究性课题,激发自觉参与意识。

将环保知识渗与课内,寓于课外,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走向具有更多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这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更为理想的策略。在教学中适当布置研究性课题,可使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如探究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学生写出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情况》,其中收集了大量资料,调查了许多数据,而且走访了环保部门,探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要。研究性课题已不再是一种负担,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每一步的进展都使学生感到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在保护环境中的自觉参与意识。

4.举办环保专题,丰富环保知识。

环保专题讲座不仅能增长学生环保知识,而且是进行环保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定期举办“环境与化学”的知识讲座。环保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课本,如结合空气的成分,向学生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所起的作用及破坏臭氧层后的危害,从大气质量、饮水质量、工厂排污情况等进行介绍,对本地的一些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进行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展出环境化学科普常识。对于这样的专题讲座,学生都会乐意去听,容易接受。

5.加强化学课外活动。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和环保知识竞赛、制作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板报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环境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当地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和处理污染的能力,对环境保护具有主人翁意识,对主要的环境要素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认识和评价环境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适怡.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J].环境教育,2003,36(1):11-12.

[3]张玲.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J].环境教育,2003,36(1)41.

[4]张智峰.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35(3):20-21.

[5]吴星.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6]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2006.2.

有关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 环境教育论文

2.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3. 中学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4.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5.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6.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7. 有关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环境教育学论文

环境教育学论文

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离不开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教育学的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培养其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初中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战场,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并将课堂中所接受到的环境保护意识转变为实际的行为。因此,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空气、水、森林、草原以及土壤等都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人类的生命系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森林植被面积在急剧地减少、耕地面积锐减、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水资源面临枯竭、白色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以及人口观等,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环境保护贡献自身力量。初中地理教学要牢牢把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旋律,使初中地理课堂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具体途径

1。借助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知识储备有限,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发达。但是地理现象以及一些地理问题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阐述,学生可能很难明白这些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是环境问题的一个大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将其环境等问题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结合上课的进度进行适时的插播。

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的方式比较形象、直观,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能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印象,从而达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的效果。在讲解到中国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我国遇到特大冰雪灾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视频中有拥挤的人群,高速路被覆盖的积雪阻碍了行车、树木枯死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

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响应环境保护的号召,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到良好的效果。

2。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生活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重视地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为初中学生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全班组织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成员是环保意识比较强烈的学生,让他们来推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教师要定期带队,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得初中地理环境教育得到有效地开展。

例如:兴趣小组中的噪音检测小组可以走向校外,去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检测噪音问题。对路口的音量、音频进行监测,分别记录下不同时间段的噪音音量。同时,学生要对噪音的来源以及噪音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学生要画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将监测结果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监测的成果分享给学生,教师再让学生们讨论并给出意见如何面对这些噪音,如何减少噪音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3。与环境保护日相结合,增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已经确定了环境保护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地行动,保护校园环境、身边环境,再过渡到保护整个大环境。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有意识渗透环境教育意识。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渗透环境教育意识,采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提供了应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护节日相结合进行环境教育的几个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地理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环境教育的经验,最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环境意识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勤。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错位与整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6(02):36—43。

[2]谭振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析[J]。新课程:中学版,77(02):23—36。

[3]郭福海。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讨[J]。魅力中国,2016,89(05):56—63。

摘要:

随着我国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本文分析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环境教育。指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更要把教育眼光放在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上,在地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能够经常性地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

地理;教学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意义是深刻和广泛的。早在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就提出了著名的环境教育的论述,在中学教育时期,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离不开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

我国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目的,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的必修课,在地理教学中拓展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能够让学生自觉养成好的环境观念和良好的人生观,并且能够通过地理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具有正确的环保行为,进而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能体现学生的环保价值

“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教育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个人环境的知识和信息,不能孤立地理解环境,就环境论环境,而要将这三者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他们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联性。在我国的地理教材中就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涵盖了丰富的自然环境知识、人文环境知识,比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知识,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的这些知识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硬件支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地理知识进行环境教育。

三、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能够为学生整体教育的实施提供最好的学习目标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能够提高中学生环境素质的知识,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自身环保意识。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问题、人口问题等都能够使学生通过环境知识的学习,理解在任何社会发展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环境问题,加上人口问题,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人与环境不协调,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灾难。懂得社会和谐的发展要素,懂得社会发展中人类的重要作用,能够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能够付之行动。所以,地理教学能够为环境教育提供学习的线索,提供科学发展的宗旨,在地理教学中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

四、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能更好地保护生态安全

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严重,是提高环境意识产生的基础,学生经过身边环境污染的案例,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提高环境教育让其主动地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而地理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外,还要求具有实地考察和野外实践的丰富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植树造林等一些社会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荣耀感,培养环境忧患意识。此外,地理学特别强调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提高全球性的环境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的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积极的去探索环保,识别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比如通过西北农民燃烧秸秆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明白秸秆燃烧,对生态环境的害处。学生从这些案例中得到环境教育,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环境的危机感,从而深切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能够促

使生态环境更好地发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境保护知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能够更加生动地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并且地理教师还可以深入教材,积极地去挖掘,能够寻找环境与现实案例的最佳结合点,能够通过归纳整理,再加上教师适度的拓展与深化,能够把环境保护的知识渗于教学中,提高环境教育力度,环境教育还促使中学生在将来对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由此可见,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知识的教育,还是环境意识的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适当运用一些身边的现实案例,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补充、加上不断的延伸和知识内容的扩张,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通过这样教育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且教育效果较好。通过对地理知识和环境问题的阐释,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人地协调意识,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生存观和持续发展观。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初中地理新课程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2]王宗明。中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意义和途径。互联网,2012,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