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相关实验型论文

2023-12-06 01: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相关实验型论文

论文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
理论性文章,是在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建构理论的这类文章。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实验型论文写作的前提是实验。所谓实验,又叫科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相应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模拟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以便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实验的构成要素是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缺一不可。科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于实验手段,使实验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形式,是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科学实验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说,深化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描述性论题主要是描述一个相关的事实,然后再进行一些事情的证明,主要是用一些论据来证明你这个论题正确的,而且需要满足一定的过程。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分析问题。只要通过答辩,然后把这篇论文写完整就可以通过了。第一: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第二:设计论文的含义是指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工不仅实现了理论同实践的密切结合,而且与教学和科研以及生产相相互结合的过程。第三:另外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次育的重要途经,是学校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十分特殊的一个环节。

实验类的小论文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论文的类型

1.毕业论文

在校大学生顺利毕业需发表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学业成果的展示,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顺利毕业的关键标准,对毕业论文,有的高校标准见刊发表,有的则不标准。

2.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了,职称论文是指在一定职业范围以内,用来评定一定职业职称的论文形式,一般职称论文在不同职业领域内所分等级不同,不同级别职称有不同的职称论文发表标准,职称论文是晋升的关键考核指标。

3.实验型论文

实验型论文是对实验的方法、过程、现象以及实验的发现进行详细观测和系统的分析、归纳,找出其新的规律性,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或论证的科技学术的论文。

4.综述性论文

综述性论文是对所属专题的比较全方位、深入、系统的论述。因此,综述是对某个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学论文。

科技小论文或科学实验报告的格式

  中学生科技论文的撰写

  论文是论述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研究新进展的一种理论文体。它不同于文艺小说、科幻作品,可以任凭想象、随意发挥。它必须重视内容的科学性,要求格式的规范性,此外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创新性,即要有新发现、新观点、新发明。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上,采用的方法是先进的,效果良好;在理论上,提出了新观点,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理论性。论文要对实验、调查所得的结果,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另外,对其见解和问题,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
  中学生科学研究的涵盖面很广,研究的形式也多样化,或是学术探讨,或是一项科学实验,或是对一个事件的调查,或是一项工程设计,等等。因此最后形成的科学论文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何种形式,其论文的写作都要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着重阐述对社会的发展有意义的、有创造性的见解或发明。行文要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前后贯通。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
  科学论文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本项成果所解决的问题或取得的成就;
  2、本项科研的目的和意义;
  3、前人对此已经做过哪些工作;
  4、作者进行研究的过程;
  5、所用方法、手段、工具、仪器和方案等;
  6、观测试验结果;
  7、主要数据及例证;
  8、必需的图片;
  9、理论分析;
  10、提出的论点;
  11、对前人工作结果及对有关理论的评析论;
  12、遗留问题及解决途径,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以下,就科技论文的写作作具体介绍:
  1.题目——是科学论文的“眼睛”。好的题目,即能提挈全文、标明特点,又能引人注目、乐于阅读。同时也要便于分类和编目。
  拟定一个好的题目,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题目的用词要能鲜明、具体、准确地反映出论文所研究的内容、范围和目标。例如,《教室照明优化》,一看题目,人们就知道这是一篇关于教室(研究范围)照明(内容)如何优化设计(目标)的论文。
  题目起得是否确切很重要,即是否与正文的内容十分吻合,否则会使读者产生跑题的感觉。例如有一篇关于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论文,文中主要对某些商品的过度包装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减量化的调控对策,论文题目为《包装废弃物减量化的调控对策研究》。文章写得很不错,但文章与题目不太统一,从题目看,作者研究的目标是对减量化调控对策的研究,而文中只是提出了一些对策,而对这些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作者并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因此,如果读者认同了题目之后再来读文章,就会产生研究目标不够明确的印象。
  ②、题目用词要概括、精炼。例如,《旋转圆盘可控梯度场微分结晶方法和装置的结晶均匀性研究——与搅拌结晶法的比较研究》,这是作者曾经采用过的题目。作者本意是想把科研成果的理论依据、特点、作用以及思想方法都在题目中表现出来,但是对于读者而言,冗长的题目使读者摸不到头绪,面面俱到反而淡化了主题,用词累赘(如结晶一词出现三次)使人读起来拗口。假如把题目改为:“一种新颖高效的结晶实验及其装置”,则论文研究的范围(结晶)、内容(实验和装置)、目标(高效)和特点(新颖)都能加以体现。
  对于一些实在无法缩短的题目,可加副标题。如用主标题点明论文的研究结果,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获得结果的方法或范围。例如,《基于绿化三维量的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系统——以上海市生态环境评价为例》,主标题点明作者研究的是一个怎样的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否放之四海皆真理?作者目前无法验证,因此用副标题作了一个很有分寸的范围限定,这不仅没有削弱成果的价值,反而提升了科学性。
  2.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是对论文不加注释和评价的高度概括所作的简短陈述。摘要的作用在于让读者尽快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以便决定是否通读全文。同时也为文献的索引和归类提供方便。摘要的内容包括:(1)本课题研究的主旨、目的、范围;(2)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方法;(3)所取得的结果; (4)结论。
  写摘要的要求是:
  A、精炼,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文字要做到“多一字则无必要,少一字则嫌不足”的程度;
  B、完整,它是一篇结构严谨、内容实在、逻辑性强、独立成篇的短文。不要简单地将条纲罗列在一起当作摘要;
  C、简短,行文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300字。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不规则的符号和术语;
  D、摘要不加评论,只对论文的内容作忠实介绍。摘要中一般不出现第一人称,并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
  现举一例(空调房内空气污染的净化研究)加以说明:
  由于人体的排泄和代谢作用,密闭空调房内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氨(含氨类化合物)和硫化氢,而空调器仅进行室内空气内循环,因此,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到室外。(编者注:揭示问题)。本文提出了室内空气净化的一种新方法:利用一定的化学原理,采用廉价的化学药品,制成“空气净化片”(其活性组分主要为氧化铜、氧化锌等),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净化流经的空气。(编者注:目的和思路)。作者就学校计算机空调房内空气中弥漫异味的状况,人工模拟鞍和硫化氢的发生,并在空调器进风口安装“空气净化片”进行效果检测。(编者注:实验方法)。现场测试表明,含氨浓度平均为9.230mg/m3、含硫化氢浓度平均为2.786mg/m3的室内空气,经安装“空气净化片”的空调器通风半小时后,氨和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为0.684mg/m3和0.063mg/m3,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2.6%和97.2%。(编者注:结果)。本项目的贡献主要是,找到了一种净化密闭空调房内污染空气的新方法,并给出了“空气净化片”的制作方法。(编者注:结论)。
  为便于国际交流,还需要一个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和英文关键词。
  3.关键词——关键词是一种表达论文要素特征并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它能够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或主题,显示论文的特征。它意义单一,指向性强,特异性高,适宜于编制二次文献,也可用于计算机和人工检索。
  一篇论文可以选3~8个关键词。关键词不必文法上的结构,不一定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仅仅是将一个或数个词简单地组合在一起。每个关键词可以作为检索论文的信息。例如,《空调房内空气污染的净化研究》一文中选取了以下几个关键词:空调房、室内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净化片、氨气、硫化氢。
  4.前言——是论文的开头,又称引言、序言。其目的在于引出正文。前言的内容包括:(1)课题来源(2)研究的目的、范围和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3)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及其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4)获得的研究结果及其预期效果和意义。
  这部分通常要写得简明扼要,直接入题,一般不要超过500字。有些学生本意是想把问题说得清楚些,花了许多笔墨来陈述,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使读者觉得累赘,淡化了主题。在介绍前人贡献时,不要大段引用他人的原文,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叙述,并注明参考文献号。例如“某某”还存在着某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广泛使用[1,2]。这一结论是他人在文献1和2中已经阐明,文献1和2的名称在正文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读者有兴趣可参阅,而你没必要将他人文献中的有关结论的原文摘抄于前言中。
  5.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如果“前言”是提出问题,那么正文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运用材料论证观点(结论)的部分。因此,正文的内容是作者学识水平和创造才能的集中体现,它决定着论文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
  由于课题性质和研究方法不同,写作时的格式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介绍常见的理论型和实验型两类论文的写法。
  (一) 理论型论文
  理论型论文是以阐明理论为主的论文,理论型论文的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其结构可以多样化。如数学论文,它是一种以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其正文常见结构形式有:证明式:给出定义、定理,然后逐一证明;剖析式:将原理或理论分解为一些方面,然后逐项研究;运用式:先给出公式、方程或原理,然后进行推算推导,最后运用实例进行验证。
  又如有关太阳黑子的论文,它是以自然现象的观察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其正文常见结构形式有:(1)时间式:以时间先后和事物发展过程为顺序继续论述;(2)空间式:以事物的方位和构成部分为顺序进行论述;(3)揭示式:先摆出观测的现象和有关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直至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总之,理论型论文是运用科学事实,提高逻辑推理和假设来完成的。可以从实验或观测事实出发,利用公认定律、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层层剖析,得出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结论。
  (二) 实验型论文
  实验型论文的正文一般由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三部分构成。
  1)材料和方法。
  这部分是作者从事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思想方法、技术路线和创造才能的具体反映。“材料”的表达主要指材料的性质、质量、来源、材料的选用和处理。“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实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及其数据的获得过程和方法。
  这部分论述的要点是:(1)实验对象;(2)实验目的;(3)实验材料的性质和特性;(4)选取的方法和处理的方法;(5)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器材;(6)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7)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如果用自己设计的仪器或设备进行实验,则要详细说明并附上该装置图或照片。
  2)结果。
  这部分陈述的是,在实验过程中所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实验仪器记录的图象和数据,对上述现象和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及加工形成的资料。这部分是实验型论文的核心内容。
  “结果”部分的写作,集中在一个“精”字,即精确、精选、精当、精粹。精确是对每一个现象乃至一切细节都不能有所疏忽,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描述。精选是不可照抄实验所得的全部资料和数据,必须选出能说明结论依据的那些必要的、关键性的、有代表意义的、准确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精当是“结果”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条理清楚,恰倒好处。精粹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必要时可以采用图表代替罗列大量数字和资料的文字表述。凡是图表已清楚表明的问题,不要再用语言文字重复,只要扼要归纳即可。
  3)分析和讨论。
  这部分是对上述两个部分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和讨论,获得对“结果”的规律性认识,并借以指导一般。讨论同结果不同,是理论升华,是理性认识;而结果则是具体的现象,属感性认识。因此“讨论”是对“结果”认识的质的飞跃。作者创造性的发现和见解,主要是通过这部分表现出来的。
  分析和讨论部分一般包括对“方法”和“结果”两方面的研究。要从论文内容表达需要出发,决定讨论什么,不讨论什么,什么要着重讨论。千万不要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产生的每个结果都做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反而会削弱了课题研究的主题。该详细的地方,可以引经据典,可以同他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可以运用严密的推理、数学推导,总之,可以多花点笔墨来论述,因为这是课题研究的精华部分,也是你在本项研究中的最主要贡献。该简略的地方,要舍得丢掉看似需要的论述,仅作一个归纳或说明其作用和意义即可。在这部分的表述中,必须坚持以实验结果为基础,以理论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不要做出一些脱离实验基础甚至背离实验结果的结论。既要敢想敢说,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又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的观点。要防止武断和感情用事,防止凭个别材料得出不符号逻辑的结论。也不要回避存在的问题,对不符合预想的实验结果要作出说明和交代。
  6.结论——又称结束语,是对论文从总体上所作的最终总结。它是在理论分析或实验结果与讨论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新的总观点,它集中体现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及其创造性。
  结论的内容通常包括:(1)概括而简要地说明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何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得出了什么规律,建立了什么方法;(2)对前人或他人的相关研究作了哪些检验,与自己的研究结果相比,哪些一致,哪些不一致,自己作了哪些修改、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3)自己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哪些未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设想等。
  结论的写作,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措辞必须严谨,要用肯定的语气和可靠的数字,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肯定或否定某一论点时,不要使用“大概”、“可能”、“也许”之类的给人造成似是而非的感觉的词语。
  7.致谢——致谢的对象主要包括:本课题的指导老师,对本课题作过指导的科学工作者,协助工作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的组织和个人,给研究工作提供或准予引用与转摘其资料、图片、文献的所有者,为课题顺利进行做出帮助的家庭成员,其他应致谢的组织和个人。
  8.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它列在论文的后面,具有以下作用:
  (1)证明在论文中引用的论据是真实的;
  (2)有利于读者查阅、核实和理解前人的科研成果;
  (3)体现尊重前人劳动,严谨治学的态度。
  从所列的参考文献中,读者可以看出在本课题研究中作者对前人工作的了解情况,作者所做的研究是在什么样的基础进行并完成的,从而为判断本课题的科研价值、创新点和重要性提供依据。
  所列的参考文献应注意:(1)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一般不从他人的文献中转引。(2)所引文献要忠实于原著,著录时要仔细核对。(3)文献著录要符合规范。
  (1)正文中的标注方法
  依正文中所引文献首次出现的次序,以阿拉伯数字为其序号,并加方括号,标注在所引文字的结尾处的右上方。然后在文后按此序号的顺序排列成参考文献表。
  例:“……在人体、房间和空调器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1-2]”
  (2)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专著的著录格式是:作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
  例:丁绪亮主编. 基础化学. 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47
  连续出版物(如杂志、学报等)的著录格式是:作者. 题名. 连续出版物名称,年,卷(期):起始页。
  例:姜晓菊. 机器人外科医生.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1997,2:10-11
  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是: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其他责任者. 附注项. 专利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