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六安市电教论文

2023-12-07 17: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六安市电教论文

登录六安市教育局官网下载。根据《2022年度全市优秀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查找到自己的证书编号,输入证书编号,查询后即可下载自己的证书。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教学的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我自身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型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四、 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的理解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二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我借用高中的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总之,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创造的丰富资源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现代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迅速增长,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1:

浅谈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
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
(1)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Px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
(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二、 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二次函数增减性”二维动画图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张新明的发表论文

1 论计算机辅助个别化教学系统的设计,电化教育研究,1993.32 高校电教专业的发展必须走大电教的路子,电化教育研究,1992.43 现代教学设计的趋向,中国电化教育,1993.34 试论电教课设计的性质特点,江苏电教,1991.45 幻灯片的损毁原因及修复技术,外语电化教学,1991.26 电化教育与儿童美育,安徽电教通讯,1991.17 谈电教资料室的信息开发与服务,江苏电教,1991.38 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关于人类特性的考虑因素,全国CBE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79 论色彩学与电教教材画面的设计,江苏电教,1992.310 幻灯投影简笔画的设计,湖南电教,1992.411 论计算机辅助个别化教学系统的设计,电化教育研究,1993.312 音像资料信息的开发与服务,情报资料工作,1993.213 谈电子多媒体技术,外语电化教学,1993.314 幻灯投影片的贮藏与保管,中国电化教育,1993.215 谈幻灯投影简笔画的教学设计与运用,江苏电化教育,1993.316 多媒体计算机在程序教材设计中的运用,外语电化教学,1994.117 视频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电脑,1994.118 多媒体教学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外语电化教学,1994.319 多媒体与教育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995.120 电化教学课的评估与设计,中国电化教育,1997.1121 论高师电教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电化教育研究,1998.122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安徽师范大学校庆70周年论文集,1998.523 论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教育与现代化,1998.52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安徽师大学报,1998.325 关于教育技术实验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1998.626 论高师电教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电化教育研究,1998.127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安徽师范大学校庆70周年论文集,1998.528 关于教育技术实验发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电化教育研究,1998.629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安徽师大学报,1999.130 论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9.431 知识经济、教育技术与创造教育,电化教育研究,1999.632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化发展战略比较,教育技术研究,2000.133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安徽师大学报,2000.234 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化国际综述,比较教育研究,2000.335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问答,安徽电教通讯,2000.236 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化国际综述,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G1,2000.737 Web动态数据处理与远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高校电教研究,2001.638 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中国远程教育,2001.139 基于Web的动态数据与教学资源开发,中国远程教育,2001.640 基于远程网络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探讨,电大教学(远程教育杂志),2001.641 基于信息问题解决的网络学习模式设计,网络科技时代,2001.1242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电化教育研究,2001.1043 试论网络课程的艺术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2.344 论认知结构与网上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2.245 远程学习者认知需求与学习模式建构,电大教学(远程教育杂志),2002.246 试论网络课程的界面艺术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2.947 关于构建学习型网络社区的几点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002.948 远程学习者认知需求与学习模式建构,成人教育学刊(人大复印资料G5),2002.1149 试论网络课程的界面艺术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2.950 网络学习社区的概念演变及构建,比较教育研究,2003.551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述,中国电化教育,2003.352 以人为本——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价新观,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53 我国未成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中国电化教育,2006.654 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少年媒介素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55 论在线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与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GCCCE),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56 论媒介文化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7 论中小学校园信息文化环境建设,中国远程教育,2006.558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6.759 借鉴西方媒介教育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媒介教育,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460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机制,中国远程教育,2006.1261 基于信息化过程技术的教学模式探析,中小学电教,2007.1-262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中小学电教,2007.363 以人为本的信息生态系统构建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464 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教育策略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65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探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466 论网络教育游戏的设计,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7 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中小学电教,2007.7-868 运用ARCS探究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激励策略,成都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669 论人格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470 从符号学视角探析当代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1 农远工程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与思考,中国远程教育,2007.1072 也谈教学模式,电化教育研究,2007.1073 论“教育信息生态学”学科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08.774 论教育信息系统演进——兼论教育信息生态形成,中国远程教育,2008.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