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较过,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临潼人,1957年2月生,硕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物理学史”和“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和研究。现任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物理教学论研究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第九届教学委员会委员。
王较过同志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曾先后为本科生讲授了《物理教学论》、《普通物理》、《教育统计与测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物理学史》、《考试命题与统计分析测量评价》等多门课程,受到学生的好评。
王较过同志坚持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成绩突出。曾获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毕业分配先进工作者等奖励。先后三次获得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3年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称号。
王较过同志多年来坚持抓“物理教学论”学科建设并取得显著成绩。他参与的《物理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成果》项目,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1999年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项目组共5人,本人排名第2),2003年,王较过同志独立完成的项目《物理教学论课程建设》获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普通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
王较过同志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曾先后在国内公开刊物《物理》、《自然杂志》、《教育理论与实践》、《天津师大学报》、《上海师大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物理教学论》、《世界大发现》(物理卷)、《物理教育学》、《物理学漫谈》等,参编《物理教育量化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华科技史话》等6部教材。主持或主要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科学(7—9)年级专业支持》,陕西省《“做中学”教学专业支持》项目及陕西师范大学《“物理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等多项科研课题。
王较过同志积极参加社会服务,近年来深入基础教育第一线为基础教育服务,先后到山西、甘肃、陕西等地进行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支持。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调研。王较过同志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及学术团体的活动,在多个学术团体兼任职务。
学术团体兼职:
1. 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2. 全国高等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
3. 陕西省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4. 西安物理学会副秘书长
5. 中国科技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
l 主编书目:
1. 《物理学漫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2. 《世界大发现》(物理卷),未来出版社,1999年8月
3. 《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4. 《物理教育学》,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8月
l 发表论文:
1. 傅科和他的科技成就,自然杂志,1997年第2期
2. Davis对中微子的探测及影响,物理,1997年第9期
3. M.德布罗意对科学的贡献,物理,1997年第11期
4. 光的波动说判定性实验,陕西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1期
5. J.J汤姆逊及其对科学的贡献,物理,1998年第3期
6. 阿拉果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物理,1999年第12期
7. 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静止质量,物理,2000年第11期
8. 物理实验型材料的精读策略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9. 比奥-萨伐尔定律的建立过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6期
10. 海森堡与纳粹的铀计划,物理,2002年第3期
11. 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知识观的重建,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2. 《科学7—9年级》课程专业支持的实践与思考——兼谈新课程实施中的专业支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期
13. 用会考成绩评价高中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应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4. 试卷质量综合评价初探,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1期
15. 本科毕业生学业总成绩的意义分析,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5年第2期
16. 大学物理教育的统计调查及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陕西师范大学代码是10718,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创始成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院校,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管理。
学校位于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都西安,占地面积2800亩,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长安校区从2000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成为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任务;雁塔校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区现代开放、气势恢宏,雁塔校区古朴典雅、钟灵毓秀。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历史
1944年,创办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知名教育家郝耀东先生出任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
1945年,建立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
1949年8月,根据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以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归并西北大学教育系,成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1952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学院开始在西安市南郊吴家坟村附近选址建校,是年年底已基本建设完全。
1954年,再次合并为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1954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
1956年8月,陕西省政府在陕西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整合西安师范学院化学系和生物系,建立陕西师范学院
2017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语言文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师19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5.6%,教师中有教授590余人,副教授810余人。专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省“三五”人才、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省级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入选者61人,省科技新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计划入选者5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下设21个二级学院、68个本科专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8个。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心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心理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哲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旅游管理、对外汉语、学前教育、播音主持艺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名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历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教育技术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3月,有学校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个,农业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18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情信息研究中心1个,各类研究中心(所)60个。
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近5年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5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3项,教育部项目149项。发表学术论文6224篇,117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共争取纵向科研项目127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及参编学术著作166部,发表学术论文8118篇,6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1042项,其中发明专利836项,国外发明专利2项。
学术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首批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11种高校社科学报之一。学校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社是全国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0家高校出版社之一;杂志社是由教育部主管的拥有系列教育类刊物的大型期刊社,共发行8种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专业期刊,其中7种刊物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我是师大本科,也考研了,对于之前论坛上抱怨师大递补录取的情况,我一直在围观。我觉得作为一个本校土著,我对学校的认知应该比其他人要多一些。所以我认为。总体看来学校在录取上面还是比较公平的。 什么叫做黑,你所能发现所能看到的都不能算是黑,你不知道的背后有多少曲曲折折?我报考的学院据我所知,没有那种成绩不够硬塞进来,也没有水平不好复试确出奇的高。意思就是没有关系考生。事实的情况是,本校的考生会在复试当中有些优势,但这只是相对的并且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之上的。我所知道的是几个历史学院的本校学生在复试当中还被刷掉了。所以实力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和我考同一个专业的许多都是在复试当中绝地反击,初试排名靠后反而被录取了。今年扩大了复试的比例,事实上是全国的大趋势,为了选拔更高质量的研究生。虽然你觉得看中第一学历不太公平,但某些程度上讲,你的水平和你所在的学校是有必然的联系的。这也无可厚非,985学校也同样看不上211。至于递补录取被刷掉。我觉得很多同学不太明白这个规则。复试之前的考生大会,我所在的学院研究生副院长明确说了,今年扩大比例,增加名额基本上不太可能,甚至一部分专硕的名额还给了推免生。我觉得其他学院的老师也会提到这个的吧。所谓的递补就是各科都及格,但是名次靠后,实质上也就是基本没有成功的意思。只是比某一单科挂掉的学生多一点点的可能性。若你是第一个递补,你很有可能,但有些同学都是第5、7、8个递补了,这个情况下可能性很小了吧。如果你再说学校黑了你。那就是你自己看不清楚形势了。因为这本身就牵涉到一个选择问题,老师也不能明确告诉你该怎么做。你自己根据情况作出选择而已。在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老师告诉你的只能是保守的话,不犯错误的话。他不能明确的告诉你“别等了,你没有机会了”这样的话,你应该自己估计形势。作出选择。学校可能不透明,但是你放眼全国,真正给你透明的学校有几个?总之,我还是认为个人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出身已经没办法选择,但是你的水平是可以提高的。尤其是综合水平(不是应试能力),很多应试能力很强的,初试成绩很高的考生,复试未必依然优秀。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