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药物毒理学论文

2023-12-06 17: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药物毒理学论文

网上有很多啊,你可以随便找啊,专科的论文不是很严格的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药剂学的毕业论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药剂学的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年来,微生物在药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了解到微生物与药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微生物进行转化和发酵,将其应用到药学研究及生产工作中,展现出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微生物;药学;发酵

一、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

(1)微生物与药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小剂量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及生长,不会对宿主产生严重的毒性。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抗生素起到了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目的,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除了具备抗感染作用外,一些抗生素自身还具备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被应用于肿瘤化学治疗中。

(2)微生物在医药卫生方面被广泛应用,维生素及辅酶被大量应用。

(3)近年来,人们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药品卫生行业的

关注力量,加大对药品卫生质量进行控制。

(4)药品及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中,采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干扰素等[1]。

二、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一)微生物转化在药学中的应用

1、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不同的化合物光学活性不同,自身展现出了不同的生物学活性。现阶段,手性药物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拆分及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在生物体系中,酶展现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通过利用及筛选微生物或酶的过程,能够产生活性较高及立体结构专一的化合物,是一种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的方法。例如,将氯—酮丁酸甲酯及乙酯作为底物,将酮基还原为羟基时,展现出较高的立体选择性。通过生物转化的过程,不仅能够得到立体结构专一的手性化合物,同时也完成了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微生物转化中的合成手性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

2、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是较为复杂的过程,展现出生物学活性功能,会生成有毒性的气体和不良反应的产物,在药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现阶段,微生物转化主要是利用产生的代谢产物,将其作为制备代谢产物的标准样品,应用在鉴别哺乳动物代谢产物中,完成对毒理学及药理学的研究。甾体羟基化在哺乳动物体内展现出了较强的生理学特性,是引发外源性甾体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转化成的相关模型是哺乳动物代谢有用信息的来源,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的孕激素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对人的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受体产生了一定的亲和性,对雄性激素产生了较弱的亲和性。黄腐酚作为一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治疗中,通过利用真菌模型来寻找哺乳动物产生的代谢产物,为代谢产物及黄腐酚在哺乳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提供了方向。

3、在天然药物中的应用

天然活性药物自身具有资源有限、含量低、结构复杂等特点,增加了药物的开发难度,利用生物转化方法合成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有效途径。羟基喜树碱是从自然植物中分离和提取出来的,毒性较低,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治疗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喜树碱来完成转化。青蒿素具有溶解度低、复燃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抗疟药物。加大对其结构的改造,寻找合适的青蒿素衍生物,成为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微生物转化方法,能够快速寻找到新的青蒿素衍生物[2]。

(二)微生物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实验技术发现迅速,微生物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备各种药物,在医药领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微生物药物学科。目前,医学上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制品有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及酶抑制剂等。

生物发酵工艺多种多样,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及培植。培植出合适的菌种,是发酵工程的前提,菌种需要从自然界中找,但是该种方法寻找到的菌种产量相对较低。到了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使用激光、紫外线及化学诱变剂等处理方法来寻找菌种,使筛选出来的菌种更加优良,科学家通过构建工程菌,对其进行发酵,生产出一般微生物不能生产出来的产品。医用抗生素自身的特点包括:

(1)差异独立较大。差异毒力由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所决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中,抗生素的差异毒力越大,临床应用效果越好。

(2)抗菌活性强。抗生素自身展现出了杀灭微生物及药物抑制等能力,极微量的抗生素就能够展现出抗菌活性作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强弱主要是运用最低抑菌浓度来衡量,最低抑菌浓度是指抗生素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浓度,值越小,说明抗生素作用越强。

(3)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小。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毒性较小,对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主要是针对理想的抗生素,一般的抗生素都或多或少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微生物转化及发酵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印证了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应用价值。因此,制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分析,了解微生物内存在的药学价值,促使其在药学中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药物工业生产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孝林,马世堂,俞浩.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29.

[2]任春萍.抗微生物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结果分析与药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8):143-145.

军事毒理学论文:谈谈毒物防治对社会的意义

  河北医科大学 别照抄啊。我的作业这是。
  运用军事毒理学知识,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加强毒物防治对社会的现实意义。(1000字以上)
  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种,毒剂用量达12万吨,伤亡人数约130万,占战争伤亡总人数的4.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尼西亚时首次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1~4月,中毒伤亡者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1/3。二战期间,化学武器得到了较快发展,新毒剂不断被研制成功。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虽然有众多法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任何化学武器,但霸权主义者、战争狂人始终把化学武器当作一种威慑力量。面对着如此强大的威胁,军事毒理学应运而生。军事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概念和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军队平战时环境因素和军事作业中外源化学武器的有害作用及机理,防治和急救措施的科学。
  按照军事毒理学的方法,化学毒剂按照毒害作用分为:1、神经性毒剂 它的出现取代了原来“物美价廉”的芥子气的地位。包括:沙林、梭曼、VX等。作为一类能破坏神经系统的毒物,人员可通过吸入或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毒害作用迅速,主要中毒症状是瞳孔缩小、胸闷、多汗、全身痉挛等。
  2、糜烂性毒剂 最具代表性的是芥子气,又称黄十字毒剂。能使细胞组织坏死溃烂。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中毒,毒害作用较缓慢,症状为炎症、溃疡。还包括路易氏气。
  3、全身中毒性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氯化氰。能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通过吸入中毒,作用迅速,症状:口舌麻木、呼吸困难、皮肤鲜红、痉挛等。浓度大可使人立即死亡。
  4、失能性毒剂 BZ等。能造成思维和运动功能障碍。使人暂时丧失战斗力的毒剂。通过吸入中毒,作用较迅速。症状:神经错乱、幻觉、嗜睡、身体瘫痪等。
  5、窒息性毒剂 光气等。能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造成窒息的毒剂。吸入中毒。作用缓慢。症状:咳嗽、呼吸困难、皮肤从青紫发展到苍白、吐粉红色泡沫样痰。
  6、刺激性毒剂 CS、苯氯乙酮、亚当氏气、CR等。能刺激眼睛、上呼吸道、皮肤的毒剂。吸入、接触中毒。作用迅速。症状:眼睛疼痛、流泪、喷嚏、咳嗽和皮肤有烧灼感。
  如果已中上述几种毒,相应救治方法如下:
  神经性毒剂:立即给中毒者注射解磷针。
  糜烂性毒剂:皮肤中毒要局部消毒,食物中毒要催吐,对溃疡进行红外照射。
  全身中毒性毒剂: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人工呼吸、静脉注射。
  失能性毒剂:BZ中毒,可注射解毕灵,或口服依色林。高烧时降温给氧。
  窒息性毒剂:带防毒面具,迅速离开毒区,保证呼吸通畅。可供氧,但严禁人工呼吸。
  刺激性毒剂:一般不需要治疗。离开毒区。严重时吸入清凉剂。
  除此外,化学武器使用过后,造成空气、地面、人员、物资的染毒,应及时洗消。
  对人员的消毒:眼睛、口腔、伤口等部位染毒后,可用2%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
  对服装消毒:对局部染有毒剂液滴的服装,先用棉花、布、纸等吸去表面上的毒液,再用纱布蘸取消毒液进行擦拭。吸附了毒剂蒸汽的服装,至于通风处数小时即可。染毒然中的服装,用2%碳酸钠溶液或草木灰水将毒剂冲下,再用水清水冲洗数次。
  对技术装备消毒:根据毒剂种类、装备的质料来确定消毒液和方法。
  对地面消毒:喷洒法、铲除法、覆盖法、火烧法、冲洗法。
  对水的消毒:当确定水的染毒种类时,可用煮沸法消毒。如为路易氏气,先在水中加碱,每升水再加0.4克明矾。氢氰酸等加入醋酸、食用醋或浓盐酸。
  对食物的消毒:一般不可食用。铲除、通风、洗涤、掩埋法消毒。不论何种方法,最后需经过化验或试验,否则不可食用。
  通过军事毒理学的应用,为保护人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环境污染,最终为人类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