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与健康杂志可用于升职称。
职称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职称的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有部分系列初级可分设为助理级和员级。原来只有部分系列设有正高级,部分系列不设正高级。
职称的取得可通过包括认定、评审、国家统一考试(以考代评)、职业资格对应等方式。2019年《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出台明确职称评审是按照评审标准和程序,对专业技术人才品德、能力、业绩的评议和认定。
算是吧,知网可以查的到的啊,你看看
平湖市计生协选送的9件短视频作品中8件获奖,其中《和美家风传承不息》获一等奖;
《你的名字》《向老旧的婚育观说不》《婚育小剧场——今个儿与您说婚育》《说说你的育儿经》获二等奖;
《圆满》《婚育新风尚》《孕育健康宝宝从优生检查做起》获三等奖。
平湖市计划生育协会荣获婚育文化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
这些作品均由基层人口家庭(计生)协会策划创作拍摄。8个作品反映了新时代新型婚育文化,视频素材与内容富有鲜明的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婚育政策和优生知识,倡导好家风、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大学生的结婚意愿是怎样的?他们想找怎样的另一半?大学生普遍愿意生几个孩子?追星会影响婚育意愿吗?《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揭晓了答案。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有所期待,但婚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婚育阻力较大,且呈现出显着的性别需求差异。男大学生更在意婚育成本,女大学生更在意自我发展机会。
据介绍,报告的抽样来自30所大学,其中包括4所双一流高校,18所普通高校,8所专科学校,覆盖了22个省份的26个城市,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775份,其中女性占比50.95%,平均年龄20.29岁。我国结婚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那么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如何?报告显示,61%的受访者表示“是,我会结婚”,选择“不知道,顺其自然”的占比32%,明确回答“不,且打算单身”的为4%,选择“不,但接受同居”的为3%。对于结婚年龄,受访者的理想结婚年龄是27.82岁,而且男生和女生对此的选择基本相近。
明确不打算结婚的比例是7%左右,这比预期的要乐观。但如果分性别的话,情况却不容乐观,“报告显示,愿意结婚的61%中,男性占比75%左右,而女性的占比只有近50%。”结婚意愿存在人群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性别、家庭、学校层级与地域。其中,女大学生、城镇户口、双一流院校、东部地区、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结婚意愿较低。
同时在促进结婚意愿的因素上,大学生最看重的是婚姻的精神情感支持功能,同时也希望兼顾物质支持属性,其中男大学生看重生命历程,女大学生更关注支持功能。到底是什么因素抑制了大学生的结婚意愿?整体来看,排在前五位的抑制因素为:结婚成本,生育成本,愈发激烈内卷的工作环境,女性择偶标准高,以及难以找到观念契合、生活方式和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