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赏识教育的文章

2023-12-10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赏识教育的文章

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周弘

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和他的女儿周婷婷之间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故事:婷婷刚开始做数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对了一道。如果换了别的家长或老师,也许会很失望很生气,还可能会道出一连串抱怨的话,性子急的也许会一巴掌下去。也是啊,错一道题情有可原,错九道题就不可饶恕了。但周弘却满怀深情地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麽小的年龄做这麽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当时婷婷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说:“爸爸,你小的时候会不会做?”“我肯定不敢做,像你这个年龄,这麽难的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婷婷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她仅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是学习者聪明呢?还是教育者智慧?不言而喻。教育者的智慧体现在对学习者的百分之十,甚至于百分之一的优点的发现、夸大和欣赏。做到这一点很难,但你一旦做到了这一点,便会使学生找到自信,找到聪明的感觉。说明孩子开窍了,也说明你的教育走上了正道了。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喝彩,尤其是在他们表现拙劣的时候。

教育者啊,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和喝彩!没有欣赏哪来的才气?没有喝彩哪来的精彩!而欣赏和喝彩便是赏识教育的精髓。

反思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许多教育者信奉一个“罚”字。完不成罚十遍,二十遍,看你听话不听话,再不听或不会就罚一百遍,令人闻而丧胆。有的教育者信奉一个“奖”字。在我的班上就有这麽一个学生,期中考完试后追着我要看成绩,而且满脸的兴奋。当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急于知道成绩时,他说:“我爸爸答应我了,只要平均分能及格就给我XX钱。我现在只差语文了,只要再得30分就没问题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更有甚者,有些教育者信奉一个“打”字。上课不好好听讲,打!不完成作业,打!成绩不合格,打!成绩不合格还总偷偷的去打游戏机,“照死里打!看你长不长记性。”遗憾的是有些孩子“记吃不记打”,成了打不死的吴琼花,而且在拳脚之下磨练了意志,成了个蒸不熟,煮不烂,压不扁,咬不动的铜豌豆。

而赏识教育信奉一个“行”字。“你真行!”“太棒了!”“很了不起!”……一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要求。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这人世间的。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我就曾经吃过抱怨的苦头:有学生上课不听讲或不完成作业,叫到办公室数落一通,有的还要叫家长,将学生的毛病列个清单出来,家长和老师一起数落,一块抱怨。学生呢,低头认罪,检查反省……,没过两天,依然如故,也许更甚。

学着赏识一下,也许会好些?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找到差生张X、王X,对他们说:“今天课上表现不错,老师很高兴。如果能坚持这一周,会得到一封表扬信,拿回去给家长看。”“真的吗?”两人很兴奋。之后的几天,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虽然不是很优秀,但进步是明显的。于是他们各自怀揣着一封表扬信兴冲冲地回家了。没过几天,其中一位学生家长来学校见我,说孩子这些天变化挺大,写作业不用催了,还总说老师对他好,我听了心里很得意,嘴上说:“孩子是个好孩子,挺懂事的,以后别总批评他。”

有些学生,爱读书,文笔也不错,每回看过他们的日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夸奖几句:“你真有文采!”“你很有才气!”“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在这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读的书越来越广了,而才气也真的越来越浓了。如赵润、魏紫鹃、孔敏等。

发生在王洋身上的事就更令我意想不到,他的文笔很差,日记内容也少得可怜。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破例将他的一则既短小又平淡的日记张贴在教室里以示表扬。第二天,王洋便将一个新买的日记本拿给我看,很精制的日记本而且还带密码锁的。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常不交作业的差生,从那天起至今快一年了,一直在坚持写日记,连假期也很少间断。细想起来,这个巨大的变化就缘于我的那次小小的赏识行为。

最近,我在班上开展了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什么原因呢?看看赵静同学的日记是怎么写的:“星期四下午,就该轮到我读书了,为了找好的文章,写出好的感受,我挖空心思,希望明天能表现的出色……,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时,心好象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读着那篇文章,不知怎的,手不听使唤的颤抖。走下讲台时,老师和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使我开心的笑了,我放松的呼出一口气。分数对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了:要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这种“最棒”的感觉难道不是教育者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而这种“最棒”的感觉又是大家欣赏的掌声烘托出来的,是教师精心的设计创造出来的。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赏识教育创造机会。

教师赏识学生,同学赏识同学,自己赏识自己。

赏识教育论文范文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赏识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的赏识教育》

【摘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希望和幸福之中。

【关键词】赏识教育 有效手段 学会自我赏识

引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摘自《周宏赏识教育理论》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赏识教育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赏识教育是我做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我近几年作为教师的感受。下面两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胆小心细的学习委员――刘雨思

1、基本情况:刘雨思,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学习委员。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喜欢读书,能写一手漂亮的字。

2、老师评语:刘雨思同学:你是一个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的女孩子。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你纯真可爱,对待同学热情大方,思维灵活,记忆力好,自学能力较强。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写作业的速度令人惊讶,而且作业本干净,每当我看到你工工整整的作业,就忍不住停下来欣赏,刻苦踏实的学习精神也很让我喜欢。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你是一名优秀的班干部,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负责,收发作业,认真及时。你总是默默地为班集体的每一项活动增添光彩。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老师祝你更上一层楼。

3、案例背景:在开学初,我就宣布,本学期由学生们自由竞争小班干部,竞争时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讲,说出自己的优势,并表明如果选上了会怎么做。在准备期间,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书里夹着一个信封。打开一看,原来是我班刘雨思同学给我写的“一封信”。意思是,她非常愿意竞选班干部,并给我做了保证。可是又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敢去演讲。因此给我写了这封信,想请求我的帮助。

4、案例分析: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5、辅导策略及成效:看过信后,我分析:她由于弱小,看不到自己的潜能,因此才表现为缺乏自信。于是,我当天下午就找到她,诚恳地对她说:“好多同学都告诉我,你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每次做卫生还非常积极,你为什么不竞选小队长?”可是她还是说:“我太想当了,就是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说。”我说;“你给我写的信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演讲稿,你就把它背下来吧,我相信到时你一定会说得特别好。”得到了我的鼓励,她非常高兴,一再表示一定要背得熟熟的。到了竞选那天,看到不少同学都发了言,于是我暗暗给她使眼色。开始她红着脸犹豫着,当第九名同学说完之后,她一咬嘴唇站起来走到讲台前,大声地说:“大家好,我叫刘雨思……”一串精彩的演说之后,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后,刘雨思成了第二小组组长。后来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学习成绩提高的很快,到期末考试,竟然取得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个学期,竞选班干部,当选为学习委员。在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把刘雨思的作业本拿到课堂上当样本让大家学习,,在办公室里我还让其他老师欣赏雨思的漂亮的硬笔书法,赢得了同事的赞许的眼光,我还在课堂上把这些事告诉雨思及全班同学,雨思听了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同学听了露出羡慕的神情。在县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一等奖。

6、案例感悟: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很注意观察他们,努力寻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被赏识就是被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盼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努力。“赏识教育”就是要求教育者要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被教育者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

捣蛋大王劳动委员――李高强

1、基本情况:李高强,东街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劳动委员。性格开朗,生性好动,学习成绩一般。不遵守纪律。爱好唱歌,擅长跳街舞。崇拜迈克尔.乔丹。

2、老师评语:李高强同学:课堂上,你总是聚精会神;从你上课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六一汇演中你使尽浑身解数为大家表演了街舞赢得大家的掌声,老师为你自豪。但是,你身上还有诸多的毛病,例如自习课爱说笑话,课间爱和同学打闹,老爱给老师惹事,老让同学告你的状,出现问题老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聪明、勤劳、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如果你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学习,不贪玩,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出来,你一定让大家刮目相看。试试吧,你一定行!如果你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大胆一些,认真把字练好,你一定是个优秀的学生。

3、案例背景:李高强是我们班上有名的捣蛋大王,调皮,多话,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引起大家注意;而且经常缺交作业,上课不专心等。经常惹事、找事,大家多不喜欢他,都不愿意和他做同桌,班会上几乎变成了批判他的专题大会,为此我很头痛,我经常找他谈话,有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有时大发雷霆,怒发冲冠,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他无动于衷,脸皮很厚。完不成作业,家长也请不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赏识教育论文范文(2)

《家庭赏识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提倡以鼓励、宽容为基本态度的教育方法,现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本文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分析,阐述了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此提出了家庭中赏识教育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赏识教育 家庭

近些年来,“赏识教育”在全国各地崛起,教育家们对此各执一词,褒贬不一。在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中,“赏识教育”这一观念也得到了很多的反响和实施,教师们也各自对实践的检验对这一教育态度谈论了自己的看法和如何将其合理应用到教育中的意见。然而,对其进行关注的也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群,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载体。但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到教育的地方,如何看待“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该如何取舍“赏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此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阐述和归纳性的总结。因此,本文将对赏识教育做一些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并对其如何在家庭中得到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一、赏识教育所谓何物

1.周弘与“赏识教育”

提到“赏识教育”,就不得不说到周弘。现今对赏识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数人都认为赏识教育正是源于这个父亲对教育的感悟。周弘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工人,面对双耳全聋的残疾女儿周婷婷,他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就此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用心的培养。2001年周婷婷进入美国最好的聋人大学盖特劳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2002年成为2001年度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杰出女性之一。周弘认为,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家长的心态,从心灵深处物无条件的相信孩子“行”!他坚信对孩子就是要赞扬、肯定、夸奖,批评和否定是孩子的“杀手”,对于孩子要竖起大拇指,说“你能行”,“你真棒”,甚至要“无中生有”,他反复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称其为“赏识教育”。

周弘的这一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且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甚至有人宣称“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称周弘为“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对于此,笔者并不认同,认为下如此大的定论还是需要深思和考量的:

首先,对于赏识教育的想法,并非是最近才有的,我国很早也有诸如“寓教于乐”之类的说法。清代颜元,他在四百年前就有过一句至理名言:“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难看出,这已是典型的“赏识”方法。在国外,斯宾塞也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主张让儿童在快乐的情绪中掌握知识,认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个性和智力的发展,而要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就需要父母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家庭营造出一种和睦愉悦的气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是“赏识教育”先例。既然如此,怎么能说赏识教育是由周弘创始的呢?更无从谈起教育理念的“发明”。

其次,关于“教育理念”一说,是否得当也值得商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赵忠心教授所说,“教育理念”是一整套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东西,需要经过长期和反复的验证和实践研究,现今所谓的“赏识教育”,只是一个父亲对自己残障孩子教育的经历总结,顶多可算作是一种个人的教育经验或是体会,何以上升到理念的层面,又如何能够如此轻易的就将其推广到所有普通的孩子身上?笔者认为,关于现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的观念,是周弘自己通过实践对其进行的一种理解,代表着他自己的思想,而“赏识”这一概念本身,这一教育观念本身,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不能将这一古已有之的教育方法因一人之说而定义,“赏识”本身所涵盖的教育思想是宽广的博大的,不能以偏盖全。

2.关于“赏识”的教育思想

《辞海》对赏识的定义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爱,是一种心态,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更应成为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赏识教育即是提倡以信任代替怀疑,以宽容和耐心代替焦虑,以关爱和容纳代替不停的指责和贬低。它要求教育者无论是孩子表现与否都能够给予孩子信任,看得起。赏识孩子不是停留在行为和表面,也不仅限于一方对另一方,而是要传递给孩子一种信念,通过他人的赏识让孩子学会自己爱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灰心却也不骄傲,成长在一个快乐积极的心态之下。

很多人片面的把赏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和赞同,认为赏识就是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称赞或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也给予肯定。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天平,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自身的评价,不需要家长盲目的或是敷衍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唤醒和解放孩子自身的力量,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被他人尊重和需要的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渴望父母或是师长表浅的夸赞。赏识教育并不是等同于一种技术或是行为本身,而是一种教育的情怀和修养。教育的成功是让孩子内心形成一种强大的自我,使其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这才是赏识的目的,而非单纯的对与他人肯定和赞扬的追求。

二、赏识教育的儿童心理学基础

1.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

青少年期的儿童在生理发育上十分迅速,2―3年内即可达到成熟水平,但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使得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的状态,容易引发种种的心理矛盾出现。与此同时,青春期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对他人的评价十分的敏感,强烈的我向关注,以及很强的自尊心都使得青少年期的孩子迫切的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青少年时期,广为常见的情绪困扰之一就是自卑感,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处于一种既敏感又掩饰和否认自身缺陷的状态,有时还表现出来较强的虚荣心。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例如焦虑、抑郁、孤独等等。因此在青春期阶段,家庭应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更加需要注意帮助其处理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及时的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

2.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

精神分析学派十分重视人的早期经验,尤其是儿童时期在原生家庭所拥有的早期经验,他们认为成年之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早期孩童时期所有过的创伤或是特殊经历。由此可见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泯灭的强大作用。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感情,家庭的和谐相处,成长环境的健康和积极,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内部,不仅是对待孩子,成员之间学会互相赏识,营造一个温馨宽容的氛围,对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十分有意义的,适当的肯定与及时的称赞都会为儿童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机制、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起到很大的作用,对其之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

3.从行为主义的理论角度

无论是幼年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都有着人类拥有的共性。行为主义学派的研究表明,观念和习惯的形成都需要强化。儿童做出了正确的举动,家长予奖赏性的强化刺激,就会使得他今后做选择时倾向与这个正确的举动;同样的,当儿童做出错误的行为,家长予以惩罚即负面的强化,就会使得儿童对这一行为予以回避,今后避免再犯。而“赏识”无疑也是心理强化的一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孩子取得进步或是表现优秀时,家长就应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反馈,这样能够促使孩子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这同时也要求一个“赏识有度”的原则,行为主义学派的实验证明,当强化一再出现进行刺激时,所起到的作用就会渐渐变弱,因此,“赏识”也需要一个正确的强度与途径,关于此笔者将在后面的实施措施中予以补充。

三、关于正确赏识的建议

1.“先识后赏”,有原则,不盲目

“赏识”,只有在“识”的基础上去“赏”,才是真正的赞赏。教育终究是一种理性的事业,只是为了夸奖而夸奖就是让孩子觉得不真切,不诚恳,从而引起反感。讨好的赞扬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的虚伪,这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心,收不到好的效果。赏识并不等于溺爱和无条件的迁就。赏识不需要一味的顺从和宽容,而是应该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乏的东西,发自内心的去肯定,针对于某个具体的方面,而不是泛泛的说一些“你真乖”“真棒”之类的空洞表扬。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久状态也最为放松的成长环境,父母一步步看着孩子成长,有责任也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内心,多沟通从而观察到他们真正的想法。相对于学校环境来说,家庭里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然而家长是可以的,那么在家庭中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就更应有具体性。如果一个孩子很少受到家长的赞扬,那么家长突然性的转变,随口就夸,只会让孩子觉得虚假,无所适从。还有些家长为了赞赏而赞赏,孩子还未取得成功,就敷衍的夸奖以示鼓励,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不再信任所谓的夸奖。大多数的孩子都有较为正确的自我评判能力,无论是来自于老师还是同学的,都会对自己做出的成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只有真挚的,确得其所的称赞才能直入人心,让孩子感动并建立自信。

2.接受差异,信任和尊重

前面已提及,周弘在对赏识教育做宣传时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是大师!”,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太认同。首先,不能够奢求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大师,都是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十指尚有长短,更何况人呢?同在一个班学习的孩子,必然有好有坏,即使将来从事了自己所喜欢的行业,也未必每一个人都能走到领域的尖端。其次,难道赏识孩子是因为抱着每个孩子都是大师,都是天才的信念?笔者认为并非如此,赏识就是单纯的对其值得肯定的行为予以夸赞,即使他仍不如人,每一点由努力而来的小的进步都是值得去赏识的。

3.张弛有度,过犹不及

“赏识”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切忌用过了头。现今的媒体和教育界,为何总用独生子女的种种做文章,总是发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道德问题,就是由于在中国这么一个计划生育的特殊背景下,家庭教育应运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当今的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在“赏识”孩子这方面做的不错,却是误解了“赏识”的真正含义,认为爱孩子就是顺从,支持孩子就是有求必应,每当孩子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就大肆的宣扬和夸奖,甚至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怎能让孩子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所谓“过犹不及”,赏识教育就像孩子的甜品佳肴,食之适当为好,用的过量必然会带来恶性后果,更不能让其成为“唯一”。

4.身教大于言传

心理学之所以强调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耳濡目染对孩子的影响。无论是幼儿时期的孩童,还是青春期的少年,学习速度和同化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人生观、价值观又都处于十分不稳定的时期,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家庭作为孩子长期所处的环境,其成员的性格、行为都是一直在孩子眼里心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忽视。

5.在批评中“赏识”

很多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都将赏识归结为表扬、称赞,认为批评就不是赏识,其实这不能一概而论。学生被老师批评也可能是带着赏识的批评。“合理批评”也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批评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尤其注意的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批评和惩罚要有理有据,针对某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够信服,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对孩子其人格本身大打击一通。另外,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和惩罚之后,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改变,允许出现反复或是需要时间,正如教育研究者们所讲“教育是一门等待的艺术”。毕竟,家庭是孩子能够获得宽容的最后保障地,他需要被接纳,需要时间去改正、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发展至今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能由某一个教育经验或是某一个成功的方式方法就能予以说明的,它值得教育者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研究下去。现今的“赏识教育”热让很多家庭和教师对这个教育思想烂熟于心,但却未必理解了其真正的含义和精髓。笔者本着对“赏识”这种教育的态度表达了一些看法和实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家庭教育起到帮助作用。另外,本文只是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赏识教育态度的应用,虽然关于赏识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和教师该如何实现的措施已经有很多研究文章,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或是对比或是调和为一致,此类的研究并未多见,比较欠缺,因此,今后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也可朝向这方面发展和深入下去,以达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良好配合。

参考文献

[1]欧阳维建.呼吁符合人性的家庭教育[J].南方周末(文摘博览),2002,12

[2]许传利.糊涂父母“糊涂的爱”[J].家长学校(家教误区),2006:21

[3]易小平.家庭教育中的“七忌七重”[J].湖北教育(时政新闻),2005(9):52

[4]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J].江西师范大学报,2008,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