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福建地理小论文

2023-12-08 07: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福建地理小论文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看看下面的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

  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
  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

  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Quanzhou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南平地理小论文

  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建阳市、建瓯市、武夷山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共121个乡镇、19个街道办事处,1601个村委会、69个居民委员会,136个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福建省的五分之一,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特征。现有户籍总人口304万人,常住人口286万人。
  南平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结合部,是福建的“北大门”。为闽江的发源地,建溪、富屯溪、沙溪在南平城汇合始称闽江。幅员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辖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四市和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五县及延平区,总人口305万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纵横,水系发达,属典型的中低山丘陵构造侵蚀地貌。是山水森林城市,闽江上游的生态屏障,近代诗人郭沫若吟咏南平为“山围八面绿,水绕 二江青”。
  早在3000多年前,古越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开疆拓土,繁衍生息,是中国大陆南方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有 1800多年的建城史,秦汉时期是闽越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汉年间,福建设5县,南平占3县;明清时期,福建置8府,南平据3府。文化积淀深厚,古越文化、闽越文化、茶文化、蛇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历代曾出过李纲、杨荣等17位宰相和一批著名历史人物。南宋理学创立者朱熹曾在闽北“琴书四十载”,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瓯宁、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境内北有中国大陆四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之一的武夷山,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融国家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于一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角怪的故乡”,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南有三溪聚汇、环抱南平城的延平湖,是福建水口水电站的重点库区,库区水面达12万亩。全市有大小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
  基本特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南平是中国东南的一个重要旅游区。闽北旅游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密集区之一。雄伟秀丽的奇山异水、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共同组成了独具闽北特色的旅游资源。目前,已有一至三级中高档旅游资源实体181处(延平茫荡山,建阳考亭书院、建窑遗址,建瓯万木林,邵武天成岩、李纲祠、和平古镇,光泽的乌君山、武夷天池,顺昌华阳山等)。武夷山是全国仅有的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她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于一身,南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延平茫荡山、浦城浮盖山、建瓯归宗岩、松溪湛庐山、政和洞宫山。南平市区还有12万亩水面的延平湖,是避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构建“北山南水”的大武夷旅游经济体系,集中体现在“一个做大、两个带动”。“一个做大”就是武夷山做大。“两个带动”就是以武夷山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周边县(市、区)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闽北的战略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7%;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5.5%。
  南平主要人文古迹旅游景点:武夷山下梅古民居 ·和平古镇 ·南平溪源庵·南平市博物馆 ·圣公殿 ·宝山寺·黄氏峭公祠 ·建窑遗址·天心永乐禅寺·武夷宫 ·朱熹纪念馆·游定夫祠 ·开平寺·明翠阁 ·三千八百坎·桃源洞道观·城村汉城遗址 ·邵武民俗博物馆·邵武市博物馆 ·梅山福音堂·闽越王城·白云禅寺 ·武夷山市博物馆·武夷山自然博物馆·建瓯市博物馆·光孝寺·宝山清莲寺 ·馀庆桥古迹 ·虎山庙大屠杀旧址·武夷山紫阳楼 ·武夷山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红色之旅-赤石暴动 ·李氏大夫第
  (二)南平是福建的粮食主产区。南平有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全省共有30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亿多公斤,素有“福建粮仓”之称。200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3.86万亩,粮食总产量140.14万吨,在全省均居第一位。
  (三)南平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林区。全市有林地面积2964万亩,森林蓄积量1.25亿立方米,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美誉。现有竹林526万亩,立竹量7.87亿株,建瓯和顺昌荣获国家林业部首批命名的十大“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近年来我市减征木竹笋税费,对集体山林实行经营体制改革,使我市林业产业链得到拓展延伸,林产加工业大有可为。2004年林业产值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四)南平是福建重要的畜牧水产区。近年来,在长富集团、大乘公司的带动下,我市乳品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兴乳品产区。目前已发展奶牛基地牧场50个,奶牛存栏4.5万头,比1996年底增长56.2倍;奶类产量12.17万吨,比1996年增长60倍,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继续扩大。“长富”、“大乘”牌鲜奶荣获绿色食品标志,成为福建畅销品牌。2004年畜牧业产值32.18亿元,占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1%,其中,延平、光泽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接近40%。肉蛋奶总产量36.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人均拥有肉蛋奶129公斤。炉下母猪基地是全省最大的母猪生产乡镇,光泽圣农肉鸡畅销海内外,“大禾”“丕哥”牌种猪、建阳将口蛋品、建瓯板鸭等产品品质优良,畅销市场。南平还是全省最大的库湾养殖区,2004年水产品产量9.85万吨,比上年增长5.6%;渔业产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畜牧水产业已成为南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
  (五)南平是福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现有工业企业32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4家。工业行业比较齐全,分布在36个行业大类(全国共有39个行业大类)中。初步形成了以机电器材业,纺织服装业,林产工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医药业,冶金建材业,电力、蒸汽、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大都在90年代初中期水平,有些企业如南孚、亚明电器、劳特公司等达到90年代末水平,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
  现有大中型企业36家,南纸是全国三大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南铝为福建唯一一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南孚碱性电池生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太阳电缆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电缆生产企业,南纺公司连续十几年为全国纺织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1999年被评为全国党建先进单位,“学南纺,创五好”活动在全市乃至于全省展开。主要名优产品有:“南孚”牌高能碱性电池,“星光”牌新闻纸,“太阳”牌电线电缆,闽牌PU革基布,“长富”、“大乘”牌乳制品,闽铝牌铝型材,南亚牌振流器、触发器,师豪牌饲料金霉素等22种。
  (六)南平是福建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6年南平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支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地下党省委一直坚持战斗在闽北,被中央誉为“红旗不倒”的红色土地。举世闻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1930年,闽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根据地合并,形成著名的闽浙赣根据地,曾经留下彭德怀、方志敏、叶飞、曾镜冰、肖劲光、陈丕显等人的足迹。目前全市共有革命老区县8个,老区乡镇56个,老区行政村631个,老区人口89.6万人。
  南平市历史:
  汉建安初(196-205)境内始置汉兴(浦城)、南平、建安(建瓯)、建平(建阳)4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建安郡,治所建安(今建瓯)。晋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陈永定初(约557)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县,属泉州(州治今福州),大业三年(607)属建安郡(郡治今福州)。唐武德元年(618)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天宝元年(742)复置建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建州,属江南东道。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属闽;天德三年(945)改建州为永安军,旋改忠义军;南唐保大四年(946)置剑州,州治剑(浦今南平)。宋开宝八年(975)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为南剑州,五年(980)置邵武军,治所邵武,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建宁军为建宁府,属福建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邵武军为邵武路,十五年(1278)改建宁府为建宁路,改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南剑路改为延平路,均属江浙行中书省福建道宣慰使司(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为福建省)管辖。明代境内并置建宁、延平、邵武3府。清亦同。清末为延建邵道(驻南平),领3府。延平府领南平、顺昌、将乐、沙县、尤溪、永安6县和上洋厅,建宁府领建安、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政和、松溪7县,邵武府领邵武、光泽、泰宁、建宁4县。1913年废府制,为北路道(驻南平,领16县)。1914年为建安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11月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延建(闽上)省,1934年境内为第三、第九、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改为第二、第三行政督察区。1940年改水吉特区为县。
  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县相继解放,为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划入闽清、三明2县,增设南平市,撤销水吉县,共辖南平市和南平、顺昌、建阳、建瓯、沙县、邵武、浦城、崇安、光泽、松溪、政和、建宁、将乐、古田、尤溪、泰宁、屏南、闽清、三明19县。1959年划出闽清、松溪、政和3县,1960年南平县并入南平市,三明县划归三明市,松溪、政和县合并为松政县,1962年撤销松政县恢复松溪、政和县。1963年划出古田、屏南2县,1964年增设建西县,1970年划出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增入松溪、政和合并的松政县,撤销建西县,南平专区迁驻建阳,改为南平地区,1971年改为建阳地区,1975年松政县复为松溪、政和2县,1983年邵武撤县设市,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1989年撤崇安县设省辖县级武夷山市。1992年建瓯撤县设市。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面积26280.6平方千米,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辖延平区,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4市,顺昌、浦城、光泽、松溪、政和5县。人口304.08万。邵武、光泽、顺昌通行闽赣方言;浦城大部通行吴方言,南平通行闽东方言(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余通行闽北方言。
  南平市是福建省重点产粮区,所辖10个县(市)有8个是全国、全省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1/3左右。近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种经营迅速发展,又成为全省茶、果、食用菌、畜禽、淡水鱼、烤烟、油料等重要产区。
  南平市是我国南方主要林区之一,素有“绿色金库”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8.3%以上,木材总蓄积量1.15亿立方米,占全省的30%。同时,闽北又是全国毛竹主要产区,建瓯、顺昌是全国10大竹子之乡之一。
  随着水口电站和沙溪口电站的建成,闽北拥有了福建最大的库区。两个库区总水面达78.7平方千米,可开发水面67平方千米,成为福建淡水养殖的主产区。
  南平市不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而且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甚多。除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外,还有九峰山、湛庐山、茫荡山、归宗岩、熙春山等10多处省市级风景名胜区。
  南平市为福建最早开发的山区,新石器时期遗址遍布全市各地。武夷山“船棺”和古汉城遗址的发现都是明证。
  南平市地灵人杰,物产丰富,历朝历代又是相对安定之地,所以群贤毕至,人才辈出。
  朱熹,号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建阳考亭,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黄坑后塘村。朱熹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讲学著书,自成考亭学派,成为一代理学宗师。现朱熹墓、考亭书院等遗址已逐步修复。
  宋慈,字惠父,建阳童游人,为宋代名医,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医学检验专著,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译本,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淳佑九年(1249年)宋慈卒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归葬建阳崇滩昌茂村。现宋慈墓依然保护完好。
  此外,南平理学名家游酢,邵武茶圣陆羽,武夷山婉约派词祖柳永,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都是闽北历史的骄傲。

关于福建省泉州德化的地理小论文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北纬25°23′~ 25°57′,东经117°56′~ 118°33′。北连尤溪县,南界永春县,西邻大田县,东与仙游县、永泰县接壤。距离泉州市约128公里,距离厦门市约168公里,德化-泉州全线高速通车,规划中的厦门-沙县高速贯通东西。县境东西长62.1公里,南北宽60.4公里,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73万亩,占总面积的81.6%;耕地面积186168亩,占总面积的5.6%,人均耕地0.62亩。
全县总人口304802人(2003年末),中非农业人口54330人。以汉族为主,有畲、回、壮、满、高山等11个少数民族。通用闽南方言。
县人民政府驻浔中镇。全县辖10个镇、8个乡: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上涌镇、葛坑镇、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盖德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共有11个社区、191个行政村。

写一篇有关泉州地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小论文1000到2000字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东西宽153公里,南北长157公里,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总面积11015平方公里。[21-22]

泉州与台湾地缘关系接近。地理位置上,泉州市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区域之一。台湾海峡均宽200km,由台中港到泉州惠安崇武仅170km左右,肖厝港距高雄港约194海里,距台中港约94海里;南安石井至金门仅13km,晋江围头距金门仅5.6海里,是大陆与金门距离最近的地方。[23]

泉州市

地形地貌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19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7个。[24]

气候

泉州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21]

水文

泉州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亿立方米,水电蕴蓄量达43万千瓦。晋江为泉州市第一大河,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注入泉州湾,水系河流全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10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亿立方米。[25]

土壤

泉州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广的土壤为红壤,次为水稻土及砖红壤性红壤。耕地多属一、二级,土壤较肥沃。

自然资源
编辑

土地资源

泉州湾海岸港口(6张)

截至2014年,泉州市土地总面积110.1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4.24%;园地面积12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67%;林地面积7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6.81%;牧草地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05%;其它农用地面积8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2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6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9.56%;交通用地1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7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66%;未利用土地面积25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01%;人均耕地为0.33亩。[25]

矿产资源

截至2014年,泉州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处,主要矿产资源30多种,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等。[25]

海洋资源

泉州城建
泉州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41公里,大小岛屿208个,有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123个,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罕见的天然良港。泉州是福建省主要产鱼区,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贝、藻类200多种。[26]

林业资源

2014年,泉州森林面积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196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902万立方米;泉州拥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55%;泉州拥有森林公园3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1%。

动物资源

泉州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野生动物资源有30目85科385种,分别为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兽类6目14科32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蟒蛇、黑鹳、黄腹角雉、云豹、华南虎、金斑喙凤蝶、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红珊瑚等1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黄嘴白鹭、鸳鸯、鸢、鹰雕、蛇雕、花田鸡、穿山甲、豺、黑熊、苏门羚等57种。[27]

植物资源

泉州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
--《百度百科》

有关福建的小论文

福建省林业公路水毁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提要:本文叙述了福建省林业公路在社会上的地位作用,从林业公路先天性设计标准低等方面分析了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提出了进行全面技术改造等防治水毁的一些措施,以促使福建省林业公路的抗水毁能力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关键词:林业公路 水毁原因 防治措施
1、林业公路的地位作用福建省是全国主要林区之一,在大规模开发闽西北林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在林区道路建设,建成林区道路12969公里,其中专业养护等级公路3688公里(基本上是泥结碎石路面),分布在南平、三明、龙岩、漳州四个地市30个县市,勾通了142个乡镇,676个村的社会交通运输。林业公路不仅为林业运材服务,还大量地为社会运输服务,起到了勾通城乡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发展林业生产,促进城乡物质交流,为繁荣农村经济和山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林业公路发生水毁的原因分析保证林业公路的畅通对我省的林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林业公路而言,妨碍车辆畅通的主要原因是水毁,水毁是林业道路的一大病害,轻者冲刷水沟、路面,降低林业公路的使用效益,重者冲毁桥涵、路基,阻断木材线路的正常运输,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历年来全省林业公路的水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林业公路自身条件约束。

2.1.1 林业公路设计标准大部分采用乙类地区三级线标准(相当地方道路四级标准)设计的,对线路的平面、纵坡、路面、桥涵等标准的要求较低。特别是为降低成本和方便木材生产,一般通过溪流时线位都比较低,有些地段压缩河道,设计时没有考虑道路汇水面积内木材采伐后,植被的调节作用减少,暴雨时道路汇水面积内大部份雨水流入溪河中,造成溪流洪水暴涨,超过设计流量、流速,直接冲刷路面,毁坏桥梁、涵洞、路基等人工构造物。而且,林业公路一般在沿河段采取半填半挖横断面设计,当河溪暴涨时,沿河路段受淘刷,半填挖的填方部分极容易冲坍。

2.1.2 林业公路基础设施差,由于缺乏资金与投入,对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必要防护设施的设置与维护,特别是溪流的疏导设施往往被忽视。

2.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经济更加繁荣昌盛,社会商品运输量日趋增加,公路社会化现象严重,大吨位车辆增多,对公路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林三线路面强度不够,难以适应要求,造成破坏现象特别严重,路基路面在雨季经常出现翻浆、压跨等现象。

2.2 林业公路养护不善。

在养护中对排水重视不够,不注意横向排水,泥结碎石路面渗透率低,雨季极易形成路面径流,路面冲刷的泥砂淤塞涵洞、边沟或者积水横溢路面,以致冲走整段路面,进而冲毁路基和人工构造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养护人员对道路的人工构造物检查不够,一部分被水冲刷的涵洞、挡墙、桥梁等构造物没有及时修复,导致再次洪水来临时冲毁涵洞挡墙等。
福建省林业公路水毁原因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2.3 气候的因素也是造成道路发生水毁的重要原因。

我省地处南方多雨地带,路基路面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行车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公路翻浆等水害,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这段时间内,降雨量是全年的50-60%,当线路中存在设计、施工问题或养护等人为因素时均会引起水毁发生,或是降雨形成的洪水量超过设计流量时也会造成水毁的发生,而泥结碎石路面更是极易受山洪、暴雨冲刷而成坑槽、冲沟。

3、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针对林业公路绪多的水毁原因,应加强林业公路水毁的防治。林业公路水毁防治应依靠科技进步建立起符合林区交通现状、有效防治公路水毁的技术措施,根据相应公路技术等级标准要求,在满足设计洪水频率条件下,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做到安全渲泄设计洪水,对现有公路根据其使用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工作,使现有公路的抗洪灾能力提高30%,对水毁遗留工程做到修复一处治理一处,使水毁路段的重复发生率降到20%以下。

3.1 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抗灾能力。

搞好公路基础设施,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通过技术改造将泥结碎石路面改造为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与此同时充分注意排水系统和防护工程配套,以满足排水需要,保证公路及沿线设施稳定。

按建养并重、强化管理的方针,要通过养护,有计划地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将老林业三级线扩养为交通部四级山岭重丘区单车道,路面由3.0m扩养成3.5m,以提高线路的通行能力,达到保畅通目的。

3.2 完善公路排水系统,增加公路抗灾能力。

完善林区公路的排水设施是防治公路水毁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排水设施、路基边坡面的防护、沿河路段的冲刷防护与加固措施。

搞好横向排水,在陡坡地段每隔20m左右,在路肩两侧错位斜挖碎石填铺的截水明槽、或有计划的改造成硬路肩,以利渲泄并减缓流水冲刷。要增加排水设施的设置,一般300-500m设置一涵洞为宜,同时实地适当加深加宽傍山水沟,既搞好排水,又做到路容路貌美观。同时在汇水面积较大的边坡,为了拦截边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迳流,防止山坡漫流危害公路,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要在路基边坡上方设置排水沟与截水沟及与之相应的急流槽,总之要因地制宜地设置才能收到综合治理的效果。

为了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对路基边坡的冲刷,结合地质条件、坡度的陡缓和溪水流速的大小来决定砌石护坡护面墙,以能有效地防止地基边坡的滑坍和泥石流等水毁危害。沿溪线对可能遭受溪水冲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脚,要进行防护加固,对迎水段为了防止水流直接淘刷路基边坡和坡脚,应根据水深、流速,采用挡水(土)墙、护岸等防护设施,并综合考虑改变流向、改善流态、消除或减缓水流对路堤直接破坏作用而设置丁坝、顺坝等的导流构造物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由于沿线岩层土质不稳定而造成年年塌方地段要砌上护坡。

在公路沿线边坡大力造林绿化。公路绿化能稳固路基、保护路面、美化环境、涵养水源并防止水土流失,对水毁防治起一定作用。

3.3 查清隐患,全面养护,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毁防治工作。

全面养护,旨在对林业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及其排水防护等设施进行经常性保养、维护与加固,使其各部分都处于完好状态。要对现有公路抗洪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工作,确定所管养的危险路段,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分步治理实施计划。道班每日养护做到灾情及时发现及早抢修,加强路况检查,特别重视对公路排水设施及其防护工程安全质量检查。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排水设施有无损坏。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是否顺畅。桥涵是否淤塞,挡土墙等防护工程有否裂缝并及时维护完好。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取土炸石地段,应采取相应措施。针对林业公路泥结碎石路面的特点,关键要做到:A.养路取土炸石在指定地点进行,施工完成后及时清干净坡脚边沟余泥,修顺边坡,取走松动石快;B.溜木地段尽量挖天沟;C.对沿溪线的林区公路还要在雨季前后对河道冲刷情况进行检查,应检查桥址上下游有无导致河床冲刷因素(采砂、挖土等),检查桥址上下游河岸的变化,并适当采取措施以免溪洪水淘刷河岸,引起河道变迁,直接威胁桥涵锥坡及桥头引道的安全。

4、结语

福建省林业公路的水毁原因是各不相同的,防治措施也应针对实际情况具体操作,这里仅仅是分析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和措施,以供同行参考,目的是提高林业公路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林业公路安全、畅通。

游艇业——福建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
摘 要:充分利用福建船艇工业现有基础和区位优势发展游艇产业,将是福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可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关键词:游艇产业 福建 海洋经济 朝阳产业

一、游艇业的历史回顾、现状和前景

自1660年为英国查尔斯二世继位而制造名叫YACHT诞生后,才开始有了游乐用帆船,“YACHT”,成为今日游艇的语源。在18世纪,英国及欧洲王公富豪竞相以帆船来夸耀显示自我并成为一种风气,游艇俱乐部亦兴起于此时的英国,早期是为达官显贵中的船舶爱好者提供船只停泊、修缮、补给的小船坞。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小船坞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地演变成一个社会上层人士的聚集地。小船坞原有的简单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娱乐、社交、商务等多方面需要,于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船只停泊、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艇俱乐部雏形应运而生。游艇俱乐部于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起来且逐渐趋于大众化和商业化,进而形成了今天的游艇业。

目前世界游艇的产地主要有:意大利——设计体现浪漫风格、豪华、典雅,代表着现代游艇的潮流;美国——体现个人品味,注意自我个性化设计; 英国——具有浓郁的古典贵族气息;台湾——比较随意,较适合大多数华人使用,目前香港70%游艇都是台湾生产的,而台湾的品牌在美国销售状况良好;其它还有法国等。目前国内、香港也有一些厂家生产游艇,但由于出口数量都比较少,知名度不高,此外国内的游艇厂家,大多是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而且目前都没有上一定规模,也还没有形成品牌。从游艇的价格看: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大型豪华游艇价格一般都上千万元,中型游艇在二百万以上,小型游艇从几十万到二百万之间,随着游艇的尺寸、装璜配置豪华程度的增加,价格也随之增长。不同游艇产地的价格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台湾产游艇是美国产游艇价格的2/3,是意大利的一半,英国的游艇价格更高。从总产值看:目前世界游艇年产值已超过500亿美元,美国在国际游艇市场占有率约为55%。

游艇产业的前景:在列为时尚消费娱乐的三个项目——游艇、F1赛车和高尔夫球当中,游艇最为昂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交通概念和消费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游艇已被认为是继汽车消费之后又一令人向往的时尚消费品。作为水上休闲娱乐器材,游艇正成为风行世界各地家庭和个人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周末驾驶自己的游艇举家出游,或邀请客人到自己的游艇上度假,正逐渐成为当下最时髦、最体面的商务与社交活动。游艇还可用作水上管理的交通艇、监督艇、公务快艇,安全保卫抢险救险的巡逻艇、缉私艇、冲锋舟、救生艇、消防艇,水产渔业的渔船、冷蒇运输船、养殖船、投饵船。我国东部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领海尚未得到完全有效的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游艇业犹如在陆地上建设高速公路缩短时空距离一样,为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由此可以预见游艇业发展将为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迎来新的篇章。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游艇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更是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新增长点。游艇业是一个内涵很大的概念,最突出的是它的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集中密集度高。面对游艇业这样一个有持续增长能力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的朝阳产业,随着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必将在福建沿海形成繁荣的滨海经济带和宏大的海洋产业群,游艇业的发展将能够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发展游艇业将为福建海洋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

二、福建省发展游艇业的有利条件

从发展条件看,福建发展游艇业,占有区位、资源、技术和市场等多方面突出优势。

1.区位和资源优势。游艇业对海洋岸线、避风港湾、水文、气候、观光资源、运动资源都有较高要求。福建东濒台湾海峡,海域面积约有13.6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蜿蜒,长达三千多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岸线曲折率居全国首位,曲折的海岸线形成大小港湾125个,较大的港湾大多内有山峦环卫,外有岛屿屏障,港阔,水深,建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港口吞吐量可开发潜力大;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500多个,占全国1/6,大多紧靠大陆;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不冷夏不热,年温差和日温差小,温和湿润;多种多样的海岸类型,景色秀丽的岛屿,林木葱郁,沙滩连绵,构成许多壮丽的自然景观,是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海域广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港湾、沙滩、岛礁、海钓、波浪、海洋生态等要素相当齐备,为游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

2.技术优势。游艇产业不仅仅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它还是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的产业。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不仅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人才,而且本省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造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素质高。还有不少与游艇业相关的高等院校为游艇业发展培养开发、研制、管理等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现有的造船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还有一批像厦门快艇制造厂这样的先行者,经过了20多年“摸爬滚打”已为福建游艇业发展赚下第一桶金,积累了一定技术和经验。
游艇业——福建海洋经济的朝阳产业

3.市场优势。按照国际惯例,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法国百富勤公司测算,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家庭6年后将达1亿个,户均拥有资产62万元人民币。这1亿中产阶层家庭意味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最近社科院报告指出中国现阶段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5%并将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在今后5年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游艇健身娱乐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选择,我国游艇业将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期。福建位处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水平较高,又位处台湾海峡西岸,两岸三通呼之欲出,由此可见福建将拥有中国较成熟、较稳定和最具潜力的游艇业客源市场。游艇业将成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成为海洋旅游、个性消费和追求品味等时尚消费的新亮点。海上既有货船、豪华游轮,又有游览船、私人游艇、摩托艇等,本身也是一种水体人文景观。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管理与研究、海洋救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随着21世纪海洋开发活动的全面展开,海洋经济的飞速发展,游艇将成为海上最便捷快速舒适的交通工具。福建省加快游艇业的发展可以说,无论就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技术条件,还是市场潜力,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发展游艇业是加快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福建省是我国十一个沿海省市之一,正面临着从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大省的转变。要充分发挥海洋优势、挖掘潜力,必须考虑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加快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使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游艇制造、维修、综合补给、游艇消费是一个大产业,福建船艇工业历史悠久且现有基础雄厚,发展游艇制造业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游艇产业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游艇消费人群消费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一方面游艇业的发展将有力地拉动高档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甚至房地产等行业;另一方面游艇消费可以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游客的消费支出将明显增加,有望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高端旅游消费群体。同时,游艇除了本身价值不菲外,它的生产将带动新型材料、涂料、电子仪器、仪表、动力、推进系统等几十个配套工业的发展;而它的消费,也将带动游艇码头、游艇维修、燃料加注、水上娱乐等一大批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游艇产业产业链长、配套环节多、迂回生产方式复杂、集中度高、产业聚集力和带动力强,在某些地方集中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可带动海洋经济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能增强海洋经济对内陆山区的辐射带动,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构建海洋经济圈需要游艇业的支撑。游艇业将成为继家电经济、房地产、汽车经济之后新的经济亮点。

四、福建省发展游艇业的几点思路

学习游艇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消化吸收后,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我省资源、技术、区位特点,逐渐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游艇经济,打造有亚热带海洋风情的福建游艇业品牌。

1.应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发挥福建海域丰富海上旅游资源、悠久的海洋文化以及对台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一批游艇码头。吸引国内外游艇到此停泊、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如厦门市计划建造能同时容纳900艘游艇的香山码头,将建成集旅游、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身的国际游艇码头。据了解,该码头是国内目前最大的游艇码头。各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富有个性和水景文化的游艇码头,带动水景旅游,使之成为各具特色的个性、休闲、海洋、健身、都市旅游新的风景线。

2.成立游艇俱乐部。提供餐饮、休闲娱乐、游艇综合服务如销售、租赁、售后服务、驾驶培训等。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成立游艇俱乐部让爱海的弄潮儿们通过游艇体验消费“品牌”和炫耀性消费成就感,实现追求品位的满足感。据社科院《现阶段中国社会新中间阶层的构成特征》报告,中产阶层35%往往通过消费“品牌”来显示地位;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白领”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追求品位和炫耀性消费的占55%。福建是个沿海省份,用海历史悠久,海洋文化深厚,也培育了一代代“戏海”能手。发挥游艇俱乐部的作用,为游艇业这一正将成为风行世界各地家庭和个人的高级耐用消费品创造一个平台。

3.建设一批高起点的游艇工业园。在一艘游艇的建造成本中,发动机、电动机等进口关键设备占成本的一半,其余的设备及部件涉及模具、注塑、新型材料、五金、涂料、精密机械、不锈钢、电子仪器仪表、家用电器、木材加工等20多个配套行业。这些行业很多在福州、泉州、厦门已有较强的基础,结合我国国情、福建省情,根据实力发展豪华型、商务型、游览型、私人游艇等各种类型游艇制造,更应着力发展游艇维修保养及售后服务。针对目前我国游艇制造一般档次多、高档次少,造型无特色,材料一般化,规模小,经济实力差,缺乏直接出口渠道等现状;建立游艇设计、科研和教育机构,组建游艇行业协会,建立先进设备、材料的引进渠道,研究国产化的相应措施,结合我国国情研制出效率好、成本低、适用性好的新设备,为我国游艇生产服务。重视造型设计,建造带有东方风情的高档次游艇,重视生产工人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政府应成立相关部门,并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并制定发展游艇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办法,宏观指导福建游艇业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游艇工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系列问题要考虑和解决,需要全面地统筹规划和安排,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游艇行业机械与生产研究共同探讨。

此外通过举办游艇会展,建设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组建游艇驾驶执照的培训和考核中心,由相关部门颁发相应的游艇驾驶证,进一步规范了游艇驾驶的安全要求,制定游艇用海规划,海域使用及游艇管理费用参考标准,建设海洋信息网络平台等,使游艇这一朝阳产业得以迅速、健康、有序发展起来,推动当地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海峡两岸游艇制造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海洋经济进一步互动,促进福建海洋经济迅速腾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