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所阐明的宗旨与任务以及对文学的要求,其最终的政治指向都是一致的,虽然,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撰写人的不同,表述形式上存在差异。除了内容复制外,这些发刊词都充斥着浓重的政治说教气味,都以党的文艺政策的代言人自居。“发刊词”的 话语趋同现象也是办刊模式重叠的直接反映。 从文学创作要求的角度,基本 可以概括出建国初期文学期刊“发刊词”中的几点内容:文学体裁与形式。“诗歌、小 、剧本、报道、杂文;外国文学、民间文学、儿童文学。文学作品的内容: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反映新中国 建设和发展进程的;描写新的英雄人物的;反映人民新生活和新思想。作品要求:为工农兵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 直接目的:启发人民的政 治觉悟、教育人民群众。作者来源:在依赖老作家的同时,积极培育文学新人尤其是工农兵群众作家。
刊名:<七彩霞》。
创刊词:生活的多彩的,如七彩霞一般。同学们是勤奋的,向上的。有的多才多艺。
为了给广大爱好文学的同学一展身手的机会,我们创办了《七彩霞》杂志。杂志将反映大家多彩的生活,关注每一位同学。请大家多支持。
《雨天的书》。
这书的特质,第一是清,第二是冷,第三是简洁,你在雨天拿这本书看过,把雨所生的情感和书所生的情感两相比较,你大概寻不出分别,除非雨的阴沉和雨的缠绵。这两种讨人嫌的雨性幸而还没渗透到《雨天的书》里来。
在《苍蝇》篇里,作者引了小林一茶的一句诗:“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他接着说,“我读这一句常常想起自己的诗觉得惭愧,不过我的心情总不能达到那一步,所以也是无法。”在《自序》里,谈到这个缺憾,他归咎于气质境地说,“我近来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
但是看古代或外国文学才有此种作品,自己还梦想不到有能做的一天,因为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不可勉强。象我这样褊急的脾气的人,生在中国这个时代,实在难望能够从容镇静地做出平和冲淡的文章来。”丁敬礼说,“文之工掘,吾自知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
我们读周先生这一番话,固然不敢插嘴,但是总嫌他过于谦虚。小林一茶的那种闲情逸趣,周先生虽还不能比拟,而在现代中国作者中,周先生而外,很难找得第二个人能够做得清淡的小品文字。他究竟是有些年纪的人,还能领略闲中情趣。
如今天下文人学者都在那儿著书或整理演讲集,谁有心思去理会苍蝇搓手搓脚!然而在读过装模做样的新诗或形容词堆成的小说(应该说“创作”)以后,让我们同周先生坐在一块,一口一口的啜着清茗,看着院子里花条虾蟆戏水,听他谈“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二十年前的江南水师学堂和清波门外的杨三姑一类的故事,却是一大解脱。
扩展资料
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康德开始的近代美学研究后,朱光潜将审美同情与道德同情的质的区分作出揭示,指出审美同情消除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把一瞬间的经验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主体‘迷失’在客体中”,也就排除了理性的审美同情中的地位。
他和梁实秋等人都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不一致,但他们对西方传统的借鉴有古今种种的不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文艺心理学》被一些大学作为文艺理论的教材。
朱光潜对文学更直接鲜明的态度在《文学杂志》发刊词《我对本刊的希望》中表露着,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殊途同归地替中国新文艺开发出一个泱泱大国“。
这是当时一批立足于独立自由的人文主义立场上的文学家的心声的集中体现:奉行严谨而超脱的风格,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用,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他是以一种学者的姿态来要求齐放争鸣,以抗衡包括左翼文艺在内的占主流地位的文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