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化工学报编委会

2023-12-12 08: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化工学报编委会

从1956年起,苏元复曾3次参与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先后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从1979年起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1984年被选为国际溶剂萃取化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1985年起,又担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中方专家组组长。1991年5月30日,苏元复不顾年事已高,抱病赴哈尔滨和北京主持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中外专家评估会议。因劳累过度,返沪后突发心肌梗塞,于6月17日与世长辞。苏元复为中国化工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编译出版多部中文化工书籍苏元复长期致力于化工教学,对中文教材的建设倾注了极大精力。早在1935年,他就与张克忠合编了《无机工业化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急需培养建设人才。苏元复深深感到,化工原理这门重要课程,没有中文教材,无论对学校的教学或对工厂技术人员的进修,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951年,他和张震旦、王承明合作编译了《化工原理》(上、下册)。该书在英文教科书的基础上,充实化工科技的最新成果;阐明各单元操作所依据的流体力学、传热学和物理化学原理;介绍过程和设备的计算方法。这是我国编译的第一部中文的化学工程教科书。书成之后,全国各大学有关专业普遍采用,并再版。在编译过程中,苏元复等拟定了许多化工术语,其中如“压头”、“流化”、“沟流”、“腾涌”等词,为学术界所公认,一直沿用至今。1954年,苏元复与琚定一在兼任教授沈济川帮助下合编的《化工算图集》(第一、二、三集)问世。全书汇集了散见于文献及工程手册中的化工算图260多种,详加注释,按图举例说明,给化学工程技术人员和化工专业的教师、高年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至80年代,该书曾3次再版,5次重印。为培养我国自己的制碱专业人才,苏元复和李世晋将侯德榜用英文写成的专著《制碱》(ManufactureofSoda)一书,译成中文校订后,作为大学教材。1979年,他又审定了全国统编教材《化学工程》一、二册。苏元复热心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1979年至1987年任《化工学报》编委会主任,《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编委会副主任兼分支主编。他多次赴美、英、德、加拿大、比利时、瑞士、奥地利、前苏联、日本等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1982年至1987年曾任国际《湿法冶金》(Hydrometallurgy)杂志编委。

化工学报的取得荣誉

《化工学报》以推动化工科技进步,培养化工科技人才为宗旨。多年来,一直保持严谨求实的办刊传统,严把稿件质量关。登载的论文以反映我国化工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为目标,兼及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分类为: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化工数据、综述与专论、学术争鸣等。按研究领域设以下栏目:热力学、传递现象、多相流和计算流体力学、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分离工程、过程系统工程、表面与界面工程、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和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现代化工技术等其他。读者对象为过程科学及技术领域和相关过程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化工学报》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显著。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化工类第一名;一直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中的美国《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Compendex),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收录;刊物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计量指标在化工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且逐年提高;在期刊评比中多次获奖,如 2005 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2~2008 年连续七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的社会科学版

刊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主办: 北京化工大学周期: 季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ISSN: 1671-6639CN: 11-4741/C邮发代号: 80-176 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时间:1985学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立足本校,联系理论战线的实际,开展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方向的研究,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学科研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学报现有专家论坛、政治、法律、哲学、经济、管理、文学、教育学、科技哲学等栏目。其中专家论坛和科技哲学是学报的特色重点栏目,专家论坛栏目主要刊登社会科学方面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的精品稿件,科技哲学栏目立足于学术前沿,主要刊登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学报自2002年公开发行以来,学术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连年获奖。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2008年连续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学报现在已加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并加入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学报编委会成员13人,编辑部成员4人。编辑部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以传播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宗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力求以创新的精神改革办刊模式,不断提高办刊水平。 1.1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来稿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寄还。1.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违背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本刊处理稿件的一切事宜,只与通信作者或第一作者联系。1.3 该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和两位专家的推荐信,以说明该项成果的学术价值。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出版。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郭荣的任职

现任扬州大学界面科学研究所所长、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化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省环境材料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扬州大学界面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化学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分委员会委员、中科院胶体与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南京大学介观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产业工程科技委员会表面活性剂研究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美国期刊J.Colloid Interface Sci.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胶体与界面化学杂志J.Dispersion Sci.Technol.(美国)远东地区编辑、物理化学学报编委会副主编、日用化学工业杂志编委、12届国际胶体与界面化学大会主席(2006.10 北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