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发表评论员文章

2023-12-07 06: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发表评论员文章

1、重要程度不同。

社论是最为重要的新闻评论和舆论工具,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评论员文章是属于中型的重头评论,是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

2、代表的角色而不同。

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同级党委和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评论员文章旨在体现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3、发表程序不同。

人民日报的社论,一般要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评论员文章是由本报评论员撰写或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扩展资料:

社论的任务:

1、阐述型社论:其任务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党的纲领、路线、任务、奋斗目标,阐述党委和政府新近制定的重要决策、决定、政策、方针和政令的实质、依据和意义,以帮助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领会其政治意义和精神实质,进而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

2、启迪型社论:其任务是着重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帮助读者从思想、理论和政策上提高认识,增强党的基本路线觉悟,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3、评介型社论:任务在于着重对有典型意义或重要意义的新闻性人物和事件进行旗帜鲜明的褒贬、评介,从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概括,以深刻揭示本质,总结经验或教训,从而发挥其启迪思想、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

4、论辩型社论:任务是以揭露和批驳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敌对言行、反动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一种战斗性较强规格较高的重要言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评论员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论

什么叫做评论员文章

新闻机构都十分重视言论。言论被普遍称作为媒体的灵魂。《纽约时报》等著名媒体所设立的"社论委员会",是与新闻编辑部平行的机构。在我国的媒体中,都设有言论部门及新闻评论员。 就文体角度而言,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等代表新闻机构的观点。 同时,记者可以发表自己个人的观点。承载记者言论的文体,主要是短评、新闻评点、新闻述评、新闻分析、新闻综述等。此外,采访札记、采访随笔、采访手记等,偏重于记者个人在见闻、调查基础上所发感想的记叙。对记者言论的主要要求是:以事实为基础,言之有据;逻辑严密,科学准确,言之有理;简洁明快,富有文采。 编辑言论是编辑部言论中较偏重于个人色彩的文体。主要包括编辑撰写的短评、编者按、编后记。穿插于文中的"编辑点评"近些年来有流行的趋势。 媒体的言论不可能完全依赖自身完成。媒体大多广泛使用社会力量写作言论,作为署名言论、署名文章发表。由媒体点题而撰写的重要言论,往往冠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名义发表刊播。 无论出目哪一种来源的言论,其要义在于精彩的观点、启发人的说法。一篇言论稿,如有几个能为人广泛传诵的句子,则算成功之作。可惜的是,现今媒体言论,板脸论事的多,急就章多,主题锤炼不如杂文界所下功夫深厚。此种局面扭转,尚需同志努力。

评论员文章怎么写

有人问我,如何写评论性文章。我觉得很容易回答,但是又很难说出口。说容易点的,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写文字本来就没有什么方针之类,若有模式那不成了八股?说这评论难吧,是因为它很个人化,很多东西因为风格的不同,就只能意会了。我这里与其教别人如何写文章,不如说说我是怎么写文章的。

不管评论什么,都是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看见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情,如果它很有意思,或者很无聊(无聊也是一种感受),都会有反应。评论是没有长度的限制的,少的几百字,多的洋洋万言,都可以。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发牢骚的时候,也会有感悟的时刻,但是那些将观后感转变成文章的却是少数。我们常看的报纸,沿用了几乎是一种模式,所以让人感觉评论就该这么写,其实不是。我最初写文字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而且痕迹很重。但我觉得无所谓好坏,仅仅是一种风格。

可能是我们的文艺评论传统长期受压制的缘故,我们对评论文学其实没什么概念,可我们却又条条框框的很。我看过N多风格的评论,有浅显型的,重点在拉家常。也有艺术型的,观点鲜明略带刻薄。我的评论空间似乎要大一点,有些是很感性的随笔,或者是一些抒情文字。还有一些理论研究,几乎属于论文性质了。当然习惯看某方面的人可能看其他类型很看不习惯,因为看习惯随笔的会觉得别的都没个性。看惯论文的会觉得没有专业术语和脚注就等于没深度。

以前老的报告文学之类的评论感觉很像在上课。有时代背景,接着还有故事大纲,中心思想和具体分析。这样写可以,但并不是金科玉律。长期这样写很容易将自己框死,作茧自缚。通常阅读和观看之后,我都会想想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譬如在文学方面或许是别人的写作模式,可能是文字能力,也可能是纯感受。一个好的作品可以谈论的东西很多,但是应该谈论的是感动自己的那部分。填充式的面面俱到可以表达自己,但是绝不会是一篇好的文字。

很多人都觉得写作需要很深厚的知识做铺垫。当然有理论基础是件好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知识的盲区,在一个不涉猎的领域内,懂一点理论知识还不如一点不懂来的要好。很多人在刚涉猎文艺历史哲学(包括美学)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感觉,以为都了如指掌了,却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不过是众多流派中的一种。每一种流派理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推到极致都会变的很荒谬。

写文章怎么写并不重要,最重点的是是否言之有物。说到这个“物”。里面有太多的奥秘。由于我们生长在一个“统一思想,统一口径”的大环境中,很多读者都喜欢去寻找跟自己相同的观点,一旦意见相左,便会反应很激烈。一个人写东西,别人不同意他的观点很正常,但很多人会因此而伤害人。其实不必,你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发表,在网络时代已经没有人可以垄断话语权。但只要没有高度统一的政策,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意见。如果一个人不能适应言论自由的环境,他最好躲开这个环境或者自己创造一个言论统一的小环境。

十几年前的评论文学,沦为说好话的宣传。现在有些人为了惊世骇俗,故意来唱反调,其实两者心态是一样的。真正的评论,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没有对和错,感受一定有反对者,但感受有讲道理和胡说之分,有常态和奇态之分。很多被别人叫做愤青和毛毛的人,他们的文章大多人都不会苟同,但他们自有他们自己的逻辑。我不同意他们的结论,但我欣赏他们独特的视角。

一个评论者的真本事不在于人云亦云,而在于发现别人的疏忽。当《黄金时代》无人问津的时候,就有少数人一直在为他呐喊。说《红楼梦》是优秀作品,没人会觉得你是天才。(我不鼓励唱反调)好的评论者该勇推遗珠,当你看到一本好书,一篇好文,而别人却无人问津,这时候你就该勇敢的把他的好给说出来,而且当你得到认同后,那种快感可以说是无以伦比的,而且介绍好东西给别人,也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