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三班
《现代测绘技术》实习
指导老师:王润生
系别:资源开发系
专业:矿山测量三班3组
2009年12月
、
现代测绘技术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及任务
1.《现代测绘技术》实习是矿山测量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注意啊是巩固和熟练课堂所学一起操作部分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及工作作风的手段,实践教学四段培养法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具体实习任务见表一表二
2.通过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程控制网的设计,GPS控制测量内,外业,全站仪各项功能的操作步骤(主要是全站仪的设置 全站仪的测角测距侧目标 对边测量 悬高测量 数据采集 放样 面积测量 全站仪导线测量等主要内容)。
二 实习基本要求
1.在实习前要认真阅读教学实习大纲,并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明确实习目的要求 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保证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2.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仪器工具正确使用与爱护,严格租售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一起与人员的按武安管理
3.实习结束后。应提交书写工整 规范的实习报告,由指导老师审阅。
三 实习时间、人员、地点
1.时间:12.12-13 12.19-20
2.人员:杜金涛、王彩红、黄强、孙克强、李萌、李平、袁晶鑫。
3.地点:平职学院主校区和南苑生活园区。
实习任务
一. 项目---平职学院工程控制网建设
〈一〉整体设计
GPS网:学校北门外东西两侧各选择了一个GPS点,校园南院三个GPS 点分别设在学院二号餐厅,学院西门和学院生活园区最西边。
布点网:各导线点从北门外西边GPS点开始沿学校布置了整个导线控制网,从院士楼操场学海英姿教研楼音乐喷泉广场校南门口到南门外,西路口校南门GPS点为所测主导线点。
精度要求:根据国家测绘局1992年发布并实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规定,GPS测量按其精度分为:AA、A、B、C、D、E六级,其中DE级多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控制网测量。
《规范》规定的GPS测量精度分级
级别 平均距离/Km 固定误差δ/mm
比例误差pp/10-6
AA 1000 ≤3 ≤0.01
A
300
≤500 ≤0.1
B
70
≤8 ≤1
C
10~15
≤10 ≤5
D
5~10
≤10
≤10
E
0.2~5
≤10
≤20
并根据建设部1997年10月1日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程》规定,GPS测量按其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级、二级。
《规程》规定的GPS测量精度分级
级别
平均距离/Km
a/mm
b/10-6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10 ≤2 1/12
三等 5 ≤10 ≤5 1/8
四等 2 ≤10 ≤10 1/4.5
一级 1 ≤10 ≤10 1/2
二级 <1
≤15
≤20 1/1
根据以上规定及老师要求,本次测量等级精度要求为E级一级四等闭合差要求的对边测量。
(二)GPS设计
Ⅰ选点要求:
1.应选设在易于安装和接收设备和便于操作的地方,视野应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2.点位应选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离电视台微波站不得少于200m离高压线不得少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3.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并尽量避免周围大面积水域和有反射较好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误差的影响。
4. 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有利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联测或扩展。
5. 地面基础稳定,利于点位保存。
6. 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
实际踏勘情况:
在本次测量作业的选点过程中,学校最西边为最佳点,但由于位置离高压线太近(<50m)且由于建筑物阻挡无法与其他点通视而放弃未用,最终GPS点选在了学校生活园区二号餐厅生活园区西门和生活园区最西边三个GPS点。是,布点时发现最西边紧邻GPS点的宿舍楼顶有一接收装置对其观测有一定影响,学院二号餐厅处的点本应设在楼顶,出于安全考虑和与其他点通视的要求便设在了餐厅和宿舍楼之间。
Ⅱ观测设置
1.找好GPS点后,首先架设仪器并严格对中整平,且测量过程中应保护好架腿的稳定。
2.架好GPS后,用尺子量取仪器高,为保证数据的精准度,最好从三个方向量取并取其平均数作为最终仪器高。
3.进行测量时应保证仪器同步工作,即同时开关机,并记录下开关机时间。
4. 若仪器工作过程中出现没电等突发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其他仪器使用者关机,并等仪器能正常工作时再进行观测。
5. 为避免白天各种辐射影响观测精度,观测最好选在夜间观测。
6.测量结束时应把仪器关机,并放在仪器盒中安全保管。
观测时间长度:
当各测站点均符合要求时,观测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便可以,若有某个点出现问题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时间,每次观测都必须记录时间。
GPS的布网原则:
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作业时的卫星状况,预期达到的精度,成果的可靠性以及工作效率,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GPS网一般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GPS网的可靠性。
3.GPS网的点与点之间不需要通视,但应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需要,每点应有至少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4.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GPS网点进行联测,连接处的重合点数不应少于三个,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的确定GPS网与原有网之间的转换参数。
5.GPS网点,应和已有水准点联测高程。C级网每隔3-6个点联测一个高程点,D级和E级网视具体情况确定联测点数。C-E级网可用等外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
如何量取天线高:
安置好仪器后,应在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量至毫米。量测时,由地面中心点顶端量至天线中部,即天线上部与下部的中缝。
特别注意:
1.实际输入仪器天线高时需要输入h用钢卷尺由地面中心位置量至天线边缘的斜距。
2.不应在电压低的情况下(电源指示灯为红色),长时间工作,否则数据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三)导线测量设计
学校控制网为保证能达到一级导线要求,在测量时,要用两测回测角并检核。每次测量数据要认真记录并及时整理。进行导线测量时应选比较好的天气,有风的时候若风力大于三级,仪器会受到震动,影响观测值,此时不宜观测,且日落前一小时也不宜观测。测量时,两测站点之间必须能通视。
(四)高程测量设计
高程测量设计是利用对边测量的原则进行的,既用全站仪分别测得前视点和后视点的高差,并且用钢卷尺分别量出棱镜高和仪器高,利用几何原理求得两点间的高差,最后算出点的高程。
测量所用工具有已检核过的全站仪一台,棱镜两个,钢卷尺一把。
对边测量是测两个目标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dHD)、斜距(dSD)、高差(dVD)和水平角(HR)。
对边测量测高差时应注意的事项:
1.仪器指标差要小
2.两差改正K值的选择:晴朗的白天取0.14;阴天或晚上取0.20。
3.棱镜高的标称值与实际值要相符,瞄准目标时十字丝横丝要切准目标。
4.日出后一小时,日落前一小时及夏日正午不宜观测。
5.风力不大于3级;仪器不能受震动。
另外,用钢卷尺量仪器高和棱镜高时,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应从仪器的三个不同方向量取三个值,最后取其平均数做为最终仪器高。
(五)测量实施计划
基础工作完成后,各小组开始按计划实施方案。
从学校北门外GPS点到学院生活园区的GPS点之间的测量,我组本计划从学校北门外GPS点开始沿着一条主导线方向到学院生活园区GPS点,此过程用一天时间。然后,其他时间再测几个闭合导线完成本次测量。
在按照测量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对仪器操作不太熟练及对作业要求不明确,导致测量结果误差太大而必须重新测量。
学院南门到学院生活园区的路的一条大路,车辆和行人对测量影响太大,所以,不得不改变原计划。即先从学院北门外测到学院南门口处,转到学院一号餐厅至医务所和音乐喷泉广场形成一个闭合路线之后又补测学院南门到学院生活园区到主导线和学院内的其他导线。
测量人员分配有专门记录人员、跑尺人员、观测人员和架设棱镜人员。为保证组内每个人员都能掌握并达到实习目的,决定每人都必须亲自至少观测一站。
(六)仪器检核
GPS的检核
主要检核GPS的对点器是否能精确对中,检核方法为将GPS底坐架好对中整平,然后将底座旋转180°,将仪器精平通过对点器观察点位是否移动,若移动则需要校正。
校正方法:
将对点器的旋盖旋开,通过松紧四个螺丝所对点位回去一半,然后,调整脚螺旋使其复位达到检校的目的。
全站仪的检核:
竖盘指标差(i角)和竖盘指标零点设置
检验:
1.安置整平好仪器后开机,将望远镜照准任一清晰目标A,得竖直角盘左读数L。
2.转动望远镜,再照准A,得竖直角盘右读数R。
3.若竖直角天顶为0°,则i=(L=R-360°)/2,若竖直角水平为0°,则i=(L+R-180°)/2或(L+R-540°)/2。
4.若|i|≥10′′,则需对竖盘指标零点重设置。
校正:
1. 整平仪器后按F1键开机,显示:
校正模式
F1:垂直角零基准
F2:仪器常数
2.在盘左水平方向附近上下转动望远镜,待上行显示出竖直角后,转动仪器精确照准与仪器同高的远处任一清晰稳定目标A,按F4键。显示:
垂直角基准校正
〈第一步〉正镜 盘左
V:88°09′30′′
回车
3.旋转望远镜,盘右精确照准目标A,按F4键,设置完成,返回测角模式。显示:
垂直角基准校正
〈第二步〉倒镜 盘右
V:279°0′0′′
回车
4.重新检验步骤重新测定指标差(i角)。若指标差仍不符合要求,则应检查校正(指标零点设置)的三个步骤的操作是否有误,目标照准是否准确等,按要求重新进行设置。
5.经反复操作仍不符合要求时,应送厂检修。
注:零点设置过程中所显示的竖直角是没有经过补偿和修正的值,只供设置中参考不能作它用。
光学对中器:
检验:
1.将仪器安置到三脚架上,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十字交叉并放在仪器正下面的地面上。
2.调整好光学对中器的焦距后,移动白纸使十字交叉位于视场中心。
3.转动角螺旋,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十字交叉点重合。
4.旋转照准部,每转90°,观察对中点的中心标志与十字交叉点的重合度。
5.如果照准部旋转时,光学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一直与十字交叉点重合,则不必校正。否则需按下述方法进行校正。
校正:
1.将光学对中器目镜与调焦手轮之间的改正螺丝护盖取下。
2.固定好十字交叉白纸并在纸上标记出仪器每旋转90°时对中器中心标志落点(A、B、C、D点)。
3.用直线连接对角点AC和BD,两直线交点为O。
4.用校正针调整对中器的四个校正螺旋,使对中器的中心标志与O点重合。
5.重复检验步骤4,检查校正至校正至符合要求
6.将护盖安装回原位。
二:项目二——平职学院工程施工测量
(一) 放样:
放样工作主要是根据已知坐标在实地标出点的过程。本次在学校进行放样实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放样工作的整个操作顺序 。
在操作时由于我组人员对程序掌握的不够第一次放样工作没有完成,第二次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学习,顺利完成放样工作。
开机进入程序后选择放样菜单中“放样”,然后输入测站点,后视点和放样点坐标,开始进行放样,放样过程中由观测者一直观测目标并指挥立镜者,通过立镜者变化位置最终精确放样到点并作上标记。此点放样工作结束,进入下一点放样工作。
(二) 坐标测量的步骤:
(1) 坐标测量的步骤:通过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后测量坐标时,可直接测定未知点的坐标。
(2) 要设置测站坐标值。
(3) 要设置仪器高和目标高。
(4) 要设置后视,并通过测量来确定后视方位角,方可坐标测量。
未知点的坐标由下面公式计算并显示出来:
测站点坐标:(N0,E,Z)
相对于仪器中心点的棱镜中心坐标:(n,e,z)
未知点坐标:(N,E,Z)
高差:Z
N1=No+n E=E+e Z=Z+仪高-镜高+Z
仪器中心坐标(N,E,Z+仪器高)
注意:进行坐标测量,先要设置测站坐标,测站高,棱镜高及后视方位角。
测量委员会2006年度工作总结
一、2006年度工作小结
1.组织召开了“数字矿山与矿产资源绿色开采学术讨论会”。该会11月4日至9日在海南省省海口市召开,旨在促进用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的采矿工业,推动数字矿山的建立,促进以“3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在矿山的应用,来自包括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及兖州矿业集团等十多个矿山企业的40名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前印制了论文集,38篇论文入选。会议就数字矿山的概念、基本框架、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矿区资源环境综合监测分析及“3S”技术应用、矿山地测信息系统、成图系统及其应用、数字矿山与矿山信息化的实施策略与示范工程建设、数字矿山与矿山信息化的培训与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主任委员郭达志教授、副主任委员汪云甲教授分别做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3S’技术在矿山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主题报告,副主任委员朱建军教授、马洪滨副教授主持了会议并做了报告。
数字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中国矿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走数字矿山之路,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数字矿山技术的推行,使传统的采矿业在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采矿工艺、决策方式等方面有大的改革。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对数字矿山问题非常重视,参予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4月21日至22日北京举办的“数字矿山战略与未来发展”青年科学家论坛,计划举办系列学术会议,推进数字矿山技术的发展。
2.与有关方面配合,进行了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十二届大会审稿、会议组织等工作。该会9月21日至26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和北京市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匈牙利、波兰、瑞典等23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是国际矿山测量协会在新世纪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大会,也是该协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亚洲举办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236篇,其中国外70篇,内容涉及矿采损害、矿山安全、土地整治与环境保护、矿山测量高新技术等,论文已经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汇集出版,131篇论文进行了大会报告及交流,20篇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优秀论文受到大会表彰。会上还表彰了德国、中国等国的8位为矿山测量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举办了测绘仪器展览和参观活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达志教授担任了大会分会场主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金峰教授为大会组委会副主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云甲教授、朱建军教授参加了会议审稿、优秀青年论文评选等工作。
3.组织了近十名专家教授完成了2004年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矿山测量部分)的编写,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基本客观、全面反映了这一年我国矿山测量学科发展全貌及趋向。
二、2007年活动计划
1.召开“数字矿山与矿山信息化学术研讨会”,规模约80人,时间:9月中旬,地点:待定。
2.做好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换届准备工作。
3.改进、完善中国测绘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网站。
我不清楚你的具体职业 ,上面是个范文你看下把,下面的网站你也可以去看看,参考下!
1 概述 1
1.1 测区概况 1
1.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2
2 已有资料情况 3
2.1 控制成果 3
2.2 地形图资料 3
3 技术依据 3
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
4.1 坐标系统 4
4.2 图幅规格 4
4.3 成图精度 4
4.4 成图方法 5
5 控制测量 5
5.1 平面控制测量 5
5.1.1 D级GPS控制点的布设 5
5.1.2 D级平面控制网观测 7
最大点位中误差满足精度要求。 12
5.1.3 图根导线点的平面测量 12
5.2 高程控制测量 12
以上数据均满足规范要求。 13
6 地形图测绘 13
6.1 1:1000地形图测绘 14
6.2 1:5000地形图测绘 15
6.3 数字化作业要求 16
7 质量保证措施 17
8 上交资料 17
1 概述
1.1 测区概况
所在的测区位于老挝甘蒙省农波县东北部,在老挝政府批准的勘察区编号为第38号,该区块为长方形,WGS-84坐标范围为左下角N=1902000,E=18481000,右下角N=1902000,E=18486000,右上角N=1909000,E=18486000,左上角N=1909000,18481000,面积为35 km2。
区内交通方便,有老挝著名的13号公路,全长1600公里,纵贯南北,连结柬埔寨和越南南方,是重要的交通干线。该公路南北向穿过矿区,向北380公里可达老挝首都万象,再向北经琅勃拉邦可达我国云南省勐腊;向南经巴色可抵柬埔寨和越南南部重镇西贡。从他曲市有12号公路直达越南的斑社火车站,或再向北可达越南的荣市港,全程约280公里。矿区距甘蒙省省会他曲市约20公里,目前正在修建柏油马路。湄公河是东南亚的主要河流,沿河北上可达老挝首都万象和老挝的大部分省(市),亦可达柬埔寨和越南,但目前尚未很好开发,除见小船在江面上行驶外,未见大型船舶通行,但它是泰国和老挝之间运送旅客和物资的唯一水路通道。目前老挝没有铁路,主要运输靠汽车,在通讯方面,可使用移动电话。
本区地势平缓,植被茂盛,海拔一般在125m-150m左右,相对高差较小。主要有两种地貌组成:一种是林地,另一种是耕地,两者相间出现,林地中主要由密集的灌木组成,其中夹杂着高20m左右阔叶树,另有一些勾藤和匍匐植物穿插其中,致使穿行非常困难;耕地主要为稻田,但该处的稻田一般都在雨季耕种,旱季则成平地,汽车可在其上行驶,很少有草本植物生长。
本区河流主要有湄公河。湄公河从矿区西侧流过,系东南亚的主要河流。该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杂多县的扎曲,流经云南省后称澜沦江,进入老挝始称湄公河,向南经柬埔寨,最后从越南茶柴省注入南海。
本次测量范围内主要为丛林和稻田并有少量的居民地分布,树林比较茂密,给测量外业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测区交通比较发达,农田内多有机耕路,地势比较平缓,测区西边有居民区分布,给外业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有利条件。
1.2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 布设、施测量D级GPS控制点75个,绘制点之记75份;
(2) 测量、编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3平方公里,共20幅;
(3) 测量、编绘1:5000比例尺地形图35平方公里,共12幅;
(4) 施测已钻孔位27个,放样待钻孔位2个。
2 已有资料情况
2.1 控制成果
测区内有2007年施测的四等以上GPS控制点5个,平面坐标系为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高程系为WGS-84高程基准。成果保存在老挝嘉西钾盐开发有限公司,经实地检测后,只有LB03与LB05点位保存完好。GPS联测检查LB03与LB05附和精度要求。
具体成果见表2.1-1
已有GPS控制点成果
表2.1-1
点名 北坐标 东坐标 高程 备注
LB3 1909818.516 483114.465 158.900 埋石点
LB5 1901995.679 480692.388 146.535 埋石点
2.2 地形图资料
测区有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编制的1:10万地形图作为工作参考用图。
3 技术依据
(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
(4)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城市规范”;
(5)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3977 -92);
(6) 《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 5791-93),简称“图式”;
(7)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8)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1 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由甲方提供的WGS-84坐标系,投影方式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测区中央子午线为105°00′00〃。
高程基准采用甲方提供的LB03与LB05基准点,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0.5米。
4.2 图幅规格
图幅规格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采用以公里为单位的图廓西南角坐标。分幅图的文件名采用图幅编号,例如图幅编号为4424-456,该图幅文件名称为:4424-456.dwg。
图廓按“图式”要求整饰。
4.3 成图精度
1:1000地形图测绘:
加密的等级导线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0.05m;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
测站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0.05m);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3等高距(±0.15m)。
1:5000地形图:
图上地物点对邻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0.5mm;
高程注记点对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m;
等高线对附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25m;
特殊困难地区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可放宽0.5倍。
4.4 成图方法
本测区采用RTK技术配合全站仪野外实测成图,对于野外难以直接测量的地物通过钢尺丈量该点与其它点的相关距离,室内计算机处理上图。内业编辑软件采用南方CASS6.1,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分幅后整饰。
5 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5.1.1 D级GPS控制点的布设
以测区2007年布设的四等以上GPS平面控制点为起算数据,布设D级GPS控制网作为测区基本控制网,共布设D级GPS点73点,连测已知点两点。
D级GPS控制点布设至少有一个以上的通视点,以便于其它常规测量进行加密使用,各点之间的平均边长不大于800米,相邻边长比不小于1:3。所有GPS点均选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不影响耕种、便于长期保存及方便施工放样的位置,点位周围一般无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等);选点困难的地方,允许存在高度角大于15°、但水平角总和小于20°的建筑障碍物或水平角总和小于30°的树木障碍物(水平角以15° 以上部分为准);允许有高度角大于15°的柱状障碍物(如电杆等)存在,但各柱状障碍物的水平角之和不超过20°。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400米以上,离开电压高于100千伏的高压线150米以上,离开35千伏~100千伏高压线100米以上,离开10~35千伏高压线50米以上。
GPS控制点的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D级GPS点前面冠以“G”,起始号由G001开始。布设的D级平面GPS控制点设置永久固定导线点标志。图根导线点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前面冠以“N”,图根导线点用方木桩或钢钉做为临时性标志。
所有D级GPS均绘制了点之记,各点间的栓距一般有三个方向,栓距角在30°~120°之间,距离在50m以内的量取至0.01m;大于50m时,量至0.1m;无固定地物时,只绘略图,不量栓距,在实地标注栓距和点号,书写正规。
GPS控制点与地形图叠加图:
5.1.2 D级平面控制网观测
D级平面控制测量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1) 采用GPS静态模式的技术要求
D级平面控制点采用GPS观测,接收机选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公司生产的 V8 GNSS RTK进行测量(编号分别为V8-0758830、V8-0758209、V8-0758334、V8-0758938),该仪器的标称精度见下表
1、接收机精度
* 静态后处理精度:平面:±2.5mm+1ppm
高程:±5.0mm+1ppm
* RTK定位精度:平面:±1cm+1ppm
高程:±2cm+1ppm
* 码差分定位精度:0.45m(CEP)
* 单机定位精度:1.5m(CEP)
2、物理特性
* 核心控制芯片ARM9,内置64M Flash存储器
* 体积 φ19cm×10cm
* 重量 1.1kg
* 抗2米自然跌落
* 内置双槽双锂离子电池供电,不间断更换电池
* 单块电池容量1400mAh,电压:7.6V,双电池连续工作时间达10小时
* 可外接直流电,宽输入范围7~36V,内外电源自动切换
* 主机功耗:2W 3、环境
* 防水、防尘、防震 等级:IP67
* 工作温度:-30℃~60℃
* 存储温度:-30℃~60℃
2008年1月初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的要求,对四台GPS分别进行了静态试验、RTK动态和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试验。基线解算及平差计算分别采用了随机软件HDS2003。
GPS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见表
GPS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等级
观测方法 D级
卫星高度角(°) 静态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态 ≥4
平均重复设站数 静态 ≥1.6
时段长度(min) 静态 ≥45
数据采样间隔(s) 静态 10
PDOP值 静态 <6
本次GPS外业测量共观测44个时段,其中有效时段为42个,重复设站数远大于规范要求,测量外业观测均填写了观测手簿;观测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第10.5条有关规定执行。
(2) 基线解算的质量检验
三边同步环坐标分量的限差符合下列规定:
对于四站以上的同步化观测时段,在处理完各边观测值后,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解算基线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符合下式的规定:
式中: ——环闭合差,
n——闭合环边数;
σ——标准差。
(3) D级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满足下式要求:
当超限时,认为该基线或其附近存在粗差基线,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上式要求。
约束平差中,以高等级平面控制点作为起算数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符合下式的要求:
当超限时,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观测数据共剔除7条基线,小于10%的要求。由于没有最新卫星星历文件,所以有两个时段的观测数据较差,重新补测了两个时段。
二维约束平差结果提供各控制点的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坐标、基线边长、方位的精度信息。平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05°00′00〃,D级网联测两个已知点,分别为LB03、LB05。
经过基线解算计算,GPS网中相对误差最大值为下表所示:
环型 基线 Ratio 中误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离
同步环 LB03→G046.0425 6.2 0.0106 -630.3844 120.9620 -910.8724 1114.3180
G045→LB03.0425 99.9 0.0085 39.8971 -203.1490 670.6656 701.8929
G045→G046.0425 75.3 0.0061 -590.4894 -82.1735 -240.2018 642.7496
相对误差= 5.93ppm Ws= 0.0146 ∑X=-0.0021 ∑Y= 0.0136 ∑Z= 0.0050 2458.9606
环型 基线 Ratio 中误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离
异步环 G059→G052.0462 58.0 0.0066 316.2461 -10.0028 297.1463 434.0594
G059→G058.0463 30.8 0.0086 -393.4045 -4.8800 -316.4633 504.9158
G051→G058.0463 48.5 0.0082 27.2661 255.8972 -776.5541 818.0850
G051→G052.0462 99.9 0.0056 736.9253 250.7384 -162.9538 795.2877
相对误差= 14.95ppm Ws= 0.0381 ∑X= 0.0085 ∑Y=-0.0360 ∑Z=-0.0092 2552.3480
绝对误差最大值:
环型 基线 Ratio 中误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离
同步环 LB03→G046.0425 6.2 0.0106 -630.3844 120.9620 -910.8724 1114.3180
G045→LB03.0425 99.9 0.0085 39.8971 -203.1490 670.6656 701.8929
G045→G046.0425 75.3 0.0061 -590.4894 -82.1735 -240.2018 642.7496
相对误差= 5.93ppm Ws= 0.0146 ∑X=-0.0021 ∑Y= 0.0136 ∑Z= 0.0050 2458.9606
环型 基线 Ratio 中误差 (m) X 增量 Y 增量 Z 增量 距离
异步环 G056→G058.0464 39.2 0.0073 -1278.4197 -378.7060 99.0640 1337.0074
G056→G050.0461 38.0 0.0095 -1042.3402 -715.1825 1351.9050 1850.8393
G059→G050.0462 50.2 0.0082 -157.3328 -341.3046 936.3857 1008.9899
G059→G058.0463 30.8 0.0086 -393.4045 -4.8800 -316.4633 504.9158
相对误差= 7..30ppm Ws= 0.0281 ∑X= 0.0077 ∑Y=-0.0219 ∑Z=-0.0080 4701.7524
在WGS-84三维约束平差中,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的边为:
G037→G038.0422 271.2246 -73.2015 450.9035 531.2581 0.0051
-0.0013 -0.0224 0.0016 0.0037 1: 104121
0.0006 0.0085 0.0005
G039→G036.0422 -148.2248 134.4643 -538.9441 574.9017 0.0057
-0.0091 0.0320 0.0050 0.0051 1: 100085
0.0013 0.0140 0.0007
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的边长相对误差1/40000的规定。
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点名 x Y 正高(m) 平面中误差
中误差 (m) 中误差 (m) 中误差 (m)
G.7928 485933.8403 145.1399 0.0038
0.0028 0.0026 0.0082
最大点位中误差满足精度要求。
5.1.3 图根导线点的平面测量
GPS控制网不能满足测图需要的情况下,加密布设图根导线。图根导线点采用RTK直接测定,所选点位满足图根导线精度,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0cm,观测历元为10个,采样间隔为1秒。观测时,采用两个不同的基准站进行两次观测,取两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坐标值,且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不大于4km,图根点的高程采用GPS拟合方法测量获得。
5.2 高程控制测量
考虑到矿山测量的特殊性,所以在测量时对区内控制点高程要求只要达到图根导线的精度即可。规范对于附和路线或环线闭合差为≤±40 。
测区内全部控制点高程以GPS拟合高程伴随平面控制测量进行联测。GPS观测全部采用边连接和已知点之间连接;同步观测仪器的观测时段与平面控制测量相同。每时段观测前后均量取天线高,且两次量测的天线高互差都不大于3mm。
在高程拟和时,首先求得各点在WGS-84坐标系统下的大地高,然后以WGS-84坐标为基础,用已知点LB03进行计算,求得LB05的高程与已知高程做比较,较差为6mm,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用两已知点进行计算,求得所测各点的正常高。
精度要求:检测 已有的控制点高差之差≤±50 ,取其2倍中误差为限差。
经拟合计算,该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9.6mm,分别为GO42和GO71。考虑到GPS网与高程真值存在差值,经实地三角高程检测,各点位之间的高差符合规范要求。具体检测的高差较差表如下:
序号 测站名 前视点名 往测高差 返测高差 平均高差 GPS测量高差 较差
1 G068 G067 0.650 -0.628 0.639 0.603 0.036
2 G036 G037 -1.220 1.278 -1.249 -1.209 -0.04
3 G046 G047 1.978 -1.992 1.985 1.965 0.02
4 G021 G024 0.228 -0.259 0.2435 0.29 -0.0465
5 G022 G023 1.312 -1.284 1.298 1.264 0.034
6 G050 G051 2.298 -2.269 2.2835 2.242 0.0415
7 G059 G058 1.798 -1.826 1.812 1.859 -0.047
9 G054 G055 2.128 -2.096 2.112 2.071 0.041
10 G014 G015 -0.088 0.059 -0.0735 -0.04 -0.0335
11 G004 G006 -2.152 2.122 -2.137 -2.106 -0.031
12 G069 G070 3.462 -3.426 3.444 3.412 0.032
13 G045 G046 2.695 -2.673 2.684 2.656 0.028
14 G040 G041 -0.892 0.885 -0.8885 -0.841 -0.0475
15 G039 G040 -1.392 1.371 -1.3815 -1.335 -0.0465
16 G031 G032 -1.913 1.926 -1.9195 -1.965 0.0455
17 G032 G033 -3.725 3.742 -3.7335 -3.78 0.0465
18 G042 G043 -3.529 3.534 -3.5315 -3.571 0.0395
19 G063 G064 0.602 -0.578 0.59 0.560 0.03
20 G064 G065 4.399 -4.384 4.3915 4.367 0.0245
以上数据均满足规范要求。
6 地形图测绘
碎部点数据利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公司的V8GPS-RTK进行采集,高程采用GPS拟合高程。由于测区内大面积阔叶林较多,直接影响了GPS –RTK的信号,对于RTK不能直接测定的点,采用全站仪测定。地形变化明显的地方加测高程点,尤其对冲沟、沟渠按实地形状详细测绘。
碎步点都选择在能反映地物和地貌特征的点上即地物的轮廓线和边界线的转折或交叉点,如各种建筑物、农田等面状地物的棱角点和转角点;道路、河流、围墙等线性地物交叉点;电线杆、独立树、井盖等点状地物的几何中心等。由于实测中有些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在实地应为0.4Mmm,M为比例尺分母)时均表示出来;在图上小于0.4mm则用直线连接。
6.1 1:1000地形图测绘
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表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垣栅、道路、水系、植被等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执行“规范”、“图式”外,根据本测区的具体情况补充如下:
(1) 对于RTK不能直接测定的点,采用全站仪测碎步点时,碎步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米,测距最大长度不超过100米。
(2) 本次测区内房屋均为木质架空房屋,四点房屋一般打三个角点,多点房屋按南方测绘CASS6.1绘图的规则打点。地物和地面相交时几何图形作为该建筑物的范围线,即实测时以建筑物墙基础外角为准,图面采用虚线架空房屋加注“棚”表示。
(3) 测区内除13B公路外全部为机耕路,其他道路类型没有涉及。13B公路在实地测其两边坐标,机耕路只测定中线点位坐标,宽度实地丈量,在拐点处、高程变换处或宽度有较大变化的位置采点。并加注高程注记。
(4) 测区内固定的灌溉水渠、干沟均在实地测量并在图上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并适当的测注高程。居民地外的各种水井均表示,供灌溉用的机井,加注“机”字。
(5) 测区内固定的植被、菜地、经济作物地按相应符号表示。
(6) 不测绘境界。
6.2 1:5000地形图测绘
(1) 对于RTK不能直接测定的点,采用全站仪测碎步点时,碎步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0米,测距最大长度不超过350米。
(2) 居民地重点测绘,在图上准确绘出外轮廓的平面位置,正确显示出各种类型居民地的特点。
(3) 测区内的道路准确测绘,等级分明、取舍得当、注记正确,并与其它地形要素的关系明确。
(4) 测区内的河流、沟渠宽度大于3米的用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3米的用单线表示。池塘边线以塘坎边线绘出,图上面积小于4平方毫米的不表示。居民地外的各种水井适当取舍 ,供灌溉用的机井,加注“机”字。
(5) 通讯线未表示,电力线只表示10kv以上且固定的高压电线,10kv的高压电线只准确测绘转折处,其余位置配置符号。当电压在35kv以上时,应加注电压数(以kv为单位),且分出杆上和塔上的电力线,杆、塔位置逐个绘出。沿公路、铁路两侧的电力线,在图上距道路符号中心线5mm以内时可不表示,但在分岔、转折出图廓时在图内绘一段符号以示走向。
(6) 测区内植被、固定的菜地、经济作物地均按相应符号表示。
(7) 野外田坎大于0.5m的表示,并测注高程或注记比高。测区内有些地区因采土破坏了原有地形,对此以乱掘地表示,实测其范围及适当测量代表地面的高程。
(8) 测区内已有钻孔29个(实地已有27个,放样待钻钻孔两个),以及设计钻孔若干个,已有钻孔按实地位置测其坐标并用实心圆表示在图上加注高程和孔号,尚未打孔但地质人员已经设计号坐标的钻孔,按嘉西公司提供的坐标展绘在图上用空心圆表示并加注孔号,即ZK###。
6.3 数字化作业要求
(1) 保持每个地物尤其是线状地物的完整性,线形要连续;面状地物应保证边线的完整封闭;绘地物注意使用好捕捉工具,保证拓扑关系正确,不遗留悬挂点。
(2) 所有建筑物的面域均需独立闭合,遇有两建筑物共有线时需重叠表示,1:5000比例尺地形图范围内,所有独立房屋均以依比例尺房屋表示,中间加注晕线。
(3) 线形地物一般采用“线型绘制”的方法采集。符号线的配置一律配在前进方向的左边(即宽度值恒为正)。注意编辑和保留骨架线、框架线、轴线等重要的信息线,只有在绘图输出时才关闭相应的图层。
分幅时,骨架线、框架线要断在图幅接边处。
(4) 注记方法:注记字体规定见相应规范要求,字体设置统一为“RS+HZTXT”。
(5) 道路的表示:13号公路按四级公路表示,宽度为0.4mm。
(6) 大面积的植被按右侧菜单植被中的相应代码绘制,植被符号软件自动填充,植被边界保持封闭。
(7) 提交的图形成果保证图面视觉效果及图面负载的合理性。
7 质量保证措施
(1) 对测区的第一幅图及时进行了检查,针对测区情况统一认识,及时处理和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认真负责,填写齐全各项表格和数据。
(2) 检查内容分为:内业检查图面;外业巡视检查图幅的相对精度(丈量地物间距);外业检查地物的绝对精度(实测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检查。
(3) 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作业组和项目部对产品进行了100%的内外业检查,过程检查要贯穿生产过程,由作业组长和检查员负责,确认无误,可上交成果。队总工办按国家相应标准进行队级检查。
经队级检查合格的产品提交甲方,由甲方组织测绘专家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8 上交资料
(1) 1:1000地形图四份;
(2) 1:5000地形图四份;
(3) GPS控制点成果表、GPS控制网图、平差计算表两份
(4) 原始观测记录表、点之记两份;
(5) 技术设计书两份;
(6) 技术总结两份;
(7) 图幅接图表两份;
(8) 以上资料的电子文档资料两份。
附件:仪器鉴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