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级技师论文网

2023-12-08 05: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高级技师论文网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公路养护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谈公路养护技术

【摘 要】只有通过日常养护,减少毁公路的因素,才能确保公路的畅通无阻。对公路的养护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病害分析;养护技术;公路养护

公路养护是保持路况完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服务的根本条件。如果公路缺养、失养,路况必然会很快下降,道路通行就必然受阻。所以在公路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养护工作。在整个公路养护工作中,路面养护是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路面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关系着行车是否安全、快速、经济、舒适。因此,路面养护质量是公路养护质量考核的首要对象。

1 公路主要病害的形成

当前,公路的养护任务以公路垃圾清扫、公路交通设施的维护、路面的龟裂、坑槽、松散、沉陷、翻浆等病害处治为主。若路面病害处理不得力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病害在车轮载荷的反复作用下,向四周扩散,破碎、掉渣,形成大面积的坑槽,损坏的交通安全设施会给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夜间造成的车辆损坏及交通事故。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将公路的病害定为七种类型。

1.1 变形

变形指塌陷和沟槽。塌陷或沟槽的形成是由压缩和剪切引起的路面永久变形。关键原因是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低、设计负荷低于实际交通负荷。

1.2 车辙

车辙是由层与层之间的混合料切向流动和滑动引起的。原因是混合物不稳定或切向负荷过大,车辆轮胎作用形成车辙。

1.3 裂纹

路表面的裂纹使表面的水分渗入面层,进入到稳定层,通过稳定层进入到路基层。这明显减低了路面强度且导致路面变形、龟裂。路面在裂纹后发生破坏。裂纹型式并不相同。其形成原因有路面疲劳、过热等多种因素。

1.4 剥落

沥青路面表面的聚合物脱落。影响路面的平整性。如果路面出现这一破坏,将导致路面的防水层损坏,公路大面积损坏,严重影响交通通行量。

1.5 磨损

面层混合料质量较差可能是产生路面磨损的主要因之一。日益增大的交通流量也对路面磨损产生一定的影响物料过细也能导致路表 面纹理破坏,使路面附着系数下降。混合料中过多的沥青,摊铺作业后产生条状发亮的油带,也能导致路表面磨损加剧。

1.6 脱落

油料级配差或沥青粘结剂强度弱而造成脱落,这将引起路面疏松和破坏。

1.7 坑洼

坑洼是由于交通流量过大而引起的路面材料破坏,结果在路面形成孔洞,特别是在大雨过后,水通过裂纹渗入路面下,极易形成坑洼。水的进入引起路基变软,路面开裂,承载能力降低。细小颗粒也被排到路表面,使路基承载能力减弱。

2 公路养护意义

公路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路面的功能性能(路面结构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公路养护管理者必须弄清公路功能失效的时间,在公路功能、性能加速恶化前进行预防性养护。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型养护 措施 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型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公路的服务寿命,这也就意味着节约了资金和保持良好的公路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性养护作为日常养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科学性养护的具体体现,是控制公路病原的有效措施。实施公路预防性养护,将为延长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有效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措施,对于保护公路资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路面养护技术

公路的养护与维修是保证其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公路主干道交通流量大,行驶速度快,其养护与维修工作应及时、最大限度的实行机械化养护,既能确保快速、安全、可靠且尽可能不中断交通进行维修作业,又能保证公路维修人员的安全,提高工效。在对病害处治之前,要对病害进行实地调查。

(1)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对于较小的裂缝(缝宽<6mm),应先将路面扫净,剔除缝内的尘土杂物并吹净,用保温壶将热沥青灌缝,再用胶皮刮子刮平缝口,最后在上面撒铺养护细料,经行车碾压使其结合牢固;对于较宽的裂缝(缝宽>6mm),先将裂缝内处理干净,再将拌好的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人裂缝,用工具捣实、烙平封口,然后在上面撒铺养护细料,最后用手夯实;对于基层、路基破坏或排水不良引起的路面裂缝、反射裂缝、严重龟裂等,应先消除基层或土基的缺陷,再采取挖补的 方法 ;对于不严重的龟裂或局部龟裂,可先挖掉面层,晾晒至基层干燥后,再用修补坑槽的办法处理。

(2)对于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的磨损、老化、网裂、光滑、松散等病害,可采用乳化沥青进行稀浆封层。稀浆封层可以提高路面的防水、抗滑、耐磨等性能。

(3)沉陷和坑槽是路面的一种局部性的破坏。其挖补方法是:先测定破坏部分的深度和范围,划出使之成正规则形状的轮廓线,其纵横边线应与路中线平行或垂直;开槽的槽壁要垂直,且要开凿至稳定部分,并将槽底、槽壁清除干净;根据实际情况应采用冷拌法(热沥青拌和冷料)或炒拌法,视坑槽的深度采用单层或双层拌铺;在开好的槽底和槽壁均匀地刷1层粘结油,然后填铺混凝土并整平压实。新补部分应略高于原路面,使压实后保持与原路 面相 平,并在接缝处灌油、烫平。如路基基层破坏,应先将基层修补好,待压实后再补面层。严重啃边要根据修补范围挖出破损边缘,切成纵横正规的断面,并适当地深挖进行清底,然后再用修补坑槽的办法处理。

(4)对于轻微的小块拥包,可在高温时直接铲平;由于基层不平而引起的较严重的拥包可采用挖补法先处理基层然后再做面层;由于路面原因而引起的严重的大块拥包,则应进行面层的挖补。

(5)泛油是沥青路面用油量不当、油石比过大形成的一种病害。其处理方法为:对于轻度的泛油地段,可撒2~5mm的石屑或粗砂,通过行车碾压至不粘车轮为度;对于比较严重的泛油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先撒5~8mm的矿料,稳定后再撒2~5mm的石屑或粗砂,引导行车碾压成型;对于严重的泛油地段,应先撒1层l0~15mm.或更粗的矿屑,用压路机强行压入。待基本稳定后,再撒5~10mm的石屑或粗砂,引导行车碾压成型。

4 养护施工过程的控制及要求

(1)施工现场应加强安全管理,加强 安全 教育 ,完善安全措施。

(2)维修作业施工点多线长,设备凋迂频繁,路面作业机械尽量选用转变调头活、行走方便、快捷的轮式机械。

(3)加强料温控制。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等各个环节中,由于施工稃序繁杂,所以一定要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密切协调配合,尽量减少混合料运输汽车的停置时间。

(4)养护作应优先采用路面稀浆封层机和路面铣刨机联合施,保证摊铺工作效率。

5 认真抓好人才,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代化的养护生产专业化要求较高,它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 质,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怍,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再者我们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每个人都能被安排到合适的岗化。

6 结束语

公路养护工作决定着公路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延长,保护公路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搞好公路养护,是摆在公路行业部门面前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因此,公路养护工作重在预防,重在保养,重在日常检查和巡视。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凤亭,武春山.公路养护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沈艳东,崔岩,陈 立春 .公路养护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袁维.公路养护技与病害防治研究[J].城市建设,2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公路养护高级技师专业技术论文

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

一、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摘要
  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主要介绍一部’94曰产蓝鸟轿车,由于发动机ECU的部分控制功能有故障,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造成该车冷起动困难,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通过增加一个由水温传感器和继电器组成的电路,即使不更换新的ECU这一昂贵电脑部件,也能使该轿车回复良好的起动性能。
  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关键词:冷起动困难;喷油脉宽;水温传感器
  二、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前言
  汽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是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的产物,尤其是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它设置有多个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元件。控制系统工作时,各种信号相互交叉渗透,控制进气、喷油和点火。一旦发生故障,则症状的界限模糊。而且只是局部发生故障而其他部分仍完好的可能性极高。而控制单元一般都是一个整体,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为排除局部故障而去整体更换总成,经济上不合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刻了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结构原理,掌握有关功能作用,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维修技巧,制定出切实可行而又经济的维修方案,通过采取一些简单的补偿措施,去弥补这部分的功能作用。以达到排除此局部故障的目的。
  三、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正文
  (一)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故障现象
  有台’94曰产蓝鸟U13的轿车,发动机型号为SB20DE,冷起动时,要起动十多次才能着车,起动时踩不踩油门对着车影响不大,热车相对好一些,起动后发动机工作一切正常,无其他异常现象。但这起动困难的现象会大大缩短蓄电池和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二)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故障检测与分析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工作时,通过控制系统不断地检测各传感器输入的信号,按程序中设定的算法进行运算,计算出最佳喷油量、最佳初级电路导通时间,并转变成控制信号,控制喷油器、点火线圈等执行机构工作,以控制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从而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工作状态。
  从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知,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要使发动机能顺利着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供给的混合气要符合工作状况所需的空燃比(浓度);②工作时要有合适的气缸压缩压力和喷油压力;③点火时要有足够的电火花能量。为诊断出上述车辆故障的原因,根据上述的分析进行如下的检测:
  (1)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起动发动机,连续4次起动,都没有着车迹象。把油门踏到底,再继续起动2次,依然没有着火迹象。用万用表测量,起动时蓄电池电压为11V,属于正常。用声音探听器对着喷油器,起动时可听到针阀“嗒、嗒”的动作声,喷油器动作正常。
  (2)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拔掉中央高压线对着缸盖约距7mm,起动发动机试火,高压线发出呈蓝白色的强火花,声音响亮、不断火。拆下4个缸的火花塞,没有发现湿润现象。把火花塞分别插到分火线上,插回中央高压线试火,发出火花也正常。
  (3)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拔下燃油泵保险丝,起动3次,释放燃油压力,测量冷车状态下的气缸压力。依次测得4个气缸的气缸压力值为1108kPa、1110kPa、1112kPa、1110kPa,与标准值1226kPa(热机状态下测得)及最小值1030kPa(热机状态下测得)相比较是正常的。
  (4)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测量燃油压力。把燃油压力表用三通管连接在汽油滤清器至发动机输油管中间,装回燃油泵保险丝,打开点火开关,重复一次,看到压力表读数为295kPa,起动时燃油压力不下降,与标准值294kPa相比是正常的。
  (5)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分析以上测试结果,发动机起动时喷油压力、电火花能量、压缩压力等均正常,故障原因可能是混合气的浓度过稀所致。于是拆开空气滤清器上盖,用化油器清洗剂边加浓、边起动,结果一起动,即能着车,再重复2次,都能顺利着车,证明上述判断是正确的。
  那么,影响混合气浓度的因素有哪些呢?辅助空气控制AAC阀、节气门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等都有可能。但从该车故障现象和已检测的结果分析,起动后发动机工作正常。发动机故障灯又没有亮起,以及参照ECU的故障??保险系统的设置条件,节气门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水温传感器至少没有存在硬性故障。辅助空气控制AAC阀也不会在起动时造成混合气过稀现象。根据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在起动时,ECU在收到起动信号后,会提供起动加浓补偿喷油脉宽,补偿量的大小取决于检测到的发动机温度。现在问题是在起动时ECU有没有收到起动信号?水温传感器信号有没有问题?提供的喷油脉宽补偿量够不够?参阅BLUEBIRD U13 SR20DE发动机的线路图(见附页),用万能表测量ECU的34号脚,在起动时的电压为llV,证明已有起动信号送至ECU。拔掉水温传感器配线插头,打开点火开关,测量信号电压为4.9V,属于正常。测量此时水温传感器的电阻为1.4kΩ。关闭点火开关,拆下电池头,拔掉ECU配线插头,测量水温传感器配线到对应ECU的18号、21号脚接柱,正常导通。装回配线插头及电池头。再更换一个新的水温传感器、实测电阻为1.5kΩ,插上配线插头,起动发动机,仍然不能马上着车。说明该车水温传感器无问题。
  (6)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论文用发动机故障检测仪测量喷油脉宽,连接好配线,打开点火开关,点击菜单进入故障诊断程序。首先,读取发动机故障码,显示“系统正常”。选择“读取数据流”显示当前温度为30℃起动发动机,喷油脉宽为8.8ms。由于查不到起动时相关详细的喷油脉宽数据资料,故只能用另外一台同一型号的正常车去测取数据作为参考。 来源:店家社区 源文友情提示:此信息来源于论坛(BB社区)会员发布信息,只能作为参考信息,不能作为确认数据依据。

钳工高级技师职称论文

由于钳工的万能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很难用某种新技术来全部替代。相反,随着先进机器设备的不断出现,机械部件的制造和装配、机器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等对钳工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钳工高级技师职称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钳工装配技术探讨

[摘 要]本文回顾了钳工与装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常用零件装配要点和方法,探讨了钳工装配工艺规程。

[关键词]钳工装配;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G93;TG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062-01

一、钳工与装配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应运而生,其中一部分机器零件能用精密铸造、冷挤压、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等制造方法代替车、铣、磨等工种的加工,但由于钳工的万能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很难用某种新技术来全部替代。相反,随着先进机器设备的不断出现,机械部件的制造和装配、机器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等对钳工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断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钳工仍是机械行业中的重要工种之一。

随着现代电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制造技术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和系统(CIMS)日渐成为制造工业的热点,装配是机电产品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装配工艺的自动化、柔性化不仅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应变能力。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积极地将注意力转向柔性自动装配技术,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一些产品、部件的装配过程逐渐摆脱了人工操作,柔性装配系统已成为CIMS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对自动装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有一定的进展,但国内自行设计的半自动和自动装配线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装配速度和生产效率亦较低,所以,自动装配技术在我国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潜力,同时,也必将成为我国生产过程全盘自动化的下一个战略目标。

二、常用零件装配要点

1、螺母、螺检装配要点。螺母、螺栓装配时注意:1. 螺母、螺拴与工件贴合面必须光洁、平整;2.螺母、螺栓、螺孔表面在装配前必须清洗于净;3.当机器有振动时,螺母、螺栓必须有防松要求,此外还有开口销防松、止退垫圈防松等。4.拧紧螺母和螺栓时,必须保证零件受力均匀,以防变形破坏,所以拧紧时必须以一定顺序进行。此外,拧紧时要逐步进行,首先将所有螺母拧紧到1/3的程度,然后再拧紧到,2/3的程度,最后将它完全拧紧。

2、滑动轴承装配要点。1.轴承装配。轴承与机件的配合有一定的过盈量,因此轴承必须压入机件。其装配时应注意:(l)清除轴承与机件孔毛刺,然后涂机油,并使轴承与机件上的油孔对准,然后轻轻地、受力均匀地打入机件孔中。(2)为防止轴承使用过程中的转动,则必须设法使轴承与机件固定。(3)轴承压入机件后,因轴承壁一般较薄,因此内孔会有变形。一般可用活络铰刀加以修整。2.轴承与轴装配。轴承与轴装配后,必须保证轴颈与轴承之间的良好配合和必要的间隙,使轴灵活转动。

3、滚动轴承装配要点。滚动轴承装入轴颈或机体孔的方法有压入法和加热法。用压入法装配时必须使轴颈上、机体孔上无毛刺,并在装配前洗涤干净,涂上机油。装入时必须使轴承受力均匀,防止倾斜,可用手锤、软钢沿滚动轴承内圈或外圈均匀地打入,或用专用工具装入轴颈与机体孔座。

4、平行轴装配要点。皮带轮、直齿轮、链轮都是在两根平行轴之间传递动力的,因此必须保证轴装配后互相平行,且有一定中心距范围及啮合件的一定轴向位置。检查平行轴的平行度、中心距、啮合件轴向位置的方法:(l)当两轴中心距较小时,可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轴两端的间距;(2)当两轴中中心距较大时,可用长钢尺或拉线法;(3)当轴端啮合件为齿轮时,可用齿面涂色法。

三、常用的装配方法

产品的每一步装配工作都应满足预定的装配要求,达到一定的装配精度。通过尺寸链分析,由于封闭环公差等于组成公差之和,装配精度取决于零件制造公差,但零件制造精度过高,生产成本将提高。为正确处理装配精度与零件制造精度两者的关系,形成了以下不同的装配方法。

1.完全互换装配法。完个互换装配法是指在同类零件中,任取一个装配零件,不经修配即可装入部件中,并能达到规定的装配要求,如下特点: ①装配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②容易确定装配时间,便于组织流水装配线。③零件磨损后,便十更换。④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制造费用随之增加,适于组成环数少、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或大批量生产采用。

2.分组选配法。分组选配法是将一批零件逐一测量后,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成若干组,然后将尺寸大的包容件(如孔)与尺寸大的包容件(如轴)相配,将尺寸小的包容件与尺寸小的被包容件相配。这种装配方法的配合精度取决于分组数,即增加分组数可以提高装配精度。分组选配法常用于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环数较少的场合,其特点如下: ①经分组选配后,零件的配合精度高。②零件制造公差放大,零件加工成本降低。③增加了对零件的测量分组工作量,并需要加强对零件的储存和运输管理,可能造成半成品和零件的积压。

3.修配装配法。修配装配法是指装配时修去指定零件上预留修配一量,以达到预定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修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其特点如下:①通过修配得到装配精度,可降低零件制造精度。 ②装配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对工人操作技能要求高。

4.调整装配法。调整装配法是指装配时调整某一零件的位置或尺寸,以达到预定的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一般采用改变斜面、锥面、螺纹等移动可调整件的位置;采用调换垫片、垫圈、套筒等控制调整件的尺寸。除必须采用分组装配的精密配件外,调整装配法一般可用于各种装配场合,其特点如下: ①零件可按经济精度确定加工公差,装配时通过调整达到预定的装配精度。②产品使用可进行定期调整,以保证配合精度,便于维护和修理。③生产率低,对工人操作技能要求高。

四、钳工装配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规程是指导装配施工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它规定产品及部件的装配顺序、装配方法、装配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装配所需设备、工具、时间定额等。   1、装配单元和装配单元系统图。为了便于组织装配流水线,使装配工作有秩序地进行。装配时,将产品分解成独立装配的组件或分组件。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时,先画一条横线,在横线左端画出代表基准件的长方格,在横线右端画出代表产品的长方格,然后按装配工序从左向右将代表直接装到产品上的零件或组件的长方格从水平线引出,零件画在横线上面,组件画在横线下面。长方格内要注明零件或组件名称、编号和件数。用同一方法把每一组件及分组件的系统图展开画出。

2、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1)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在保证产品装配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装装配工序,尽量减少装配工作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装配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尽可能减少占据车间的生产面积。

(2)制定装配工艺所需原始资料。①产品的总装图和部件装配图、零件明细表等。②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包括试验工作的内容及方法。③产品生产规模。④现有的工艺装备、车间面积、工人技术水平以及时间额定标准等。

(3)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①对产品进行分析。包括研究产品装配图及装配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结构尺寸分析,以确定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对产品结构进行工艺性分析,将产品分解成独立装配的组件和分组件。②确定装配组织形式。主要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批量,选择适当的装配组织形式。进而决定总装、部装的划分,装配工序是集中,还是分散,产品装配运输方式及工作场地准备。③根据装配单元决定装配顺序。首先选择装配基准件,然后根据装配结构的具体情况,按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先重后轻的规律去确定其他零件或分组件的装配工序。

结语

钳工属于传统的工种,其工种具有特殊性,尽管目前机械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但在一些特殊零件制造上钳工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必不可少。钳工装配就属于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近年来,随着装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装配钳工的技能具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机械行业钳工装配技能水平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景田.钳工的装配技术要点[J].机械加工制造,2012.

[2] 李振仁.浅谈钳工的基本技术与基木操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3] 张金祥.谈钳工的装配技能[J].科技论坛,20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钳工高级技师职称论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