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童趣出版社杂志

2023-12-07 06: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童趣出版社杂志

《米老鼠》版权还在迪士尼旗下,引进中国时与美国合作成立童趣出版公司。至于《猫和老鼠》这个,我是在网上查的囧,由华纳授权给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环球探索的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德国古纳亚尔国际期刊出版集团 编译: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德国古纳亚尔出版公司(Gruner Jahr):又名古纳亚尔集团,或古纳亚尔公司。隶属于贝塔斯曼集团麾下,它在全世界24个国家出版有约300种杂志。是欧洲最大的杂志社,拥有员工超过14000人,分别在2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285种杂志以及提供网络服务。该出版社由贝塔斯曼股份公司和汉堡亚尔家族分别控股74.9%和25.1% 。《环球探索》(少年版)是古纳亚尔(G+J)旗下的《GEOlino》和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少年科普杂志。目前该刊物外版翻译成4种语言的总销量是120万。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趣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第一家经国家特许批准成立的合资出版企业,专业从事少年儿童图书、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童趣公司一贯秉承其投资方人民邮电出版社和丹麦艾阁萌集团(Egmont)的企业精神,以引进世界优秀少儿读物和振兴国产卡通为己任,将满载知识、欢乐和梦想的图书、杂志产品带给孩子,让孩子在娱乐中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友谊、分享与爱之中,快乐地学习成长。十几年来,童趣的产品以其健康丰实的内容、创新求变的精神、热情乐观的风格、活泼有趣的形式,赢得了全国各地小朋友及家长、老师的喜爱,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好朋友,而童趣也早已成为中国精品少儿卡通图书的代名词。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社办报刊

《无线电》:《无线电》杂志是中国电子刊物中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杂志(累计发行量已超过3亿册)。自1955年1月创刊以来,我们秉承“普及电子技术知识,培养电子科技人才”的宗旨,为普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的电子事业培养了几代人才。《高保真音响》: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一本全国发行的大型豪华本月刊,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读者喜爱。《集邮》:杂志创刊于1955年,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邮刊。《摩托车》:杂志创办于1985年,月发行量11万册,全年总发行量为130万册,是全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摩托车类科普期刊,被评为全国汽车行业科普类一等优秀期刊。《通信世界》:周刊是立足中国通信业、为通信业服务的综合性行业权威期刊,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称号。每周一出版,单期发行量超过10万份,是中国通信业发行量最大、出版周期最短的刊物。《电信技术》:创刊于1954年,是我国电信领域创刊最早、历史最长的杂志。1989年以来连续5次荣获邮电部、信息产业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次荣获全国优秀期刊称号,2001年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署授予“双效期刊”。《电信科学》:于1956年创刊,现已成为通信领域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杂志,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在通信行业科技期刊质量检查评比中荣获优秀期刊一等奖,曾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科技文摘期刊收录。《通信学报》:是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10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及时反映中国通信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交流国内外通信科技新成果,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成长,探索新理论、新技术。《信息与家庭》:《信息与家庭·风范》向北京移动全球通高端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最新最精的资讯,搭建北京移动与其高端客户之间沟通的桥梁。《信息与家庭·风范》是一本引领高端客户消费观念、“具有精英意识消费文化”的高档杂志。《互联网天地》: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综合科技刊物,是唯一一本传播网络消费信息、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业务,同时适时反映中国互联网业发展趋势的综合性权威月刊。《童趣》:成立于1994年的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合资出版企业,其出版的《米老鼠》杂志在中国已拥有超过300万的读者。《尚漫》:《尚漫》是一本代表顶级水准的原创漫画杂志,集结国内最优秀原创漫画作品,与i尚漫网站及无线平台一起致力于带给读者最优质的漫画体验,为广大漫画爱好者搭建全方位中国原创漫画新空间。

米奇的历史

世界上最出名的老鼠。1928年在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中米老鼠正式登上银屏,从此进入娱乐业。米奇以其随和、快乐的天性成为孩子和家庭心目中永远乐观的卡通形象并为人们所钟爱和信任。米奇是《米奇妙妙屋》中的主角,他鼓励他的朋友和观众坚持寻找生活中问题的答案。尽管米奇具有多样的性格,但是他是每一个人的好朋友。他的感召力和友善使他成为妙妙屋的中心人物,而他的亲切和丰富情感使他成为史上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
好友 米妮: 最爱说的话“Whyhello!”。充满魅力和健康的米妮用她优美、偶然如鸟鸣般的颤音为妙妙屋带来了甜美的音乐。米妮作为米奇的女朋友在米老鼠的第一部动画片《威利汽船》中就已经出现,米妮可人、温柔的个性在《米奇妙妙屋》中得到了延续。米妮是米奇的完美搭档,她与米奇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帮助朋友克服困难。
唐老鸭 易怒、急躁,偶尔特别的好战,唐老鸭以好与人争执而著称。尽管唐老鸭脾气暴躁、易于争吵,但是他却一直拥有一批好朋友在他的左右,更不要提那些争先恐后一睹他暴脾气和诙谐表演的忠实粉丝。专业地来讲,唐老鸭第一次登上银屏是在1934年的《三只聪明的小鸡》中,唐老鸭与众不同的声音让他成为了年度传奇人物,并为他赢取了包括1943年奥斯卡奖"DerFuerhrer'sFace."在内的多项奖项。与他的老朋友一起,唐老鸭在妙妙屋中充满了特写镜头、大声地欢呼声和极具激情的表演时刻。迷人、极具戏剧性的黛丝于1937年通过短片“DonDonald”与唐老鸭一同出现在大屏幕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黛丝不断出现在影片中,而大部分都是与唐老鸭作为搭档。尽管脾气不大好、固执己见,但是黛丝仍然是一个人们心中甜美、可爱的形象。她与唐老鸭之间的关系经常如暴风雨一般,这也难怪,他们两个性格实在太像了,尽管他们并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暴躁的性格在《米奇妙妙屋》中有所收敛,黛丝富于魅力的表演为妙妙屋带来了欢乐的成份。
已经达到80岁高龄的老男孩,至今仍然不停歇地游走在世界各地。这只老鼠在人们视觉中一直并未老去,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几十年来,“米老鼠”充当过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 高飞
英文名:Mickey Mouse 米老鼠好心、笨拙而又可爱的高飞在1932年米老鼠卡通片"Mickey'sRevue"第一次亮相。他的乐观和金子般的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赢得了众多忠实观众。在妙妙屋中,高飞的真诚与和善将继续引发观众的共鸣。的确,在米奇和朋友们迎解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时候,经常是高飞在起到喜剧调节剂的作用。布鲁托 是米奇忠实、可爱的宠物狗。与一般的看法不同,布鲁托早在成为米奇宠物之前就已经进入娱乐业。在1930的一部电影"TheChainGang"中,布鲁托以猎狗的形象出现在银屏。直到1931年在影片"TheMooseHunt"中最终被认定为米奇的好朋友。布鲁托渴望满足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乱蹦乱跳、容易受到惊吓。但是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冷静的推断是非、以令人惊讶的方式解决,而不是武断行事。
昵称:米老鼠
出生日期:1928年11月18日
出生地:美国加利福尼亚
经典衣着:红色衬衣、短裤和黄色鞋子
口头禅:“糟了!”“噢,小家伙!”“噢!土豆!”“那一定是很时髦的!”“笨蛋,向右转……”“快注意!”
1932年,米老鼠曾获得奥斯卡特别奖。
米老鼠的伙伴高飞是迪斯尼为了丰富米老鼠的故事而后来添加上去的人物。
[编辑本段]米奇的伙伴们
1932年,米老鼠曾获得奥斯卡特别奖。
米老鼠的伙伴高飞是迪斯尼为了丰富米老鼠的故事而后来添加上去的人物。
最忠心的宠物:布鲁托
布鲁托是对米老鼠最忠心的宠物狗,不过它第一次亮相时却是被警察带着去追捕逃犯米老鼠的猎狗,没有名字。布鲁托是一只纯粹的狗,它只能靠鼻音来表白自己的爱憎。
甜美的女朋友:米妮
米妮,出生时间:1928年;首次亮相:《威利号汽船》;她是米老鼠的女朋友,它是一只长相甜美的雌性小老鼠,头上戴着一只硕大的蝴蝶结,十分可爱。
善良的笨朋友:高飞
高飞(Goofy,意思是愚蠢)是一条心地善良但脑瓜不大灵活的狗,他是作为布鲁托的对比物出现的。它首次现身荧幕是在《米奇的时事讽刺剧》一片中扮演观众角色,当时它发出的刺耳笑声令它在观众中显得有点鹤立鸡群。
吵吵闹闹的伙伴:唐老鸭
[编辑本段]米老鼠的来历
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小时候和他的爸爸生活在农场里,他的爸爸从来不给他买玩具。因为他爸爸认为玩是没有用的,工作才是正经事。爸爸让沃尔特·迪斯尼看守农场。他天天和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成为了朋友。沃尔特·迪斯尼常常在地上拿这树枝画他的动物朋友。因此他被爸爸打了一顿。可是他仍然很爱画画。
在1922年,当沃尔特·迪斯尼21岁的时候,他曾在堪萨斯市成立过一家“欢笑卡通公司”,那真是一段十分艰苦的时期。在堪萨斯市一间破烂不堪的车库里,沃尔特在画板上描绘他漫画家的梦。
有一天,当沃尔特·迪斯尼辛苦伏案画画的时候,有一只小老鼠瑟瑟缩缩地爬到桌子上偷食面包屑。当小老鼠发现沃尔特·迪斯尼没有赶它走或置它于死地,就大胆地与他逗乐,甚至淘气地爬上他的书桌和画板,仿佛在看他画画似的。
在寂寞和苦闷中,这一大一小的生灵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那只小老鼠成为沃尔特·迪斯尼忠实的小朋友。它虽然淘气,却也很温驯,更会撒娇,有时甚至蜷伏在沃尔特·迪斯尼的手掌心里睡大觉。沃尔特·迪斯尼很喜欢看着它,研究它的每一个动作,甚至还会对着镜子又皱鼻子、又努嘴巴,学着小老鼠一大堆可爱的小动作。
当欢笑卡通公司要关门的时候,沃尔特·迪斯尼需要认真考虑小老鼠的“出路”问题。他打定主意,一定要让小老鼠离开这里。就在公司关门的当天晚上,沃尔特把小老鼠带到附近的树林里,放走了它,并在心里对小老鼠默默地道了别。
小老鼠是走了,但小老鼠实际上却又没走。因为6年来,小老鼠可爱的形象一直活在沃尔特·迪斯尼的心里。也许是人类尔虞我诈的事情太多,沃尔特·迪斯尼倒更喜欢小动物的那种坦诚和无欺。就在沃尔特·迪斯尼计划要制作一部新的卡通片,计划要塑造一个新的角色时,那只令他念念不忘的小老鼠就突然从他的脑海里蹦了出来。
沃尔特·迪斯尼先画了几张老鼠的草图,拿给奥比看。奥比一看就乐了,这只老鼠太像沃尔特·迪斯尼了:它的鼻子、面孔、胡须、走路的姿势和表情,都好像有沃尔特·迪斯尼的影子,现在就缺沃尔特·迪斯尼的声音啦!这张画是沃尔特·迪斯尼以自己的脸为模特,是沃尔特·迪斯尼面孔的写照。他本来打算给小老鼠取名叫莫蒂默,但是,奥比嫌莫蒂默这个名字女人味太足了,而且也不够响亮。莉莲的看法与奥比一样,她说不如叫米奇更好。奥比认为,米奇这个名字起得很棒。这样,小老鼠就有了米奇这个名字。
在中国,小朋友所熟悉的“米老鼠”这三个字,其实就是从“米奇老鼠”简化而来;“米奇老鼠”按照英文的用法,就是“一只名叫米奇的老鼠”的意思。当沃尔特·迪斯尼看到要把奥斯华夺回来是多么轻而易举时,他露出了笑容。此时,沃尔特·迪斯尼已经领悟到了电影业的经营方式。
接下来,迪斯尼和伙伴们便要设计米老鼠的个性。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推敲,原本只是“平面”的米老鼠,在有了个性之后,渐渐“立体”起来。他和伙伴们希望米老鼠是一个温柔可亲、善解人意,但也有些急躁粗心的小家伙;他很有正义感,喜欢打抱不平,常常不自量力,使自己身陷险境;他颇有些机智,也很勇敢,所以最后总能化险为夷;他还有淘气的一面,常常喜欢恶作剧,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对于米老鼠的真正来历,现在已经众说纷纭了。而大部分传说都说是由迪斯尼创造的。他曾说过,他在奥斯华电影争夺战失败后,在回加州的火车上,梦见了米老鼠这个角色,而后,由于妻子莉莲厌烦“莫蒂默老鼠”这个名称,于是,他就把名字改为米老鼠。
沃尔特也曾提到这个角色的另外一个来源。在堪萨斯市时,经常有一只老鼠常常在他的画板周围玩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个故事流传甚广。但是,米老鼠真正的来源,应该是沃尔特和奥比密切合作的结果:沃尔特想像出米老鼠极具趣味的特性和创造出他的声音,而奥比则描绘出它的具体动作和形态。
接着,沃尔特和奥比讨论怎样把这个新角色推向公众。恰好,当时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1902 1974)首次单人驾驶“路易士精神号”单翼飞机,成功地从美国飞越大西洋,直达法国的巴黎,成为新一代美国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冒险家。
一直到1928年3月,报纸上都还经常可以看得见,有关林德伯格或有关飞行、飞机、冒险等相关题材连篇累牍的报道,公众更是依然把他视为民族英雄。沃尔特说,这个社会热点我们必须抓住,就让米老鼠开飞机吧,我想观众会喜欢的。他们约定,由沃尔特编写剧本,奥比制作。于是,沃尔特根据林德伯格的事迹,构思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这就是《米老鼠系列影片》第一部——《疯狂的飞机》。
《疯狂的飞机》剧本很快写好了,可是制作却成了问题。为了保密,他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方面,沃尔特一改以往的宽宏,派了监工去监视那些画家的工作。沃尔特强调说,一定要让他们埋头作画不得消闲,连擦鼻涕的工夫都没有,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去注意我们在干些什么。
另一方面,米老鼠的制作是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奥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以每天700张画面的速度绘制这部新的影片。莉莲和另外一个可信赖的女工则躲在车库里,把奥比绘制的图画描在赛璐珞片上。拍摄工作由沃尔特负责:等到画家们下班后,紧张地工作一夜,而到天亮之前就把一切都收拾起来,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过。
1928年5月10日,《疯狂的飞机》在好莱坞日落大道的电影院试映了。试映虽然没有引起轰动,但观众的反映还不错,令沃尔特信心倍增。沃尔特用最后的资金又拍了两部米老鼠短片。在第二部《骑快马的高卓人》中,米老鼠是一个勇敢的骑手;在第三部《威利号汽船》中,米老鼠又成了一个能干的船员。
沃尔特·迪斯尼的卡通王国里有许多可爱的卡通明星,其中资格最老、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角色,无疑应当首推米老鼠。米老鼠诞生于1928年,到2008年,米老鼠已经有80岁了。虽然米老鼠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是其魅力却始终未曾稍减。不知道米老鼠陪伴过多少小朋友的童年,带给多少小朋友无尽的欢乐。米老鼠,这只全球最知名的“老鼠”,早已成为沃尔特·迪斯尼卡通王国的招牌和重要标志。
从米老鼠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卡通形象被沃尔特·迪斯尼带到了观众的面前。从《疯狂的飞机》开始,米老鼠从美国走向全球,魅力至今不衰。毫不夸张地说,它已是风靡全球、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了,有人甚至称它为“魔幻之影”。 在80年以前,就是1923年的时候,动画片不像现在红火,可23岁的沃尔特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动画米老鼠的前身-奥斯瓦尔德片的前景非常好,所以他注册了“迪士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米老鼠形象诞生,迪士尼曾经创作过一只叫奥斯瓦尔德的长耳朵卡通兔形象,很受观众欢迎,1928年,就是米老鼠诞生的这一年,在一次从纽约回堪萨斯的火车上,迪士尼和一些卡通设计师们一起讨论,如何创作一个更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把奥斯瓦尔特画在纸上,然后开始修改:先把尾巴变短,变圆再修改尾巴和脚……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老鼠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华特眼前一亮:就是这只小老鼠!他的夫人莉莉连恩马上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 Mouse ” (米奇老鼠)
因为米老鼠是迪士尼先生的构思,又是迪士尼先生制作出来的,很多人认为米老鼠出自迪士尼之手,其实不是这样。米老鼠的最初原型是他的设计伙伴伍培·艾沃尔斯(iwerke)执笔设计的。维·史密斯和费洛伊德·戈特佛森创作的米老鼠的故事。米老鼠的形象设计出来以后,迪士尼开始用它来制作动画片。
[编辑本段]关于米老鼠的小秘密
【秘密一】
米老鼠最初的造型乃是出自迪斯尼的同伴伍培·艾沃克斯的妙手,不过这个秘密直到1967年(迪斯尼去世后的第2年)才突然被人们发现。
【秘密二】
在迪斯尼早期的《米老鼠》连环漫画中,米老鼠只是一只专爱在粮仓周围搞恶作剧的小老鼠,而后来米老鼠机智勇敢、正直善良、幽默乐观的性格的形成全赖它的第二位父亲——1930年从伍培·艾沃克斯手中接过画笔的弗劳埃德·戈特弗雷特森。
【秘密三】
米老鼠在1929年推出的卡通画《狂欢的小孩》中第一次开口说话,它的第一句台词是“Hot dog(热狗)”,为它配音的是沃尔特·迪斯尼本人,而1947年的《米奇与魔豆》则是迪斯尼最后一次为米老鼠配音。
“米奇老鼠卡通片” 全世界共有超过130种语言的版本!
[编辑本段]米老鼠卡通杂志
《米老鼠》杂志从1993年出版到现在,在我国已经度过了整整15年的时间。在这15年当中《米老鼠》成为国内知名的卡通类期刊,发行量突破90万份,深受国内小读者的喜爱。
《米老鼠》做为一本编译类的期刊,并没有做很多本土化,更多的是保持了一种原汁原味。在国内众多卡通杂志并存的今天,一本编译类儿童期刊是如何获得生存空间?
杂志历史:
1928年11月18日,第一部米老鼠动画片《威利的汽船》在纽约上映,这一天成为米老鼠的生日。
1948年,《米老鼠》杂志正式诞生。
1992年,《米老鼠》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成立童趣出版社,开始进入中国。
1993年6月1日,第1期中国版《米老鼠》杂志出版。
1996年,“米老鼠俱乐部”正式成立。
1999年,《米老鼠》杂志成功改为半月刊。
2002年,《米老鼠》杂志举行“童趣杯特色小队”活动。
2006年,《米老鼠》杂志出版第一本增刊——《卡酷世界杯》。
12月,《终极米迷》口袋书出版,2007年开始每月出版一本。
2007年,《米老鼠》杂志出版第二本增刊——《游戏大转盘》。
到目前为止,《米老鼠》杂志已在克罗地亚、捷克、保加利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俄罗斯、拉托维亚、爱沙尼亚、德国、英国、瑞典、挪威、匈牙利、以色列、瑞士、斯洛文尼亚、土耳其、冰岛、芬兰、泰国、丹麦和中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足迹遍布全球。
杂志特色:
一、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将成人的思想强加其中
办儿童类刊物一定要以孩子的想法为根本出发点。做一本儿童刊物并不象其它杂志那么容易。办儿童类杂志就要学会从儿童思维的角度出发。
《米老鼠》曾经做过一次订刊物送礼品的活动,为了避免拿到礼物再退书的情况出现,规定读者必须把杂志封面的期号剪下两个连同征订单一起寄到杂志社。后来这件事情引起了一个小读者的不满,写过两封信,言辞十分激烈,他很难理解一个刊社为什么要让读者破坏自己的杂志,还表示宁可不要礼物也不会去剪刊号。
《米老鼠》杂志主要定位在小学4、5、6年级,但也有百分之15左右是在初中甚至还有百分之1、2的高中生在读,其实我们知道这本刊已经不适合他这个年龄读了,但是他就是喜欢,形成一个很好的购买习惯,忠诚度十分高。
做为一本儿童类期刊,最终的接受者是儿童,因此,在做刊物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把握儿童心理,一切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只在内容上得到他们的认同,在其他活动中也要处处考虑他们的好恶。儿童类期刊和成人期刊,很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小读者比成人读者的忠诚度高,并且特别认真、苛刻,他如果喜欢一本杂志就希望这本杂志没有任何缺点,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立刻反馈,这也是对杂志内容编辑的一种促进。
二、趣味性和想象力
不管想通过杂志教育孩子什么,但首先只有让孩子接受了,这种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国内的杂志都在强调以内容取胜,找一些教育专家来参与内容的制作,对强调教育性的过分强调,使杂志变得专业性很强,使趣味性成为这类杂志共同的盲点。而《米老鼠》却走了一条完全趣味性的道路。其实这本刊最能吸引孩子的就是完全开阔的想象力,超越于现实之上的一种东西,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米老鼠》在内容制作之初,也考虑过学习的因素,专门制作了一个《童趣英语屋》栏目,但后来通过读者调查发现,有接近九成的小朋友根本不看这一页,因为他们不希望通过《米老鼠》去学习英文,想学习英文可以看其他更具针对性的杂志,后来就干脆取消了这个栏目。现在《米老鼠》也有一个双语栏目《米奇侦探俱乐部》,以侦探性的故事吸引小朋友阅读,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阅读想象力丰富的杂志,是培养孩子开阔思维的有效方式。因为这个刊物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相对一些国内儿童类期刊他的这个特点就更加突出。现在这样的刊物也越来越得到家长的认同。《米老鼠》杂志里的人物性格都是善良的、积极的,还有一些可爱的缺点,比较容易使人产生亲近感。这些个性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生硬的教育,最后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多健康的东西,很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
三、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立体的经营思路
形象本身就是一个品牌。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卡通人物建立了品牌形象,比如说:嘟嘟熊,但是在可爱形象的背后,却隐藏着人物性格不够丰满的遗憾,读者甚至不知道它的性别,也不知道它的性格、缺点和爱好,然而这些都是做一个卡通形象的时候需要明确的定位。人物形象只有丰满,才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如果只是外型漂亮则很难深入人心。唐老鸭的性格是暴躁的,做事情总是毛毛草草,但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又是百折不挠的,他的这些性格很人性化,让小读者感觉很亲切、很真实,能够迅速记忆。
虽然形象的建立十分重要,但是《米老鼠》杂志并没有单纯的以形象为卖点。形象的建立不是平面,而应该走立体的渠道。像嘟嘟熊的形象只是出现在杂志上,就只能限于平面的表现,试想如果把嘟嘟熊做成动画片,或者以其他形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和人们的生活发生更多的联系,建成一个立体的品牌形象,可能就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并且单一的平面杂志的阅读年龄范围比较小,有一些儿童类刊,孩子过4岁就不看了,不如看电视的人群范围广。
在国外迪斯尼的卡通形象运做是比较成功的,国内的一些卡通期刊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第一:卡通人物以群体的形象出现,创立一组品牌。例如,米老鼠这个形象的周围就有很多人,像唐老鸭、高飞等等,他们围绕在米老鼠的身边,但又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可以说是个性鲜明。第二、从平面出版到影视,再到其他生活用品,使整个品牌呈现立体交叉局面。迪斯尼的运做模式通常就是先推电影,进而带动相关产品的发展。
四、翻译的原汁原味
编译类刊的生存离不开本土化。但是《米老鼠》却在保持原刊风格的同时,获得了国内发行的成功,原因何在?对于本土化,《米老鼠》有着自己的定义,“本土化,并不是将国外的东西全部本土化,而是在于适不适合”(童趣出版社执行主编张蕾语)。米老鼠故事的原创者的思路就是创办世界性的杂志,并且孩子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受到后天的文化渗透比较少,共性的东西很多。他们都喜欢一些富有想象的、幽默的故事。因此,在翻译的时候《米老鼠》并没有做过多的本土化努力,而是努力重现原著风采,力图为国内的小读者带来最地道的米老鼠文化。
为了体现这种原汁原味的东西,《米老鼠》编辑部在翻译的时候从人物的性格出发,通过语言的个性化翻译,构建整个故事。做为一本卡通类杂志,人物的对话会占到很大的份额,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翻译对话的时候一定要反映出人物的个性,比如说唐老鸭说话比较简洁,因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市井人物,所以他的语言通常比较简短,并且还会穿插一些市井的俏皮话在里面,于是在翻译的时候甚至会加入一些北京的地方语言,显得比较生动。通过人物性格来区分语言风格,尽量祛除翻译的痕迹,实现语言的口语化。
五、内容要纯,切忌大而全,杂志要风格鲜明
由于儿童的阅读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在做儿童类杂志的时候切忌大而全。一本杂志的定位要明确,不只包括接受人群的定位明确,同时也包括了明确的期刊风格。杂志风格在以青少年读者为主要人群的刊物中尤为重要,那个时期的读者批判性很强,很抵制和自己风格不符的东西。由于儿童类杂志的页码比较少,做杂志的力度必须集中,不能面面俱到。《米老鼠》靠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打动了全世界的小读者,这在我国的期刊中显得尤为突出。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儿童期刊开始注重想象力和趣味性,但经营的惯性却制肘着许多期刊的发展,如何打破惯性成为摆在刊社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内容制作上,确立人物性格特别重要,因为是卡通类杂志,所以都是人物对话,这个对话一定要反映出人物的个性,比如唐老鸭他说的话就比较简洁,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市井人物,没有太多的文化,所以他的语言通常比较简短,还会穿插一些市井的俏皮话之类的东西在里面,有时会有一些北京的地方语言,显得比较生动。米老鼠说话就文绉绉的,语句很长,因为他的文化层次要高一些。另外,还有高飞,他的性格是糊里糊涂,说话也是语无伦次的。主要是从人物性格上区分语言风格,尽量祛除翻译的痕迹,尽量口语化。制作内容的编辑不仅要掌握杂志人物的性格和语言,更重要的是喜欢。真正带入了儿童思想中去。
儿童类的刊物让家长能够接受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有的家长在购买并阅读《米老鼠》刊物后,写信过来,认为虽然不是学习类的刊物,但是对孩子还是很有帮助的。家长们认为里面的人物性格都是善良的,或者百折不挠的等,总有一些可爱的缺点,都挺人性化的。比如唐老鸭,他的脾气很坏,做事情毛毛草草,但他的最大优点就是做事情百折不挠,没有消极的情绪。他的个性也是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的。而不是生硬的教育,因为孩子会有一个逆反心理。
六、市场化的经营思路
对于期刊来讲内容是根本,但发行也直接影响到它的生存。一本儿童类的刊物发行主要是用量来定义的。而编辑的内容和发行实际上又是密不可分的,于是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渠道,进行内容的调整。比如说想通过学校渠道发行,那么就需要加入一些和学校相关的栏目。
促进发行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促销。《米老鼠》在创刊之初曾进行过增刊活动,直到现在每期的《米老鼠》杂志都会赠送一些精美的小礼物,很大的推动了发行量的攀升。米老鼠的礼物是比较丰厚的。这个礼物是个很大的卖点。甚至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礼物是要占到第一位。礼物是期期都送,有的孩子就想下期会送什么礼物,下期会送什么礼物,这样子总是在盼着新的杂志出来。小孩子的心理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经过检验的一种促销手段,像国外许多杂志都是这么做的。
广告设计要使孩子易于接受,让孩子们喜爱广告并实现互动。孩子们不喜欢广告,但从杂志的经营角度讲广告又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多给杂志内容。要想转化这种矛盾,就要使广告要和杂志的整体风格统一,让孩子不讨厌看。《米老鼠》经常会做一些互动的栏目,比如说让孩子寄一些作品,或是参加一些活动,不是商业味很浓的那种。商家为了获得比较好的广告效果,广告就会做的尽量柔和。还有品牌宣传广告。促销活动的活动公告,征文活动,比如说,去写一些小动物的故事。还有一些广告利用智力游戏的形式和一些图书类、玩具类的广告,小孩看了之后可能就觉得挺好玩,然后他就不会反对。从儿童的喜欢程度上看,读者是更喜欢互动的或者是游戏。和栏目的内容一样,儿童不会很反感,广告也没影响到内容的阅读。
[编辑本段]米老鼠和唐老鸭
上世纪80年代,迪斯尼就随着央视每周末播出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与中国人第一次亲密接触。90年代开始,印有迪斯尼卡通人物的各类商品充斥中国市场。如今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开幕,在两岸三地再次掀起「米老鼠」狂潮。

[编辑本段]米老鼠跌宕起伏的80年
上世纪20年代,沃尔特•迪斯尼受车库里一只小老鼠的启发,创造了米老鼠的形象。
1928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诞生,这一天也被认定为米奇的生日。
1932年,迪斯尼卡通动画片《汽船威利号》获得了奥斯卡特别奖。
1950年,随着电视的兴起,米老鼠转入小屏幕,成立了“米老鼠俱乐部”。
1978年,米奇50岁生日的时候,它的名字被刻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成为首位“非人”明星!
1933年至1969年,迪斯尼获得了奥斯卡奖牌35枚,成为得奥斯卡奖最多的制作公司。
1954年,迪斯尼进军电视,“迪斯尼乐园”开播第一季,收视率高达41%%。
1955年,全球第一家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成立,首度把电影业与旅游业相结合。
1966年,老迪斯尼去世。但迪斯尼主题公园、俱乐部、主题酒店等继续建造。
1983年和1992年,迪斯尼以出卖专利等方式,分别在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建成了两个大型迪斯尼主题公园。
1955年以来,迪斯尼公司单迪斯尼乐园的市值已经近4000亿元人民币。而迪斯尼的市值已由20亿美元涨至两年前的900多亿美元。
根据2003年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推出的“虚构形象富豪榜”,最能挣钱的“卡通富翁”是米老鼠和它的朋友们,价值58亿美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